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精华阅读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iuo@pivot (晓逸), 信区: Buddhism 标 题: 三十七道品讲义--五根篇 发信站: 中兴大学天枢资讯网 (Tue May 2 11:43:13 1995) 转信站: pivot □□□□□□□□□□□□□□□□□□□□□□□□□□□□□□□□□ □ □ □ 三十七道品讲义 -- 五根篇 □ □ □ □ 证严上人 讲 □ □ □ □□□□□□□□□□□□□□□□□□□□□□□□□□□□□□□□□ 要入佛门决对不可欠缺「信」,「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有「信」才能产生力量,有了这股力量才能成就我们的道业,所以我们必 定要以「信」为入门根基。 但是「信」一定要「正信」,若是稍有偏差则容易误入歧途,走上邪道 ,入了邪道就有邪思,有邪思就有邪行;所以若要心无邪念,就必须避免接 受偏邪不正的道理,以免做出恶行。 很多人对正确的佛法还不了解,他们所谓的「信仰」就是见「神」就拜 ,见「公」便磕头,不论是什麽神、鬼、公、婆......,凡是拿香拜 拜的,他们都将其纳入佛教;因此常常在邪、正的十字路口徘徊,不知所从 。 有一位高级知识份子,他是个医生,常常为病患看病,他跟我说:『有 一个患者在某家医院看过病之後,跑来我的诊所让我医治,我帮他急诊後, 他就离开了。但是过了两个钟头以後,他又跑回来跟我说他已经去问了某某 公,并指示他一定要来让我治疗。』那麽这位医生信以为真,以为他所信的 某某公、某某婆非常庇护他,还会指点患者到他的诊所来看病,所以无比兴 奋。 连知识份子都分不清公、婆、神、鬼....到底是不是真正的佛教, 只因为有人去占卜问卦,碰巧卜中他的名字,使这些患者都来找他看病,他 就认为某某公非常照顾他,更以为这是由於自己平时虔诚地信奉,所以才有 神通感应。像这种情形,他的思想与精神都会永远在那□盘旋逗留。所以我 昨天就对他说:『真可惜啊!虽然你是一个知识份子,却沉沦於鬼道之中, 实在太可惜了!你若再继续下去,必定会迷惑不能自拔。』 他听我说了这几句话,眼睛睁得大大地说:『咿!师父啊!你所说的话 ,我已经深深体会到了,因为我有时後受到某某公、某某婆的指点,连头脑 都转不过来了。我现在已经开使迷惑,难道我将永远依靠这些公、婆、神、 鬼来指示吗?目前我做任何事情都要去占卜问卦才能安心,才敢放手去做, 而且动不动就紧张兮兮、惶恐不安。如今我才恍然大悟。』 诸位,同样是信,假使我们的思想稍有偏差,就不能在正、邪之间,清 楚地分辨何者为正确的道路,那麽,我们的精神、思想、心理状态,就永远 会停留在迷图中,无法找到出口绕出来。所以我们选择一个正确的信仰是非 常重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宁 愿 无 信 也 莫 「 邪 信 」 □ ~~~~~~~~~~~~~~~~~~~~~~~~~~~~~~~~~~~~~~~~~~~~~~~~~~~~~~~~~~~~~~~~~~ 人不能没有宗教信仰,一个人若没有宗教信仰,就好像在茫茫大海中一 只漂流的舟船,没有指南针,不知何去何从。若是在风平浪静时,还觉得平 安无事,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没有指南针指示方向,分不清东西南北时,就 会经惧惶恐,不知所措。所以我们在茫茫人海中,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宗教 信仰;如此,即使突然遇到危险或坎坷的环境,仍然能够庄敬自强,处变不 惊,在茫茫无际的惊涛骇浪中,稳固地掌握住人生之舵,认清方向,即能平 安地渡过人海的风浪。 所以,信仰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同样是信仰,却有不同的目标,现在的 社会,人心非常复杂,有许多迷惑人心的教团,我们若不能选择事理究竟圆 满的宗教,也是一样会迷失,无法走出邪道,趋向光明正大的康庄大道。