雕塑在公共艺术所扮演的角色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Angelalin@niabbs (jaguar), 信区: newsletter
标  题: [No,10 官渡副刊] 雕塑在公共艺术所扮演的角色
发信站: NIABBS (Mon May 10 10:36:43 1999)
转信站: niabbs

◎董振平

公共艺术的本质是考虑与人的关系,艺术家的作品品质固然重要,但
却不能因为你是艺术家就可以大玩你个人绝对主观思想色彩。你还是
要考虑所在地域的属性与人文背景,然後以一个所谓实用机能作为出
发点;让老老少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了一份轻松与自在。

公共艺术是一般民众透过主办单位提供营造的艺术空间,毋须花钱即
可欣赏、观察、感受的艺术,本质上它就像个户外美术馆。想想看,
有经济能力的人可以花钱看表演、听演奏会、逛美术馆、甚至购买典
藏艺术品,但是无□、没钱去享受这些社会资源的人,公共艺术不就
变成最丰富、活化的文化据点。它不仅是美丽的装饰图腾,更可藉由
美术活动达到其改变社会、教育群众的本质。

因此,西方社会从早期教堂壁画、美术馆典藏品,到後来颇具民主气
息的公园,均显示公共艺术传承的历史,是以公共艺术绝非玄学。至
於在呈现的地点上;除了公共场所外;像美术馆、公园、广场、街道
、特定地点,尤其学校,更是重的教育展现场所。

回归社区民众的基本前提□公共艺术不应该流於艺术家个人的表演舞
台,而应该回到以社区民众为基本的前提之下。公共艺术必须具备几
个基本条件;第一,它是要契合主题的;第二,是要顾虑安全性;第
三,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理解的目光。

虽然艺术创作是艺术家个人酸甜苦辣的切身体验,但这些作品均是经
过心灵激励的交战奋斗下衍出的个人最高艺术目标,更何况艺术家也
是创造社会的一份子,透过他们的艺术品反映了纯真事实或是理想中
伟大的社会自然现象。

比如存在主义雕塑家杰克梅弟所提出的自由空间和「空」里的开放性
体积而达到了造型上的难题□也就是在视觉上,空间不是一种抽象性
,这是人类表现行为的决定性因子,换句话说,人类是一种起因於他
们和空间的关系,而不是一种在空间上的自治实体,这就是「一种人
在世界的存在状态」。

另一位像柯尔德的作品,他也运用鲜亮的色彩来作块面,再以机动的
原理来让作品於自然空气中运转,这种既自然又很单纯的作品,不但
让空间增加了彩度,使空间更增添了一份韵律感。「对我而言,这样
的伯品表现就正足以表达公共艺术精神,很简单又很有自己的特色,
艺术与空间基本上并没有产生任何的冲突。同样的,艺术家也没有特
别去表现它的艰涩,对大人或小朋友来讲,都是一个视觉愉悦的经验
」。

不过,对台湾在发展公共艺术的同时,整个环境到底又有些什麽问题
呢?台北盆地不管是在建□或者道路方面都很差,这当然也不是现在
的事,其实这样的习性在过去就一直做得不够,使得习惯一直沿龚下
去,难怪现在新的建□也好不到那里去。这种早期努力不够的情形,
如果与临近的日本相比较,就更能看出两个地方的差异性。日本因为
都□计划做得相当好,相关教育的推动也都很落实,尤其在造型扎根
教育方面普遍性都发挥的很好。可是台湾在色彩与造型两方面的教育
上,不但做得不够而且还经常突显我们在这方面的不足,这使得台湾
在整体环境上都欠缺了一份最普通的美感。假设环境是如此,那麽很
自然的就会造成作品与四周无法相融的情况。因此,公共艺术的推广
其实应该是先建立相互连接的惯性,这个相互连接的惯性也就是建□
师、雕塑家、景观设计师三者结合与尊重,另外也应该有个执行单位
担任监督角色,来看公共艺术执行经验并评估效益,这样对环境的改
变至少可以朝一个较良性发展的路走。

公共艺术面面观□美国在六0、七0年代就开始推广公共艺术,不过
那个时候往往还是以雕塑作品为主,一直到最近的十年才有了改变。
因为,联邦政府由於预算的关系,而想到将这些事务交给民间来分担
,政府则站在鼓励与辅助的角色上。於是就有了所谓针对某一个定点
提出企划和申请,而一旦这个申请案通过了审查,那麽自然就会提拨
预算给对方。因为申请方式的更新,促使作品在表现上也有了比较不
一样的面貌出现,虽然立体雕塑作品在视觉上较为突显,但也不再局
限艺术家只能以立体为表现主轴。

正因为转换的契机,以室内为主的公共艺术也开始受到大家注意,有
些作品是以灯光或者是马赛克的表现方式来诠释当地区域性格,也有
了以特定时间来作的装置艺术作品出现。例如:艺术家选定一条未乾
的水泥路,然後以书写文字或以涂鸦来表达这个地方的特色,等到地
面乾了之後就可以成为一个别具趣味的作品。其次,公共艺术也有了
很多不同媒材的尝试,纤维艺术、动能艺术、声光等等艺术表现都能
在个人完整观念支持下付诸於实现。如此,使得公共艺术的□围不但
拉大,也让大家以一个开阔的心态来看待它。

公共艺术的前阶工作□公共艺术应该著重於事前的考据工作,也就是
要深谙区域性恪,这样的话;不但可以保有作品的品质,更可以充分
让大众产生亲切感。只是应该设立一个评议委员会,以公平性眼光来
看待公共艺术的发展和落实。另外,也能设置一个储备人才的单位。
这个储备人才库单位,可以就各个区域的专才做为资料的整合,为的
也就是一旦有需要时,可以掌握那几位艺术家适合那方面的作品表现
。而这个储备人才库更可以彼此交流,充分达到机会的均等性。

几乎可以说,所有具备艺术形式的艺术,皆可以算作公共或公众艺术
,因为艺术的机能是在於参与,而对艺术家而言倒并非功成名就,当
艺术活动达到群众参与的机能,此即具备了公共艺术的特质了。

公共艺术的定义应以标的物的目的为最终考量,因此,公共艺术的定
义是广义的,但重点是为了因应不同的认知层面,它应颇具通俗层面
的考量。

是以一言以敝之:公共艺术本质上并不是单纯指以景观移植,或是建
构一个花园及地标物为主,因为这些事物早经建□师之手完成,那麽
设置公共艺术的基本意义到底何在!它是藉由艺术家之手呈现出一类
作品;既要关心所在地之事物,情节的意念显现,另方面更要促使艺
术家自我的风格、形式如何不留痕迹地深藏於此件通称为【公共艺术
】,却又深具艺术价值与人文气息的艺术品中,否则【公共造景】即
可,何必涵盖艺术二字。(董振平老师於八十七年十二月廿七日於桃
园县立文化中心举办之公共艺术系列讲座之讲稿)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