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科学教育研究之新方向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Vanessa.bbs@bbs.cis.nctu.edu.tw (西风), 信区: education
标  题: 英国科学教育研究之新方向《转载》
发信站: 交大资科_BBS (Sat Apr 12 12:35:34 1997)
Origin: cc.ntnu.edu.tw

                     英国科学教育研究之新方向

   摘要

     英国中小学自然科学教师,近年来普遍对教育研究的价值与功能提出质疑,他
   们认为师资训练课程中的教育科目,并非精确的科学,在许多方面都没有清晰无疑
   的定论。教育研究对学校教师似乎只适合发表在学究的冷僻期刊上,和他们的实际
   教学毫不相干。

     为了因应来自教师们的挑战,英国科教界集合了教育学者、科学研究者及科学
   哲学家等,群策群力,□试找出合适的方法,期能针对教师的实际需要,使科教研
   究有所突破,行动研究法(action research)便是广泛被采用的一种方法。

     本文首先探讨这一趋势的衍生经过,了解这些学者的对谈(discourse),重新
   认识教育研究对科学教育的价值。为收观摩之效,更描述两个目前在英国推展极为
   出色的研究方案,细加探索,当能掌握英国科学教育研究之最新动态。


   壹、前言

     近年来,不管是在教育学术研讨会中或是在教师进修的机构内,英国中小学的
   任教教师对教育研究普遍存有反感,常常提出质疑,因为他们认为这些研究对教师
   教学上的实际需要毫无帮助。换言之,他们认为教育研究鲜能提供教师实用的资讯
   以利於拟订教学策略,或有助於辅导学童之学习。目前尽管有关学习心理学的书籍
   汗牛充栋,且有关学习的研究也一直是教育学者的焦点,但教师们对这些研究结果
   往往具有排斥感,盖因其若非过於偏向理论便是太过抽象,有些则使人感到太冗繁
   ,难以理解。尤有甚者,凡经实验设计严格控制所得结果,适合发表於研究期刊者
   ,或许对学者或研究生有用,但对整天忙碌不已,且工作环境不尽理想的教师们,
   这些研究的吸引力委实有限。加以论文中所使用的语言、术语,更令教师们望之却
   步。其实这些教师们的反应是十分自然合理的,他们的意见应当受到充分的重视,
   试想:绝大部份的教育研究,尽管以学生为受试者,以学校为环境,但仍算是一种
   「纯研究」(pure  research),往往鲜能指出应如何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上去。此外
   ,许多教育研究者久已和中小学的教育脱节,无法真正领会老师们的感受,结果使
   得他们无法做些具有实用导向的研究,只好专往学术取向的专题研究发展,难怪对
   教学实际无所裨益。然而,教师的需要却是更实用、更直接,任何研究必须有助於
   使其了解教学,了解学生,使其专业生涯得到帮助。在这片呼声中,教育研究似乎
   必须更弦易辙,作全新改变以为因应,□试新方法,冀能针对教师的实际需要,并
   以教师可理解、愿接受的方式来进行。

     英国科学教育界的学者,为了因应时势,纠合教育学者、科学家及科学哲学家
   ,分别从各领域深入探讨如何改善上述情况。他们认为问题□结不只在教育研究者
   本身,也在於对人的看法必须有大幅度的改变才行(Fontana,  1983)。以前依据行
   为主义的教学,教师订定标准,提供外在动机,进行教学并评量学生是否达到教学
   目标。但现今则认知心理学盛行,根据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生是有理性
   和创造性的个体,会主动地对其所居住的世界中各种现象,做出有意义的解释
   (Herron,     1984)。他们重新对George     Kelly所提倡的「个人构念心理学」
   (Personal Construct Psychology, PCP)加以深入理解,并审察其与教育的关联,
   研究如何运用其原理作为兼具理论性与实用性的研究工具(Pope  &  Keen,1981)。
   PCP的中心原理是:「人类乃社会实体的建构者,社会实体存在於人的脑海中,而
   非孤立存於外在世界的客观实体。……每个人都是个别的科学家(personal
   scientist)。」(Kelly,  1955)这种科学哲学的观点,不但突显了知识传递过程中
   师生互动关系的重要性,也改变了对科学知识与科学学习的传统看法。


