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史[11]清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wit@niabbs (NoEggLoverWit), 信区: costume 标 题: 中国服装史[11]清 发信站: NIABBS (Sat Jul 3 13:51:00 1999) 转信站: niabbs 满族在中国建立清朝之後,强迫汉人遵照他们的习俗,服装也改制成满族服饰, 从整个中国服装史来看,清朝的服装最为庞杂与繁缛,但是也因为距今最近,所留下的实物最h 甚至还有照片留存,让我们更能详尽的了解 清代男子都剃发垂辫,冠帽分为礼帽,便帽 礼帽即是官帽,俗称大帽,有两种:一个为冬天戴的暖帽,一个是夏天戴的凉帽,按照规定, 每年的三月才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暖帽多为圆形,周围有一圈檐边,材料多为皮制,也有缎, 呢制或布制的,视气候变化而定,暖帽中间装有红色丝线编成的帽纬,俗称"红缨", 帽纬上装有顶珠,颜色有红,蓝,白,金等,戴时各按品级; 凉帽形如圆锥,材料用藤,竹,麦□或篾席,外裹绫罗,颜色大多为白色,也有用湖色和黄色的, 凉帽顶上也装红缨,顶珠,制同暖帽;戴这两种帽子都需在顶珠下装一支两寸长的翎管, 用意在安插翎枝,翎子有蓝翎,花翎的分别,蓝翎是□羽,花翎是孔雀羽毛,俗称孔雀翎,又分□ 及一眼,二眼跟三眼,其中以三眼为贵,只有宗室中的贝子可戴 便帽是所有人平常戴的帽子,俗称"小帽",小帽形式很多,因地而异,最常见的是瓜皮帽, 瓜皮帽的材料夏秋用丝,春冬用缎,颜色以黑为主,夹里多用红色, 在帽子的顶部装有红色丝线编的结子,有丧事就用黑结或白结; 冬天戴风帽,多以绸缎,呢绒制之,中间纳有棉花,颜色以红为贵 男子服装有袍,袄,褂,衫,裤等形制,袍挂是最主要的礼服, 清代长袍多开衩,官吏士人开两衩,皇族宗室开四衩; 开衩的袍袖口装有箭袖,便骑马射箭,形状像马蹄,又称"马蹄袖",平时袖口翻起, 行礼时放□ 不开衩的袍挂俗称"一裹圆",为市民百姓的服饰; 袍上的纹样也有严格规定,除皇帝皇后有龙纹之外,其馀以绣蟒为贵,蟒状似龙,但非龙; 挂子通常是穿在外面的,也叫外挂,材料按季节不同而不同,但不用透明的"亮纱"及羊皮, 亮纱嫌露肤,羊皮近丧服所以禁止使用; 清朝职官的外挂颜色多用石青,是一种黑色透红的颜色,在胸前背後会加钉补子, 所以俗称"补卦"或"补服",补子的形式与明朝大致相同,还有一种挂子,长度仅及腰际, 最初是军队中的服饰,由於它便於骑马,又称"马褂",之後传到民间男女老少都可穿, 并且变成一种礼服,马褂之外,又有马甲,男女都可穿 清代男子的鞋履,以鞋为主,公服才穿靴,靴子的材料多用黑缎,一开始式样流行方头,後尖头; 朝服穿方头靴,高级官员穿牙缝靴,武差,公差穿一种叫"爬山虎"的快靴; 鞋子的样式也有很多:云头,扁头,镶嵌,双梁,单梁等等 清朝妇女的发式有满汉两种,後来相互影响,都各有一些变化 汉族妇女的发式,在清朝中叶多模方满族宫女发式, 以高髻为尚, 梳时将头发分成两把,俗称"叉子头";又在脑後垂下一绺头发,修成两个尖角,名为"燕尾式"; 还有平髻,圆髻,如意髻等等,到清末崇尚梳辫,初是少女,後渐普及为中青年妇女主要发式 汉族妇女头上的装饰除了簪钗之外,老年妇女的脑後,通常带有硬纸做的"冠子",让髻保持原□不戴冠的老妇,责在髻上罩一个黑色的纱网;中年妇女喜欢戴篡,篡的材料通常用鬃麻, 