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与佛家文化之冲击

精华阅读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wlyang.bbs@cis.nctu.edu.tw (杨文理), 信区: religion
标  题: 儒家思想与佛教文化之冲击:谈出家事件
发信站: 交大资科_BBS (Thu Sep  5 19:41:47 1996)
转信站: Lion!netnews.ntu!spring!news.cc.nctu!news.cis.nctu!cis_nctu
来  源: 140.115.131.131

一种新的外来文化进入中国时,对中国固有的儒家文化传统造成冲击,这是必然的.
而佛教也不例外,所以念过历史的人都读过三武之祸,念过中国文学的也都读过
韩退之的原道.

而从这次中台禅寺的事件看来,儒佛之间的争论,并没有因为佛教的逐渐"中国化"
而消弭.

在本文中本人并不会对事件做任何价值性的判断,而是纯粹叙述事实.

在认知儒佛之间争议的起源之前,必先了解儒家文化的基础.
那麽何谓儒家文化的基础呢?

很多人误以为儒家是一种徒务虚名,不切实际的思想,但是其实正好相反,儒家可以说
是一种最现实的思想了.首先儒家对於形而上的世界,采取一种"不讨论"的心态,
也就是孔子说的"未知生,焉知死".但也并未武断地断定它不存在.只是我们人生
在世,应从当下做起,形而上的世界,不必去理会它.所以儒家最重视的,就是"人伦"
了,翻成大白话就是"人际关系".而人伦的构成,原则是什麽呢?很多人误解儒家
,以为儒家人伦的构成准则就是"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父要子亡,子不敢不亡",
其实不然!儒家人际关系构成的原则是再现代也不过了!

儒家最重视的就是"仁",仁者人也,也就是说,一个能把人际关系处理好的
人,就叫做"仁者".误解儒家的人也总以为儒家徒务繁文缛节,但是孔子也说:"
人而不仁,如礼何?"也就是说,最重要的就是那一个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
而不是那些繁文缛节.而原则呢?"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也就是说,儒家人际关系
的处理原则,一个字"报".

所以,在儒家的文化中,是不存在所谓"不求回报的付出"的!养儿,是为了防老,
是"有所求於子"的.也就是说,父母有养育子女的义务,子女也有奉养父母的义务,
这种义务是互相的,不是单方面的.

接下来,讨论儒家对"孝"的要求.很简单:"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次能养",
所以对子女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至少要给父母年老时,衣食无缺.以後再谈其他.
如果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到,就遑论更高层次的了.

讲到这里,大家应可了解为何那些家属在面对子女的出家行为时,反弹会如此激烈了.
其实他们会反弹,原因很简单,有一个家属的反应很直接,也很坦率:"我辛辛苦苦
花那麽多钱给你念到硕士,你却不声不响给我去出家,你还没有还我那些钱呢!"
就是这麽简单.子女(尤其是独子)出家去,几十年後,两老没有工作能力以後,
如果没有子女的奉养,衣食无著是必然的,如果老了再加一身病,尤其是慢性病或
老年痴呆症,那谁来负担医疗费用?以美国这个没有儒家思想渊源的国家为例
,您知道美国每年有多少孤苦老人病死街头或家中,无人照料,死一两个月没人知道吗?
即使像美国这样社会福利机制如此健全的国家都如此了,我国的社会福利机制
凭良心讲还是不及格,孤苦老人的下场相信大家心知肚明.所以与其说那些反弹的家属
是舍不得那些出家的子弟,倒不如说他们是为了自己的老运在担忧!

所以说,赞成子弟出家的网友,不必把反对子弟出家的网友通通当作所谓"犬儒"来看待,
因为如前所论,儒家的人伦,是互相的,不是单方面的,也不必把父母要求子弟还俗
的行为与"父母要你去卖淫你就得去"混为一谈,因为"奉养父母使之不至於衣食无著",
和"一定要顺著父母的话来决定自己的命运",这两者显然是不同的.

ps:有人可能会说,即使没有出家,也不奉养父母而使之衣食无著的子女难道没有吗?
是的,有,不过这种人有法律来处罚他,而出家的没有.

--
┌———————————————————————┐
│   英雄在酒场中到处都是                       │
│       但在牙医治疗台却一个也没有             │
│                            选自"银英传"      │
└———————————————————————┘
--
 * Origin: ★ 交通大学资讯科学系 BBS ★ 

		 
精华阅读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