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一到九章(新约)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寄件人: tjm.bbs@bbs.cis.nctu.edu.tw [=InterNet E-mail=] 标 题: 圣经查经资料—路加福音一章到九章 -- tjm 整理 发信站: 国际网路信件 (Sun Jun 4 21:22:10 1995) 发信人: tjm@cis_nctu (Jer-Min Tsai), 信区: religion 标 题: 圣经查经资料—路加福音一章到九章 发信站: 交大资科_BBS (Oct 19 19:01:21 1994) 转信站: cis_nctu /******************************************************************** 细心的读者可以看出中间有一段没有查得很详细,只不过是记录了解释而已, 还好这是电脑资料,有心的人还是可以拿回去自己补足。我本来犹豫要不要把资料 放上来,不过既然查了,我想还是把他分享给大家,让有心查经的人可以站在前人 的肩膀上整理资料。 ********************************************************************/ 路加福音查经资料 零、背景 一、作者:路加 (一)本书没有直接提到作者是路加, 但是最古老的福音书抄本( A.D.175-225 年),在第三卷福音书结束时有「按路加(所记)的福音」一语。 (二)「穆拉多利碎片」( A.D.170-180 )中, 称第三本福音殊为「路加福音」 ,又记载路加写书的经过。 (三)使徒行传与路加福音极可能是出自同一个人的笔下。 1.使徒行传一开始就提到「前书」,并指出这卷「前书」是「论到耶稣开 头一切所行的所教训的」(徒一章1节) 2.「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都是为同一个「提阿非罗大人」写的。 3.两书的文学语法研究都显示这两卷书都是一个人所写的。 (四)使徒行传虽然没有注明作者,但是其中有几段是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 书写,表示作者是在某些行程中陪同保罗旅行的人。根据使徒行传的记录 ,配合保罗书信中提到的那些与他一同旅行的人的行止动态判断,很可能 这作者就是「医生路加」。 (五)路加可能是一个外邦人基督徒: 1.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希腊文极为优美。 2.路加省略了耶稣和法利赛人之间有关律法和洁净问题的辩论。 3.路加以希腊人所能了解的方式记录一些巴勒斯坦地区的风土人情。 4.歌罗西书四章11-14节中保罗提到「奉割礼的人」,没有包括路加。 (六)路加是医生。 二、重要抄本: (一)亚历山大抄本:西元第五世纪。 (二)梵谛冈抄本:西元第四世纪。 (三)比撒超本:西元第六世纪。 (四)蒲纸文献:西元第三世纪。 (五)西乃抄本:西元第四世纪。 三、写作时间:可能在西元六十年代初期或七十、八十年代。 四、对象:提阿非罗(初信者或慕道友) 可能是以外邦人(非犹太人)为主体。 五、特点: (一)是一部文笔典雅的文艺作品和史书,作者仔细查访过相关资料,才依序 编排耶稣的生平事迹,并将叙述镶嵌在当时罗马帝国历史骨架里。 (二)详细记载了施洗约翰的出生,并用长篇幅记载耶稣的出生和童年事迹。 (三)常提及被社会轻视的人物,如税吏、罪人、女人和寡妇等。 (四)强调福音的普世性。 (五)强调圣灵的工作。 (六)书中注重敬拜生活,蕴藏四首教会名诗:尊主颂、撒迦利亚颂、荣归主 颂、西面颂。 壹、序言 (一章1-4节) 一、收信人:提阿非罗大人 v1 二、写作原因: 1.已经有一些人写书,述说耶稣的事迹,是照传道的人所见、所传的。 v1 2.耶稣的事迹作者已经详细考察了。 v3 3.要按著次序写给收信人,使收信人知道所学的是确实的。 v3-4 ●作者用类似古典希腊文的语法,写下这段正式的序言,这是当时历史著 作常用的格式。他承认已有他人报导过耶稣的事迹,但仍说明写此新作 的需要,同时陈述自己写作的方法及资料来源。 ●「提阿非罗」:意思是「爱神者」或「被神爱者」,但此名字是当时存 在的希腊姓名,因此比较可能是确有其人。 ●「大人」:一种尊称,可能他是一个官员或有地位的人(参考使徒行传 廿三章26节、廿六章25节)。 ●「提笔」:直译是「置手其上」。这个字与成败无关,但隐含这项工作 很难的意思。 ●「传给」:专门术语,指传递那可被当作权威传统的资料。 ●「道」:字义为「话」,即所接受教导的话。 ●「确实的」:直译是「不跌倒的」。 贰、耶稣降世(一章5节-二章52节) 一、天使报信(一章5-56节) 1.天使预言施洗约翰的诞生v5-25 ●「犹太王希律」:大希律,主前37至主後4年,罗马帝国内的藩王,管理 犹太、以土买、加利利等地。 ●「亚比雅班」:大卫时代起,祭司分24班,亚比雅班为第八班。 按规例,每班祭司服事时间是八天,从这安息日至下一个安 息日,每年轮值两次。 ●「都是义人」:极为敬虔的人。 ●「没有可指摘」:表明这对夫妻不生育非因罪的原因。 ●「制签」:他得到了签。 ●「进殿烧香」:祭司职分中最尊贵的一项,故必须『制签』。 一生只有一次机会可以得到签进入圣殿,在金香坛上烧香。 ●「殿」:圣所及至圣所。 ●「烧香」:登上圣所的台阶,在台阶上铺上碳,预备好香料,等待主持人的 手势,即可烧香。 ●「约翰」:意为『耶和华满有恩典』。 ●「打手势」:祭司应站在台阶上为以色列人祝福。 ●「隐藏」:1.在她怀孕初期,迹象尚未明显之前,避免邻居们的□言□语。 2.可以专心感恩赞美。 3.遵照他丈夫的模样,暂不大肆宣扬神的作为,因为照路加的看 法,她怀孕的消息,最早是对马利亚公开的。 ◎神责罚撒迦利亚,因为他不信,天使都已显现说话,他仍要求凭据或一个 兆头,所以不信实为不讨神喜悦,然而,人的不信不会阻碍神的圣工。 2.天使预言耶稣的诞生v26-38 ●「是已经许配的」:从订婚到结婚,期间通常是一年。这段期间若新娘有 不贞的行为,要被用石头打死。 ●「我没有出嫁」:是我还不『认识』(男女间闺房关系)一个男人。 ●「至高者」:旧约、新约圣经常用此称呼神。 ◎马利亚与撒迦利亚做比较! 3.马利亚拜访以利沙伯v39-56 ●「我主的母」:路加的神学观念,他用这头衔表示耶稣与耶和华是同等的。 ●马利亚的诗歌与哈拿的诗歌有许多类似之处。 马利亚的诗歌回应哈拿的诗歌。 二、施洗约翰出生(一章57-80节) 1.施洗约翰的出生v57-66 ●「割礼」:神与亚伯拉罕和他後裔立约的记号。 ●「照他父亲的名字」:犹太人的习俗,儿子继承父亲的名字。 ◎巴克莱认为马利亚的诗有三种革命: 1.道德革命v50-51 2.社会革命v52 3.经济革命v53 2.撒迦利亚的预言v67-80 ●「眷顾」:详细观看,然後救助。 ●「救赎」:原意是指政治上得拯救,但以道德和属灵为根基。 ●「拯救的角」:旧约中常用的表象。(撒上2:10下23:3、诗132:17) ●「圣洁、公义」:圣洁:对神的作为,公义的永恒原则。 公义:对人的态度,在人面前的行为规□。 ●「心灵」:亦可解作在圣灵里。 ●「旷野」:死海西面,荒漠地带。 三、耶稣的降生与童年(二章) 1.耶稣的诞生v1-7 ☆晚近的考古学发现,已经证明路加在此所记的都是正确。 ●「有旨意下来」: 旨意:古典时期是『意见』,到了罗马时期成为官方专用词,意思是 『公开的谕令』,特别是指由罗马元老院所发布的命令。 ●「该撒」:屋大维,他以帝王体制取代共和体制,随即扩张领土,将 整个地中海世界纳入版图,建立起著名的『罗马和平』 ,引进罗马文学及建□艺术的黄金时代! 罗马的历史发展分三个时期:王政、共和(BC510-27)、帝国(BC27-AD476)。 『共和政治』:国家最高的执政机构是公民大会,政权是操纵在由公民大会 选出来的两名执政官手中,任期一年。 ●「亚古士督」:拉丁文是可尊可敬,崇高神圣! ●「报名上册」:人口普查,其後可供徵兵及课税用。 (但犹太人免服兵役)。 ●「伯利恒」: 参、耶稣公开传道前的准备(三章1节-四章13节) 一、他的先锋(三章1-20节) (一)施洗约翰传道 v1-6历史背景 古时候并没有如今日一般精确的记年法,以统治者的名字作为计算或记录年代 的方式是很普遍的。路加用六方面记载约翰开始服事的时间。 ●「该撒提庇留」:主後十四年至三十七年任罗马皇帝。 ●「彼拉多」:於主後二十六年至三十六年间任巡抚,管辖犹太、以土买、及 撒玛利亚。 ●「希律」:大希律之子,希律安提帕。 ●「亚那和该亚法作大祭司」:大祭司原为终身职份,但罗马政府掌管犹太人 之後,有时随意更换大祭司人选。 亚那:在主後第十六年被革职。 该亚法:主後十八年被立为大祭司。 但在犹太人的心中亚那仍为合法大祭司。 ●「神的话临到他」:这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因为先知事工已停寂几百年。 ◎施洗约翰的事工是『传悔改的洗礼、使罪得赦。』 「悔改」:改变心意,回转向神。 「使罪得赦」:路加用的字是指病痛离开了。 人离开了神,就好像生病一样。我们如今所做的事工,类似施洗约翰一样, 去告诉别人他们有病,需要耶稣! ●v4-6引自以赛亚四十 v3-5 古时君王出巡,百姓要预先替他修直铺平道路。先知以此比喻神要彰显 荣耀之前,人应有的预备功夫。 施洗约翰呼召百姓悔改归向神,就是为弥赛亚做铺路的工作,应验了预言 。 ◎凡有血气...:基督的福音是为全人类,是一个普世性的福音。 (二)v7-14约翰论悔改的意义 ◎ v7-9悔改应见於行动。 ●「毒蛇的种类」:指令人厌恶、并具毁灭力的性格。 ●「斧子..」:指斧子已经准备好要砍了。 ●「税吏」:专为罗马帝国徵收税款(如关税、路费)的犹太人,常讹诈人以饱 私囊,并因其与外邦人常有来往,故於宗教上而言视为不洁,与妓 女、罪犯同列。 ●「兵丁」:保护税吏的兵。大都是粗暴残酷的人。 ●「不要以强暴待人」:兵丁一般都会吓唬一般百姓,诈取金钱或财物。兵丁常 常会受到这样的试探,古今皆然。 ◎我们悔改的行动见於何? (三) v15-20约翰的身份与遭遇 ●「解鞋带」与提鞋:原为奴仆的本分。 ●「约翰的水洗」:表示悔改与罪恶得赦。 ●「基督的灵洗」:给人新生与能力。 ●「火洗」:象徵审判(接下文)。在约翰看来,弥赛亚的临到对世界实是一种 审判。 ●「不灭的火」:常象徵惩罚,尤指地狱的火。 ●「用许多别的话...」:用『许多』及『不同』的话向百姓传讲。 ●「责备」:指出某人的错、揭露某人的错。(劝服学) 名词的意思是『确据』。 二、他的受洗(三章21-22节) v20-22耶稣受洗 ◎天父、圣灵与众人的证明。 ●「正祷告的时候」:路加最注意耶稣的祷告。现在分词。 正祷告的时候,天开了!但天开不一定是祷告的结果! 三、他的家谱(三章23-38节) ●路加:约瑟是希里的儿子。 马太:雅各生约瑟。 「依人来看,他是约瑟的儿子,马利亚的父亲希里的孙子。」 马太和路加的家谱都不完全!前者用『生』,後者用『的儿子』来表示後 代。马太为犹太人写的,所以自然用大卫正式家谱,但他也小心的指出 耶稣不是约瑟生的。路加为外邦人写的,一直上溯到亚当,符合保罗的普 世观! ●「亚当是神的儿子」:神是一切人类的创造者。从这角度看,神是每一个 人的父。 四、他受试探(四章1-13节) —魔鬼引诱耶稣不理神的旨意,单运用『神子』的身份,或藉助魔鬼的能力 去满足自己的肚腹、超越感、与权力欲。另外,魔鬼的试探也可能关乎耶 稣的使命,怂恿他先顾及百姓的肉身需要,继而施行神迹招来徒众,最後 运用手段称王称霸。 —耶稣对魔鬼的答覆,均引自圣经。(申六13、18、八 3)。 经文原来都论到昔日以色列人四十年漂流旷野的历史教训。 ●「引到」:继续不断的引导。 ●「四十天」:应与圣灵引导连用,所以应为四十天受圣灵引导。 ●「禁食」:通常是宗教上的禁食仪式,目的是为专心灵修。 四十天禁食满了之後受魔鬼的试探。 ◎路加的记载方式是按地理位置。『旷野、山上、耶路撒冷』 心理因素。『感官、人、神』 □感官(肉体)需求与空乏: 撒旦—叫耶稣运用神子身份,吩咐石头变食物 耶稣—人活著不是单靠食物、乃靠神的话。 ^^^^ □人(权力欲): 撒旦—叫耶稣与撒旦合作,得获权柄、荣华。 耶稣—单拜主、单事奉他。 □神(超越感): 撒旦—用圣经经文,引诱耶稣从殿顶跳下去 耶稣—不可试探主(神) □与伊甸园的亚当、夏娃比较: 撒旦利用神的话迷惑人,稍微修改神的话语,引诱人犯罪。 亚当、夏娃想与高抬自己与神同等,撒旦利用期『超越感』, 耶稣胜过此试探。 ●「这原是交付我的」:撒旦在此宣告,他拥有世界上的权柄,耶稣不否认 ,可能是出於人的罪造成撒旦拥有世界的权柄。 ●「用完...试探」: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受魔鬼引诱而失败了,昔日以色列人 在旷野也多次跌倒,但耶稣这「末後的亚当」与真以色 列,却胜过魔鬼的引诱,自始忠於神,至终不犯罪。 肆、耶稣在加利利传道(四章14节-九章9节) 一、加利利传道之始(四章14-41节) (一)在加利利传道v14-15 耶稣在旷野受试探後,回到加利利传道,名声传遍四方。 (二) 遭拿撒勒人厌弃v16-30 回到自己的故乡传道受人唾弃。 ●「会堂」:各处犹太人於安息日用作崇拜、平常日子用作教育和处理公众 事物的地方。 会堂的崇拜包括读经、讲道。 ●「安息日」:摩西律法所定每周的休息日,从星期五黄昏到星期六黄昏时分 。 ●「神...禧年」:指神赐人救恩的时代。这可能取材於律法所规定的禧年— 贫穷人复得产业、欠债人得豁免、为奴者得自由的年日。 ●「坐下」:犹太人是站著读经,坐著讲道。 ◎ v21 耶稣在此暗示,他所传的道和所行的神迹是弥赛亚纪元的标志。 ●「迦百农」:位於加利利海西北岸,那时是蓬勃的市镇及交通要塞。 ● v25-27 神藉著先知恩待外邦人的两个实例。 ◎ 耶稣早就知道自己必被自己家乡的人唾弃,但仍在自己的家乡宣讲。 (三)赶出污鬼 v31-37 到迦百农传道并赶鬼,名声更加传遍。 ●「不要作声」:当时的犹太人盼望的弥赛亚是一位能领导他们推翻罗马政府 的领袖,耶稣治病赶鬼的能力若宣扬出去,犹太人必然会误 会其为该政治领袖,而要求他推翻罗马政府,以致妨碍他在 世上的最重要使命。 (四)医治各种疾病 v38-41 在迦百农继续医病并赶鬼。 ●「斥责」:暗示这病的背後有魔鬼的势力作祟。 ◎西门的岳母病好後,立刻服事众人。我们是否获得自由的生命以後,立刻去 服事其他人呢? 二、第一次周游加利利(四章42节-五章39节) (一)在加利利各城传道 v42- 44 众人不想让耶稣离去,但耶稣清楚他来为何! ●「神国的福音」:见 v18-19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事等著我们去做,但我们一定要找到神在我们身上的特 殊计画、使命,知道奉差为何,才不至遗憾。 (二) 耶稣呼召四门徒 5:v1-11 ●「革尼撒勒」湖:加利利海 可见路加用字的准确,因为他用『湖』、不称『海』。 ●西门彼得原已认识耶稣,但仍操打鱼故业。(见约一35-42) ●「整夜劳力」:在深水处下大网捕鱼的好时候通常是夜间,不是白天。 ●「但依从你的话」:表示彼得在这方面的知识胜过主。 ●「主啊!离开我..」:西门认识到耶稣的大能,顿觉自己罪孽深重、无地自容。 ●「从今..得人」:将人带进神的国度。 ◎众人拥挤耶稣,是为了什麽?我们来到神的面前是为了什麽? (三)医治麻疯病人 v12-16 ●「只要去..礼物」:麻疯病痊愈後需有祭司的证明,以及献上祭物,始能回 复正常生活。 ◎「对众人作证据」:病人和耶稣都遵守律法。 (四)治好瘫子 v17-26 ●「教法师」:文士 ◎瘫子得医治的关键是:1.抬他的人及他都相信耶稣有能力医治。 2.他们采取行动把瘫子抬到耶稣面前。 思想:1.我们若是瘫子。2.我们是抬瘫子的人。 (五)呼召利未 v27-32 ●「法利赛」:属於法利赛(分别开来)这派别的人,严守摩西律法及口头遗 传下来的规条;他们看不遵守者为『罪人』,并认为要尽量与 他们隔开以免沾染污秽。 ◎每个人都是病人,但都不知道自己有病,基督徒不过是知道自己是个有病的 人需要耶稣。(基督徒不是无罪的人) (六)论禁食的问题 v33-39 ●「禁食」:摩西律法规定百姓一年一次(赎罪日)禁食,表示为罪痛悔。 (利23:27) 日後犹太人增添了其他纪念国难的禁食日。(斯9:31;亚7:5;8:19 ) 耶稣时代法利赛人一周禁食两次。施洗约翰的门徒亦用禁食表明他们悔改的 心志。 ●当耶稣与门徒同在时应当欢喜快乐,而非禁食。但当耶稣离开他们之时,禁 食是合宜的表现。 ◎「那日..禁食」:耶稣升天後,初代教会确实有禁食□告的作法。 ◎耶稣带来的新启示是与「仪式主义」不合的。 三、有关安息日的争议(六章1-11节) (一)论安息日掐麦穗 v1-5 ●放在圣所金桌上的陈设饼,每安息日要换上新的,而旧的撤下後便给祭司做 食物。大卫及随从违例吃陈设饼一事(撒上21:1-6),表明照顾人的需要比 墨守陈规更重要。 (二)论安息日治病 v6-11 ●「枯乾」:肌肉萎缩。 ●在文士心中,此处病人显然无生命危险,耶稣若在当天医治他,便算干犯安 息日。 ◎文士和法利赛人因耶稣的善举而竟想在安息日谋害耶稣。『行善行恶、救命 害命』多麽强烈对比的一句话。 四、拣选十二使徒(六章12-16节) ●「使徒」:泛指被差派出外传信息的人,可用来称呼耶稣、巴拿巴、保罗, 但於新约往往专指耶稣十二门徒。 ●「奋锐党」:大概成立於主後六年。主张绝对效忠律法,反对希律家系及罗 马政权,在主後六十八至七十年间的革命站重要地位。 五、平原宝训(六章17-49节) (一) 论福与祸 v17-26 1.群众聚集,来自犹太、耶路撒冷、推罗、西顿。盼望听耶稣讲道和得医治。 v17-19 2.耶稣的讲论: (1)贫穷的人有福了,神国是他们的。 v20 ●马太福音作「心里贫穷的人」。 ●「天国」是马太的特有名词,其意义和「神的国」是没有两样的。 (2)现在饥饿的人有福了,他们将要饱足。 v21 (3)现在哀哭的人有福了,他们将要喜笑。 v21 ●饥饿和哀哭之前有个「现在」和合本没有译出。 ●「哀哭」:指听得到的哭泣声。 (4)别人因耶稣的缘故恨恶的人有福了,他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以前 的先知也是这样被对待。 v22-23 ●「弃掉」:原意是指用嘘声把演员嘘下台。 (5)富足的人有祸了,他们已经受过安慰了。 v24 ●「受过」:原指生意上的价款全部收齐。 ●「安慰」:原意是「呼叫某人到身边,鼓励、帮助、安慰」。 (6)饱足的人有祸了,他们将要饥饿。 v25 (7)喜笑的人有祸了,他们将要哀恸哭泣。 v25 ●饱足和喜笑之前有个「现在」和合本没有译出。 (8)人都说你们好的时候,你们就有祸了!因为假先知也是这样被对待的。 v26 ●「贫穷」、「饥饿」、「哀哭」重点在於灵性上的自觉与表现,不在肉 体情况。 (二)论爱仇敌 v27-36 1.要爱仇敌、以善报恶。 v27-30 ●耶稣用一个更高贵的「爱」字(通常用来形容神对人的爱)来指对仇敌 的爱。 2.愿意人怎样待自己,就要怎样待人。 v31 ●「指望偿还」:意思是「绝望」、「希望已经离开」。而不是「期望回 报」的意思。 整段意思是:某人贫穷至极,几乎不可能偿还你借他的钱,你还是不要 对他绝望,要借钱给他。 3.要爱仇敌,像上帝一样。 v32-36 ●「忘恩和作恶的」:原文只有一个定冠词,指同一类人。 ●人际关系应有的表现是『以善报恶』。用世人的标准是达不到神的标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一般的道德标准,我们基督徒要做的更多。我 们是至高者的儿子,行为需与儿子的身份相称。 (三)责人之先需有的反省 v37-45 1.不要有判断人的习惯,就必不受上帝的判断。怎样对人,上帝也必怎样对 你。 v37-38 ●「论断」:原文的时态显示耶稣禁止人有「论断批评别人的『习惯』」 ,而不是不准有自己的意见或不准下判断。下文「定罪」也 是如此。 另外原文此字第一个字母是「K」,此字指著审判的意思。 