所 以我常常说,「无信」与「迷信」两者,宁愿「无信」也不要「迷信」。无 信的人,心中对宗教全无概念,一片空白,只要用理事圆融的道理来感化他 ,就能使他依正道而行;就像一张洁净白纸一样,写上端正的字体,则字字 分明、清析可见。若是迷信的人,他已经误入歧途,即使以正信去教育他, 他的心仍迷惑不清,徘徊不定。 现在出现许多非正信的宗教,也就是没有究竟教法的新教团。若有人想 要入教,就必须立愿发誓,例如说:『我既然入教,就必须遵守教归,否则 会遭....责罚』等等,各种毒誓。如此,他的心理就会受到束缚,尽管 他知道自己的信仰并非真正究竟的宗教,而且已了解佛教的教法是透彻、明 朗的真理,是人生正确的方向;但是他却心存畏惧邪教毒誓.....。虽 然他非常崇仰敬重佛教的真理,却不敢接近,这就是因为他的内心已经被迷 信所缚,无法自在解脱。 所以,我才常常说,与其迷信不如无信,无信的人接受了佛教的教理之 後,自然会萌发正念的道苗;而迷信的人,若要他转迷入正,则必须再花费 一番工夫。因此我们一定要谨慎地选择自己的信仰,不可因一念之迷而步步 皆错。 有一对年轻的夫妻到精舍来,他们是现今台湾社会上许多大企业家的其 中之一。 这对夫妻问我说,他们想入佛门,但不知入佛门的初步基础。我就告诉 他们:『你们若想入佛门,首先在心灵上先要有正确的了解:佛教是生活化 的宗教,教育我们的精神,能净化人们的心灵妙法,它能教导我们如何预防 自己心中存有自私不净的欲念,这必须从个人的的修养做起,然後感化自己 的家庭,使社会和睦安详,若能做到这些,就已经进入佛门的初机阶段了。 』 『最怕的是你误以为佛法深奥难懂,而不敢去亲近。佛教的深奥是後世 人为的,并非佛教本身的教理多麽深奥,因为佛陀在世时,他教导弟子也是 依照日常生活一切的行动准则,以及待人接物的道理为基础。那为什麽现在 我们总觉得佛法很深奥呢?是因为它源远流长,经年累月下来,由於人们对 其尊仰崇敬,难免有各种精深的描述。如此代代相传,无非是要使众生了解 佛法是无上的妙法,是高深的道理,然後众生才会加以珍惜而保存下来。这 只不过是为了适应世人的心理,所以学者、专家才费尽心思,将简易的道理 化为深奥的文字。事实上,若往上推溯到佛陀的时代,佛法并不是那麽深奥 的,而是真正平易近人、浅显易懂的教育,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做人的道理 而已。』 最後,我又对他们说:『若能抱持著佛教是日常生活心灵教育的心念, 那麽你们进入佛之後,就自然能得到佛教的人生真理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没 有 根 那 里 有 树 □ ~~~~~~~~~~~~~~~~~~~~~~~~~~~~~~~~~~~~~~~~~~~~~~~~~~~~~~~~~~~~~~~~~~ 与此同理,「信」的初步非常重要,若初入佛们就想要信仰很深奥的道 理,那就难了,我们应该信仰佛法是人间所适用的道理,如此才是真确的「 正信」。所以,「信根」的基础一定要正确无误。「根」,是一棵树的根本 ,一棵树苗能生长茁壮成枝叶茂盛的大树,必须靠树根的作用,树根若健康 强韧而且有力,则可以吸收水分、养料,使树木顺利地生长,长成枝叶茂盛 的大树,并且牢牢地固定於地上,不怕风吹或雨打。所以,要有正确的「信 」仰,「根」本必须往下扎扎深,打好基础,唯有正信才是进入佛门最重要 的道路,此即所谓「信根」。 第二个是「进」根,这也是很重要的,有信而无进,则永远停滞不能进 步。从凡夫地要到佛的境界,是一段非常遥远的距离,我们选择了自己信仰 的目标之後,一定要努力精进,绝对不可停留下来,若一停留则会故步自封 ,永远无法进步。 「修行」,就像人的双脚走在道路上,「千里之路使於初步」,即使走 多麽远的路,都必须从第一步开使。走路靠著两只脚,前脚踏地的同时,一 定要将後脚提起,不可一直踩在地上;如此重复,前後交换,才能够前进, 否则前脚落地而後脚不提起,就无法向前「进一步」了。 人生非常短暂,所以我们要加紧脚步,快速前进,不可拖泥带水。时间 的累积可以使我们在路程上更进一步,增长我们的业功德与道业,所以要好 好把握时间,向前进步。