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真实而诚挚的影像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Vanessa.bbs@cis.nctu.edu.tw (西风), 信区: education
标  题: 【全景】那些真实而诚挚的影像(陈亮丰)
发信站: 交大资科_BBS (Mon Aug 10 20:56:39 1998)
转信站: Lion!ccnews.nsysu!news.civil.ncku!news.csie.nctu!news.cis.nctu!cis_nctu
来  源: ts0109.tp.silkera.net



     那些真实而诚挚的影像--
     介绍《地方记录摄影工作者训练计画》     陈亮丰

         如果要谈这两年来的路程,要谈这个集合了许多人的努力的纪录片教学计画
     ,我想在这里先和大家分享两个在这个计画执行过程中的小故事,透过这两个小
     故事,或许大家比较能了解这个计画背後的理念。

         今年四月,《地方记录摄影工作者训练计画》在中部地区的训练结束时,我
     们在台中市科博馆举行了一场纪录片放映。这是学员的作品第一次面对中台湾的
     乡亲。当『考古遗址何去何从?』放映结束,这部纪录片的作者:长年投入抢救
     考古遗址工作的简史朗老师,站在讲台前,面对所有的观众,一时之间百感交集
     ,还来不及回答问题,就流下了眼泪。

         简老师的纪录片,像极了他本人教师的角色,不断说话却处处真情。这个中
     年、头微秃、爱台湾的心情如赤子的老师,有点严肃又有点天真,在片子一开始
     ,他忽然扛著一架摄影机去上课,同学们又奇怪又好笑。今天老师又要变什麽把
     戏呢?

         「各位同学,我这里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你们。」老师扛著摄影机说。
         「好。」全班笑了,老师扛著摄影机实在有趣。
         「你们历史都教完了吗?」「教完了啊。」
         「好,那麽请问你们,有关於台湾的历史,曾经在哪里上过呢?」
         「................」

         对於像简老师这样的文化工作者,多年来为了保护考古遗址不遗馀力,工作
     之馀,他们常常奔波在不同的遗址现场阻挡怪手,和急著挖地开发的地主苦口婆
     心的解释:「这些是台湾的历史、台湾的宝贝,在挖地之前,请你们千万再想一
     想。」另一方面,与政府主管部门的沟通又挫折重重,几年来抢救考古遗址的工
     作,几乎都是在无奈和不被谅解中苦撑,忧心和沮丧往肚子里吞。好不容易他参
     加了纪录片训练,学会了影像技术,终於找到和群众沟通的新媒材,把心中对这
     片土地的期待和忧虑,自己拍摄自己剪辑,一股脑传达出来,让观众和自己同悲
     同喜,感受到观众的共鸣。简老师落泪当下的心情,想必是不少文化工作者共同
     的心情。




         而另一个在计画中受训的学员--杨明辉,泰雅族原住民,花莲县崇德国小的
     老师。长期以来,他对於原住民文化传承危机很关心,所以在学校里十分注重泰
     雅族的传统文化教学,想尽办法让孩子们在课外有更多机会,接触母族独特丰美
     的智慧。除了致力於教学之外,他也对考古很有兴趣,透过这两件事,他发抒内
     心那股不断冲击他的,对母族的热情。

         在我们认识杨明辉之前,他有一架小型的家用V8摄影机,拍了不少东西,但
     是一直不知道如何整理剪接,变成完整的有主题的作品。85年春天,《地方记录
     》计画第二梯次在花莲开学,他报名成为这个计画里的学员之一。那半年的课程
     中,我们还记得他总是贪婪地学习,似乎内心有一股无法测知的动力在鼓舞他,
     使他焦急地吸收关於纪录片拍摄的一切。他上课时除了录音之外,甚至用 V8 把
     课程录影下来,为的就是反覆思索,并且和他的太太马庭燕讨论上课的心得。

         结训时,他拍出了他的第一部纪录片作品:『流浪者之歌』。他把关注的焦
     点回到自己生长的部落,透过三个部落里的精神病患的故事,希望唤醒族人关心
     这几位被歧视、遗忘的『宁静人』--他这样称呼他们。流畅自由的镜头;作者的
     真诚、直接;议题的独特;还有杨明辉自己的美学,让许多观众眼睛一亮。这部
     和精神病患相处对谈的纪录片,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的可能性,是因为这
     其中的真诚相待,让许多观众震撼落泪,看到了角落里痛苦的生命也有他们的心
     情与尊严,看到了人性。

         一直很喜欢影像的杨明辉,在受训之後,终於找到了和族人、和外族人对话
     的工具。他的狂热被点燃,对原住民族群的关心,终於有了传达的媒介。此後他
     在教书之馀,专心拍摄纪录片,一部一部来自部落里的作品不断产生。泰雅族猎
     刀的打制过程、传统舞蹈的记录,是留给孩子们的;新片『给我们一份工作』则
     是怒吼与控诉,探讨过度引进外劳之後对原住民工作权的漠视,以及对原住民生
     活造成致命的打击。这部片子在联合报文化基金会的赞助下拍摄完成,并且得以
     在多种场合放映。只要灯光一灭,纪实的影像领我们来到山中简陋的工寮;来到
     深遂黑暗的工地;探访他带著酒瓶的朋友,倾听失业已久极度沮丧无助的心情。
     纪录片带我们看到社会里的不公不义;看到强势和弱势之间的欺凌与残酷;看到
     杨明辉为原住民的命运在深沈喊话,内心悲痛镜头却冷静。

         为什麽这些影像如此袭击我们的心?为什麽这些故事不断让我们想起身边的
     人与事?为什麽这些作品总让我们深思良久?那其中震慑我们的力量,究竟从何
     而来?


