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性成佛 (Part 2)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芸芸众生,无奈飘在这悲欢离合的戏曲中。

    真心,即为菩提心,亦可称为觉性,也就是「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无住心。当吾人
不执著攀缘,不颠倒妄想,如实而用的这念心,就是真心。凡夫的心,是向六尘攀缘,
见财色起贪爱,见名利起执著,得之则喜,失之则忧,永远於外在的事物上迁流。然而
这些事相的本质,因消逝迅速而无常,正如孔子临川悲叹「逝者如斯,不拾昼夜。」不
切事物随著因缘聚会而生,因缘分散而灭,所以本质为空,既然事相不外苦、空,无常
无我,芸芸众生,飘泊在这悲欢离合的戏曲中,历经沧桑,谁得而安。昔者,四祖道信
往谒三祖□璨,乞以解脱法门。三祖曰:「谁缚汝?」道信曰:「无人缚。」三祖曰:
「何求解脱乎?」道信於言下大悟。诚然,一切之苦,本来虚妄,不过是自导自演的闹
剧。金刚经亦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众生执著不舍,自心自□,吐丝自缠,
而起生死流转。当放下偏计,皆无所住,行一切善,不著一切善,即是菩提心。能无所
住,则不被境风所转,谓之定;又能生心,即是慧。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定慧不二的
心,就是菩提心。


    但是这无住心,不是瞌睡昏沉,糊涂痴□;不是无聊,无所事事,失去定力智慧;
更不是无记,落入无事夹缝,变成「死水□不藏龙」,冷水泡石头。所以金刚经云:「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说断灭相。」昔者,有位老婆婆供养一修行人数年
後,为了试验修行人的修持,便叫自己的小孙女抱住修行人。这时修行人说道:「山冬
无暖气,枯木亦寒崖。」老婆婆便知修行人只得了枯定。修行人心生惭愧,更加用功。
老婆婆第二次测验他时,修行人便对小孙女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给你婆婆知
道喔。」老婆婆便知修行人开悟了。所以经云「善能分别诸法相,於第一义谛而不动。
」无所住不是枯定,冷清清的,而是应该寂寂惺惺,惺惺寂寂,清楚明白,如如不动。

    坛经曾云:「何夕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
切处。」又云「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真正的菩提心,是真
心,深心大悲心而非执於不起一切作用的死寂境界。更进一步,吾人可从事上说明此菩
提心。□摩血脉论中,很清楚地明示此心「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後佛,以心传心
,不立文字。」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
是吾心。」「问吾即是汝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
,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

    诚然,心性昭然,本来现成,即在问答之中,见闻觉知之中。□本平常,吃茶吃饼
扬古道,随拈一法皆实相。搬柴运米,穿衣吃饭,无不是神通妙用。在日常生活一举一
动中,心性就是如此自然的流露。所以金刚经的开始,即是如此的记载:尔时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
足已,敷座而坐。

    世尊是如此的安详平常,没有造作,没有一切染著过失。法尔如是,就在这日常起
居中,世尊为诸弟子说著甚深微妙法。长老须菩提领悟到这无言之旨,即从座起赞叹:
「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天上天下,唯有如来,能常行中道
。一切时中,如此悠然徜徉於生命的实相,并教化一切有情。其实佛法就是如此平实。
现楞严经中有个公案:昔日波斯匿王伤发白面皱佛言:「大王,汝年几时见□河水?」
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佛又言:「汝今观此□河,与
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世尊即於此时开示心性,言道
:「大王,囡面虽皱,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
元无生灭。」经中明示不生不灭的心性,就是此见性,亦是吾人能闻,能思之心;只是
凡夫因此心有无限的执著,作茧自□,而不能自在,所以误认此心不是菩提心。其实离
开烦恼,那有菩提?手心不离手背,波浪与水本无异。悟得此理,并落实在事上,当下
就是明心。所以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  真正空性,有如明镜本无一物。

    明了了菩提心,就要更进一步去了解本性。本性就是空性。六祖慧能大师於五祖弘
忍大师座下大悟时,即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
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正阐明了吾人本具的空性。空性,亦名
涅盘:涅者不生,盘者不灭;涅盘者,不生不灭。在这个世界中,无一物是吾人可以永
远拥有而不坏散的。仔细思维,万事万物必是成住异灭。遥想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
已成蕞尔之土;雄姿英发之公瑾,羽扇纶巾谈笑歼敌的孔明,也皆藏於区区之木。但是
,在这瞬息万变的生灭当中,仍有一不生不灭的空性。西天四祖优婆菊多尊者,於十七
岁时投三祖商那和修尊者出家。三祖问:「你年几岁?」四祖答:「十七岁。」三祖云
:「汝身十七耶?性十七耶?」答曰:「我见师发已白,是师发白耶?是师心白耶?」
三祖曰:「我今是发白,而非心白也。」四祖答曰:「我身十七,非性十七也。」语毕
,三祖深器优婆菊多尊者,逐为落发,授与衣钵。从师徒简单的对答中可以了知,尽管
外在的身相变异,圣者契入自性,却是无有童耆与衰坏的。

    然而空性并不是一无所有的空。若空性是断灭一切的空无所有,如木石一般无知无
觉,那麽诸佛菩萨又怎能以游戏三昧,大作梦中佛事,建立水月道埸,使众生离苦得乐
?昔日云光法师说法感动天女散花,然而吃牛肉的贪著却没除去,且以「边吃边空」的
断灭之见来袒护自己。结果大限一至,往生畜牲道,作牛还业。这正是断见造成的恶取
空,不但不能解脱三界之苦,更招感三涂果报。所以古德有云:「宁教执有如须弥,不
教著空如芥子。」另外,空性也非除灭色身意想,达到非想非非想的禅定境界;非想非
非想处定仍属於有为法。此定是有出有入的定,仍受轮回,所以是生灭的。而且,不存
色身意想的空,仍存有此空境,所以是有为。因此楞严经云:「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
罗心不动转。」

     真正的空性,有如明镜,本无一物。 但物来物现,能含万事万物,兼容并包。虽
照物却无所染著,於物离也了无滞碍。 然此镜像并非实有,而此镜体亦非偏空; 倘镜
像实有,薄薄之镜焉能涵容山河大地? 镜体若空,镜像依何而现? 所以空性是真空妙
有不二的。十法界依之而生,诸妙用依之而起。诚如亡祖坛经云:「世界虚空,能含万
物色像。 日明星宿,山汀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树,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
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 世人性空,亦复如是。」又云:「万法在诸人性中。」正因其有,空理方能颢现; 也正因其空,才能成就有。  真空不空为妙有,妙有不有为真空。有空正是一如,不一不异。所以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正如质能互换一般,具足条件,能量可以转变为物质世界; 当环境改变,物质会改变坏散,但能量始终未曾增减。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