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简化简介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chungyan.bbs@bbs.cis.nctu.edu.tw (平行线),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汉字简化简介
发信站: 交大资科_BBS (Wed Sep 24 23:24:12 1997)
转信站: Lion!news.nsysu!news.civil.ncku!news.csie.nctu!news.cis.nctu!cis_nctu
来  源: ccsun25


【汉字简化简介】

汉字长期以来就存在繁体与简体两套写法,在甲古文与金文中,就可发现简体之
存在,在篆体隶化後,这种并存的两种字□越来越多,在六朝到隋唐,汉字逐渐
由隶楷化,为了美观及对称,对很多古字画蛇添足增加笔画,而简体字开始被称
为「俗体」「小写」「破字」等,在下层社会仍广被流传。

近代汉字简化运动,源於太平天国,在太平天国玉玺及官方文件都书简体,1922
年钱学同在北洋政府国语统一筹备会提出《减省汉字笔化方案》说「文字是一
种工具,自应以适用与否为首要标准,改用拼音是治本方法,简化汉字是治标
方法,治标方法是目前最切要的方法」并提出汉字简化八大原则。

1935年春,上海文化界发起大规模汉字简化运动,同年八月,国民政府公告第一
批简化字324个,但却又於1936年2月废止使用,而後抗战发生,汉字简化就
搁制了一段时间。

1949年中共政权成立,在1952年2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该会收集
民间及民国以来主张汉字简化学者们的建议,於1954年底提出「汉字简化方案」
草案,并於1955年2月公布於人民日报上,7月,国务院成立汉字简化方案审
定委员会,由董必武为主委,名历史家郭沫若及作家老舍都是该会成员,该会
於1956年1月28日通过简化字515字及简化偏旁54个。

在1964年国务院又公告了《简化字总表》,第一表是352个不作偏旁使用的简
化字,第二表是132个可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第三表是由第二表类推的1754
字,共2236字,这就是今天通行大陆的简体字。在1967-69年文革火热时期,各
地方红卫兵都曾推出不同程度过份简化的字体,但为被中央认可,文革後也明令
禁止使用。

汉字简化有九大原则,叙述如下:(big5码无简字请用南极星等软□转换观看)
1. 保留原字轮廓:如龟、虑。
2. 保留原字部份特徵省略其他:如声、医。
3. 改换笔划较简之偏旁:如拥、战。
4. 另造新声符:如惊、护。
5. 同音字取代:如「里」代□,「丑」代丑。
6. 草书楷化:如专、东。
7. 新造会意字:如三人为众,双人为从。
8. 用简单符号取代复杂偏旁:如鸡、欢、难之左偏旁改ㄡ。
9. 采用古字:如□为圣,礼,无,尘等字。
在中共在大陆推行简体字後,一些国家及海外华人也加以跟进,新加坡在1969
年也公布地一批简化字502个,1974年更把中国的简化字总表全部照抄使用,
并多简化了十字,马来西亚於1981年也公告华人使用中国「简化字总表」,泰
国则於1983年规定华人可使用繁或简两种字体。

在日本与韩国则进行了自己的汉字简化工作,日本早於中国在1946年11月内阁
训令公告1850个《当用汉字表》其中131个是简化字,韩国则於1983年在朝鲜
日报公告使用90个简化字。


--

         平行线历史版(chungyan版)开张
         位於艺术学院关豆门站(ip:203.64.3.161)我行我素组群

         欢迎参观!
--
 * Origin: ★ 交通大学资讯科学系 BBS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