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看葫芦墩老圳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ccho.bbs@twserv.csie.nctu.edu.tw (Frank Romanov),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饮水思源看葫芦墩老圳 发信站: 台湾文化资讯站 (Wed Jul 30 19:23:18 1997) 转信站: Lion!ccnews.nsysu!news.civil.ncku!news.csie.nctu!twserv.csie.nctu!TWser 饮水思源看葫芦墩老圳 攥稿:罗隆铮 校稿整理:ccho 前言:一个人对我们很好,有恩情,我们就会爱它,会保护它,不忍心伤害它。 大葫芦墩圳由两百多年前的先人张达京先生倡导开凿以来,历经不少人不断的修 建,如今灌溉圳路的主干总长40馀公里,再加上支线总共超过2百公里,灌溉 地区包括台中县丰原市、潭子乡一部分、神冈乡及大雅乡大部分,共计总灌溉面 积32908公顷(1989年资料)。 葫芦墩圳大小干线支流,灌溉了大葫芦墩地区,除了生产出品质优良的稻米外, 在葫芦墩圳尚未被许多家庭及工厂的废水污染时,更是许多葫芦墩圳地区父老兄 弟、小孩们休□的好去处,曾经是两岸垂柳的软碑溪则是天然的游泳池,如今都 见不到那种风光了。 渊源流长葫芦墩圳 (一)葫芦墩正名 许多人知道丰原旧称葫芦墩,为什麽会叫葫芦墩,传说是有两三个葫芦形的土墩 ,所以此地叫葫芦墩,其实认真研究起来并不是那样,实际情形是,以前大丰原 地区为平埔族巴宰海族的分布地区,共分为大小葫芦墩社(原住民语Haluton)、 崎仔脚社、乌牛栏社、翁仔社、□仔篱社,但都归岸里社管辖,葫芦墩的由来应是 这样,而葫芦墩圳的开凿更与岸里关系密切。 (二)大丰原地区开拓发展的起点岸里 在1699年(清帝国康熙三十八年,郑克□降清後十六年)清帝国的北路参将 常泰,收买岸里原住民去攻打通宵的原住民,这是岸里出现於历史记载的第一次 。1711年出生於中国广东潮州府的生意人张达京在中国的福建做生意时转来 台湾,由台南北上定居於岸里,因为张达京他略通医术,也会说《平埔族》的语 言,所以就得到当地原住民的信任,後来被清帝国任命为通事。於是张达京就以 《岸里社》为基地向外开拓,而平埔族在这时候也慢慢汉化而向四周垦殖,因此 才有引水灌溉的构想产生。 (三)张振万(即张达京)开凿水圳 张达京於1723年(清帝国雍正元年)开凿水圳,而引入大甲溪水并合上埤、 下埤、下溪州圳通称为猫雾拣圳(就是今天的葫芦墩圳),这一个水利工程完工 於1734年(清帝国雍正十二年)。葫芦墩圳的引水处在今天的朴子里埤头一 带,在古书与丰原市志上有记载著:「……从□子篱口□大埤引进大甲溪水灌拣 东(音sock-dong)保千馀甲。所以谈起葫芦墩圳,张达京功不可没。」 (四)六馆业户 谈到葫芦墩圳的历史,有一个必须要提到的是六馆业户,前面说到葫芦墩圳是上 埤、下埤及下溪州圳的合称,其中上埤建设最晚,而上埤系由□子篱台地,下临 大甲溪壁岸开凿隧道引大甲溪水。在当时,开隧道引水是何等大的工程,所以张 达京就想到,若能集资兴建,将更容易从事此一工程。於是由张达京出面邀请秦 廷□、姚德心、廖朝孔、江又金、陈周文组成六馆业户共同兴修水圳。 因为这些水利灌溉工程是由私人兴建的,也因此有多少田、用多少水,就必须要 缴水租给水圳工程的所有人,在这□我们可以看到,台湾的农民以前须缴纳水租 (水利费)的由来就是这样的。 (五)叹为观止的引水隧道 由埤丰大桥南端(即大甲溪南岸)的大甲溪岸壁向上游走上去的约三百公尺处, 即可发现一处张达京等的六馆业户开凿的引水隧道。日本人殖民台湾後,再加以 较进步的钢筋水泥及水利设施等加以修建,今天虽然荒废,但是仍可看见当时的 用心、优良的施工品质、宏伟的规划。昔日的进水口虽淹没於荒烟漫草之中,但 那令人感佩的震憾仍油然而生。两百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办法开凿隧道引水 ,可见当时的科技也是很发达啊!很可惜的是,为什麽这方面的科技却没有用文 字图画传下来呢? (六)割地换水 在1723年,张达京计划要开凿水圳引水灌溉、开垦荒地。当时岸里的巴宰海 族人在汉化三十多年之後,他们也知道灌溉农耕的好处,他们也想要得到水来灌 溉田地。可是因为水利工程只有汉人才做得来,为了要得到水从事灌溉,岸里的 巴宰海族人於是与张达京签定了「割地换水」的垦约。(垦约请参考 丰原市志 p52~57,1986年出版 丰原市公所发行) (七)二分水的由来 在1733年,张达京再次与岸里大社的土官潘敦仔订立垦约,并邀其同乡的亲 友等前来大事开拓。当时土官潘敦仔将阿河巴草地(今日地名与地点有待查考) 交付给张达京规划开垦,并开凿大埤。这个灌溉工程的经费是由六馆业户出资六 千六百两银所修□,所以将公圳内水量,定汴分成十四分,每馆业户两分水,平 埔族原住民则分到二分,这就是二分水。(注:土官是原住民担任当地政府职务 的官衔) (八)丰荣水利纪念碑 日本人对於其它国家的侵略,我们不能认同,但是日本人做事敬业,对於各种在 行业上工作杰出的人很尊敬,也对了不起的事务有很好的记载,在前面所谈到的 引水口的上方就立有水利纪念碑,碑上记载了这个引水隧道的修建经过,整个碑 的主体是由一块花岗石磨成,直到今日仍很完整的被保留著。在此有一件事必须 要检讨的就是石岗水坝,它的排洪疏水方向的设计有待商确。经过多年石岗水坝 □洪流的侵蚀,现在丰荣水利纪念碑所立的位置,距离大甲溪岸只有五公尺,假 如我们未加以保护与改善纪念碑的状况,恐怕再经过一次或两次的洪水对大甲溪 岸壁的切割,纪念碑将有崩塌的可能。 (九)葫芦墩圳取水口的变迁 我们前面有说到葫芦墩圳是上埤、下埤及下溪州圳的合称,在其中最先开凿修建 的是下埤(是否就是今日大家俗称的软埤仔溪尚有待查证,不过在水利会工作人 员或地图上多有处称为下埤者。) 这里要说的是,上埤的引水隧道在1950年、1951年左右内部严重崩塌, 於是改由现今纵贯铁路9号隧道,大甲溪铁桥下游处□埤引水。在枯水期大家都 以蛇笼或其它非永久性材料,来造埤引水,但是遇到较大的洪水就会被冲毁。可 以看见的是,□埤引水成为一件非常辛苦危险的事情。为了使引水灌溉能稳定安 全,在石冈水坝规划兴建之初,就将葫芦墩圳的灌溉取水也一并纳入现今石岗水 坝的设计中,今天,葫芦墩圳,八宝圳的用水就是自石冈水坝引入。 (十)独步全台湾的土地公庙 在丰原市圳寮里,距离丰原水利工作站约五十公尺,也就是旧圳寮庄和忠孝街交 叉口,有一座全台湾独一无二的土地公庙。传说日本的水利工程师雇工在整修西 汴干线的时後,一位受雇的台湾师傅在工作中,忽然发现一尊土地公随水漂流而 下,於是他就将这土地公捡了起来,经大夥商量的结果,决定将土地公供奉在圳 寮仔庄的出入口处。没想到从此之後,工程的进行特别顺利,灌溉农田的种种情 况也十分顺畅,日本的水利官员进一步决定要好好的安置这尊土地公,於是认真 的盖了土地公庙,并且由日本水利当局制作了一块纪念扁额,详细记载其由来。 