另有一字也译为判断或论断,却不是审判的意思。 ●「怀□」:指「衣袋」。当时外衣的上半截,用腰带扎起来,就可以做 为袋子用。 ●「你们不要论断人、就不被(神)论断。」 「你们不要定人罪、就不被(神)定罪。」 「你们要饶恕人、就必蒙(神)饶恕。」 「你们要给人、(神)就必有给你们的,..」 ◎ 注意:此段许多处省略(神),别搞错意思。 ◎ 此段意为神会按著信徒待人的态度对待他们。 2.瞎子不能领瞎子。 v39 ●见马太福音十五章14节、二十三章16、24节。 3.学生不能胜过老师。 v40 ●见马太福音十章24-25节、约翰福音十三章16节、约翰福音十五章20节。 意思是学生的遭遇不会比老师好! 4.不要单单想要责备人,而没有想到自己的大错误。 v41-42 ●「刺」:木屑。 5.心中所充满的,行为就行出来。 v43-45 (四)听道後行道的重要性 v46-49 人行上帝的话与否,决定其生命是不是有根基,并能否经的起考验。 六、在迦百农及拿因城的神迹(七章1-17节) (一)治好百夫长的仆人 v1-10 1.耶稣讲完道以後,进了迦百农。 v1 2.一个百夫长的仆人病了,百夫长托长老来求耶稣医治他的仆人。 v2-5 ●「百夫长」:指领导一百人以下的军官。 ●「长老」:在此指「乡绅」、「民间领袖」。 ●马太福音记载的是百夫长亲自来见耶稣(见马太福音八章5节), 当时的人的观念认为打发人去见谁,等於自己去见他。马太采取简 略的记载而路加记载详细的细节,所以有此差异。 ●「救」:此字强调产生的果效(即不是try to save,而是真正的拯 救),意思是「带人经过风暴到达安全之地」。 ●「切切的」:表示迫切的、渴望的、诚挚的求。 ●「你给他行这事」:原文有预期必然会实现的意思(即预期耶稣应该 会答应)。 3.百夫长相信耶稣的能力可以超越空间的限制。 v6-8 ●犹太人因为宗教礼仪缘故,通常不轻易进入外邦人家中,所以此百夫 长一方面尊重耶稣的背景,一方面相信他的权柄,所以说他「不敢当 」。 4.耶稣称赞百夫长的信心,并为他医治他的仆人。 v9-10 ●「病已经好了」:原意是「身体健康的人」。意思是病不单痊愈,身 体已经完全的健康。 (二)使拿因城寡妇之子复活 v11-17 1.耶稣往拿因城去,有极多人与他同行。 v11 ●拿因城位於拿撒勒东南,两城相距大约十公里。 2.将近城门时有一寡妇的独生子死了被抬出来。 v12 ●「被抬出来」:意思是把□体抬出去埋葬。 ●寡妇丧独子,在当时是至大的悲剧。寡妇在当时本来就没有谋生能 力,而唯一的倚靠—「独子」却又丧生。 3.耶稣怜悯寡妇,要她不要哭,并叫死人复活。v13-15 ●整个神迹的动机就是怜悯。 4.众人惊奇,归荣耀给神,认定有大先知兴起,并认为上帝眷顾了他的 百姓。 v16 ●「惊奇」:原文是「恐惧」、「敬畏」。 ●「众人都惊奇」:直译如「恐惧立刻抓住众人」。 ●耶稣使死人复活的神迹,使人联想到就约时代先知以利沙的事迹( 列王记上十七章17-24节,列王记下四章18-37节)。 5.这事的风声传遍了犹太及周围各地。 v17 七、施洗约翰差人问主(七章18-29节) (一)施洗约翰的问题 v18-23 1.约翰问问题的原因:门徒把耶稣所行的告诉约翰。 v18 ●约翰问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耶稣所行的不符合他心目中弥赛亚审判 恶人、彰显公理的工作(参考马太福音三章11-12节)。 ●当时施洗约翰已经被关在监牢中了,详细情形可以参考马太福音十一 章2节。 2.约翰叫门徒去问耶稣是不是弥赛亚。 v19-20 3.当时耶稣正在医治人、赶鬼,就以以赛亚书对弥赛亚的预言和他现在的 作为回答约翰。 v21-23 ●耶稣回答施洗约翰的经文取材自以赛亚书卅五章5节、六十一章1节。 暗示耶稣恩慈的言行正应验了先知对弥赛亚的预言。 ◎施洗约翰宣告基督要来,如今他自己却在来欲中受苦一段时间了,而耶 稣的工作也没有带来他显然期待的果效,因此他的失望是很自然的。 (二)耶稣论施洗约翰 v24-30 1.耶稣认为约翰不是风吹动的芦苇,也不是穿细软衣服的人。 v24-25 ●「风吹动的芦苇」:或指旷野的植物,或指心志不坚定的人。 耶稣用反讽法激励听众思考约翰的工作。 ●「宴乐度日」:原意是「败坏」、「失去力量」,後引伸为「奢华的 生活」。 2.施洗约翰比先知还大,职分是在弥赛亚前预备道路的。 v26-27 3.妇人所生的以约翰最大,但天国中的人比约翰大。 v28 ●马太福音十一章11-13节中解释「大、小」问题。施洗约翰作耶稣的先 锋,开启了天国的纪元。而这时天国猛力伸展(「努力」的原文意义) ,不顾一切把握时机的人就争取到了。 约翰是两个世代的交界,天国的成员站在约翰的肩膀上,获得圣灵的重 生,其重要性并不小於约翰。 4.众人受过约翰的洗以神为公平正义,但法利赛人、律法师不受约翰的洗 ,为自己废弃了神的旨意。 v29-30 ●原文可以有两种解释,但是把此节当成耶稣讲的话比较恰当。 ●「以神为义」:他们认为上帝向他们要求这一些是公平的。约翰的洗 礼是表明自己以前的行为像外邦人一样,需要悔改接 受洗礼重新向上帝表明效忠。 ●「为自己废弃了....」:这些人以为自己的行为是公义的,不需要悔 改,就废弃了上帝要他们悔改的旨意。 八、耶稣与法利赛人(七章31-50节) (一)冷漠的世代 v31-35 1.耶稣用孩童游戏的比喻来描写世代的冷漠。 v30-32 2.约翰用刻苦的方式来表达,犹太人认为他是被鬼附的。 v33 3.耶稣用认同的方式来传福音,犹太人认为他是贪酒好食的人,与罪人 混杂。 v34 4.但有智慧的人总能辨认。 v35 ●此节原文直译作「智慧由其儿女得到证实」。 ◎耶稣用生动的比喻来描写一个冷漠拒绝真理的世代,上帝怎样表达, 人都无动於衷,都冷漠的拒绝。 (二)有罪的女人蒙赦免 v36-50 ●圣经四卷福音书都记载女人用香膏抹耶稣的事:马太福音廿六章6-13 节、马可福音十四章3-9节、路加福音七章36-50节、约翰福音十二章 1-8节。但细心比较可以发现马可、马太、约翰记载同一件事,而路 加记载另一件类似的事。前者发生於耶稣死前一星期,後者则发生於 较早期。 ●犹太人的良家妇女不会在大庭广众中散下头发。 以嘴亲夫子的脚有先例,但也极为罕有。 香膏抹头常见,但以香膏抹脚则绝无仅有,可能是极度谦卑的表现。 这女子是完全不理会社会风俗或旁人的批评,公然流露她的挚爱。 1.一个法利赛人请耶稣吃饭。 v36 2.一个女罪人拿著盛香膏的玉瓶进来。 v37 (1)站在耶稣背後、挨著耶稣的脚哭。 (2)用眼泪哭湿了耶稣的脚、用头发擦乾。 (3)用嘴连连亲耶稣的脚。 (4)用香膏抹耶稣的脚。 ●「罪人」:可能是妓女。 ●当时的习惯中,宴席中没有受邀请的人也可以进去乞求一些礼物,所 以一般乞丐常常这样做,而这女人就是按著这习俗把自己等同於乞丐 进到此宴席中。 