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mattel.bbs@twserv.csie.nctu.edu.tw (绿蚁安睡地herzog),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地方历史意识的重建(2) 发信站: 台湾文化资讯站 (Sat Jun 7 12:15:53 1997) 转信站: Lion!netnews.ntu!news.mcu!news.cs.nthu!news.csie.nctu!twserv.csie.nctu! 因而,在不断从生活中学习和对话的过程中,我习惯性的总会 做一个动作,即追溯事物发生的源流,当我时常作这种追问事物「 脉络意义」和其「定位」的动作後,我似乎更能够掌握许多事物的 角色、功能和意义的内在价值,及其和生活的关联。许多事物经过 这种了解的过程,才和我的生命紧密的结合起来,并在认知架构的 位子上,形成难以磨灭的记忆。这种经验有时候甚至时常是解组曾 经「概念化」的人、事或物的过程,因为,在溯源的过程中,可能 有许多不同的传说、诠释或声音出现,而崩裂了原本认知的事实真 象。这一次次的过程,其实也是解放「伟大」、解放「神圣」的过 程,使自己得以谦卑地落实到平凡的、人人平等的、踏实的土地认 同上。 ■重建地方史的主体性 在几次作地方观察记录的经验里,使我想到历史意义的问题, 想到丰富的地方文化记录与传承的问题,也想到官方与民间对地方 历史记载所取的观点问题。 通常,官方或研究机构对地方历史文化中的资料撷取,都有其 特定为某种价值或目的服务的取向,因此,存在於民间生活中许多 曾经承载人类文明发展、重要而珍贵的资产,可能因为不符合官方 或研究者的取材□围或价值规格,而慢慢在长远的历史递擅过程中 湮灭掉了。这不是很可惜的一件事吗? 所以,在这个资讯交流日趋自由和频繁的时代,我们台湾各个 地方关心乡土文化的人士,应该多投入为地方写历史这项有价值的 工程中,以为记录和传承我们地方文化善尽一分心力。这也可能是 我们扎根土地所最需要做的奠基工作。 首先,或许我们先要将「写历史」这个被神□化的动作解放出 来,把它大众化、平易化,人人都可写历史,历史的内容也不必一 定是那些争皇帝或政治斗争等等只限於极少数掌有大权力的人玩的 游戏。人民在土地上生活一点一滴的智慧积累,与自然、时间搏斗 或和解过程的经验,或自己在生命困顿历程中挣扎的痕迹,都是历 史。 其次,要打破传统中心与边陲间的依附关系,重建每一个地方 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上的主体性,即每一个小地方并不是依 附在大都市或中央而存在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特有的价值,所谓 的中心和边陲,不过是依据某种权力标准划分的权宜方式罢了,其 实,所有的地方都是相互依附的,在各自具有主体意识的情形下, 建立以社区为中心、适合当地地理特色和历史经验传承的产业、生 活和文化圈才有可能。 ■人与土地的关系再反省 台湾是一个海岛国家,对很多人而言,是他必须落实扎根的地 方。但也因为海岛国家特有的向外辐射四通八达的可能性,使得一 部份人只把台湾当成他们往更安稳更大块土地扩展的踏脚石罢了。 加上许多特殊时代背景造成的人与自己成长土地的疏离甚至□格的 现象,使得台湾不仅在地图上看起来像在大海飘泊的一片叶子,每 一个人也好像失根浮萍般的不安。 所以,我们的很多高官政客会侈言「放眼大陆」,我们的富商 巨贾动不动就扬言产业外移,我们许多中产阶级都一直在设法圆移 民梦,我们的莘莘学子多年寒窗只为了长大後要负笈异邦,我们的 诸多儿童每日需索和相互较量的舶来食品与玩具日益增多,嘴巴上 也互相较量谁的洋文懂得多就神气。然而,我们立足的土地和在土 地上丰富的生活的泉源呢?我们及我们的下一代到底知道多少呢? 我们如果不了解所立足土地上的自然条件、历史传统与文化内 涵,进而亲近它、享受它,简直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浪掷。可是 ,在今日政经挂帅的社会中,为了所谓的「成长」(很狭隘的经济 成长观),我们不断用种种的工程来破坏我们原生的大地,以对资 源无止尽的消耗来成就现代人沾沾自喜的大量消费习惯,将眼前短 暂欲望的挥霍换取长远子孙福祉的权利。或许,我们必须反省,必 须思索,像面对生存问题般,严肃的检讨我们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土 地之间的关系。 土地不是踏脚石,土地本身就是目的;人也是一样,人不是手 段,不是国家为了要完成抽象空洞的所谓「历史使命」的工具,也 不是那些政客高官为了要达成他们的政绩或留名青史所御用的人力 资源。人的存在本身就是目的。 只有将我们欲求、思考的基点拉回原初的起始点,去感觉、思 索维持我们生命需求与幸福的最大根源时,我们才能真正认清我们 和土地紧密而不可分离的关系。 ■使乡土成为一个人人可以触摸的地方 时代快速的变迁,在我们的生活里,已经不知不觉地将一些过 去文化里面很精致的部分遗失掉了;我们的社会也因为价值和制度 转变,使得文化面貌多变而混乱;国家的政策和方向也在各种力量 的较劲下,不断调节。新的东西不断出来,旧的东西也不断被扬弃 ,也不管新的东西多粗糙与模式化,旧的东西多精致而独特。 -- 常民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 * 1545福尔摩沙BBS站常民文化版 IP 140.114.96.126 邮拨帐号 发行人 刘魏铭(还月) * 文章内容非经同意请勿转载(活动讯息除外) 18748668常民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 欲参加活动或是建议 (02)3782407-9 常民文化 18748683台湾常民文化学会 *义工 e-mail mattel.bbs@formosa.life.nthu.edu.tw 常民文化 台北市基隆路二段81-1号4F 欢迎惠赐指教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