         我们所感受到的答案是:这些影像的拍摄也许只有几个月,但是不管是对考
     古遗址的抢救、对原住民族群的了解与感情、对一个文史议题的专注研究....背
     後是作者数年甚或数十年来生命的专注投入。他站在这些事件的现场已经很久了
     ,久到心情浓烈如酒,眼神专注,焦点清楚。以致於当你把摄影机交到他的手上
     ,这些来自生活现场,多年陈酿的影像,其真挚诚恳的程度,真实深刻的程度,
     将袭击每一个观众的心灵。

         这就是《地方记录摄影工作者训练计画》两年多来,一路坚持的想法。把摄
     影机交到那些双脚站在家乡深入现场的人们手上。让纪录片为他们所运用,让影
     像成为他们说话的工具。这个计画虽然小型不华丽,但却安静扎实,并且在两年
     多的执行经验下,逐渐孕育出它的观点:

         当摄录影机越来越便宜轻便,影像记录技术越来越简单,这种新时代
         的传播媒材,是不是可以有更多元的使用?

         如果地方上的文化工作者,能够学会使用摄录影机,对文化资产的纪
         录留存将会有多大的帮助呢?

         而在文化运动上的意义上,在光鲜富丽、取悦大众、消费式的影像之
         外,是不是可以看到不一样的影像?是不是可以有更亲近人、亲近这
         片土地的影像产生?让我们可以俯首凝视我们生活的环境,凝视发生
         在身边的人与事,因为了解,得以关心,而能思索....

         纪录影像可以更普及,更在地,更为常民所使用吗?

         种种的思考还在继续,而今回头一看,时间过得真快,《地方记录摄影工作
     者训练计画》已经走了两年多的脚程。从北台湾、东海岸、西部中台湾、到高雄
     工作站,是在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的全力支持下,
     这个实验性的计画才得以展开行程。全景映像工作室的一组教学人员,带著充足
     的摄录影器材和经过不断反省调整的教案,每半年找一个地点落脚设站,和十八
     个当地甄选出来的文化工作者,一起生活、学纪录片、讨论纪录片、拍摄纪录片
     。前前後後已经有近六十位的在地工作者在这个计画中,学得完整的纪录片拍摄
     技术。

         比较难得的是,每个工作站都像个大家庭,成员复杂,来自不同族群,不同
     的文化工作领域:乡土文史采集、族群文化运动、社区、环保运动、民间艺术、
     古迹修护、剧场、教育改革....上起课来各家争鸣,语言、观点、文化风俗不同
     ,几乎就像是集大成的台湾文化教室,我们的土地上竟如此丰富。而因为训练课
     程相当辛苦,半年的相濡以沫相互扶持,你帮我摄影我帮你收音,结训之後遂难
     以相忘於江湖,於是学员们形成了帮助的网络,在各自辛苦的文化工作上彼此打
     气。

         在两年的路程上,我们看到不少好作品在地方田野出现。长年埋首淡水历史
     研究工作的张建隆,以数十年来淡水的田野调查功课做背景,用摄影机寻找老淡
     水。老石阶狭长巷,耆老们潇□的身影缓缓的叙述,淡水河悠悠的流,面对急速
     改变令人怀疑的新淡水,文史工作者的心情复杂,在自己拍摄的镜头中,谆谆对
     这个疯狂开发建设的社会谏言....年轻的外省第二代年轻人李纪平,用摄影机写
     论文,记录即将拆迁的花莲老眷村。眷村里的童年往事、大榕树下的邻里记忆、
     穷苦的日子和即将拆迁的心酸不舍,点点滴滴这个年轻人都拾进小V8摄影机里..
     ....而苗栗的泰雅族石壁部落,有两个年轻人,因为整个部落找不到一件传统的
     服饰,他们两人,一个人做田野研究,一个人拿摄影机,一路朝历史的脚步回溯
     而上....这些人都在为台湾文化留下宝贝,努力而深情。但是就大环境而言,文
     化资源的不足以及资源使用不当,使得他们的工作进展缓慢,往往为了生计要中
     断田野调查或者记录的工作,单打独斗,路程长远。

         让真实而诚挚的影像从四面八方来,从各个文化工作的领域而来,我们的社
     会迫切需要这种影像。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给予支持,还有许多这片土地上精彩
     的故事,内敛深刻的文化之美,会从最基层的地方而来。




=============================================================================

行政院文建会 『地方记录摄影工作者训练计画』
     第五梯次(北区)训练计画招生说明


联络人:全景传播基金会蔡静茹     报名电话:02-27590205


摄影机参与文化工作    在地人记录家乡影像
文建会《地方记录摄影工作者训练计画》第五梯次(北区)训练
九月份开课    即日起接受报名  八月十五日截止

由行政院文建会主办的在地人记录家乡影像---《地方记录摄影工作者训练计画》,目前
正展开第五梯次:北区训练的招生。这个为期五个月的纪录片拍摄训练,由长年拍摄人
文纪录片的全景传播基金会(即全景映像工作室)负责执行教学。九月份将在新竹设站
开课,欢迎台北到苗栗地区,对影像创作有兴趣的文化工作者报名参加甄选。
报名电话:02-2759-0205

--
 * Origin: ★ 交通大学资讯科学系 BBS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