   贰、科学的本质与学习

     科学研究与科学教育的共同目标,均致力於增加吾人对此世界中各物理现象的
   了解,而建立系统性的概念。目前盛行在英国科教界的观念认为:学习科学的历程
   必须和科学家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历程力求一致。(Harlen,1985)这也正是Rosalin
   Driver揭橥的「Pupil as a scientist」概念(Driver, 1983)。

     当科学家有了新发现或运用现有原理进行更广泛的实验时,科学概念亦随著改
   变。为了解新的事物,科学家便运用现存的概念,并检验其在新的研究领域所能适
   用的程度。检验的结果可能证实目前的理论确实合用,且有助於了解新的情境或观
   察结果,否则即须依据新的研究发现对该理论加以修正,甚或完全予以拒斥。以上
   乃从事科学研究的一般模式:经由实验证据,确立、修正或拒斥科学理论。

     根据上述科学研究的模式,Harlen(1985)提出了「学习科学的模式」(a model
   of learning science)强调教学设计必须配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学到的科学概念
   技能,模仿科学家做研究的历程,对教材中的概念,"重新″予以探讨研究,期望
   学习科学的历程和科学家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历程尽量一致。她认为学生经由动手
   做实验(hands-on  activity),能够建构属於自己的科学概念,这样的科学概念对
   其本身方有意义,因为这是他自己动手做所"发现″出来的。这种科学概念不再是
   科学家的,不再是大人的,也不再是老师灌输的,而是自己的(ownership  of the
   ideas)。

     此一学习的模式涵括三个成份:□学习经验(必须在学生所能理解的□围内且
   又需具有挑战性),□既有概念(the existing ideas)及□过程技能(联结与验证
   的技能)。以上三者息息相关,作为重要的学习准则,方可设计出合宜的学习活动
   ,配合学生已有的经验、概念及技能,并可培养学生的过程技能,如此方能使学生
   增进其运用与验证科学概念的方式。这样的学习历程,才能产生真正的科学知识与
   理解,也才能在日新月异的变迁下因应各种新的发现。这种学习历程是日日新、苟
   日新,绝无止境的。诚如Stephen Hawking(1988)所云:

     任何自然科学的理论经常都是暂时性的(provisional),就某方面的意义来看
   ,它只不过是一个假设(hypothesis):永远无法加以证明。不管有再多次的实验结
   果与某一理论完全符合,你永远无法确定下一次的实验结果绝不会和该理论相违。
   反之,只要你单单发现有一次实验结果和该理论的预测不相符,则该理论就被推翻
   了。

     今日一般人对科学的认识却不是这样子,反而误认科学的本质是(Martin,
   1972):

     -客观的(objective)

     -能产生最终极的真理(ultimate truth)

     -可证明事物

     -具有明确定义且为独特之学科

     -有独特的科学方法

     -完全不涉及任何价值判断(value-free)

     以上这种对科学本质的误解,普遍存在於中小学自然科教师的心□,他们对教
   育研究的苟责非难,莫不皆导源於这种误解。


   参、教育研究对科学教育的价值

     那麽,从事科学教育的教师们,应当如何看待教育研究呢?教育研究对他们又
   有些什麽实质的帮助呢?首先,不妨思考一下科学研究和教育研究的主要相似点,
   例如:

    1.皆致力於更多了解人类的经验:科学著重於了解物质世界并将所得知识应用人
       类生活上;教育研究则重在了解有关教与学两方面的原理、原则,以资应用。

    2.皆为人类社会的重要资产。

    3.均广泛采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4.均奠基於先前所发现的知识与概念上。

    5.所得知识均是暂时性的(tentative),经常会受新发现的证据考验。

    6.皆会受到价值观之左右。

    7.其研究发现能否被接纳将视社会的接纳程度而影响。(Harlen, 1991)

     了解两者的相似点,使我们可以肯定教育研究的价值,教育研究对人类的贡献
   ,一点儿也不亚於科学研究,它们都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资产。但是这两者之间仍有
   一些不同点,故我们绝不可用对自然科学研究的那种期待,要求教育研究也必须像
   科学研究一样。比方说,严密的实验控制在教育研究中鲜有可能,也并非绝对的要
   求。教育研究的这种限制,使我们更能体会Stenhouse  (1982) 为何将教育研究定
   义为:有系统的研究,并将结果公诸於世(systematic enquiry made public)。