3.法利赛人心中质疑耶稣亲近罪人。 v39 ●「这人」:一种轻蔑的称呼,或作「这家伙」。 4.耶稣用比喻说明法利赛人和这女人的差异。 v40-43 5.法利赛人连基本的待客之道都没有(这对注重礼仪的法利赛人是不寻 常的),而这女人却以最诚挚的感恩来对待耶稣。 v44-46 6.耶稣肯定这女人的罪已经赦免了,因为她现在爱的表现可以说明。 v47-48 ◎由上下文可以知道这女人应该在耶稣进法利赛人门之前就已经被耶 稣赦免了。而她感恩来报恩,并不是用爱的表现来换取赦免。耶稣 在此再次保证女人的罪已经赦免了。 7.同席的人质疑耶稣的赦罪权柄。 v19-50 九、第二次周游加利利(八章1-3节) (一)耶稣周游传道,十二使徒和其他的信徒跟随。 v1-3 ●「抹大拉」:位於加利利海西岸的渔村。 ●「希律的家宰」:指西律安提帕王府内的管家。 十、神国的比喻(八章4-21节) (一)撒种的比喻 v4-8 1.人聚集来听耶稣讲道、耶稣用比喻讲道: v4 2.撒种的比喻:a.路旁 b.盘石上 c.荆棘 d.好土 v5-8 ●可以参照马太十三章1-53节、马可四章1-34节。 ●「一出来」:指植物的发芽。 ●「在荆棘里」:直译作「进入荆棘里面」。 ●「挤住」:直译是「挤在一起」。 ●「百倍」:通常的收成少於十倍,这里提到的百倍丰收是罕有的。 3.耶稣说完了比喻就大声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v8 ◎虽然是比喻,但耶稣仍然提出警告,要大家注意比喻的内涵。甚至 他大声喊著要有耳的就应当听。 (二)用比喻的原因 v9-10 1.门徒问耶稣这比喻的意义。 v9 2.耶稣先回答用比喻的原因是要让不专心听的人听不明白。 ●参考马太福音十三章 10-15 节, 意思是:犹太人大半拒绝接受耶稣 的教训,故意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所以耶稣用比喻讲道,让那些无 心听的人无法了解,但对於那些愿意寻索真理的人,比喻就成为传扬 神国奥秘的媒介。 ●参考马可福音第四章就更明显了,比喻本是要人听懂,要人由简单的 事物认识天国的奥秘(灯放在灯台上)。但对於那些无心寻索真理的 人,比喻反而让他们对真相更模糊了。 ●「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明」:引自以赛亚书六章9节,原来是上帝 用讽刺的口气差遣以赛亚去传上帝的 话给那些故意不领受的百姓知道。 (三)解明撒种的比喻 v11-15 1.路旁的:人听了道、魔鬼随後把道夺去。 v11-12 2.盘石上的:人欢喜领受道,但因无根,遇见试炼就退後了。 v13 3.荆棘里的:人听道後,被今生的思虑、钱财....挤住了,结不出成熟的 子粒。 v14 4.好土里的:人听道之後持守、忍耐,终於结实。 v15 (四)对上帝话语应有的态度 v16-18 1.人点灯是要让人看见亮光。 v16 ●所以说比喻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让人了解真理。 2.因为天国的原则是「隐密的事情要被显露」。 v17 3.所以要小心听,因为天国的另一个原则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 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v18 ●但是要小心,因为认真的会有更多的给他,不认真的连他原来所有的 也会不见。正如用比喻,认真的会懂,不认真的反而要弄糊涂了。 (五)耶稣的母亲和弟兄 v19-21 1.耶稣的母亲和弟兄来,但因人多,无法到耶稣面前。 v19 2.有人通报耶稣。 v20 3.耶稣趁机教导遵神之道而行的人就是耶稣的血亲。 v21 ●这里的「母亲」和「弟兄」原文前没有定冠词,是泛指著血亲的关系 ,而不是特定的母亲与兄弟的亲属关系。 十一、渡过加利利海(八章 22-39 节) (一)平静风浪 v22-25 1.耶稣和门徒上船要渡过加利利湖,而耶稣在船上睡著了。v22-23 2.湖上起了风暴,船将满了水,甚是危险。 v23 ●这种暴风由黑门山上横扫下来,穿过约旦山谷,降到加利利湖面, 整个水面就掀起滔天巨浪。这暴风常常骤然而发,对湖上的船舶十 分危险。 3.门徒叫醒耶稣,耶稣斥责风暴,风暴止住。 v24 ●「夫子、夫子」:连叫两次、表示门徒的急躁。 ●「我们丧命啦」:原文的时态表示进行中的动作,可以翻译成「我们 正在丧命了」。 ●「大浪」:意思是巨浪带著狂风。 4.耶稣质问门徒的信心何在?门徒又惧怕又惊讶。 v25 ●旧约常描写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大有能力平静海浪、制止狂风(诗篇 六十五篇7节、七十七篇16节、一0七篇29-30节、箴言卅章4节)。 如今耶稣居然能平静风浪,让还不相信耶稣是神的门徒觉得讶异。 ◎门徒会找耶稣,显然对耶稣有一点基本的信心或关心,但是似乎不认 为耶稣有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到上帝面前祷告时,是不是也是 急躁紧张的祈求,而没有真正认定上帝能解决问题呢? (二)治好格拉森被鬼附的人 v26-39(同马太八章28-34节、马可福音五章1-20 节) 1.地点:格拉森,加利利的对面。 v26 ●「格拉森」:大概是今日加利利海东岸,名叫「卡尔沙」之地。 ●「加大拉」邻近东岸的峭□边」,有一个地点就叫格拉森。 2.一个被鬼附的人来到耶稣面前。 (1)不穿衣服。 (2)不住房子。 (3)住在坟茔里。 而且有一段长时间了。 v27 (4)常被人看守,被铁□脚镣捆锁。 v29 (5)把锁□挣断,被鬼赶到旷野。 v29 ●鬼「屡次」抓住他:也可译为「许久」。 ●「抓住」:用力抓住。 3.被鬼附之人见到耶稣的反应: (1)俯伏在耶稣面前大声喊叫。 (2)承认耶稣是至高神的儿子。 v28 (3)要耶稣不要叫他们受苦(因为耶稣吩咐污鬼由那人身上出来)。v29 (4)要求耶稣不要吩咐他们到无底坑去。 v31 ●「无底坑」:象徵将来囚禁魔鬼和他的差役之处,可以参考启示 录九章1节、11节、十一章7节、十七章8节、廿章1 节、3节。 此字在创世记一章2节、七章11节是指「深渊」,在 罗马书十章7节是指接纳死者的阴间,在启示录是指 魔鬼的最终居所。 (5)鬼要求耶稣让他们附著猪群。 v32 4.鬼的名字叫「群」,因为附著他的鬼个数多。 v30 ●「群」:原为罗马军队编制的名称,每群大约五、六千人。 5.猪群的反应:闯下山崖,投到湖里淹死了。 v33 ●犹太人不吃猪肉,所以这群猪应该是非犹太人养的,这地区也是外邦 人居住的地区。 