如一棵树最初从一粒种子开使发芽,然後长出小树 苗,再由树苗长成大树,一定要依赖树根来吸收水分、营养,才能逐渐往上 生长。同样的,要成就任何事业或道业,都必须以努力精进为发展的基础, 这就是所谓的「进根」。 第三是「念根」,念即心念。我们既然有了正确的信仰,就要时时刻刻 地培养这份仁厚的道德观念,也就是培养爱心。一个人若缺乏爱念,则万事 都无法於精进中成就了。我们看看佛陀,他能够放弃个人的私爱,就因为他 对普天之下的众生有大爱,有了这份大爱的「念」,他才能毅然决然地提起 勇气,创造人间真善与美的康庄大道。所以,这份心念非常重要,学佛就是 要培养这份正确的爱念。根是「根本」,也就是慈悲与正确的「根」本心念 ,故称「念根」。 第四是「定根」。众生之所以不能解脱、不得自在,只因迷执痴爱,而 易被牵动以致心失定力,所以常停滞於过去的杂念,及未来的虚幻妄想,因 此而颠倒、而造业,不得自在。学佛者重在定力,若有定根则能解脱自在了 。 信念一定要正确,人一定要努力精进,从凡夫到圣人的境界,必须「前 脚走,後脚放」,不要常常徘徊於过去之念,要好好把握今日应该精进的道 心,不要再有计较过去的种种杂念。过去之念称为杂念,最好是把握今日此 时的道念。 第五是「慧根」。就是离妄念的平等慧,也就是没有污染的清净本性。 「慧」能体证真理而不被事相迷惑,且能理事圆融,运作无碍,常以平常心 以处「理」行「事」,则是净慧功能具足。 前面已经分析过的道法有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而四念处以下还 得再一步修五法(五根),以加强其道法。 修四念处观, 虽善萌微发, 根犹未生, 根未生故, 善萌易坏, 今修五法使善生, 故以为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 修 五 法 使 善 生 □ ~~~~~~~~~~~~~~~~~~~~~~~~~~~~~~~~~~~~~~~~~~~~~~~~~~~~~~~~~~~~~~~~~~ 「修四念处观」——「四念处」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 法无我。 一切事物都是无常、苦、空、无我。世间万物皆不离色法与无色法,这 就是「法」。若能看开有色法,放下无色法,则是修了四念处观,了解世间 法;如此自然会将执著於占有的小爱看开。人的欲念是无底深渊,为了这个 欲念,造了无数的罪行。这就是因为人不能看开色法,也无法抛下无色的心 法,若能看得开、放得下,自然能使善根萌发。 「虽善萌微发,根犹未生」,我们看开万法之後,虽然已经萌发善种, 但是幼芽细弱微小,容易受损折断,而且根须尚未生长,所以不够强壮坚固 ,以致刚萌发的善芽易受损坏,这就是「根未生故,善萌易坏」。 我们以前曾经种过稻谷、大豆、花生......等各种农作物,这些 植物发芽的时候,新芽都非常幼弱微嫩,很容易就折断损坏。我们的心就像 一畦田地,当善种撒播在这块心地上後,便开使慢慢萌芽,这初生的幼芽非 常脆弱,很容易被破坏,又加上树根尚未生长,所以不能牢牢地固定於土中 ,更加显得嫩芽的脆弱与易损。 要如何使善种茁壮生长呢?「今修五法使善生」——就是要修「五法」 。五法是「五根」和「五力」。世间一切都是无常、苦、空,虽萌发善心, 但是必须使善念更加坚固,继续增长。「四正勤」内容是:已生善令增长、 未生善令速生;已生恶令速断,未生恶令不生。已萌发的善念必须使其更加 茁壮,而「五根」、「五力」就是要使微发的善萌往下扎根、往上生长。根 部茁壮後才能稳定牢固地附著於泥土中,吸收水分及养分以供植物幼苗的成 长,然後长成枝叶茂盛的大树。这两种五法就是帮助善种、善根的增长,使 其更加坚强壮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慈青悲智行 联谊起慧根 □ □ □ ~~~~~~~~~~~~~~~~~~~~~~~~~~~~~~~~~~~~~~~~~~~~~~~~~~~~~~~~~~~~~~~~~~ |
精华阅读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