     教育研究使我们了解教学和学习的基本原理,以及人类的知识概念怎样获得,
   尽管它并非十全十美,但对於有效地教导学生仍有助益;今日之教育研究则进一步
   帮助自然科教师,藉著充分了解一科学活动的来龙去脉,认识科学概念是怎样形成
   的,方能有效地把该学科教好。科学教育的潮流变成"参与科学活动″,透过亲手
   操作,学生建构了自己的科学概念。不独如此,英国科教界也运用这种原理,鼓励
   教师「亲手作研究」,教师们成为研究者,在实际教学中去探讨科学教学的种种问
   题。综合上述,教育研究的新方向,在研究人的行为,一方面探讨如何组织适宜儿
   童学习能力的教材,采用适合儿童概念形成的教法,并以系统的科学方法来评量其
   学习结果;一方面则由受过科学教育的中小学教师,亲自参与研究,探讨科学教学
   的种种问题。


   肆、科学教育研究的新方向-两个例子

    (一)科教行动研究方案(The Science Teaching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本研究是英格兰中部利物蒲大学的Russell和Harlen两位教授主持,旨在培养
   学生的过程技能。采用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使教师经由实际操作的经验
   ,自己先真正掌握了科学的原理原则,进而希望他们在教学时,能把这些自己建构
   的实际经验,传承到学生身上,使学生也能产生这种「真正掌握科学原理原则」的
   经验。研究的目标在找出帮助国小教师如何教导、鼓励并培养学生使用科学过程技
   能。所要培养的过程技能依定义可分八个□畴(Russell & Harlen,1990):

     观察(observation)

     解释数据(寻找规律性,预测)

     提出可观测的研究问题

     提出研究假设

     计划研究步骤

     测量

     记录

     批判性反省


     本研究方案分三个阶段进行:

    1.□集基线数据-首先针对八类过程技能,利用教室观察法,配合纸笔测验和实
       际操作等方法,对学生施与成就评量,然後送交参与研究的五十位老师作为参
       考。

    2.确定教学目标-教师依据先前的观察,并衡诸本身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确
       立研究开始後,本身教学中拟变化且可能实现的目标。

    3.集思广益-每一位教师将自己所欲改变的目标说出来并由相互讨论中,截长补
       短,予以改良修正。共同设计评量表及观察表,评量後相互比较,以作为教师
       教学的回馈,并判断是否达成所欲的教学目标。在最後这一阶段,每一位教师
       必须与另一位教师合作,并将自己发现有效的教学策略传递给这位伙伴。

     在整个方案进行中,学生成就评量与教室观察乃用来提供起始的数据,且不时
   用来当作教师的反馈,因以上的资料较其个人的感觉更为客观,可作为决定的依据
   。本研究方案成果丰硕,可概述如下(Russell & Harlen, 1990):

    1.总计有五十位教师参与这项行动研究,他们十分了解自己教学的角色在於帮助
       学生培养科学过程技能。

    2.他们实际参与研究教学的整个经验,汇整出版成三本书,可正式提供其他教师
       参考,并且在其学区内经由较非正式的座谈与沟通,促进了研究成果的推广。

    3.参与研究的学童,大大增加了学习的机会与成就。

    4.就地方教育当局而言,辖区内的教师对科学教学更具信心,且乐於协助其他同
       仁。

    (二)科学过程与概念之探究方案(SPACE)

     本研究方案系由Schilling,  Hargreaves及Harlen等人(1990)合作主持,其目
   标在经由过程技能来培养科学概念,探讨学童之科学概念,并以其作为学习之起点
   。许多研究业已证实儿童本身对其周遭环境中的事物,皆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并据
   之以解释自然界中所发现的事物(参见SPACE reports, 1990)。