6.放猪的逃跑去告诉当地人。 v34 7.众人听到了消息出来看到实际的状况,就十分害怕,要求耶稣离开他们 。v35-37 ●格拉森人的畏惧,可能是因为耶稣的神奇能力或猪只死亡的财物损失 。 8.被鬼附著的人要求跟随耶稣,耶稣打发他回去传扬上帝的作为。v38-39 ●这与耶稣的一贯作风不合,应该是因为这里是外邦人地区,不会有弥 赛亚狂热的危机,而上帝的救恩尚未被人了解,所以要这人回去传扬 。 十二、 第三次周游加利利(八章 40 节 - 九章 9 节) (一)治好睚鲁的女儿和血漏的妇人 v40-56 (同马太九章18-26节、马可五章 21-43节) 1.大家等待耶稣回到迦百农。 v40 2.管会堂的睚鲁来求耶稣到他家里去治疗他的独生女儿。 v41-42 ●「管会堂的」:负责安排犹太会堂的崇拜程序的人,所以是颇有地位 的人。 ●「快要死了」:原文是进行式,表示正在死去。 3.路上有一个患了十二年血漏的女人来耶稣背後摸耶稣的衣裳□子,想得 医治,而血漏立刻就止住了。 v43-44 ●「血漏」:妇科病症、就是月经不停。於宗教礼节上被视为不洁净。 可以参考利未记十五章25-31节。 ●「衣裳□子」:应该是外衣边缘的□子,这种外衣共有四条□子,两 条在前,两条在後。 ◎一个长期患血漏的女人,经历与众人的人际关系断绝,并身体长期失 血的痛苦,可说是身心都□尽痛苦,我们可以想像她求医之心的渴切 。 4.耶稣质问谁摸他,而众人觉得奇怪。v45-46 ◎众人拥挤耶稣,不知道有多少人摸到耶稣,所以门徒对这问题觉得疑 惑。 5.女人战战兢兢的出面说明自己的遭遇,而耶稣赦免安慰这女人。v47-48 ●耶稣让妇人有机会说出寻医实情,以便当众赞扬她的信心,并宣告她 得痊愈。 ◎根据利未记的记载,这女人这样摸耶稣,不免有让耶稣有染了不洁净 的可能。而这女人这样的举动,暗地里做了可能让耶稣不洁净的动作 而换取自己的被医治,可能让她良心不安。耶稣让她在公众场合中面 对现实,并公开称赞她的信心,公开原谅她,是要她的身体跟心理都 被医治。 6.经过这一耽搁,睚鲁的女儿死了,有人来报信。耶稣安慰睚鲁。v49-50 7.到了睚鲁的家,耶稣只让女孩的父母和少数门徒一同进去,而众人嗤笑 耶稣。v51-53 ●「睡著了」:根据上下文当时女孩应该是死了,但是耶稣很快就要叫 她起来,所以说她只是睡了。 8.耶稣救活女孩,并要大家不要把事情传开。 v54-56 ●「不要把事情传开」:可能是为了女孩的好处,也可能是为了避免错 误的弥赛亚狂热(犹太人期待一个政治性的救 主,带领他们脱离罗马人的统治)。 (二)耶稣差遣十二门徒 九章1-6节(同马太十章5-15节、马可六章7-13节) 1.给十二个门徒权柄能力,其实是承接耶稣自己的工作:(马太九章32-35) (a)制服一切的鬼(demons) (b)医治疾病 (c)传神国的道 2.耶稣要他们不要带一般人出门所需的钱、□杖、衣物等等 ●□杖:可指防身用的棍子 ●口袋:置放食物的袋子。挂子或指□衣,可作夜间御寒用 ⊙v4-5:可见路加十章v5-12,讲到履行任务者应有的态度:为主人家 求平安符合犹太人的习俗 ,同时接待客旅是犹太人的美德。 ●脚上的尘土踱下去:是一种断绝关系的记号,表示使徒将自己和该地 有关事物的隔离动作。可见使徒行传十三章51节。 ◎主耶稣为何不叫门徒带旅行所需的用品去传道呢?他要他们学习什麽 功课 ? ◎这个事件可视为耶稣要门徒出去实习,学著倚靠神的能力和供应来作 神国度的事工。而并不是一个恒久性的教训,可参考在二十二章36- 38节,在耶稣被卖之前所对门徒说的:「但如今有钱囊的可以带著, 有口袋的也可以带著,没有刀的要卖衣服买刀。」 3.门徒按著耶稣的吩附出去传福音,医治疾病。 (三)希律的困惑 v7-9 (同马太十四章1-12节、马可六章14-29节) 1.希律斩了他又敬(马可六章v20)又怕(马太十四章v5)的约翰,听见 耶稣的事迹,就想要见耶稣。 ●希律为管理加利利的希律安提帕,是大希律(耶稣出生时屠婴者)之子。 ●游移不定:表示完全的莫名其妙,理不出一点头绪。 ●想要:原文的语态表示希律「持续不断设法」要见耶稣。 2.约翰被处斩一事可见马太十四章v1-12. ●以利亚显现:犹太人由玛拉基书四章v5认为先知以利亚要在神大审判 前重返人世。 伍、 耶稣退到加利利附近地区(九章 10-50 节) 一、到加利利东岸(九章10-27节) (一)给五千人吃饱(九章10-17节) 1.耶稣暗暗地带门徒到偏僻的地方,但要听道、医病的众人都来了。耶稣 仍接待他们。 ●伯赛大:位於加利利海东北,离岸一点七公里,百姓聚集的地方,是 该城外的野地(见12节)。 ●带门徒到偏僻的地方,可以叫门徒休息,也可能为了避开希律的迫害。 2.快日落时,门徒建议散去众人,好让众人去借宿,找吃的。 3.耶稣要门徒给他们吃,但门徒因为存粮太少而灰心。 4.用一个孩童所奉献的五个大麦饼和两条鱼(约翰六章8-9节),使五千人 吃饱,而且馀下十二个篮子的零碎。 ●五千人是男人的数目,小孩和女人没有计算在内(马太十四章21节)。 ●篮子:是犹太人随身携带以盛载食物和杂物的器具。 5.这是除了耶稣复活外,唯一四福音都记载的一个神迹。 (二)彼得认耶稣为基督(九章18-21节) ○平行经文:马太十六章13-16节,马可八章27-29节。 1.耶稣问门徒:众人说他是谁。 2.门徒回答:施洗的约翰、以利亚、古时的一个先知。 3.耶稣问门徒认为他是谁,彼得回答是「基督」。 在前往该撒利亚腓力比的途中(马可八章27节),彼得对耶稣的认信。 ●基督:希腊文的「基督」为希伯来文的「弥赛亚」,原意是「受膏者」 ,在旧约可指先知、君王、祭司,但主要用来称呼神要差来拯救 百姓、最终以公义和平统治列国的一位君王。 (三)耶稣预言受难与复活(九章22-27节) ○平行经文:马太十六章21-28节,马可八章31节到九章1节。 1.耶稣预言他将被那些犹太工会的人杀害,但他三日後要复活。 2.讲论跟从耶稣的人当如何及可能的遭遇。 ●背起十字架:钉十字架是罗马时代的死刑,犯人必须亲自背负十架的 横梁往刑场受死。在当时的人听来,意指随时有可能舍 去性命、准备受苦--把你的生命放在刀口上。 在希腊原文中 (a)「背起」:为过去式,表示由过去的某一点开始。 (b)「跟从」:现在式,表示持续不断的。 ●天天:只有路加的记载中用这个副词,其他平行经文并没有说「天天」。 ●舍己:deny himself (NIV version),由马太十六章24节: 舍(533,aparneomai):拒绝、否定。在新约中使用:彼得三次否认耶 稣,在神的使者前必不认。 己(1438,heautou):自己。用於第三人称单数和复数是表示说话和行 动为同一个人。 可能指放下自己的个性,拒绝自己天然求生存的、避危险的需求。 