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Eater.bbs@aidebbs.edu.tw (长铗归来乎),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转贴] 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 - 原载《读书》(4) 发信站: 台湾学术网路 BBS 实验站 (Fri Jul 3 03:43:39 1998) 转信站: Lion!ccnews.nsysu!news.civil.ncku!news.csie.nctu!aide_board 来 源: moes1.me.ncku.edu.tw 不过,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孝文帝或许会被当作千古罪人。由於他的改革, 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族、鲜卑语言、鲜卑文化以至拓跋氏家族很快消亡了。 尽管中国还有元氏和其他鲜卑姓氏的後裔,但都已不是纯粹的鲜卑血统;尽管专家们还 能复原出鲜卑文化的某些片断,但终究难睹它的全貌了。要是孝文帝不实行改革,或者 为了保持鲜卑民族的纯正,宁可放弃中原的物质文明和辽阔疆域,回到沙漠草原,可能 近代的人们还会在蒙古高原或大兴安岭中发现一个茹毛饮血逐水草而居的鲜卑族。或许 有人会认为,孝文帝的作用与从肉体上消灭一个民族没有什麽不同,不过采用了另一种 手段而已, 甚至是更阴险毒辣的手法, 起到了外部敌人所不能起的作用,完全是一个 “鲜卑奸”。 如果离开具体的人物和事件,来讨论这样一个问题:落後民族在先进民族面前应该 作出什麽选择?那麽答案一定会更多,更复杂。这无疑已超出了本文的范围,笔者也不 具备这样的能力。但从孝文帝其人其事的确引起了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在今天中国的范围及至整个东亚,在十九世纪以前的二千多年间,汉族及其前身华 夏族一直是总体上最先进、文化水准最高的民族,所以对其他民族而言,“现代化”的 过程不可避免就是“汉化”的过程。当然,由於地理环境、历史传统等方面的限制,想 汉化未必化得了,但要进步就只能学习汉族文化却是别无选择的道路。不仅前面提到过 的各个民族毫无例外,就是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现代化”而不“汉化”,岂不两全其美?可惜,历史上从来 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情。除了孝文帝等个别君主,其他大多数非汉族君主都曾想过不少 办法,谋略在接受汉族文明的同时保留本族的一些重要习俗,但无不以失败而告终。辽 朝皇帝曾坚持“捺□”,即春夏秋冬四季都要到不同的野外帐篷中生活和办公,但到了 後期,捺□时间越来越少,而实际的首都却已从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南 迁到了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城),王公贵族还喜欢住在更南的南京(今北京市) 。金朝後期,迁入黄河流域的女真人纷纷学汉语,穿汉装,改汉姓,以致皇帝多次下□ 禁止。但连太子、诸王都“自幼惟习汉人风俗”,女真“文字语言或不通晓”,气得金 世宗骂他们是“忘本”,看来已无可奈何。满族入关後,为了保持本族传统煞费苦心, 将边外的“龙兴之地”列为禁区,设置围场,皇帝每年行围打猎,禁止满汉通婚,强制 推行满族服饰,坚持使用满族文字、姓氏,措施不可谓不周。但曾几何时,早已在关内 定居的满族人不愿再回关外;八旗将士骑不了马,拉不开弓;乾隆以前的皇帝还能跃马 射虎,以後就只避暑不围猎了;满姓虽然保持,名字却早已汉化,并在实际上取代了姓 名。到了清朝江河日下之时,关东开放,新军取代绿营,通婚开禁,剪辫合法,还有多 少传统能够保得住?二千多年间,没有一个民族取得过比孝文帝改革後的鲜卑族更好的 结局,这难道是偶然的吗? 请记住,这里讨论的是历史,不是现实。当时没有联合国宪章,没有国家之间的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更没有民族自治或基本人权的保障。当时也没有火车、轮船、汽车、 飞机,没有电话、电报、摄影、电影,更没有电视、传真或信息高速公路,不要忘记, 先民是在工业革命前进行民族间的交往、争斗、竞争和融合的。所以我要赞扬孝文帝元 宏,因为他走了一条当时唯一正确的道路。 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二日 ---- 输入:天津Sunny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长铗归来乎 食无鱼 长铗归来乎 出无车 长铗归来乎 无以为家 呜呼! 谁人客我?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