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罗汉不入轮回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Date: 09-30-94    Time: 04:45a
     From: AB TSAI

 DC>  请问您一下,有人说「阿罗汉过八万四千劫

     这个不是「一下」, 而是「一大下」了。:-)  这问题太严重, 老身的只
     好再来挑灯 key in 一番。待我去买两瓶康背特来再说。

 DC> 仍须回轮回之列」这种说法是从哪些书出的呢?我参考了《现观庄严论》、《瑜
 DC> 珈师地论》 等等早期大乘经论,并没有发现 这种记载耶!

     两杯下肚, 马西马西, 罗汉菩萨, 不是东西。□话少表, 且听老汉道来。
     先来个声明: 以下这些资料是我读经的笔记, 拿来请您过目一下。不是为
     了要和外道辩论用的, 只是供您参考而已。
         文中: 「」: 经文, ( ): 我的看法或注解。 先看左边的主要内容,
     再看右边的补注。

===========================================================================
     《阿罗汉和菩萨、佛》 主要摘自《大般涅盘经》迦叶菩萨品二十四
---------------------------------------------------------------------------
   这一品由迦叶菩萨问世尊修习的果或因如何, 成就可到什麽地位, 前面由须
   陀洹因、须陀洹果一直谈到这里阿罗汉因、阿罗汉果的种种。因为这部经的
   主题是「涅盘」因此迦叶菩萨( 不是老迦叶, 这个是一个童子菩萨, 婆罗门
   出身) 就问涅盘的种种, 到了这一段问到了涅盘的因果。
---------------------------------------------------------------------------
   主 要 内 容                                      补注
---------------------------------------------------------------------------
       (世尊说)「离诸烦恼一切善业是涅盘因。」  │为何「离一切善业」也
                                               │是涅盘因?
  「因, 复有二种。一者近因, 二者远因, 近因者即 │
  是三解脱门; 远因者即无量世所修善法。善男子,  │三解脱门: 空、无相、无作。
  如世间法, 或说『生因』或说『了因』。出世间法 │一切善业也是「作」, 因此不
  亦复如是, 亦说生因, 亦说了因。」             │是涅盘境界。
                                               │生因: 生(某一状况的原)因。
                                               │某状况形成後可能再形成另一
                                               │个状况。
                                               │了因: 了(结某状况的原)因,
                                               │并且, 了结後不再有任何状况。
  「善男子, 三解脱门、三十七品能为一切烦恼作『 │不生生: 生了这个, 就不再生
  不生生』因, 亦为涅盘而作了因。」             │了, 有「最後」的意思。
  「善男子, 远离烦恼则得了了见於涅盘, 是故涅盘 │
  唯有了因, 无有生因。善男子, 如汝所问, 云何沙 │前面世尊说过, 阿罗汉果是沙
  门, 云何沙门果者。善男子, 『沙门那』者即八正 │门果。这里再说, 何谓沙门、
  道; 沙门果者, 从(八正)道毕竟永断一切贪嗔痴等,│沙门果。
  是名沙门、沙门果。」                         │
      「迦叶菩萨言, 『世尊, 何因缘故, 八正道者 │这一段, 沙门那就是沙门道,
  名沙门那?』『善男子, 世言沙门, 名「乏」;那者 │和沙门果是相对应的。行沙门
  名「道」, 如是(八正)道者断一切乏、断一切道,  │道得沙门果。
  以是义故, 名八正道为沙门那。从是道中获得果故,│
  名沙门果。」                                 │
      「善男子, 又沙门那者, 如世间人有乐静者亦 │另一种沙门那(道)。
  名沙门, 如是道者亦复如是, 能令行者离身口意恶,│行者: 修行人。
  邪命等, 得乐寂静, 是故名之为沙门那。」       │
      「善男子, 如(果)世下人能作上人, 是名沙门,│另一种, 能令下等人变成上等
  如是道者亦复如是。能令下人作上人故, 是故得名 │人的道, 也叫沙门道。
  为沙门那。善男子, 阿罗汉人修是道者得沙门果,  │
  是故得名『到於彼岸』。」                     │沙门果就是到了彼岸--解脱了。
--- 1 --------------------------------------------------------------------


--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寒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欢迎光临:
Ξ Origin: 狮子吼站  [FROM: 140.112.6.27]
发信人: DavidChiou@Lion (邱大刚), 信区: BudaHelp
标  题: 阿罗汉不入轮回 (2/3)
发信站: 狮子吼站 (Sat Nov  2 23:06:08 1996)
转信站: Lion

: 说「阿罗汉只能向生死请长假,过八万四千劫


-- 2 ---------------------------------------------------------------------
    「阿罗汉果者即是『无学』、『五分法身』│无学:不必再学了。
  (哪五法)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因是│五分法身: 以五种功德法
  五分得到彼岸, 是故名为『到於彼岸』。到彼│          成佛身。
  岸故而自说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这里就开始说阿罗汉的种
  已办、更不受有』,善男子,是阿罗汉永断三│种了, 请仔细看好。
  世生因缘故,是故自说『我生已尽』;亦断三│三世:过去,现在,未来。
  界五阴身故,复言我生己尽」              │
                                          │
   「所修梵行已毕竟故,是故唱言梵行已立。│已立,也可说是毕业了。
  又舍学道,亦名已立。」                  │想想,「毕业」一词真是
                                          │有意思呢。
    「如(照)本(来)所求(的), 今日已得, 是故│
  唱言『所作已办』, 修道得果, 亦言已办。获│
  得尽智、无生智故,唱言『我已尽诸有结』,│
  以是义故,名『阿罗汉得到彼岸』」        │
                                          │
    「如阿罗汉,辟支佛亦复如是」          │到这里,阿罗汉的地位已
                                          │然确立。同时辟支佛的成
                                          │就也一样从沙门道可以到
                                          │彼岸。我生已尽,三世生
 (接著,世尊谈到菩萨和佛如何到彼岸)     │的因缘已断,不再轮回了。
                                          │
  「菩萨及佛,具足成就六波罗蜜,名到彼岸。│这里,菩萨、佛是由於
  是佛、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名为具│「六波罗蜜果」而到达彼
  足六波罗蜜,何以故?得六波罗蜜果故名为具│岸。
  足。」                                  │
                                          │
  (以下世尊详细说明众生因为「不修戒、不修 │
  心、不修慧、不修身」四事而不能得到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的种种现象..略..)           │
                                          │
      世尊要菩萨本身修戒并具足梵行,他同时│具足梵行:这个要求和沙
  强调「我说梵行即是三十七助道之法。善男子│门一样的。
  若离如是三十七品,终不能得声闻正果乃至阿│菩萨也是行三十七品, 所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不见佛性及佛性果,以│以沙门道和菩萨道两者在
  是因缘,梵行即是三十七品。」            │个人行为上并没有不同。
                                          │
---------------------------------------------------------------------------
  两种方式都到达彼岸,一是行沙门道得到沙门果者。一是行六波罗蜜而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的。因此,前信所言「罗汉菩萨不是东西」,指的
  是这两者不是反向而行,而是向著「相同方向」的两条路,目的地都是--
 「彼岸」。

                                     -- AB Tsai --
/End of line


--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寒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欢迎光临:
Ξ Origin: 狮子吼站  [FROM: 140.112.6.27]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