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幻书记〕SFAZ(2):别教小孩玩游 ◎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byu.bbs@bbs.ee.ntu.edu.tw (BYU ㄅㄧㄩ□), 信区: Book 标 题: [转贴] 〔科幻书记〕SFAZ(2):别教小孩玩游戏--Orso 发信站: 台大电机 Maxwell 站 (Tue Sep 17 18:04:08 1996) 转信站: Lion!netnews.ntu!Maxwell 发信人: gahong@Maxwell (浊酒一杯), 信区: ScienceFiction 标 题: 〔科幻书记〕SFAZ(2):别教小孩玩游戏--Orson Scott Card的Ender's Game□发信站: 台大电机 Maxwell 站 (Tue Jan 9 18:11:36 1996) 转信站: Maxwell (local) 〔科幻书记〕SFAZ(2):别教小孩玩游戏--Orson Scott Card的【Ender's Game】评介 Copyright 1995 by Jack Hwang 当军方的人来领走 Ender时,他只有六岁。他没有犯什麽错,只 不过杀了一个人。原因呢?只是因为他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姊姊。 身为老三不是他的错,但其他人不会谅解。在一个将人口控制视 为图腾禁忌的社会里,即使他的配额是政府特别批准的,他和他的家 人还是得承受莫名的压力。但相较於人类整个族类的压力,那又微不 足道了。 这是人类挣扎求生的时刻,地球已经在战争状态中许久了。和外 星人的首度接触带来的是一场难以想像的灾祸。Bugger在毫无理由下 ,Bugger攻击人类的太空船,地球原始而无防备的太空船队,根本抵 挡不住先进的Bugger舰队。第一次入侵根本就是一场大屠杀。 当第二次入侵直接指向太阳系时,人类有了稍好的准备,但是仍 然不是对手。大部分的舰队都被歼灭了。在面临灭亡的关头,Rackhem 指挥残存的舰队,奇迹式地扭转战局,将入侵的敌人一扫而空。 距离上次Bugger的入侵不过短短八十年的光景,人类无时不防备 著Bugger再次的蠢动。虽然第三次入侵一直迟迟不来,等得越久,就 越意味著这第三次入侵的规模会更大,Bugger一定会做更万全的准备 来报一箭之仇。人类的科技在这八十年间虽有进展,跟Bugger比起来 还是有一大截。唯一胜利的可能是再有一个像 Rackhem一样的天才来 指挥部队,或许可以用战术和谋略来弥补科技上的落後。要发现一个 自然的天才实在不容易,还不如用基因过程培养一个出来。 Ender就是这个基因计划的产品。他的哥哥Peter太过暴力了,他 的姐姐 Valentine又太过柔弱,他会是最佳的人选吗?这一切都要看 他是否能通过军事训练的考验,让他的天份发挥到极致。 作战学校的训练是一连串的游戏,从 Notepad上的心理电玩到无 重力室中的分组对抗。对这些六、七岁的小孩子来说,游戏恐怕是唯 一能接受的课程。从第一天开始, Ender就显露了他的天份。他聪明 、反应快、观察入微,对谋略的运用更有不同常人的原创力。但他没 有朋友。他的聪明和表现让他成为忌恨的对象。教师们并没帮上任何 忙,相反地,他们反而有意无意地加深这些矛盾,将他孤立起来。除 此之外,他们还不时地陷害他,要不是用一个紧接一个的对抗赛来折 磨他的耐力,就是任意更改游戏的规则来限制他的行动。令人难以置 信的是,他没有输过!不论条件再恶劣,敌我比例再悬殊,他从没有 输过一次对抗赛。求胜是他唯一的目标--即使在他身心面临崩溃的 时节, 他毕业了,只花了四年。跳过了五年的课程,他直接进入了指挥 学校。在那儿,他的教师是 Rackhem,而他的毕业考是...。 ※※※※※※※※※※※※※※※※※※※※※※※※※※※※※※ 【Ender's Game】成功的地方在於紧凑的情节安排,一个又一个 的危机和挑战;这些危机和挑战其实算不了什麽,但一应用到一个不 到十岁的小孩身上,再加上身系全人类命运安危的重担,使人不得不 耽了一份心。Ender 撑得下去吗?万一他不是众所寄望的军事天才怎 麽办?他要如何对付Bugger呢?