因为这个土地公非常的灵验,原来只是水利会祭拜的土地公庙,渐渐的成为圳寮 庄全庄人跟著祭拜的土地公庙。这一座土地公庙的造型,突破台湾一般传统的寺 庙造型,它的外观带些有欧洲风味的半圆形庙宇。 说道此地,就令人感到心痛,台湾今天的执政者似乎患了开路嗜好症候群,一些 公共工程的兴建,特别是在道路的开发,只要马路大又宽就行了,完全漠视不关 心地上或地下的什麽文化古迹。一个有文化素养的执政者,是应该会为子孙未来 的生活环境设想周到的,尤其在文化古物、古迹的保存与保护上,他们往往会投 入相当大的人力、财力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如今这个土地公庙的土地公,已被开路嗜好症的人们给撵到软埤溪边的一座新土 地公庙中,虽然有心人努力想要保存这一座独步全台湾的土地公庙,但是仍然抵 挡不住将被拆除的命运。我们田野调查工作人员,还是有一份想要为台湾下一代 留下这珍贵的文化资产,希望藉由《葫芦墩老圳新生》的工作记录,来保存这个 属於葫芦墩人、属於全台湾人的历史古迹。 假使我们没有觉醒,台湾人民往後将会看到,有更多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先人遗 物将继续消失。难道说,我们对文化遗产的消失所能做的只是叹息吗? (十一)双重排洪设计的顶角潭制水闸门 顶角潭与软埤仔溪可说是深入於每个丰原人的生活与记忆中,是丰原人不能或忘 的景观点。葫芦墩圳从大甲溪引水,流经朴子里、东□里,在顶角潭有一建□宏 伟之制水闸门,形成一潭面相当广阔且水深的水域。天气晴朗时,水面上映照著 天上白云。是一处距离丰原闹区约一千公尺的休□去处,当你想原远离市井尘嚣 时,跨上铁马,在此驻足,看此一泓碧水,烦恼尽消。 沿著圳边道路上行,从此地到三分水约两公里长的水路,水圳两旁尚未被破坏的 自然生态,飘著阵阵野姜花的扑鼻清香,还有沿岸的垂柳款摆。只要你有颗想要 亲近大自然的心,就可感受到它的婀娜风姿。水圳两旁布满丰富的植栽,峥嵘挺 拔、交错缠绵或各守地盘欣欣向荣。水圳的两岸间错地种著芒果、莲雾、荔枝, 时而几株挺立的槟榔树,如同那尽责的卫兵护卫这两百多年历史的葫芦墩圳。 沿圳岸边,朴树、水柳仔(杨树)、相思树、柳树,苦楝树、竹林与菅芒草、脚 白笋、攀藤及许多不知名的水草繁生,构成一个多彩多姿的生态体系,也造就了 水圳两边丰富的林相。就在你匆忙走过,无暇停留於此时,依然能听到处处鸟鸣 声。如果能驻足细看,你会发现白头翁、青笛仔(绿绣眼)跳跃飞舞於你的附近 ,当你考虑假日赏鸟何处去时,此地就是。 当亲水的鹌鹑突然窜出,也不知是你被它惊吓,或是你惊吓了它的觅食或求偶, 只见它又急急忙忙的窜入了草丛中。当然,你也会遇上两三只乌秋(小卷尾)在 空中追啄著鹰隼。总之,鸟事鸟戏就有待你亲身去体验观赏了。 在水圳的天空中,我们可以看到那熟悉的小白鹭身影与优雅的飞翔姿势,而在落 日馀晖中,下溪洲支线的夕色荷影则等著你去欣赏。因为有著完整的自然生态, 这一地区成为提供各种野生鸟类及其它动物觅食的最佳场所,或许在观赏荷花後 ,你能在回程的路上看到夜鹭。这个生态宝藏如此丰富的大葫芦墩圳,是须要住 在这地区的你与我善加珍惜疼爱的。 垂钓人所熟悉的印象与情感中,顶角潭这一水域是最好的钓场,随著大甲溪流水 游下的鱼虾,就像那溪水一样源源不绝。在假日或晨昏时刻坐在潭边,一竿在手 ,面对著青山绿水,你也能体验到如神仙般的悠游意境。 在顶角潭这□设有两闸门,其中一个是供水到下游之东汴与西汴分水,另外一个 是□洪闸门。当水量过多时,就升起排洪闸门,疏散多馀的水,流向软埤仔溪。 