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日集 (十六) |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MIREN.bbs@vlsi1.iie.ncku.edu.tw (嗯....嗯...), 信区: religion
标 题: 慧日集(48)~(50)
发信站: 成大资讯所_BBS (Wed Feb 5 00:51:25 1997)
转信站: Lion!netnews.ntu!spring!aidebbs!news.iie.ncku!bar
来 源: vlsi1.iie.ncku.edu.tw
(48)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永嘉老儿闪了舌头,地狱天堂凑在一起
穷快活。自古以来,诸为菩萨都是□著没事干,抓些佛性当菜,捏把无明调味,偏
有那愚痴众生,专吃咸淡味,不吃菜味,误将调味料的滋味当美味了。这好比骑
车去远地看花,先是整理车子,再拼命赶路,及至目的地时,人也累了,车也坏了,
躺在花下睡觉,天南地北一概不知,那里还闻的出花香?因此,永嘉老儿触动灵机
,耍一招教众生[睁眼见喜][垂手即春]的功夫,正所谓[莫向明镜寻真人],又恰
是[真人离去明镜空]。彼亦此也,此亦比也。
(49) 一个人一生最伟大的成就,是认识自己,善用自己,完成自己。
(50) 「修行在求解脱,若刻意而为,反受其缚」
初心的修行人,必须依著一定的方法来锻□,这个方法不论在心内心外,有行
无行,都名叫[对境]。譬如念佛拜佛,就是给他一尊佛,教他念,教他拜,再如坐
禅一事虽无行相可言,但教系心丹田,也是对境修的意思。
唯此处设立一[法],非指此[法]为解脱法,能使人正觉解脱,而是以此[法]为
解脱的因缘,修行任浸濡於法缘中,自然得解脱。所以,若一味执[法],专注地剖
析[法]的功能。内涵,或许会忽略了[法]的因缘无性,无性即空的特质,於是自
以为得某法,[只此一法,别无他法可修],这就变成解脱的障碍了。
--
发信人: MIREN.bbs@vlsi1.iie.ncku.edu.tw (嗯....嗯...), 信区: religion
标 题: 慧日集(51)~(53)
发信站: 成大资讯所_BBS (Tue Feb 11 23:37:09 1997)
转信站: Lion!netnews.ntu!news.tpml!UUserv.Net.tw!aidebbs!news.iie.ncku!bar
来 源: vlsi1.iie.ncku.edu.tw
(51) 有教师即有道场,有道场即有大众,有大众即有悟道者,有悟道者,
人间净土即为实现。
因此,教师人才的养成为道场首要。
(52) 迷信或正信不值得担忧
该弄清楚的是
自己在过怎样的日子
生活环境恶劣与否离题太远
谁省得
这总是茶馀饭後的喋喋不休
三世因果,千百万亿无始劫,只要一个念头、一句话,就可以全部打发。
而一切众生却依旧站稳自我 ——
告诉你,迷与正如何分辨
如何摆脱生活
请回头看看吧!
(53) 终日著意寻般若,不可得;
一身俗尘尽抛却,通消息。
--
|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