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安先生专访 |
精华阅读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晨曦佛学社讯〉上学期初,本社非常的荣幸能够邀请前监察院长,现任化育文教基金 会董事长陈履安先生,於87年10月19日晚间於本校活动中心大礼堂,为本校全体师生专题演 讲,讲题为「大学四学分?│如何营造丰富的大学生活」。演讲十分精采,赢得许多同学的 好评。在上学期的社讯里,我们已将演讲前专访陈履安先生的部分内容加以刊登,为了不让 一些同学错过,我们决定再刊登一次完整版。 陈履安先生(以下简称老师)毕业於麻省理工学院(MIT)电机学系,之後旋入纽□□{立大学攻读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於民国70年初返台,曾任明志工专校长,在教育界服务□F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後转任国科会主委、经济部长、国防部长、监察院长,之後又参与了□`统的竞选活动,在国科会的期间,老师接触了气功的研究,更进一步的接触禅坐、打七,□□□腔毕□k,至今已快要十年了。 在这段期间,由老师他的自述得知,实是其人生中最大的转折,在总统大选前後, 老师卸去繁重的公务,成立了化育文教基金会、众生出版社的社会福利事业,继续为社会、 为国家、为百姓尽他自己的一份心力,这些年来都始终如一。 除了这些社会工作上的不遗馀力,老师在佛法的学习方面,更是没有稍稍减少其热 诚,对於汉传及藏传佛法皆有相当的认识和了解,在佛法和生活上的结合有自己精辟的见解 和看法。我们很荣幸能够在本学期开学前专访老师本人,老师的为人相当的豪爽、谈吐非常 的优雅,对於我们同学们的造访,更是热诚的欢迎接待,谈到极兴处,更是滔滔不决、口若 悬河。以下便是专访的实况记录。 问:可否请老师大概简述一下您学佛的因缘和学佛的动机? 陈履安先生(以下简称陈):上礼拜六,马来西亚华文报纸的编辑来看我,他问我一个问题说 :「您当过经济部长、当过国防部长,怎麽会学佛呢?」我就跟他说:「学佛就好比治病, 牙痛当然要看牙医,骨折也一定要找骨科大夫,你总不会问我,当过经济部长、国防部长, 牙疼为什麽还去看牙医吧!?」医学是医治人身体的病,而佛法则医治我们内心的疾病。我 们内心有许多的烦恼、痛苦和许多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的想法,这就是我们内心的疾病,必 须去改善它。有时候,人们往往觉得佛法是消极的、厌世的、悲观的,而我多年在公门中所 从事的工作都是入世的、乐观的、□畴B都非常积极,怎麽一个好端端的人突然会学佛呢?大家一定都会想,是不是我工作上受□鸱嫔□琚H还是发生感情问题啊?或是生病了啊?其实都没有。 我真正的接触这些事物,大约是在8、9年前,刚接任国科会主委的那段日子,我们 率领了一批专门研究气功的教授,对这种所谓的人体潜能做过相当的研究,後来到经济部上 班,因为这个因缘,而接触禅坐、禅七,真正的皈依成为佛门弟子。以前我是一个很懂得享 受的人,擅长各种运动,高尔夫、网球、潜水等运动都不错,围棋、西洋棋、麻将也相当好 ,更是美食主意者、也常到全世界各地去收集许多的葡萄酒,後来受了五戒,酒也戒了,这 些嗜好也都渐渐停止,而全家人也都跟著我吃素了。 问:请问老师,当您在面对人生中的顺逆时,您是如何去面对去平衡的? 陈:我觉得「创造力」是人生不能或缺的原动力,就好像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能想办法 去突破其困难、盲点和不便之处,都是要不停的思考啊!人生有许多时候,是要你自己去辟 一条路出来,所需要的就是这种创造的精神。 再来,充满一颗感激的心是很重要的。六零年代有一位军中散文作家,从卒干到兵 ,过了三十年的军旅生涯,45岁除役後就中风,长年卧病在床、行动不便,只靠救济金过活 。他还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做「岂是感激两字」,虽然颠沛流离,还是感激这一生的遭遇, 家境穷困而内在富有、身体残疾而心里健康,这是人生中最宝贵的部份。 其实,当我去面对一件棘手的问题时,例如三年前的总统大选,如何处理?我想,很多事情 如果还要去平衡就太累了,所谓的八风吹不动,当你知道这一切都是假象、皆不实在的时候 ,你还会去操烦他吗?为他所痛苦吗?不会嘛!当烦恼升起时,随之而来的就是去观察他的 升起和落下,对自己的起心动念非常的清楚明了,这种禅观的学习是必需的,也是需要长期 的训练;能够常常静坐,使心情常保平静,随时觉受、不起分别妄想,这是很重要的。 现代人都流行讲EQ、IQ,我在MIT有一位的同学,他是属於那种分析型的人,每次□□□E在一起讲笑话,大家都笑的人仰马翻之後,他才会很严肃的点点头说:「嗯...这个笑 话很好笑。」大家看著他专心的在分析这个笑话,又会再笑一遍,因为这种人实在太好笑了 。 有人会问我,是不是学佛的人就不能去跳舞了呢?谁说的!