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璋、李芳玲老师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松风阁】书法电子报  台大书法社 第 3 期

◎ 陈家璋、李芳玲老师伉俪 ◎

    陈家璋、李芳玲伉俪,以发扬中国传统书法文化为己任,创设
了清雅堂,几乎每天都会有书法爱好者在那儿习字,年龄从国小到
五、六十岁的成人都有。夫妇平日以品字为乐,是人人称羡的一对
鸳鸯美眷。

    陈家璋老师曾於民国七○年代担任台大美术社书法组的指导老
师,使得书法组从原本寥寥无几的十数人,到老师离开时,爆增为
一百多人,是书法组开办以来,史无前例的盛况!!除了在台大的
空前纪录,老师在清雅堂更是作育英才无数,比赛时往往是集体包
车前去,一群人浩浩荡荡的,指导的学生屡屡获得全国书法比赛的
大奖早已不足为奇,但老师却常不居功,即使得奖了,指导老师也
往往叫我们不要写他的名字,因为他已经得过太多了,况且以老师
淡泊名利的个性,也不会去计较这个虚名,因此使得不少学校的国
文或美术老师平白记了小功,增加了升迁的机会,从这方面看来,
老师还真是德泽广布呢!当然,不仅学生们的成就斐然,老师自己
可也是战迹辉煌,由清雅堂橱窗前琳琅满目的奖杯和奖牌可见一斑
。不过,老师的可贵之处当然不在於得奖经历,而是他那望之弥坚
、仰之弥高,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的广博书道修养……。

    在桃园市民族路上,座落著一家古色古香的才艺教室,远远的
就可望见那典雅的招牌,用隶书写著大大的三个白底黑字:清雅堂
。每当打从那儿经过,总会让我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

    从国小三年级,我就在清雅堂学字,犹记得第一次上课,买了
一枝新毛笔,心情也特别兴奋.老师一开始先对笔墨纸砚作最初步
的介绍,那时也只是似懂非懂的听著,接著就是练习基本笔划,由
最长的横画练起,接下来是短横、长竖、短竖,刚开始总是写不好
,有时候一个笔划要写个五六张才算通过,在我当时幼小的心灵,
真是感到气馁极了,这时候,老师就会安慰我说,以前他们练字的
时候,最久还曾经练一个字练了半年之久呢!我们还有什麽好抱怨
的呢?经过好几月的磨练,我终於把基本笔划练完了,於是开始临
摹古人的字帖,老师就建议我从欧阳□或是柳公权的字体著手。一
直练楷书练到了大约到了升国中的阶段,才会鼓励我们尝试写些行
书,而在厚实的楷书基础下,大部分的学生写起行书来,都能得心
应手,这也是老师教学的一贯理念。

    每次到了上课时间,我就会拿著预先写好的作品,请老师指点
。老师总是说:一幅作品的好坏可由三方面来看:通常老师会先注
意你的笔划和结构,最後再看整篇的行气和气势.笔划必须乾净俐
落、结构则要匀称,可从字体留白的部分来看,每一小块都大小适
中,就可达到和谐的美感;行气要一气呵成、气势则是最见功力的
地方了!依每人资质的高低和修养而展现出不同的气度。

    除了给予正确的习字观念外,最巧妙的是李芳玲老师常会用一
些比喻来开导大家.例如有一次写行书时,我把每一个字都写得很
近,整篇看起来感觉很压迫、不自在,老师就告诉我:写字就像唱
歌一样,想要唱得好,就要每唱一段,换一次气;写字虽然要行气
连贯,但并不表示全篇都写得很紧凑,这样只会让人喘不过气来,
必须安排得疏落有致,才是一幅赏心悦目的好作品;好比唱歌如果
都不换气,只会造成上气不接下气的不良後果,只有适时的换气,
才能唱出悦耳的歌曲!还有一次,我的笔划不知怎的,总是写得不
太顺,尤其在横折勾的转折处,感觉总是会卡住,粉不顺,老师就
告诉我:写字的道理就和骑车一样,转弯的时候速度要放慢,如果
速度还是跟开大马路的时候一样,就会出车祸了!所以我就是在转
折的地方写得太快,才会写不好!要有耐心的等所有笔毛都到了适
当的位置,再写下一笔,才会有漂亮的笔划出现!

    老师不只是习字上的良师,更是生活中的益友!记得升高中的
那年暑假,和老师一起去马来西亚玩,我们一路有说有笑的聊著天
,那种感觉就像亲密的朋友一般;後来我忘记带泳衣,李老师不想
游,还把她的借给我呢!那时真有一股冲动想当他们的乾女儿呢!

    说了这麽多,还是无法把老师的好完完全全的写出来,只能告
欣你,能遇到他们实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呢!

/台大经济一 江怡钧/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