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受是苦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kftseng@pivot (罗侯罗), 信区: religion 标 题: 三十七道品讲义 -- 四念处(观受是苦) 发信站: 中兴大学天枢资讯网 (Fri Oct 14 10:39:12 1994) □□□□□□□□□□□□□□□□□□□□□□□□□□□□□□□□□ □ □ □ 三十七道品讲义 -- 四念处(观受是苦) □ □ □ □ 证严上人 讲 □ □ □ □□□□□□□□□□□□□□□□□□□□□□□□□□□□□□□□□ □□□□□□□□□□□□□□□□□□□□□□□□□□□□□□□□□ □ 观受是苦 □ □□□□□□□□□□□□□□□□□□□□□□□□□□□□□□□□□ 人生在世,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喊苦;若世间没有苦,则永远也不会有佛 存在人间。佛陀就是因为世间有苦,所以才出现人间;他为了解救世间疾 苦,才出家修行,而後成正觉,度化众生。 过去的人虽然知道人生是苦的,但是不知苦源何在?也说不出苦的各种 名称,更无法分析苦因。等到释迦牟尼佛找到苦的源头,并解开苦因後,他 才以这份超越凡夫的智慧来向人间说法。 受,有几种呢?大约有三种,即苦、乐、中等三受;若细分则有五种, 另加忧、喜二受。苦是一种感受,我们唯有亲身处於苦的环境士感受,才能 够了解何谓苦?凡夫将如意之事称为乐,不如意事称为苦,究竟世间有多少 乐事呢?俗云:『世间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们要求达成十件事,但是其 正能圆满如意的只有一、两件而已;而这一、两件事完成後,是否能满足人 的欲望呢?仍然无法满足啊! 人的欲望就像一个破桶一样,将它注满水放置一旁,仍然会流失掉,而 且无论添多少水,过一段时间後,还是一样会漏掉,永远无法填满;人的欲 望也永远有不得满足的痛苦。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物质丰裕的社会里,但是 一日之中至少有三次的苦□□那就是三餐之前的饥饿苦。例如早上吃饱饭 後,到了中午将近十二点,即使你忙得忘了时间,不知不觉中仍会由於食物 消化掉而感到饥饿,因为你的肚子已经空了;中午再填刨钣,到傍晚时肚子 又开始唱空城计,仍需再补充食物。你们看看,一天之中,至少有三次令你 觉得不足而有所求,有的人甚至不只三餐,还有五餐、六餐、点心,外加睡 前的消夜。 人的一生单为了填饱肚子就无法满足,所以有一句话说:『世间的大海 有涨满之日,而人的鼻下横却无填满之时。』『鼻下横』就是这张嘴巴啊! 无论你填多少东西,也无法将其填满。人再怎麽吃,仍然只有这样的身高体 重,再吃多少东西,也是如此而已,但是这张嘴巴却永远都填不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浮生如梦可成真 □ ~~~~~~~~~~~~~~~~~~~~~~~~~~~~~~~~~~~~~~~~~~~~~~~~~~~~~~~~~~~~~~~~~~ 有形的物质从口进入肚中都永远不能填满了,何况是无形的欲心呢? 『欲』即希望,世人的希望无穷无尽,永远无法到达满足的程度。如一个女 孩自呱呱坠地,到了读书求学的阶段,心中就开始描画未来的蓝图,她心里 可能会想:『我现在读高中,将来要念大学,那时候,我就要开始找朋友 ……』不断地编织著少女的美梦。 如果其如她所愿,找到了一位理想的对象,他们就会开始共同计画□□ 『既然我遇到了白马王子,而你也找到心目中的白雪公主,将来就可以建立 一个非常美好的家庭……。』当然,此时她又希望自己的先生从事什麽行 业、拥有什麽地位,家庭住屋装璜得美轮美奂、富丽堂皇。结婚之後,她便 希望自己有几个子女:『假如是女孩子,我要将她妆扮得像一位美丽的小公 主;如果是男孩,我期待他能成为一个杰出的小王子。当他们到了入学年 龄,我要为他们找间贵族学校,并且安排在智优班级里,让他们能接受最好 的教师指导。』如此,朋友或邻人问起他们子女就读的学校时,做父母的就 会因这所『贵族学校』而觉得很有面子,无比荣耀。 念完小学後,他们也是一样费尽心思地要将子女送进『明星学校』,由 於现在的学生是分区入学,所以他们不择手段,以夫妇分居为理由,将户籍 分隔两地。只为了使子女就读『明星学校』,不惜一切地办理夫妇分居手 续。等到国中三年级,他们又为子女紧张,担心他是否能考上高中,因为要 让子女上大学,不得不找一所好的高中。父母为了子女的高中联考,受虑到 席不暇暖、食不知味,虽然参加考试的是子女,其实考得最苦的却是父母, 被『烤』得心焦如焚,其是所谓的『考』者『烤』也。 等到子女高中毕业,父母又担心他们的大学联考。几天前,电视新闻报 导考场情形,在萤光幕上可以看到,考生在试场内考试,父母亲一个拿扇 子、一个拿水壶,站在烈日下,等待为子女『服务』,甚至连祖父祖母都到 场助阵、加油,一个考生就有三、四个陪考者。休息时间一到,母亲就拿著 扇子拼命扇风,手酸了就换祖母;父亲提水壶提久了,就换祖父。你们想一 想,这都是心存『希望』啊!希望自己的子女、子孙能够金榜题名。而十几 万的考生只录取二、三万人,那些考不上的人怎麽办呢?