其中的中心概念:过去把自己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现在则把神国摆 在第一位,可以为了神而舍命。 ●丧掉生命、救生命(v24):前者可指肉身的、今世的性命,後者可指 属灵的、永恒的生命。 ◎依照上下文来看,舍己没有看起来比较伟大的解释,就是随时准备牺 牲自己生命的意思。 3.耶稣将在荣耀里降临,并且按个人的行为对待个人。并预言有人在死前 看见神的国。 ●有人:在马太的记载是对门徒说的,而在马可中是对门徒和众人。 可以归纳说门徒一定在听众之中。 ●当作可耻的: be ashamed of ●神的国:the kingdom of God.指神的主权的彰显、神的旨意的自由 运行,既是现在的事实,也是未来的盼望。在此可能指v28-36的登山 变相(启导本、NIV的解释),但也可能指耶稣的复活、五旬节的圣 灵降临、耶路撒冷的被毁。 二、到该撒利亚腓立比(九章18-50节) (一)耶稣登山变像(九章28-36节) ○平行经文:马太十七章1-8节,马可九章2-8节。 1.耶稣带著彼得、约翰、雅各上山去祷告时耶稣改变成发光的形貌,并 且有摩西、以利亚显现。 ●过了八日:这句话通常用来指一个星期(如约翰二十章26节)。 ●彼得、约翰、雅各:耶稣医治睚鲁的女儿(八章51节),最後一次 去可西马尼园时(马可十四章33节),都带著这三个门徒。显示与 这三个使徒与其他人的不同。 ●变相的山可能是黑门山,较接近该撒利雅腓立比,而且较高(超过 两千七百公尺,可参考马可九章二节)。 ◎耶稣是在祷告中变相。马太福音十七章1-2节:"过了六天,耶稣带著 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暗暗的上了高山;就在他们面前变 了形像,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 ●摩西、以利亚:代表旧约律法的颁布者和先知的职事。 2.摩西、以利亚和耶稣讲论耶稣要去世的事。 ●去世:希腊文作 exodos(1841),在新约用法:来11:22 "将来要(出) 埃及",彼後1:15 "在我(去世)以後"。在此指耶稣去世的一 种婉转用语,也可能要将「耶稣救赎之死和复活」与「神拯救 他的百姓出埃及」串连起来。 ◎摩西的工作由约书亚继承,以利亚的工作由以利沙(「约书亚」名字 的另一写法)继承。现今他们与耶稣(此名在希伯来文即「约书亚」) 论到有关他要成就的「出埃及」-- 藉此他要将自己的百姓由罪恶捆绑 中拯救出来,完成摩西和以利亚的工作。 3.门徒看见荣光和显现的两个人,彼得建议临时搭三座棚,好挽留这三个 重要人物。此建议於耶稣的任务和馀下的年日并不恰当。 4.在云彩中神的声音见证耶稣爱子的身份。 ●在旧约,发光的云彩是神同在的记号(见出四十章34节,王上八章10- 11节)。 ●我所拣选的:或作「那蒙拣选的」,语出以赛亚书四十二章1节: "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扶持所拣选、心里所喜悦的! 我已将我的灵赐 给他;他必将公理传给外邦。" 蒙拣选可与「蒙爱的、所喜悦的」平行。 ◎登山变像可以有几种意义: (1)显示神儿子的荣耀,这荣耀现今是隐藏的,他再来时将完全显示出来。 (2)证实耶稣是神所立的基督。 (3)对门徒来说是一个重要经历(彼後一章16-18节),因他们刚被提醒 耶稣受难之死将到,颇觉灰心。 (二)医治被鬼附的男孩(九章37-43节) ○平行经文:马太十七章14-18节,马可九章14-27 1.有一个被污鬼附身的孩子,门徒为缺乏信靠神的心,又没有恒切祷告和禁食 以支取神的能力,而不能医治这个孩子。医治的详情可见马可九章14-27节。 ●污鬼使这孩子癫痫、不能说话。39节:"A spirit seizes him and he suddenly screams;it throws him into convulsions so that he foams at the mouth." 「抽疯」(convulsion): suffer violent and uncontrollable movements of their muscles. 2.马可的平行经文中,耶稣与那男孩父亲的对话,以及对门徒的教训。 ●马可福音九章22-24节:孩子的父亲问道:「你若能作甚麽(But if you can do anything),求你怜悯我们, 帮助我们。」 耶稣对他说:「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If you can'?" said Jesus. " Everyting is possible for him who believes" ) 孩子的 父亲立时喊著说:「我信! 但我信不足, 求主帮助。」 耶稣反问孩子的父亲,问题不在於耶稣有没有能力作,而在於父亲有没有信 心相信。真正相信的人才不至於局限神的作为。 ◎主耶稣已把权柄赐给门徒,为何门徒不能赶鬼? ●马可福音九章28-29节: 耶稣进了屋子,门徒就暗暗的问他说:「我们为甚麽 不能赶出他去呢?」耶稣说:「非用祷告,这一类的鬼,总不能出来。」 门徒显然把主所赐给他们的能力当成理所当然的,他们没有祷告,忘了这种 能力不是出於自己,乃是耶稣所赐。 ◎耶稣把赶鬼权柄赐给门徒,应该是限於「实习行动」中,而门徒显然误解了 权柄的来源,把实习当成一般情况了。 3.在马太十七章19-20节中,耶稣对门徒的教训。 "门徒暗暗的到耶稣跟前说∶「我们为甚麽不能赶出那鬼呢?」 耶稣说∶「是因你们的信心小。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 种,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移到那边。』他也必挪去;并且没有一件 不能作的事了。..」" ◎信心:可视为对上帝真实的认识,把上帝当上帝来对待,认定上帝是能力 的来源。以移山为例,相信若移山是上帝的心意,上帝一定可以作得到。 ◎芥菜种是当时的人认定为最小的种子。简单的说,如果人有信心,把上帝当 上帝对待,这样即使要移山(当然移山也必定是上帝的心意),也没有问题 。而移山的力量不是来自信心,而是上帝的力量透过人的信心彰显出来。 ◎主耶稣对祷告持什麽态度?他在为开始加利利的工作时曾退到旷野祷告。如 今他面对耶律撒冷和十字架的威胁,他如何处理? (三)耶稣第二次预言其死(九章43-45节) ○平行经文:马可九章30-32节 1.就在众人经其耶稣所行的神迹时,再一次预言自己将受死,且指出将如何发 生,是要被人出卖。