当然,大甲溪也有暴怒生气的时候,而聪明的水利工程人员也考虑到,排洪闸门 有时候无法及时宣□过多的洪水,因此在顶角潭的另一侧设计了《溢洪道》用来 紧急□洪。若你看不道溢洪道这一项设计,是因为刚好你就站在它的上面,也就 是在制水闸门的坝堤下。下次当你去寻访顶角潭时,别忘了去看这个秘密机关喔 ! (十二)鸳鸯汴、双板桥 从水利工程中我们也可看见,台湾先民的人文素养是很好的,能为水圳取这麽充 满著情爱诗意的名称,想必你很希望知道在哪□吧! 顺著顶角潭灌溉水渠闸门而下不到一百公尺,水流被一个三角形的突出石砌,分 成两道水流,那顶著水流的突出石就是《鸳鸯汴》。东边的叫东汴干线,西边的 是西汴干线,因此也有人称此地为东西汴。(注) 东西汴两条圳路流经丰原市的圆环北路後,明显的分出高低,东汴干线流向丰原 国小门口,就是现在加盖成为停车场的下面。以前东汴干线的沿岸满布著垂柳与 凤凰木、尤加利树、榕树,是以前丰原市区的一条蓝色彩带。东汴干线的後端流 经富春街,最後在阳明里穿过纵贯铁路汇入八宝圳。在人们一切以所谓的经济发 展的思考之下,打著以优先解决人们停车空间为藉口,东汴干线就此被压在水泥 与沥青的路面底下。曾经是绿荫大道的东汴干线,从此埋葬於葫芦墩的历史中, 像这样的发展怎不令人唏嘘呢! 注:《汴》的音,河洛话(台语)念(ban),是水利工程上用来分水的设计物, 例如--水汴。 西汴干线则流经丰原国小後方,经过圳寮社区,再流经中山路、圆环南路,目前 在圆环南路与成功路之间,就利用水利地开辟了一个景色怡人的公园《怡然园》 ,西汴干线再往下是进入丰圳社区、大社,然後进入神冈乡。 沿丰原火车站往北行,在铁路侧边的一条丰北街约两百公尺左转,有两座不起眼 的水泥桥,就是《双板桥》。在水圳之上有一列红砖墙,下面流水再配上红墙绿 树十分迷人,是一个可以一窥的小景点。 (十三)水上土地公庙 在鸳鸯汴的东西渠道中间,建有一座土地公庙,俗称水上土地公庙,在葫芦墩沿 途建有许多的土地公庙,这些土地公庙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就是每一个庙宇的大 门都是与流水的方向相反(也就是正面迎向水流),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计, 其思考的意涵是取有水斯有财,人们认为水是一种财富,而大门面对水流方向, 表示财源滚滚流入门内,有聚财之意。 就在鸳鸯汴的土地公庙庙庭,还有一个秘密,我们可以发现两个铁盖,盖下有一 方井,井中有一支量水的标尺,是用来观察记录两道灌渠的流水量,如果你到此 一水上土地公庙时,别忘了去看看这个有趣的设计。 (十四)怡然园—规画管理尚可的市区公园 利用西汴干线流经圆环南路至成功路间的水利地辟建而成,草木扶疏,虽仍有不 必要之人工建物,但比起现有其他公园充满建物,已是难能。但使用的市民似乎 不多,应和许多市民尚不知道有关吧! (十五)古碑亭和岸里社文物馆 今日大葫芦墩地区,最热闹处当属以慈济宫为中心的商圈一带,许多人不知道两 百年前,岸里及大社可是大葫芦墩地区的政治、商业及文化中心呢! 两百年前大葫墩地区为平埔族中巴宰海族居住之地,大小诸社皆为岸里社统辖。 来自中国的福建、广东移民因文明优势,平埔族乃逐渐汉化(这是不同族群相处 後的普遍现象,近代人权观念兴起,才使文化拟的平埔族原住民已有相当水准 的文明与文化;馆外则保有当时清廷官方调解纠纷、息讼的石碑,在馆内可以看 到张达京通事及土官潘墩仔等等珍贵文物,此地不多言,您亲自走一趟先民历史 之旅吧! (十六)五大汴 在神冈乡的地图上,有一葫芦墩圳的中游名叫《浮圳》。