这是不是『不如意 事十有八九』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苦乐忧欣总是幻 □ ~~~~~~~~~~~~~~~~~~~~~~~~~~~~~~~~~~~~~~~~~~~~~~~~~~~~~~~~~~~~~~~~~~ 人多数都有这份苦受,所谓『苦』就是求之不得而产生烦恼、忧怖。佛 陀说:『众生之苦就是从欲所生;因欲生忧,因忧生怖。』由於有欲望所以 会生忧愁,有忧愁就会起恐怖惊惶之心,怕『求不能得』。有钱时烦恼,深 怕投资生意大大,遇到经济不景气而损失钱财;没钱时怕生活物资无著落, 由於受愁烦恼就产生惶恐不自在的心态,这种感『受』确实是苦啊! 乐也是苦。你们是否曾经听说『乐极生悲』这句话呢?有一则新闻,报 导新竹游泳地因毒气外□导致几十人中毒的不幸。这种因娱乐而招致的苦果 ,就是『乐极生悲』。 有的人是苦受,有的人是乐受、喜受、或受受,还有一种是不苦不乐的 『中受』。因为心中本来就没有很大的欲望,别人的烦恼看起来很可怜,但 是那是他的事,与我无关;有人中『大家乐』的奖金而兴高□烈,那也是他 的事,与我无关;反正都是别人的事情,所以我的感受是不苦也不乐,这就 是『中受』。『受』的类别一共有五种:苦受、乐受、喜受、忧受及中受 (不苦不乐受)。若大致分类则有苦受、乐受、中受,谓之『三受』。 只要好好用心观察,此身躯就是不净之物,世间的人我是非,无不在於 个人的感受之中,若能够看得开,则不会有太痛苦的感受;若看不透,就会 常常觉得痛苦难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王老师的眼镜 □ ~~~~~~~~~~~~~~~~~~~~~~~~~~~~~~~~~~~~~~~~~~~~~~~~~~~~~~~~~~~~~~~~~~ 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是我们心态的感受,而每一个人的感受并不一致,必 须视个人的观念而定。有的人常常有快乐的心情,虽然缺乏物质生活,而且 环境恶劣,却能时时守志奉道,心胸平静宽广,对自己的人生常常感到心满 意足。像这种人即使欠缺物质生活的享受,精神上仍能知足常乐。 有一天晚上,我去看王老师和吴教授教导大家拉坯、制作陶瓷艺品,王 老师将一团土拉坯制成花瓶,那块土看起来非常不起眼,只是一团椭圆形的 土而已,当他抱起这团土时,旁观的人若是用心看,就会体会到这块土有多 麽重,若是心不在焉的人,就觉得这只是一团不起眼的土而已,这也是种 『感受』,个人的感受不同。 王老师将这团土放置在转盘上,开始进行拉坯,他浑身使劲,用力地 拉、捏、压,做得汗流浃背,满头大汁。当时你若在旁用心观看,虽然使劲 出力的人是王老师,但是那份感受是与工作的人付出同样的力气,说不定还 比他费更大的劲呢!这也是旁观者的一种感受。若是不认其用心看的人,不 会感觉到他是用了多少力气,消耗多少体力与精神。 继续看他努力地工作著,今身汗涔涔,鼻梁上的眼镜不断滑下来,他就 拜托旁人拿条橡皮筋帮他把眼镜绑紧,固定起来。我见了此景,实在是十分 感动。一个年轻人,戴这麽一副普通的眼镜,而且还用克难式的方法防止它 松脱。若是平常的人,大多要求美观、方便,一定要配戴最合适、舒服、美 观、大力的眼镜。而他这一副眼镜的两边架上,另外装置了钩环,看起来似 乎是长期为了准备眼镜滑落时挂上橡皮筋的装备、 我於是问他:『王老师,你为什麽不再配一副新的眼镜呢?』他回答的 话今我非常感动,他说:『可以用就好了啦!』这就是他有一份满足的心 态,尽管他分分秒秒都必须戴著眼镜,但是他却不求舒适,认为可以用就好 了,那种爱物惜物的心理,实在是非常难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情与无情同有受 □ ~~~~~~~~~~~~~~~~~~~~~~~~~~~~~~~~~~~~~~~~~~~~~~~~~~~~~~~~~~~~~~~~~~ 『生命』,不只是会活动的东西才具备,凡是一切物质皆有命□□『物 命』。同样是一张纸,你们可能用一次就丢了,而我使用纸却能使其寿命增 加三、四倍,因为最初我用铅笔书写,然後用原子笔、红笔,最後再以毛笔 书写,,一张纸能够让我重复使用好几次,这就是爱惜物命。 我们在物质的使用上,应点滴爱惜,更要时时有满足之心,人生在世, 一切的物质只是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上能便利,我们应该对一切物质心存感 恩,如此,生活在人间就会处处感到心满意足、时时觉得欢喜快乐。若是心 不满足,即使用金、银等珍贵之物做成金碗、金筷、金杯、银盘……,在日 常生活上使用,也一样会觉得不满意。像这种不知足的人,他的人生就会不 断地痛苦啊! 所以,佛陀教导我们,必须用心『观受是苦』,心不知足的人,永远会 生活在痛苦之中。现在的人大多住在高楼大厦中,夏天有冷气,冬天有暖 气,看起来似乎非常享受。我想,生活在里面的人,他们不一定很快乐。反 而是乡居的人,虽然住的是简陋的茅屋,较凉爽之处只有门前的大树下,但 是我认为,在大树下乘凉的人一定比在冷气房里的人更快乐。所以说,心满 意足的人,即使是一草一木,无不是美景春光,亦觉得非常快乐满足;不知 足的人,即使享受人间天堂中最丰富的物质生活,也有心灵空虚之苦。这即 是佛陀所说的『观受是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慈青悲智行 联谊起慧根 □ □ □ ~~~~~~~~~~~~~~~~~~~~~~~~~~~~~~~~~~~~~~~~~~~~~~~~~~~~~~~~~~~~~~~~~~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