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佛教徒之四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LeoFlamenco.bbs@csie.nctu (小八极), 信区: religion 标 题: 请问佛教徒之四(转载自台大BBS) 发信站: 交大资工凤凰城资讯站 (Mon Sep 12 15:23:29 1994) 转信站: pivot!ccnews.nchu!news.cc.nctu!news.csie.nctu!bbsroute!phoenix 发信人: ctc@Palmarama (), 信区: Religion 标 题: Re: 请问佛教徒 发信站: 台大计中椰林风情站 (Sun Aug 21 13:23:25 1994) 转信站: Palmarama (local) ==> taoist@Palmarama (无 聊 王) 提到: > ==> ctc@Palmarama () 提到: > > ==> taoist@Palmarama (无 聊 王) 提到: > > > > > > 1. 求佛! 为的是什麽? 为何要去求证? > > 由不满足现状,而求超越. > > 超越由努力而得. > > > 2. 为何先选择佛? 而不是儒,耶, 道...? > > 随个人个性与机缘差异,而各契不同 > > 之领域. > > > 3. 万一佛是错的! 你要如何知道他是错的? > > > 因为只要追求不到佛所谓的那种境界...我们永远可以说: > > > 时机尚未成熟! 或是, 功力不足! 用功不够! > > > 似乎没有任何可证实他是错的方法! > > 佛是否是错的不是关键,真正关键在於 > > 如何知道个人所体证的结果是否为终极. > > 这关键就要看所证的是否能被否定; > > 连否定都无从否定起的体证,对错只是 > > 连否定都无从否定起的体证,对错只是 > > 帐面上的差异. > > > 4. 既然尚未得到佛的境界, 我们怎知佛的境界是我们所要的? > > 有需求的时候,就会往心灵深处追寻. > Q..1. 不满足啥? 例如? 如何努力超越? 与佛何干? > Q..2. 也就是说,都一样罗! 没啥较好或不好? > Q..3. 看不懂! 指的是 Karl Popper 的否证原则吗? > Q..4. 往心灵深处追寻就是求佛吗? 又所谓往心灵深处追寻是啥意思? A1.不满足现状. 不满足日日汲汲竟无所依,故求超越现状. 超越之法各人自寻. 释迦牟尼提出了一些理念与方法. (求佛者,自求如佛之觉悟;其觉悟见经书) A2.适用较重要. A3.愚非哲学中人,不晓 Karl Popper 如何说. 释迦牟尼教法的对错归他的对错、极不极致 归他的极不极致,问题在於我们如何得知我 们已是极致.心量广大之人,无以称何事何 物为我,要否定亦无可否定之对象,对对错 错、空花水月. A4.往心灵深处追寻义为不驰求於世间尘缘,转 而寻求更清净之觉悟. 惟有深刻体验过人世之苦者,方较可能置下 世俗的牵缚,知晓世间终非安身立命之处, 而追寻永安之处.永安者及佛、觉悟者及佛. ------------------------------ 发信人: taoist@Palmarama (无 聊 王), 信区: Religion 标 题: Re: 请问佛教徒 发信站: 台大计中椰林风情站 (Sun Aug 21 15:40:05 1994) 转信站: Palmarama (local) Q1. 日日汲汲竟无所依...??? 你想依啥? 出门有车可依...睡觉有床可依...吃饭有餐厅可依... 你到底要啥? 可明说吗? 这样比较好讨论! 为何你觉的佛有可依之物呢? Q2. 适用较为重要??? 我们如何判断适用与否? 全凭个人情绪? Q3. 看不懂! 可以白话一点吗? 又啥是极致? 是不是不能再进步了? Q4. 深刻体会世间之苦? 世间真的很苦吗? 觉的苦是不是没法忍受苦呢? 世俗的牵缚??? 啥??? 世间为何非安身立命之所? 为啥要安身立命? 真有有永安之处吗? 又啥叫做永安者? 啥叫做觉悟者? 一堆东西在那里绕绕圈圈...我真的糊涂啦!!! 别见怪啦! 可以说的更明确吗? 如果要诉诸个人感觉的也先告诉我! 我就去感觉! 而不须伤脑筋了! 