这一切都造成了充分的张力,让全书 毫无冷场。当然了,许多的布局和发展也是匪夷所思;就像 Rackhem 成为Ender的老师,以及最後的毕业考。 当然了,Peter和Valentine的崛起也是十分戏剧性。虽然他们没 有 Ender的军事天份,他们仍然有掌握权力的天份。他们躲在电脑终 端机的後面,缔造了一个政治的蓝图。有趣的是,他们兄妹三人还是 关连的。如果 Ender失败了,那就是人类的世界末日,根本就不需要 他们的蓝图了。但如果 Ender成功了,在没有外来威胁的情况下,地 球马上就会发生一场世界大战。他们的蓝图就可以派上用场,为他们 博得举足轻重的权力地位。 这书里头还是有一个漏洞。那就是无法解释人类如何发现Bugger 数十个星系的位置。Card告诉我们,Bugger之间的沟通,由一种类似 心电感应的现象来进行;而所有Bugger都由 Hive Queen 来控制。人 类之所以不能和Bugger沟通,就在於无法进行这样的感应。这造成了 一个两难的问题。首先,如果Bugger只用心灵沟通,完全没有语言文 字,人类如何发现那些星系位置的?另一方面,如果人类从俘获的 Bugger船舰上发现这些储存的资料,这表示Bugger还是要使用某种文 字标记,人类不可能无法辨识出这些标记的意义,进而发展出沟通的 方法。这是很说不通的事情。 再来就是,全书最後一章的转折有点太突兀。基本上这是Card为 了下一本书【Speaker for the Dead】所作的引子,放在此处其实不 太恰当。【Speaker for the Dead】和【Ender's Game】的风格、主 题完全不同,许多读者甚至不太能接受这两本书属於同一系列。这一 章也有同样的困扰。在【Ender's Game】中,读者很容易就被 Ender 只争朝夕的态度所影响,只关心游戏的胜负,甚至会忘了Bugger的威 胁。Bugger在书中只是非常遥远的背景角色,更不用说可能有任何同 情式的了解。而Card想要在短短一章之中彻底改变这个情形,从外离 的游戏目标转成有血有肉的角色,甚至要 Ender背负起帮助他们重生 的责任。这样的转折实在太大,也太突然了。我认为如果让 【Ender's Game】在 Ender跟著殖民船而去时就结束,而把这最後一 章改放在【Speaker for the Dead】的前头当作引子,感觉或许会好 一点。 看完了这本书,不妨再继续努力,接著看下一本,【Speaker for the Dead】。如前所说,这本书有著完全不同的风格,但是值得 一读。且待下回分晓。 ======================================== %T Ender's Game %A Orson Scott Card %I Tom Doherty Assoc. %I A Tor Book %C New York, NY %D Jan. 1985 %O Hardcover. 1985 Nebula, 1986 Hugo. %G ISBN 0-312-93208-1 %P 357 %S Ender's Game %V 1 %T Speaker for the Dead %A Orson Scott Card %I Tom Doherty Assoc. %I A Tor Book %C New York, NY %D March 1986 %O Hardcover. 1986 Nebula, 1987 Hugo. %G ISBN 0-312-93738-5 %P 415 %S Ender's Game %V 2 %T Xenocide %A Orson Scott Card %I Tom Doherty Assoc., Inc. %I A Tor Book %C New York, NY %D August 1991 %O Hardcover, US$ 21.95 %G ISBN 0-312-85056-5 %P 394 %S Ender's Game %V 3 -- * Origin: ● 台大电机 Maxwell 站 ● From: netcom9.netcom.com -- * Origin: ● 台大电机 Maxwell 站 ● From: 192.192.94.161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