真的,整个圳渠就突出 於两边的稻田间,即一大片稻田中类似突起一条山脉,而圳渠就行走於山脉的□ 线上一样,堪称十分独特的水利工程由牛屎崎下看去,因整个圳边树木繁茂,有 如一条绿色长城,绝对值得人们走一趟,才会感佩先人的了不起。浮圳的中段有 一《五大汴》分水闸门,闸门以下分五条水路,当地的老人说起《五大汴》就有 许多故事,我们常听说以前常有泉、漳集体械斗之事,追究起来,都是为了争水 。而由「《五大汴》分出大小五条圳路,不就是想合理分配各地区的灌溉用水, 根本解决纠纷吗?实在值得父母、师长带下一代来此做一趟知性亦感性之旅。 (十七)人命水的悲剧 前面提到泉州人与漳州人为争水而械斗,在丰原地区一样有争水的事情上演。今 天葫卢墩圳联络水道在旧朴子口和葫芦墩本圳教接处,有一座废弃的水门,俗称 三分水。为何叫三分水呢?这要从汉人移民垦殖今天丰原的溪底、神冈的四股地 区一带农田说起(当时丰原西边一大片地区统称为西保)。有一年三月、四月的 旱季时,西保的垦民来到旧朴子口争水,结果有三人被东保垦民所杀害。因为人 命关天,清帝国在当地的官署最後决定,以後不论葫芦墩圳的水量有多少,一定 要将十分之三的水给西保的垦民做为农作灌溉,这是三分水的由来。因为十分之 三的水是用人命换来的,所以那十分之三的水,又称为《人命水》。 结语:那条溪水那边山 一个多月或烈日艳阳或竟日大雨,终於走过相当部份的葫芦墩圳大小渠道,两百 多年了,葫芦墩圳垂垂老矣呼?不,绝不,《葫芦墩文教协会》参与本次《老圳 新生》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在丰原水利会人员的带领协助下,终於能认识葫芦 墩圳的庐山真面目,更感念两百多年来这一条水渠带给大台中地区(最远到达北 屯、西屯)的富庶繁荣,而多少人将生命付予了水利灌溉工程及灌溉事物。我们 很难想像,大台中地区如果两百多年来,没有了葫芦墩圳会是个什麽样子? 「那条溪水那边山,流过祖先的血与汗……」,在踏访的过程中,无意中听到一 首歌的开头两句,突然间工作人员的身上好像注入了祖先的血汗,而眼前呈现的 就是一、两百多年前那荒野未辟的景象。葫芦墩圳在许多人心中或已价值不再, 然而因祖先血汗注入了吾人的血脉,它在我们的心中真是鲜活。我们会为它投注 心力,不止维护、珍惜,还要设法让它新生,新生在更多人及下一代的心中。 台湾四面环海,虽山高水急,但上天眷顾每年还是提供充沛的雨量。但台湾却没 有亲水的教育与文化,台湾的亲水文化由冬山河首倡以来已引起人们的思考与行 动,希望经由全台湾许多人的努力,使我们大家更普遍的投入地方文史及先人的 探查记录工作。 《葫芦墩文教协会》一成立,即积极投入葫芦墩圳《老圳新生》的工作,短短一 个多月的努力,我们只想抛石引玉(不敢说抛砖),以多面及很生活化的方式将 它介绍给大家认识,希望即使国小、国中学生即能喜欢它、爱它。若能因而引发 他们对地方的关心、关爱就更心满意足了,若父母、教师们能用心引导他们,或 一起再探究,更是工作人员的共同期待。 -- 建立新的国家 走出台湾人民的自尊 Call me Republic of Taiwan 共创我们的家 共造新的台湾共和国 台湾人 台湾情 台湾国 建国党 WWW http://www.taip.org.tw 台文站建国党板 twserv.csie.nctu.edu.tw 建国党 EMAIL taip@taip.org.tw taip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