谢谢! ------------------------------ > > Q1. 日日汲汲竟无所依...??? 你想依啥? > 为何你觉的佛有可依之物呢? 每人所依不同,所求不同,即使无所求者,无所求 亦是其所依处,又何必问我的呢? > Q2. 适用较为重要??? 我们如何判断适用与否? > 全凭个人情绪? Heuristic > 如果要诉诸个人感觉的也先告诉我! > 我就去感觉! 而不须伤脑筋了! 谢谢! 尚请兄感觉‘什麽是您’.小弟不堪酬对了. ------------------------------ 发信人: wenyao@Palmarama (why), 信区: Religion 标 题: Re: 请问佛教徒 发信站: 台大计中椰林风情站 (Mon Aug 22 15:48:19 1994) 转信站: Palmarama (local) ==> taoist@Palmarama (无 聊 王) 提到: > 1. 由因果论及善恶? 此话怎讲? 在佛教中一般而言,所种的因,利人称之为善,损人称之为恶; 所得的果,利己称之为善,损己称之为恶。故说由因果论及善恶。 > 有善恶之别却无好坏之分...又从何说起? > 难道善非好,恶非坏吗? 「好坏之别」此种用语,小弟未见佛经中特别提到,但「善恶」却常见其使用 ,是小弟未讲清楚,向兄致歉。至於「好坏」与「善恶」在用法上并不是完全 可互换,再加上由於是在谈论佛教之事,所以小弟用善恶来谈,算是使用佛教 中的术语以求讨论方便吧,尚望兄包涵。 > 2. 一个无恶不作之徒...在放下屠刀之前...自然不会接受你的改变啦! > 放下屠刀之後...也不须改变了! > 难道就不会主动去改变他吗? 让他们不再种恶因! > 或是技巧性的促使他想改? 学佛就在学甚麽时候该主动,该如何主动,该使用何种技巧最恰当。即所谓的 「观机逗教」。因为一味的主动而不知时机,不知技巧,则很可能适得其反。 所以小弟才努力学佛,希望能像兄所说的,主动去改变他或是技巧性的促使他 想改,而不会弄巧反拙。 > 3. 那麽! 佛教的利人是啥? 当人的欲望或私心不能满足时,愈急愈深的就可能会愈不愉快,愈多的就愈可 能会常常不愉快。而佛教的利人小弟以为是指当众生未觉醒,私欲未断除时, 提供一些事,物,法门等,以利益众生,减少其不愉快。 > 为何利从执著来? 此话怎说? 按照佛经上讲,众生不是因为著「有」而乐,就是因为著「无」而乐。 所以小弟说利从执著来。 > 4. 我不是认为你信佛完全依照情绪! 只是尚未见你说个理性方面的道理, > 所以才有如此一问! 请问兄,您说的理性是甚麽?请明示,小弟好依照回答。因为我们彼此之间可能 有些语意上的误解。小弟已於前文上说到『小弟是以佛经理论与自心相契之部份 为出发点,然後从修行中去求证,并逐渐扩及其他部份,一步一步的验证,进而 选择佛教为小弟目前所信仰之宗教。』这大概不是您所说的理性。您是指小弟对 佛经了解多少吗? ------------------------------ 发信人: taoist@Palmarama (无 聊 王), 信区: Religion 标 题: Re: 请问佛教徒 发信站: 台大计中椰林风情站 (Tue Aug 23 01:29:47 1994) 转信站: Palmarama (local) 0. 我把我所理解的说一下,看我有没有误解你的意思! 1. 佛教的主要目的是要教人"觉醒", 而觉醒就是要断私欲! 理由是: 未断私欲会不愉快! 那基本上来说: 佛教有一些主张, (a) 私欲会引起不愉快! (b) 断除私欲就会愉快! (c) 愉快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追求的! (d) 佛教以观机逗教来促使人愉快! 2. 所谓的愉快 (乐),来自"无"! "有"不会使人愉快! 此处所谓的"有",指的是执著. 而"无"就是不执著! 但是,又什麽叫做执著呢? 可以举例说一下吗? 3. 我所谓的理性指的是: 当我们做一些选择时,理由是啥? 为什这理由除以你如此选择? 而不是随机碰巧! 或是诉诸直觉或情绪! 我没有认为情绪或直觉不好! 只是我必须先搞清楚,这样才掌握的到讨论的方向! 