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Eater.bbs@aidebbs.edu.tw (长铗归来乎),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转贴] 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 - 原载《读书》(3)
发信站: 台湾学术网路 BBS 实验站 (Fri Jul  3 03:43:02 1998)
转信站: Lion!ccnews.nsysu!news.civil.ncku!news.csie.nctu!aide_board
来  源: moes1.me.ncku.edu.tw


    应该指出,与其他游牧民族一样,鲜卑拓跋部曾经相当落後、保守,对文明格格不
入, 并没有什麽适宜改革的“国情” 。公元二七七年,首领力微(始祖)之子沙漠汗
(文帝)在晋朝当质子多年後返回,他当著诸部大人(酋长)的面用弹子打下了飞鸟,
这引起了大人们的恐慌,因为当时的“国俗”还没有用弓发射弹子的方法。他们认为:
“太子的服饰神态已与南方汉人一样,又学了这样少见的奇术,如果让他继承国统,就
会改变旧俗,我们一定会不得志,不如选留在国内本分淳□的人。”於是一起向力微建
议,将他杀害。直到太平真君十一年(四五○年)杀汉族大臣崔浩,主要罪行也是他所
作《国记》 将拓跋鲜卑早期的历史原原本本写了出来, 并且刻石立在通衢大道上,是
“暴扬国恶”。

    孝文帝的可贵之处,就在於他的改革完全是自觉、积极、主动的。当时北魏的国势
如日中天,在北方的统治已经稳定,并且已得到汉族官僚世族和士人的认同,并没有面
临其他民族或势力的挑战,更没有到达不改革就得覆灭的地步。他当然受到了嫡祖母冯
太後的影响,而且在太和十四年(四九○年)冯太後死後他在亲政,此前的一些重大措
施,如制定新律,官员实行俸禄,施行均田制、三长制等都是在冯太後执政时完成的但
决定性的汉化政策还是由他制定并推行成功的。孝文帝的改革信念是基於他对汉文化优
越性的认识和对鲜卑长远利益的关注,这充分表现在他对陆【睿又】的谈话中:

        北人每言:“北俗质鲁,何由知书!”朕闻之,深用怃然!今知书者甚众,岂
    皆圣人!顾学与不学耳。朕修百官,兴礼乐,其志固欲移风易俗。朕为天子,何必
    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若永居恒北,复值不好文之主,不免
    面墙耳。(《资治通鉴》卷一三九)

    在孝文帝之前,十六国的君主中也不乏汉化程度很深者,如汉的刘聪、刘曜,前燕
的慕容【广鬼】、慕容【皇光】,前秦的苻坚,後燕的慕容垂等,他们本人都有很高的
汉文化素养,但都没有能够解开本民族的情结,打破民族间的界线,不得不实行民族之
间、文化之间的双重标准。相比之下,孝文帝的高明之处是不言而喻的。正因为如此,
孝文帝尽管牺牲了自己儿子,不得不杀了一批企图叛乱的宗室重臣,但付出的代价并不
是很大,他的改革取得了影响深远的成功。

    孝文帝迁都、汉化的直接结果,是百余万包括鲜卑和北方各族在内的移民迁入洛阳
和中原,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以至整个亚洲文化中心,使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并吸收了鲜
卑各族的北方文化远远超越了南方的汉族文化,也为以後形成和发展的盛唐文明奠定了
基础。可以这样说,在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鲜卑
文化主动汉化的结果,却在一定程度上使汉文化鲜卑化或胡化了。

    正因为如此,洛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洛阳伽蓝记》中
传神的描述和今天还能看到的龙门石窟的辉煌艺术,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即使在当时,
南方的有识之士已经承认,洛阳的文明程度已经凌驾於南朝的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
之上。永安二年(五二九年),梁武帝派陈庆之护送元颢归洛阳,失败後只身逃归南方。
当时北魏国力大衰,洛阳经历河阴之变後也远非全盛时可比,但陈庆之回国後却说了一
段发人深省的话: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
    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所谓帝京翼翼,
    四方之则。始如登泰山卑培【土娄】,涉江海者小湘、沅。北人安可不重?(《洛
    阳伽蓝记》卷二《城东》)

    从唐朝初年开始,拓跋鲜卑建立的魏国被正式承认为中国的正统之一,与继承了晋
朝法统的南朝享有同等地位,官方编纂的历史就有《北史》和《南史》两种,从此有了
“南北朝”的名称。一个非华夏(汉)族建立的政权能被华夏(汉)族承认为正统所在,
是前所未有的奇迹。此前建立十六国(实际不止)的匈奴、鲜卑、羯、氐、羌诸族,被
逃离中原的东晋称谓“乱华”的“五胡”,在唐初官修的《晋书》中,他们的君主还没
有资格享受“本纪”的待遇,只能专门另立一种“载记”。

    鲜卑族本身也是改革的受益者。元氏家族,尽管经历了尔朱荣之乱,东、西魏分裂,
北齐、北周取代东、西魏等屡次内乱、战祸和天灾,但依然子孙繁衍,名人辈出,特别
是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几位杰出人物。在唐朝,见记载的就有神童元希声,北门学士
元万顷,名士元德秀、元集虚,学者元行冲等,特别是著名诗人元结、元稹,元稹与白
居易齐名而并称“元白”。金代末年,还出了大诗人元好问。

    至於其他鲜卑族的後裔,或含有鲜卑血统的“汉人”就更不胜枚举,有兴趣的话不
妨翻翻姚薇元的《北朝胡姓考》。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明显属於鲜卑、匈奴等
族後裔的,就有刘氏、窦氏、高氏、房氏、宇文氏、长孙氏、李氏、於氏、阎氏、豆卢
氏、源氏、浑氏、元氏、独孤氏、安氏等十多支。就连唐朝皇室李氏,也并不是纯粹的
汉族血统,至於其他王侯将相以至士农工商中带有胡人血统的人,尽管我们永远无法作
出定量分析,但毫无疑问是相当多的。

    经过孝文帝的主动融合和以後的发展,鲜卑族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最终成为汉族的
一部分。正由於鲜卑等民族的不断加入,才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汉民族
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加。今天汉族能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和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离不
开鲜卑等民族的贡献。而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而存在,但在
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中华民族固然应该纪念华夏族的祖先,但也应该纪念
包括鲜卑族的先人在内的列祖列宗,不要忘记像孝文帝元宏那样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壮
大作出过巨大贡献的盖世英雄。


--
  长铗归来乎  食无鱼
  长铗归来乎  出无车
  长铗归来乎  无以为家
  呜呼!   谁人客我?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