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救苦-佛手传说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macho@Lion (月亭亭) (Sat Nov 10 13:57:04 2001) 民生报 90/11/10 观音救苦--佛手的传说 王中 【仙女赐天橘】 浙江金华出产一种兰佛手,在当地民间流传有一「仙女赐天橘」的传奇故事。 很久以前,金华罗店一座高山脚下,住著母子二人,母亲年老久病,终日以双手抱胸, 自觉胸腹胀闷不适,儿子为了给母亲治病,四处求医无效。一天夜里,孝子梦见一位美 丽的仙女,赐给他一只犹如仙女玉手般的果子,经母亲一闻,病就好了。可是,醒来一 看,母亲躺在床上,病情依旧,才发觉原来是梦一场。孝子下决心要找到梦中见到的果 子。经过多日翻山越岭,精疲力尽下,就坐在石岩上歇息。忽然,一只大青蛙跳到他面 前,咯咯地叫了起来。孝子仔细一听,好像是一首歌:「金华山上有金果,金果能救你 老母,明晚子时山门口,大好时机莫错过。」第二天午夜,孝子爬上金华山顶的山门, 只见金花遍地,金果满枝,金光耀眼,一位美丽的女子飘然而来,孝子定睛一看,正是 梦中所见的仙女。仙女说:「你的孝心感人,今送你天橘一只,可治好你母亲的病。」 孝子感激万分,恳求她再赐给她一棵天橘苗,以便母亲能够闻到天橘之香,以解病痛。 仙女答应了他的要求。孝子回家後,将天橘给母亲服用,胸腹胀闷的症状很快消失了。 而仙女赐给他的天橘苗,经过辛勤的培植,也很快传遍整个山村,给更多的人享用。乡 亲们认为,这名仙女可能是救世观音,天橘就是观音菩萨的玉手,因此称之为「佛手」。 佛手的「五爱五怕」 佛手为芸香科植物,按产地不同,有广佛手、建佛手、川佛手、云佛手、兰佛手等分。 佛手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老枝灰绿,嫩枝微带紫红,树姿优美,四季常青。当果实盈 枝时,透发出阵阵清香;一般培育要三到五年,才会开花结果。 根据果农经验,它的特性有五爱五怕;爱温暖,怕霜冻;爱阳光,怕乾旱;爱肥沃, 怕粘结;爱潮润,怕盆涝;爱通风,怕煤烟。李时珍《本草纲目》云:「其实状如人手, 有指,俗呼为佛手柑。其味不甚佳,而其清香袭人,置之几案,可供玩赏。」正由於它 具有形异香清的特点,赢得了历代文人的青睐。明代朱多炬的《佛手柑》一诗最最具代 表,诗曰:「 春雨空花散,秋霜硕果低。牵枝出纤素,隔叶卷柔荑。指竖禅师悟,拳开法嗣迷。 疑将□甘露,似欲揽伽梨。色观黄金界,香分自麝脐。愿从灵运後,接引证菩提。 」 从佛手开花到结果,把佛手的形状、颜色、香味等一应特徵,简练的叙述,既形象生 动,又具体,且通篇未见「佛手」二字,堪称佳作。还有王士□的:「度人难下指,合 掌即传心。味向骈指悟,香从反覆寻。」对佛手的观赏,真可谓深得其中「三昧」了。 清代大文学家曹寅在其所著《栋亭诗别集》中,也有□佛手柑的诗,其中有「西堂偏识 枸橼性性,截片烹茶也自幽」名句,佛手果实不仅可沏茶,还可泡酒饮用,具有健脾和 胃,舒筋活血,理气化痰的功效。 佛手与香橼的区别 佛手入药较晚,至明代始有记载,且古人常与香橼相混淆,认为佛手只是香橼(枸橼) 的古籍别名。清代医家张璐在《本经逢原》云:「柑橼乃佛手、香橼两种,性味相类, 故《纲目》混论不分。盖柑者佛手也,橼者香橼也。」张氏在此提出了两者的差异。香 橼为芸香料植物枸橼的成熟果实,又名香橼柑;佛手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实。 据现代科学考证,佛手与香橼,同为芸香科植物,佛手是香橼的变种。 佛手花 开胃醒脾 在临床运用上,佛手与香橼两者功用相近,均可理气化痰。但细分起来,亦有区别。 北京焦树德教授认为:「香橼化痰的作用大於佛手,佛手治呕的作用大於香橼。」佛手 辛苦酸,性温,入肝、胃经,主产於四川、广东,此外,福建、浙江、安徽、云南亦产, 入药以片大、绿皮白肉、香气浓厚者为佳,其花名佛手花,亦有「平肝胃气痛」的作用, 柑与花相比,佛手花偏用於胸胁气滞作通,并能开胃醒脾;而佛手偏用於中焦气滞,胃 痛呕吐。用佛手柑蒸馏所得的液体名佛手露,有「悦脾、舒肝、疏气、开胃、进食」的 作用。《金氏药帖》认为,此露「专治气膈、解郁、大能宽胸」;堪称为一种健胃的保 健饮料。 ==============================================================================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