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的佛塔和佛龛--慧炬杂志415期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apricot@Lion (小笨童), 信区: Buda-huichu
标  题: 清初的佛塔和佛龛...415期..陈清香居士
发信站: 狮子吼站 (Fri Apr 16 16:22:23 1999)
转信站: Lion

清初的佛塔和佛龛

◎陈清香

佛塔,原称□者波(stupa),是印度最早的佛教建□式样之一。古印度人往昔为了纪念
佛陀或古圣先贤或有道高僧,往往将其遗骨舍利起塔供养,以示景仰与恭敬。原始的佛塔
呈覆钵形,外形简单□实,无任何装饰。如印度山奇(Sanchi)佛塔第二塔,建造次纪元
前二世纪的巽伽王朝(Shunga Empioe),是现存最古老的佛塔遗例之一。

其後佛塔的覆钵本体逐渐加大,覆钵体外表施上了浮 雕文样,底部有基座,顶上加伞盖,
覆钵体的外围建造了四个塔门,塔门和塔门之间又围绕著栏□,外观愈壮华丽。如山奇佛
塔第二塔,建造於纪元前一世纪的沙塔哇哈那王朝(Shunga Empioe),其四个塔门上的横
梁立柱上等均有精美的佛传故可和本生故事浮雕,充满土俗的趣味感。

佛塔若从户外露天移进洞窟内的健□式样,便形成支提堂(Chaitya hall),不过支提堂
内的佛塔是不安置舍利的,只作为礼拜之对象。,因此支提式的石窟水称为礼拜窟,和另
一种专为僧人修行居位的毗诃罗窟(Viaara,又称僧院窟),同为印度早期佛教建□的主
要形式。

西元二世纪以後的佛塔,有了很大的变税:即覆钵体上才升,体积缩小,而基坛加高,覆
体体的止端有了更多的附加装饰,如平台、塔刹、伞盖等。

佛塔建□传入中国後,受到中国传统高僧建□形式的影响,而形楼阁式佛塔。此外,另有
保留较接近原始印度式样的佛塔||密檐塔。楼阁塔沿袭了汉式本造建□的流丽精神,密
檐塔则表现砖石建□的□实风貌。此二式样并行了好几个世纪。人们对佛塔也习惯定型印
象||即高层、多层,上尖下宽,底平面为圆或方或多角等建□式样,而远高而窄的架构
中,通常由基层、塔身、塔身、塔刹三部分构成。

十三世纪,蒙古统治中国,吸收西藏、尼泊尔等也的密教文化,也把印度帕拉王朝(Pala
 Empire)的密教美术带入中原。那种全部实心,以方形基坛为底座,上覆钟形本体,顶再
加高高的塔刹的喇嘛塔,便成为密教寺院最显著的象徵。

喇嘛塔的流行,并不因蒙古人的结束统治中国而终止。相反的,在北方各处均持续的建造
,式样更在旧有基础上加上新的创意。塔身除了有浮雕装饰之外,更制作了佛龛,安置了
佛像,将佛塔和佛像合而为一,同体供奉。

满清入主中国後,接受了密教的信仰,为了促进蒙古、西藏等也对大清帝国的效忠,以巩
固大一统的王权,遂辟建了各式的喇嘛教佛寺,也就是藏传佛教寺院,其中较具规模者,
如甘肃夏河的拉卜楞寺、河北承结的
外八庙等。

在整个佛教寺院中,佛塔是建□群中不可少的一项,它有时位居大殿侧旁,是主体建□的
陪衬。有时水单独成寺,以塔为中心建□,四周回廊围绕,成为塔院寺。而在汉藏混合的
佛寺风貌中,楼阁塔、密檐塔、喇嘛塔等,往往间次其中,蔚奇观。

佛塔,这个硕大的户外建□,为了发挥那被礼拜的功能,也由户外走进户内。体积虽然缩
小,但外观造形一如户外,摆设在殿堂之内,人们也将高僧舍利安置其中,长年接受供养
。

佛塔内□著佛龛佛像,形成像一体。随著帝王的喜爱,也融合汉藏满蒙各民族的习俗时尚
,以珍贵的檀木、金钢、珐琅彩瓷等制作之,上又描绘精美图案,镶嵌珍玉石等,如此塔
形的佛龛,既彰显了帝王宫殿的尊荣华贵,也 发挥了佛家定慧的主旨。

本期封面封底插图所刊者,为正在台北鸿禧美术馆展出的「承德避者山庄藏传佛教文物」
中的几件具代表性的佛塔佛龛。如封面所示,为木漆六角形佛龛,此龛高九十五公分,底
座为六角须弥,四周刻有莲花瓣及八吉祥供物花纹,佛龛顶上为汉式重檐六角钻尖式,檐
角起翘,有如轿顶,顶上花草纹饰精细。檐刀和须弥座之间,有柱杆支撑,佛龛正中一立
佛,那是高肉髻长平细眼眉的藏式佛像但袭著笈多式样的衣纹,双手作施无畏与愿印,双
足立於宽大莲座之上。佛背後不刻意画佛光,但漆金的背屏却有浮雕的云纹,乘载著香炉
、法螺、葫庐等法器,十分金碧辉煌。

封底所刊为「铜鎏金珐琅佛塔」,高六十七点五公分。此塔基座为圆形计三层,最上一层
为莲花纹,塔的覆钵本本近乎圆球形,正中为佛龛上层流苏状的连珠纹垂挂其上覆钵体上
端为塔刹,有十三重相轮象徵十三天相轮之上为垂露圆盘圆盘之上为顶著日月轮的莲花座
,这是清初避者山庄所藏佛塔的共同特,而此塔最大特徽是自圆盘至覆体肩部的两排流鎏
金云纹。佛龛内所供奉者为帕拉式禄的宝冠佛,背有双层光轮,佛结跏趺坐,端正庄严,
表现出无量寿佛的愿力和德慧。

插图是葫庐形佛龛,高度六十九点五公分,在蓝色的珐琅面上控出了九个葫庐,每具葫庐
各有一佛。大葫庐的肩部、腰部各镶著五只蝙蝠,此象徵著传统汉族民俗所追求的「五福
临门,但是正中顶上仍以日月宝珠为饰,是为西藏式样。

插图二是楼图式佛塔,塔高一百一十八公分,其座由紫檀本所雕,塔身自第一起至第七层
止,均属铜鎏所铸造,每层佛塔均有平座栏杆,且出檐很深,檐角挂铃铎,每层正面皆佛
像,塔顶是六角钻石形的檐基,而非塔刹。楼阁塔承袭汉式建□中的高层楼阁,造形优美
动人。

欣赏这些不同造形的佛龛佛塔,既可了解到清初汉藏文化融合的一端,也可体会到塔中成
龛中佛像所带来的慈悲与智慧。

 

--
佛陀未曾教我们逃避痛苦,也未曾教我们逃避现实,
而是去面对苦,认识苦,了解苦升起的因缘,
他还教我们看清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
活在苦难重重的世界而内心不苦。
Ξ 狮子吼站 版面介绍:                                          cbs.ntu.edu.tw
 佛教X档案 - 探勘神奇世界, □谈梦、奇谭、外星、新知              BudaXfile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