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浓於酒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Eater.bbs@twserv.csie.nctu.edu.tw (长铗归来乎),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转贴] 名利浓于酒 发信站: 台湾文化资讯站 (Thu Jun 4 18:10:25 1998) 转信站: Lion!ccnews.nsysu!news.civil.ncku!news.csie.nctu!twserv.csie.nctu!TWser 【 本篇文章原是由 qiang. 於 act 板所发表 】 发信人: qiang.xie%rz.unibw-muenchen.de@b2h.csie.nctu.edu.tw, 信区: act 标 题: 名利浓于酒 发信站: [posted via] Leibniz-Rechenzentrum, Mue (Thu Jun 4 16:13:47 1998) 转信站: twserv.csie.nctu!news.csie.nctu!mirrorpost Origin: gatesrv.rz.unibw-muenchen.de 名利浓于酒 ·南怀瑾· 孔子说,国家社会上了轨道,像我们这类的人,就用不著了,我们不必占住那 个职位,可以让别人去做了。如果仍旧恋栈,占住那个位置,光拿俸禄,无所建树 ,就是可耻。其次,社会国家没有上了轨道,而占在位置上,对于社会国家没有贡 献,也是可耻的。结论下来就是说,一个知识份子,为了什么读书?不是为了自己 吃饭,是为了对社会队国家能有所贡献,假如没有贡献,无论安定的社会或动乱的 社会,都是可耻的。 讲到这里,我们想起了一些故事,可作为研究这两句话的参考,这个免于“耻 ”字的功夫可真难。 如大家所熟知的,汉光武刘秀和严光(子陵)是幼年时的同学好友,后来刘秀 当了皇帝,下命令全国找严子陵,而严子陵不愿意出来作官躲了起来。后来在浙江 桐庐县富春江上,发现有个人反穿了皮袄钓鱼,大家都觉得这是个怪人,桐庐县令 把这件事报到京里去。汉光武一看报告,知道这人一定是老同学严光,这一次才把 他接到京里去,但严光还是不愿作官。汉光武说,你不要以为我当了皇帝,如今见 面的还是同学,今夜还是像当年同学时一样,睡在一起,好聊聊天,严子陵还是那 样坏睡相,腿压在皇帝的肚子上,所以太史公发现“客星犯帝座”的说法。后世在 严光钓鱼的地方,建了一座严子陵的祠堂。因为历代以来的读书人,都很推崇严子 陵,认为他是真正的隐士。有一个读书人去考功名,经过严子陵的祠堂,题了首诗 在那里:“君为名利隐,吾为名利来。羞见先生面,夜半过钓台。”这是推崇严子 陵的。相反的,清人却有诗批评严子陵:“一袭羊裘便有心,虚名传诵到如今。当 时若著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这是说严子陵故意标榜高隐,实际上是沽名钓 誉,想在历史上留一个清高的美名。这是反的一面。 此外,还有一段中国历史上蛮有趣的事情。 满清入关以后,有许多读书人不投降。但清帝康熙非常高明,他十四岁亲政, 就平定了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天下,作了六十年的皇帝,把清朝的政治基础定下来 ,可以说他是一个天才的皇帝,不是职业皇帝了。他看到汉人反清的太多,为了要 收罗那些不愿意投降的读书人,在科举中特别开了一个“博学鸿诗科”。对于那些 不愿意投降的遗老们,特别恩准,马马虎虎,只要报一个名,形式上考一下,就给 予很好的官位,结果有很多人,在这种诱惑下动摇了,而进了“博学鸿诗科”。也 还有很多人硬不投降,所以当时闹出了很多笑话。其中一些,是非常尖刻讥讽,当 时曾留下几首讽刺的名诗:“一队夷齐下首阳,几年观望好凄凉。早知薇蕨终难饱 ,悔煞无端谏武王。”后来又开第二次“博学鸿诗科”,再收罗第一次未收罗到的 人。因为许多人看见第一批“博学鸿诗科”的人,都有很好的官位,自己就更忍不 住了(从这里看,中国人讲究的节操,要守住真是难事,自己的中心思想能终生不 变,实在是最高的修养)。第二次去的人更多,考场的位置都满了,后去的被推到 门外,有人便吟诗挖苦:“失节夷齐下首阳,院门推出更凄凉。从今决计还山去, 薇蕨那堪已吃光。”中国读书人,非常重视节操,也就是中心思想、见解的坚定问 题。 又如明末清初的名诗人吴梅村,他的诗的确好。他本来坚持不肯投降,清政府 挟持其老母威协他,逼得他最后只好去向清政府报到。因此吴梅村一生非常痛苦。 同时清政府对这些投降的人,虽然待遇很好,但后来写历史的时候,清帝还是下命 令把这些人列入《贰臣传》。这是中国的文化的精神,尽管再好,终究是投降过来 的,骨头不够硬,这是很严重的,被人瞧不起的。吴梅村后来被列入《贰臣传》, 他当时去报到,内心非常痛苦,但是被清政府征召,非去不可。所以他的诗有:“ 浮生所欠唯一死,人世无由识九还。”吴梅村因为名气太大,他在应召启程进京的 时候,有好几百人,号称“千人会”,为他饯行。有一个青年,没有参加这次集会 ,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宴会上给吴梅村。吴梅村坐在首席上打开来一看,脸色都 变了。旁边的人觉得奇怪,看了这封信后大家的脸色都变了。原来这封信上写了这 么一首诗:“千人石上千人坐,一半清朝一半明。寄语娄东吴学士,两朝天子一朝 臣。”在座的人全被骂了。 我们看了这些材料,对中国文化的臣节与忠贞的精神,要特别注意。前几天中 午和几位同学吃饭,也谈到了这个问题。有一位现在法国修哲学博士的同学,回来 写论文,因为她是学哲学的,听了这个问题觉得奇怪,她说:“这有什么不对?” 还问曾国藩算不算贰臣,我告诉她当然不算贰臣,她反而觉得“更怪”。我说,假 如别人说你是再嫁夫人,你气不气?她说:“我当然气,我根本还没结婚。”我说 ,对了,所谓贰臣就等于一个女人结了婚,丈夫并没有不对,而她离开丈夫和另外 一个丈夫在一起,当然别人要攻击。这就是西方文化的看法与中国文化的不同。这 个时代的道德、节操的观念也与过去的不同。所以今天的中国文化,在这个问题上 ,也正处于历史文化观念的矛盾与交替当中。 摘引自《南怀谨谈历史与人生》(练性乾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2) 此文曾刊载在 『华夏文摘』 第294 期 -- 长铗归来乎 食无鱼 长铗归来乎 出无车 长铗归来乎 无以为家 呜呼! 谁人客我?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