您说是吗? ^_^. ------------------------------ 发信人: taoist@Palmarama (无 聊 王), 信区: Religion 标 题: Re: 请问佛教徒 发信站: 台大计中椰林风情站 (Tue Aug 23 01:35:52 1994) 转信站: Palmarama (local) ==> ctc@Palmarama () 提到: > 每人所依不同,所求不同,即使无所求者,无所求 > 亦是其所依处,又何必问我的呢? > 尚请兄感觉‘什麽是您’.小弟不堪酬对了. 只是好奇而已! 没别的意思! "什麽是您" -- 是说我没礼貌吗? 嗯! 真的! 哈哈! 抱歉啦! 打字太累了! 就容我偷懒一下吧! 不过! 我还是不懂你真正的指涉是啥哩? ------------------------------ 发信人: wenyao@Palmarama (why), 信区: Religion 标 题: Re: 请问佛教徒 发信站: 台大计中椰林风情站 (Tue Aug 23 08:42:37 1994) 转信站: Palmarama (local) ==> taoist@Palmarama (无 聊 王) 提到: > 0. 我把我所理解的说一下,看我有没有误解你的意思! > 1. 佛教的主要目的是要教人"觉醒", 而觉醒就是要断私欲! > 理由是: 未断私欲会不愉快! > 那基本上来说: 佛教有一些主张, > (a) 私欲会引起不愉快! 小弟所讲的「不愉快」目前是暂指佛教中,所谓的生老病死苦,求不得苦, 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五蕴炙身苦,如此以方便讨论,以後再视需要予以扩 大□围。而没有不愉快是指无上述诸苦。 > (b) 断除私欲就会愉快! 断除私欲就不会有不愉快 > (c) 愉快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追求的! 小弟觉得应如此说较符合佛经之说法: 「不愉快是每一个人都想要避免的!」 > (d) 佛教以观机逗教来促使人愉快! 佛教以观机逗教来协助人避免不愉快。 > 2. 所谓的愉快 (乐),来自"无"! > "有"不会使人愉快! > 此处所谓的"有",指的是执著. 而"无"就是不执著! > 但是,又什麽叫做执著呢? > 可以举例说一下吗? 一个人一念不察,误将房中所看到的绳当做蛇,遂关起房门,不再细察,然後 心中开始计划捉蛇并繁殖蛇,采购了一些器材装蛇,又想到要如何吃蛇进补, 所以又买了一些食具,如此的忙碌了下去。此种一念不察,将妄执为真,不知 返身去探个究竟,称为执著。 同样地,梦中人,把梦境中的人事景物,认为是真的,不去一探究竟,以便及 早醒悟,反而猛做黄梁大梦。例如贪财的,掉了钱,如丧考妣;掘了金,则如 获至宝,得後又复恐失之;苦多乐少,随梦境而转,不能自知。 而学佛则在反闻闻自性,先去了解甚麽是一切诸法之实相,自己的本来面目。 > 3. 我所谓的理性指的是: 当我们做一些选择时,理由是啥? > 为什这理由除以你如此选择? 而不是随机碰巧! 或是诉诸直觉或情绪! 研究其理论後,发觉其理论精妙,且和小弟到目前依其理论所作的亲身体验, 十分吻合。所以不算是随机碰巧,也不算是诉诸直觉或情绪! > 我没有认为情绪或直觉不好! > 只是我必须先搞清楚,这样才掌握的到讨论的方向! > 您说是吗? ^_^. 谢谢您的耐心。 ------------------------------ 发信人: taoist@Palmarama (无 聊 王), 信区: Religion 标 题: Re: 请问佛教徒 发信站: 台大计中椰林风情站 (Tue Aug 23 14:08:02 1994) 转信站: Palmarama (local) ==> wenyao@Palmarama (why) 提到: > 一个人一念不察,误将房中所看到的绳当做蛇,遂关起房门,不再细察,然後 > 心中开始计划捉蛇并繁殖蛇,采购了一些器材装蛇,又想到要如何吃蛇进补, > 所以又买了一些食具,如此的忙碌了下去。此种一念不察,将妄执为真,不知 > 返身去探个究竟,称为执著。 > 而学佛则在反闻闻自性,先去了解甚麽是一切诸法之实相,自己的本来面目。 ============================================== *** 好的! 我再做整理! 1. 不愉快是每一个人都想要避免的! 2. 断除私欲就不会有不愉快! 3. 