主要还是看你是以什麽 态度去面对,其实当我们看到别人快乐时,自己也能够去分享他的快乐,这是一种共享,是 人与人之间感性的交流,我们去参加舞会时,如果能够去共享别人的快乐、也能去分享自己 的快乐,和其他人结一个好的因缘,也是一件很好的事啊! 问:在佛法的修学过程中,如何找到一个正确的道路和次第,并且时时刻刻呵护自己这一念 的心而不放逸? 陈:在目前这样的环境中,对於正信佛法的判断是很重要的,而我认为有一个判断的标准— —菩提心是很需要的,那麽什麽是菩提心呢?菩提心就是为了救度一切的众生而愿成佛的那 念心。如果一个地方他们讲菩提心,并且也能真正的照著佛陀的教法来修行、来弘扬,我想 这就是一个好的道场,都值得我们虚心的去学习。 至於,如何能守住自己的心?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修行人,不只有将佛法拿来研究、 拿来讨论,更重要的是将佛法落实在日常生活大大小小的事情当中,这才是学佛的真义,也 才能真正的受用。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必定会受到许多的挫折,遭受了挫折 ,很自然的就会产生了负面的想法,这是难以避免的,也是很合理的,像学生考试考不好就 变得没自信,不想念书;同样的,在修行的过程中,也会碰到困难、碰到烦恼,这个时候, 平常的人就退缩了,但是修行人就不会这麽做,越大的绊脚石,将来也就是越大的垫脚石, 如何去面对烦恼、面对困难,当下□h观察他的生灭和无常,并且调整自己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继续努力,这就是真工夫啊! 古时大禅师,每有弟子向其诉苦,得到的答案通常都是鼓励,「真好啊!真好啊! 修行人,你的机会来了!」为什麽呢?只有在真正面对困难的时候而能够克服他,这个修行 才有进步,生命才能获得超越和提升。 问:请问老师,您对素食和动物保护的看法是怎样的? 陈:我上个星期到武陵农场,去看水蜜桃的采收和樱花钩吻□的复育工作,现在全世界都在 宣导保护稀有的野生动物(相对於人口而言),这是基於什麽立场,是生态平衡的立场吗? 还是站在人类的本位主义来看待这些动物生存的价值。 我们人类,因为自己的贪婪、口体的享受而牺牲的动物太多了,因为我们的□恨心 去打死那远远墙角的蟑螂,和众生结了许多不好的因缘,我们学佛的人,对於因果和轮回的 观念是有的,站在这个观点,这些众生,都可能是我们累结以来的父母或眷属,在这一世, 与我们结一个缘。我是很怕蟑螂的,不过我们通常都会用容器将蚊子、蟑螂等众生装起来, 拿到户外去放生,而不要去打死它。 我觉得只要是生命,就应该得到应有的尊敬,不管是濒临绝种的动物或是我们家厨 房里的蟑螂,或许并不是因为它的稀少而宝贵、众多而没有价值。我们说不要吃野生动物, 那为什麽就可以吃猪肉、吃草鱼呢?这一点,还是大家自己要想一想! 问:请问老师,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彼此之间到底有什麽不一样呢? 陈:嗯,其实藏传、汉传及南传的佛法都是一样的,都是要教导众生觉悟之道,都是要告诉 我们如何解脱一切的烦恼痛苦,能够体会圆满的慈悲与智慧。为什麽是「体会」呢?因为, 人人本具佛性啊!每一位众生,上自佛,下至禽兽都有那一念觉性,我们修行,不是强调向 外去追求许多的知识和学问,相反的,更重视向内的观照。藏传佛教中,对於「佛」这个字 的诠释是「内观」,向内去观察我们自己的心灵世界。虽然大家感觉好像南传佛教只追求自 度,不求度他,其实不是这样的,南传佛教中就有大乘六度中的持戒度,只要持戒持的好, 不毁犯,也能共同受持另外五度,□o是佛法圆满的地方。一切的教法,就如摩尼宝珠上的每一个点,都同样引导修行人走向成□礞完D。汉传佛法菩萨行的实践是很令人敬佩的,相较之下,藏传佛法是比较重视发愿,愿□□n真切,而再深入一点讲,汉传佛法是修菩萨法门、六度万行,重视发菩提心,而藏传佛□k讲口诀修、同样也重视发菩提心,但是与汉传佛法最大的不一样是「果上修」,而汉传佛□k是「因上修」,所谓因上修是针对因缘果报、苦集灭道来讲,因为有苦因(集)才有苦果□]苦),所以我们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修道),才能灭苦(灭),这是从因□W修。而果上修是说,并没有一个可 成的佛和一位可度的众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们本来就具足一切的佛性,具足一切本有 的慈悲和智慧,我们只要发自内心去将他用出来,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去圆满我们 的觉性,去圆满我们的佛果,也就是时时刻刻在做佛应该作的事。什麽事?就是自觉觉他、 觉行圆满啊! (结语) 其实佛法是谈不完的,也不是用谈的,知道了就一定要去做才能分分己获,如人饮 水,代替不得,诸位同学都有非常深厚的善根,对於人生的道路也都懂得去思考,这是很好 的开始,学佛是一辈子的事,在生活中一定要能够用的上佛法才是真正的学佛,不然只研究 佛学却不用他,就好像画饼充饥,也是徒劳无功的啊! |
精华阅读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