(可参考马可九章31节) ●把这些话存在耳中:Listen carefully to what I am about to tell you 此段可直译为:「你们,就是你们应把(我所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存在 耳中。」耶稣要门徒把他所说过的教训、预言,以及带领过他们的事工, 好好的听进心里去。 ●交在人手里:be betrayed into the hands of men. 交( paradid0mi,3860):关入监牢、出卖、交付、卖、冒险。 (四)门徒争论谁为最大(九章46-50节) ○平行经文:马可九章33-40节 1.在耶稣往耶路撒冷出发前,门徒在争论谁为当中最大的,可能是知道耶稣将 要离开他们所引起的。 ●这个争论在几个场合都出现过:二十二章24节,耶稣被卖之前。及马可十 章35-45节,是雅各和约翰的请求。 2.为主名接待人的就是接待主,也是接待差主来的父。当中最小的便为大。 "For he who is least among you all -he is the greatest." ●接待:包括欢迎来到、接受教训。 ●为我的名:对犹太人而言,名代表一个人的独特之处。 ●最小的:可译为小的、少的。 ●最小的便为大:可参考马太福音十八章3-4节: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 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所以,凡自己谦卑像 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 讲到小孩子的谦卑受教、信靠服从的特徵。与马可九章35节所提要作众人 的用人相契合,在属灵领域中,愿意降卑自己服侍他人的才是领袖。 ◎这个争议是在「登山变像」之後发生的,当门徒认定耶稣就是弥赛亚时 ,政治性弥赛亚的印象便让门徒开始争论谁在弥赛亚国度应该为大。而 耶稣这时的讲论就提醒他们,天国的国民应该是真正谦谦卑卑为了上帝 的名肯接待甚至接受小孩合宜言论的人。而不是如门徒所想的「政治性 领袖」那样不可一世、不能亲近。「谦卑」正是耶稣这次言论的中心。 3.耶稣说:不敌挡你们的,就是帮助你们的。 ●「跟从」:原文的时态显示是持续不断的跟随,而由马可福音九章38节 中更可以明显的看出此人不是不信靠耶稣,而是没有像门徒 一样时时跟著耶稣(此处的跟随与一般基督徒用的「跟随」 意义并不相同)。而门徒就不准他奉耶稣的名赶鬼,显然是 气量过度狭小。 ⊙耶稣说这话是一个宽大的态度,在马可九章41节的原则:因耶稣的缘故付 出(或言帮助属耶稣的人),再微不足道的也会得著奖赏。 ●在马太十二章30节是一句相反的话,该处指在与撒但属灵的征战中,人不 可能保持中立,必须选择效忠的对象。 ◎约翰提出这个问题似乎没头没尾,恐怕是因为耶稣责备他们争大小,而为 了引开话题才提出来的,想不到又让耶稣责备一番。 陆、 耶稣在犹太传道(九章 51 节 - 十三章 21 节) 一、由撒玛利亚到犹大(九章51-62节) (一)不接待主的村庄(九章51-56节) 1.耶稣向耶路撒冷出发,经过撒玛利亚的一个村庄,但当地的人不接待耶稣。 ●定意( 4741, steerizo ):(1)被动态:意指面向,表示目的的坚决,可直 译为「将他的面朝向耶路撒冷前进」。(2)喻意:坚固、建立、加强。 ●耶稣此行并非去受死,而是去展开犹太地的事工,因耶路撒冷是犹太地的 主要都市,在约翰的记载是再住棚节前往。 ●撒玛利亚人对於路过该地,要往耶路撒冷朝圣的人都怀有敌意,故通常犹 太人往返加利利和耶路撒冷两地时,是沿约旦和东边的路线行。 ●使者:因为以上的原因,所以耶稣派出使者预备地方是一种预防性的措施 。而这里的使者应该是门徒中的一位,而不是天使。 ◎混有外邦人血统的撒玛利亚人素为犹太人仇视,在路加的记载中,主耶稣 并不歧视而且恩待,在这一段耶稣拒绝惩罚他们,在十章讲到「好撒玛利 亚人」的比喻。在十七章中医治十个麻疯病人的事例中,回头感谢耶稣的 只有一个人--一个撒玛利亚人。生动的刻画了耶稣的心肠肺腑。 2.雅各和约翰建议用降下火来惩罚,耶稣说人子来是要救人的性命。 ●火从天上将下来:以利亚曾做过的,见王下一章9-16节。约翰和雅各又被 称为「雷子」(马可三章17节),在此可窥见他们的个性。 ●「如同以利亚所做的」:在许多好抄本中都没有出现。 ●责备(2008, epitimao):斥责、非难、苛责或警告以预防或结束某事。 ●目前最好的抄本55、56两节只作「他转身责备他们、就往别的村庄去了」 。其他的应该都是後来加的。 (二)要跟从耶稣的人(九章57-62节) ○平行经文:马太八章19-22节。 1.耶稣讲到他和门徒的卑微贫寒的际遇: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 ◎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要门徒好好评估自己跟随耶稣的代价。 2.受耶稣呼召的人请求先安葬父亲,耶稣说只管去传神国的道。 ●依据犹太人的习俗,埋在死了的亲人是神圣的责任,也是爱的表现,至 为重要连宗教义务都要压後处理。而耶稣认为天国的事工比埋葬家人、 守安息日都重要。 ●如果此人的父亲已经死了,显然此人应该去埋葬他的父亲,而犹太人的 殓葬习俗也是当日就要下葬,埋葬的事情根本不影响跟随耶稣的决定。 显然此人的父亲尚未死亡,而此人是要求耶稣让他奉养他的父亲,等到 父亲死亡再出来跟随耶稣。 根据马太福音的平行经文,此人应该已经跟在耶稣周围有一阵子了,而 现在才提出这个理由,显然是个藉口(亦即其父亲应有良好的奉养)。 所以耶稣以此话回答他。中心思想就是「神国」比「父亲」重要。 ●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灵性死亡的人可以去埋葬肉身死亡的人,至於灵 性活著的人应以天国的事工为重。 3.要跟从耶稣的人请求去辞别家人,耶稣说神国的侍奉不可以有二心。 ●手扶著犁:扶犁耕田的农夫,必须定睛向前看才不致耕出歪斜的犁沟。 用以指想成为神国一份子的人,必须对神全心全意,不让世事调转他 的眼目。 ●「辞别」:意思是「告辞」或「与人分手」。而如果单单是如此,应 该不影响跟随耶稣的决定,也跟上下文无法连贯。而这门 徒讲这话,意思就是要回家去,把家里的事处理妥当後, 时间许可才来跟随耶稣。 ◎耶稣回答的意思就是要对神国「专心一意」。 ◎其实这两个人都是跟耶稣要求一段长时间去处理他们挂心的事,而耶 稣的回答都是要他们以上帝的国为中心。 柒、耶稣在比利亚及附近传道(十三章 22 节 - 十九章 27 节) 捌、 耶稣在是最後的年日(十九章 28 节 -24 章 53 节)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