「不愉快」目前是暂指佛教中,所谓的生老病死苦,求不得苦, 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五蕴炙身苦. 4. 佛教以观机逗教来协助人避免不愉快. 5. 断除私欲的方法是避免执著! 6. 执著就是不了解实相! 7. 实相就是所谓的本来面目! =============================================== Q1. 我可不可以称本来面目为真理呢? 因为,既然一件事是其本来面目! 那就是必然真罗! 所以用现代语言,以"真理"翻译不为过吧! 好了! 那佛教如何确知某事为真理呢? Q2. 那在佛教,没有不愉快就是愉快吗? 也就是说,人世间一切皆苦,没有了苦,就是解脱了! 这麽说来,当一个人一出生就没有眼耳鼻舌触觉... 他一定没有苦,他是不是就解脱了? 如果是如此你希望解脱吗? Q3. 你说:" 研究其理论後,发觉其理论精妙, 且和小弟到目前依其理论所作的亲身体验, 十分吻合. " 嗯! 或许这个问题以後在谈吧! 应该在把上诉问题 谈完後在谈才有意义! 因为我必须先搞清楚你为何 觉其理论精妙,又如何去体验? 没关系! 以後在谈这问题! ------------------------------ 发信人: wenyao@Palmarama (why), 信区: Religion 标 题: Re: 请问佛教徒 发信站: 台大计中椰林风情站 (Wed Aug 24 04:01:13 1994) 转信站: Palmarama (local) ==> taoist@Palmarama (无 聊 王) 提到: > ============================================== > *** 好的! 我再做整理! > 1. 不愉快是每一个人都想要避免的! > 2. 断除私欲就不会有不愉快! 私欲是因,不愉快是果。 > 3. 「不愉快」目前是暂指佛教中,所谓的生老病死苦,求不得苦, > 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五蕴炙身苦. > 4. 佛教以观机逗教来协助人避免不愉快. > 5. 断除私欲的方法是避免执著! 执著是因,私欲是果。 > 6. 执著就是不了解实相! 不了解实相是因,执著是果。 > 7. 实相就是所谓的本来面目! > =============================================== > =============================================== > Q1. 我可不可以称本来面目为真理呢? > 因为,既然一件事是其本来面目! 那就是必然真罗! > 所以用现代语言,以"真理"翻译不为过吧! 佛教中是用「真如」「第一义谛」「如来藏心」,如兄用现代语言,以"真理"翻 译以便讨论也是可以的。 > 好了! 那佛教如何确知某事为真理呢? 上下四方,无所不在。古往今来,永不改变。 > Q2. 那在佛教,没有不愉快就是愉快吗? 首先小弟要强调「感觉是相对的」。 愉快与不愉快皆是由对比而产生,当人遇到事物而愉快时,此种愉快的感觉会 随时间而减弱,即使事物依旧,如著於此种感觉,不知松手,则往往想更进一 步的去追求才能恢复那种感觉。如此因内心之执著而作永无止境的追求,就算 是一生一凡风顺其内心仍是不可能获得完全的满足的,更何况又有几个人能一 生都一凡风顺呢?有一首偈语描述人的欲望如下: 好花须令朝朝艳 明月何妨夜夜圆 大地有泉皆化酒 长林无树不摇钱 从另一方面来看,对一个大病初□的人,无病即是乐;对一个久经战乱的人, 平安即是福。大苦三日如度三秋,大乐三日如逝三刻。假如人生苦乐各半,但 感觉上亦将是苦多於乐。 > 也就是说,人世间一切皆苦,没有了苦,就是解脱了! 苦非本有,因人执著而有,若人不执著,则人世间一切无苦。 没有了苦,就是解脱了。 > 这麽说来,当一个人一出生就没有眼耳鼻舌触觉... > 他一定没有苦,他是不是就解脱了? > 如果是如此你希望解脱吗? 苦是因心念上的执著而来,纵然没有眼耳鼻舌触觉...,而有执著之心念,则苦 恼依旧,何来解脱?若是无执著之心念,即使有眼耳鼻舌触觉...,再加上其他 千万境界,自在依旧。 ------------------------------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