     本研究小组计划人和任课教师合作,确认一些教学策略对日常课堂上的实际教
   学有益。在实际教学时,学生欲习得一科学概念,必须先使其身历其境(或操作、
   或观测),例如在一项研究中,欲探测学生在"蒸发″(evaporation)这一单元中
   ,如何了解水蒸发时发生什麽现象,则必须让学生亲自观察下列诸现象;水从地上
   的泥坑中消失,湿衣服乾燥……等。在这一个"经验″的阶段中,学生必须使用文
   字或图形,将所发生的现象详细记录下来,然後全组整理出一个共同的报告,在全
   班共同讨论时,提出报告。这些活动都只不过是平常课堂活动之一部分,但在受过
   训练参与研究的教师心中,这些活动却可提供作为了解每个学生概念发展的好工具
   。

     参与本研究计划的教师们,皆因其亲身的经验而起了极大的改变,更可贵的是
   他们认为并非外在的人或事物,促使他们改变,而是因著本身的参与,他们从实际
   的教学研究中,获得了真正的学问,这些知识是不假外铄的,而是他们自身发现的
   ,真正成为他们自身的一部分。

     以上所举二例,仅为荦荦大者,全英各地有关类似的研究方案正方兴未艾,蔚
   成风气。此研究方式系以实际教学为基础(classroom-based),教师成为研究者,
   可提高参与感及成就感,教育研究与教学活动亦可密切配合。尤其可贵的是,它更
   成为科学教师在职进修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在每日的教学与研究中,潜移默化,提
   升其科学教育之智能。特别值得推许的是在这波风潮中,科教学者均能热心参与,
   不惮其烦地参与各种研究设计与讨论,提供适切帮助,由於科教学者与教师们密切
   合作,方能产生良好而有用的研究成果。

   伍、结论

     长久以来,对一般教师而言,教育研究是毫不相关、遥不可及的东西,是发表
   在冷僻的期刊上却和教学完全脱节的知识。但最近则大有改变,教师们正大力参与
   研究(不拘是在职进修,进修更高学历或者是个人为提升专业的学术研讨会等),
   正因如此,他们在日新月异的变迁中,得以充分运用他人所发表的研究成果。也藉
   著亲身参与研究,学校教师们可针对学校效能、课程分化等学校中所遇到的难题,
   一一研究以求解决。行动研究对政策制订与各阶层的教学均有实际而深远的影响。

     在瞬息万变之今日世界中,发展科学教育实乃刻不容缓之务,对学校中之科学
   教学,更需深切留意,盖失之毫厘,则谬以千里也!今日教育之进步神速,吾等必
   须广泛□集资讯,他山之石可以攻错,由英国科教研究发展之动态,反省国内之教
   学现况,或有所裨益也。

   伍、参考资料

   Driver,  R. and Erickson, G. (1983) Theories in action: som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issues in the study of students' conceptual frameworks in
   science. Studies in Science Education, Vol.10, pp.37-60.

   Fontana,  D.  (1983)  New  perspectives  on  classroom learning. British
   Educatioal Research Journal, 9 (2), pp.167-171.

   Harlen,  W.  (1985)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imary Science. London: Paul,
   Chapman Publishing.

   Harlen,  W.  (1991)  Research  in the service of science teache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SE meeting, Aberdeen.

   Hawking, S.W. (1988) A Briek history of time, London: Bantam Press.

   Herron,  J.D.  (1984) Using research in chemical education to improve my
   teaching.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61 (10), pp.850-854.

   Kelly,  G.A.  (1955)  The  Psychology  of Personal Constructs. New York:
   Norton.

   Martin,  M.  (1972) Concepts of science education: A philosophical view.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and Co.

   Murphy,  R.J.  and  Torrance,  H.  (eds.)  (1982), Evaluating Education:
   issues and methods.London: Haeper and Row.

   Pope,  M.L.  &  Keen,  T.R.  (1981)  Personal  construct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London: Academic Press.

   Russell,  T.  and  Harlen,  W.  (1990) Assessing children in the primary
   classroom: Practical Tasks. London: Paul Chapman Publishing.

   Schilling,  M, Hargreaves, L., & Harlen, W. (1990) Assessing children in
   the primary classroom: Written Tasks.London: Paul Chapman Publishing.

   SPACE reports (1990) Evaporation and Condensation. Liverpool: University
   Press.


--
            在教育中,
            我们需要的是辽阔的视野与乐观的展望,
            不仅要察觉生命的美与奥妙,
            更要尊重每一个生命的独特性!!
--
 * Origin: ★ 交通大学资讯科学系 BBS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