四周用绸缎裱糊,并饰有金银花朵,戴时如碗扣在发上; 妇女的额眉之上还有一种'勒子",也用绸缎制成,上绣各种吉祥图案,贵妇用作装饰,贫女藉以 满族贵妇的发式多用钿子,钿子以铁丝为骨,也有用藤丝的,外面表以黑纱,上面饰翠翟; 普通的满族妇女多梳"叉子头",也称"两把头","把儿头",之後受了汉族影响, 将发髻梳平形,俗称"一字头",到清末,这种发髻越梳越高,渐渐变成牌楼式的固定装饰, 用时只需要套在头上在加上花朵即可,名为"大拉翅" 汉族妇女的服装在"男从女不从"的原则下,变化比男服少 后妃命妇则承续明制,以凤冠,霞披为礼服,但霞披形状不同,变宽而且前後皆有,下施流苏; 普通妇女穿披风,袄裙,披风是清朝妇女的外套,对襟,大袖,下长及膝,披方上装有低领, 点缀各式珠宝,披风里还有大袄小袄,小袄是妇女的贴身衣物,颜色多用红色系; 满族妇女的便服也穿袍,形似男服,领袖边缘都有花边 妇女的下裳多穿裙子,颜色以红为贵,裙子的式样早期也沿袭明代,後来又有所发展, 有在裙上饰满飘带的,裙幅底下饰以小铃的,也有在裙□绣满水纹的,各种各样的都有, 清末,在普通妇女间流行穿裤,一种是满裆裤,一种是套裤,材料多用绸缎,上绣花纹 妇女缠足的风气到清代非常兴盛,汉族妇女也以弓鞋为主, 但满族妇女不缠足,多穿有木底的绣鞋,称"高底鞋" 清朝制度规定,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穿礼服时都要悬挂朝珠; 至於普通男子则有披挂饰物的习俗,在腰带上挂满各种什件,除荷包外,还有扇套,香囊,小刀, 眼镜盒套,褡裢等等;妇女则是衣襟挂上一两件小饰物,如耳挖,牙剔,小毛聂子等等 清代服装的装饰特色就是大量使用花边,花边最初的作用只是为了增加牢度,使衣服耐穿, 所以花边都在最容易磨损的部位,如领口,袖口,衣襟跟下□,一开始都是素色的边, 後来用花边镶沿,到清代到了最高峰,花边大小相间,几乎看不到原来的衣料 清代的戏服基本传承明制,戏服的款式就所知的就有上百种, 最常有的是褶子,靠,帔,官衣及蟒几种 摺子,是官吏士庶跟妇女都可穿的便服;靠,是武士的铠甲,多为武士所穿; 清末,在普通妇女间流行穿裤,一种是满裆裤,一种是套裤,材料多用绸缎,上绣花纹 妇女缠足的风气到清代非常兴盛,汉族妇女也以弓鞋为主, 但满族妇女不缠足,多穿有木底的绣鞋,称"高底鞋" 清朝制度规定,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穿礼服时都要悬挂朝珠; 至於普通男子则有披挂饰物的习俗,在腰带上挂满各种什件,除荷包外,还有扇套,香囊,小刀, 眼镜盒套,褡裢等等;妇女则是衣襟挂上一两件小饰物,如耳挖,牙剔,小毛聂子等等 清代服装的装饰特色就是大量使用花边,花边最初的作用只是为了增加牢度,使衣服耐穿, 所以花边都在最容易磨损的部位,如领口,袖口,衣襟跟下□,一开始都是素色的边, 後来用花边镶沿,到清代到了最高峰,花边大小相间,几乎看不到原来的衣料 清代的戏服基本传承明制,戏服的款式就所知的就有上百种, 最常有的是褶子,靠,帔,官衣及蟒几种 摺子,是官吏士庶跟妇女都可穿的便服;靠,是武士的铠甲,多为武士所穿; 帔,是剧中帝王将相,官吏豪绅的常服;蟒,是戏服中最贵重的服饰,只有帝王后妃才可以穿著, 其为圆领,大襟,上绣蟒龙,彩云及海水江涯,两胁装有衬□,袖端装有水袖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