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雕塑的发展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Bodhi@Lion (星月菩提) on board 'art' 标 题: 中国佛教雕塑的发展 发信站: 狮子吼站 (Sun Oct 1 21:16:23 2000) ~节录自星云大师编著《佛教》教用篇 佛教传入前,中国已具有高度的雕塑艺术,传入之後,与中国文化相融, 开拓了更广泛的内涵,丰富了中国塑艺的宝库,有寺院的雕梁画栋、塑像、 石窟的佛像雕塑及各种佛教雕刻艺术品,其中以木刻、百雕或泥塑圣像为 典型的代表。 东汉末年,窄融建造佛寺,寺内有一尊金铜佛像,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佛像雕造。 东晋时期,雕塑专以佛像为主,是为当时盛行的风尚。南北朝之後,随著佛教的传播, 中国雕塑的风格也受其影响,以传统手法融入外来作风,使中国的雕塑无论从题材到 艺术风格,都发生变化,而进入另一个新的阶段。 因此,佛教的塑像、石雕、石刻便成为这个时期主要雕塑的内容。 而西域粗扩豪放的艺术作风也逐渐传入中国,结果使澳地和西域艺术 融为一体,结合建□、雕塑、壁画三者於一身的洞窟艺术从此发展开 来。 从雕塑风格的转变,可以看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以人物雕塑为例, 云冈石窟中的曼曜五窟,早期的佛像高大宏伟,与印度的犍陀罗艺术和 笈多时代艺术的风格相近。到了北魏末年,一方面因为当时推行汉化, 一方面则因为佛教已经逐渐与人民生活相结合,所以此时雕塑的作品已经 具有中国特色。 隋唐时期,是艺术最灿烂辉煌的时代,融合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 人物造形敦厚匀称。 到了唐朝,雕塑作品完全表现出中国风格的造像特色。 许多雕塑奇异的作品,大多出现在武则天时期,由於武后大力提倡造像, 致使唐代佛教雕塑达到高峰。 唐玄宗时期,是中国佛教造像的另一个黄金时代,此时造像的特色 充满著生命的活力,雕塑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成熟与完美。自唐宋以 来,洞窟石刻的造像逐渐被各地寺院盛行的泥塑、木雕所取代。 元明时期,在雕塑方面则每况愈下,至清代的雕刻,则益呈式微。 其他,如日本、韩国、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地,也有相当成熟的 佛教雕刻艺术。 -- ▲▲▲ □□□ □□□□□□□□□□□□□□ □□□ □□□□□□□□ □□□ □ □□□ ▲▲▲ □□□ □□□□□□□□□□□□□ □□□□□ □□□ 台大佛学研究中心 Ξ □□□□□□□ □ □□□□□ □ □□□ 狮子吼佛教专站 □□ □□□□□□□ □□□ □□□ □□□□Ξ art=艺术与佛教艺术板 Ξ 狮子吼站 版面介绍: cbs.ntu.edu.tw ⊙ 佛教X档案 - 探勘神奇世界, □谈梦、奇谭、外星、新知 BudaXfile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