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於贬小褒大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spring.bbs@bbs.cis.nctu (洪春男), 信区: religion
标  题: 关於贬小褒大
发信站: 交大资科_BBS (Tue Sep 27 16:44:37 1994)
转信站: pivot!ccnews.nchu!news.cc.nctu!news.cis.nctu!cis_nctu

==>[Author]: DavidChiou.bbs@mic.ee.ntu (邱大刚) on board 'religion'
>     差别的,可能主要是在於表达方式不同吧! 例如许多大乘经典,仍然非常强调
> 四圣谛的重要性,只不过大乘经典开放了另一条路,让人用好的一面看世间,
> 然後再让他放下对世间的执著。比起小乘单刀直入切断对世间的留连,比较
> 能被一般人接受。对於有人说「大乘佛教贬小褒大」,我倒是认为这个论点比较
> 不太客观,不应说「贬小褒大」,顶说是「大乘特别强调菩萨道」而已吧..

>     BTW, 有人查出来,「贬小」是哪一部经典所说的呢? 说不定只是後世的
> 论师说的喔! 我查过一些常听到的佛学观念,发现原来许多都是後世人所说的,
> 佛经中并没有记载。

     DavidChiou 兄,其实我前面的文章中并没有提到所谓的贬小褒大,
只是您既然提起了,我倒是想请教一下,大小乘之间到底有什麽差别呢?

    我看到两段文章,请您看一下:
*****************
    兹将大小乘不同之意义,示之於下:

一,小乘心量较狭,急於脱生死之苦,□知自度,不遑度他;大乘则心量
    广,必达到自利利他圆满之理想;且特以利他为主。

二,小乘之解脱,为消极的:离现在之苦,证入空寂,以静的涅盘,为终
    局之目的。大乘之解脱,为积极的:了知烦恼本空,而具常乐我净之
    胜德,以活动之佛陀,为终局的理想。

三,小乘偏於多苦的人生观;大乘则从多苦观入手,而出於解脱自在之人
    生观。

四,小乘对於万有之差别,局於生灭之现象论,其解释□有七十五法;大
    乘则於差别现象以外,说不生不灭平等之真如,达於本体论,其解释
    万有有百法。

    以上为大小乘区别之概要:其一,为宗教并伦理的区别;其二,为宗
教证果之区别;其三,为人生观上之区别;其四,为世界观上之区别。
****************
    ″法华经″中所说的′化城′,就是为了诱导胆小而无自信心的小乘
人,而说阿罗汉辟支佛法,让他们先求解脱,然後再告诉他们应该成佛。
小乘的解脱等於是长途旅行中的旅馆,让他们休息一下,恢复疲劳,第二
天再继续上路,走向前途更远的佛道。

    可见佛的小乘法也是说谎,能够因受骗而学佛,也正是教化的方便。
****************

    从这两段文字来看,我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有贬小褒大的意思,是不
是代表这样的说法不符合佛经上的思想呢?如果是的话,那是不是表示说
这样话的人并不是真的懂佛法呢?

--
      spring : gis82801@cis.nctu.edu.tw
发信人: kftseng@pivot (罗侯罗), 信区: religion
标  题: Re: 关於贬小褒大
发信站: 中兴大学天枢资讯网 (Tue Sep 27 17:39:35 1994)
转信站: pivot

□ 引用: spring.bbs@bbs.cis.nctu (洪春男) 的文章 □
>     从这两段文字来看,我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有贬小褒大的意思,是不
> 是代表这样的说法不符合佛经上的思想呢?如果是的话,那是不是表示说
> 这样话的人并不是真的懂佛法呢?

        最近有一为板友在 POST 优婆塞戒经,
        其中有讲到各品果位的差别, 如果您有空的话,
        可以看一下, 说不定您可以了解为什麽,
        佛陀在说法华经的时後会说化城喻品。

        另外就是, 现世没有人可以直接证入佛的果位而不须要行、解佛法的,
        在法华经中的提婆达多授记品中, 龙女在瞬间成佛,
        导因是文殊师利菩萨在龙宫宣说法华经,
        龙女闻法证入声闻果位, 但差一项, 六度中的布施,
        所以在龙女(三恶道, 难行布施, 难发布施心)以宝珠供佛,
        据说宝珠是龙的本命, 所以他行此布施是身心具施,
        为上不施, 不著意布施, 最胜布施.
        行到六度的最後一行--布施(所谓最後, 是指他其他五行皆具足,
        不是说六度有先後之分), 故成就完整菩萨行,
        故能於当下前往南方行正等正觉--佛。

        那佛所说的话城喻品中, 要大众发菩提心, 广度众品, 也是
        见到, 诸声闻, 缘觉, 罗汉身心清净, 诸德具足, 唯差一个
        大悲心念, 如舍利弗的退转菩萨罗汉等, 故勉诸众发大乘意.
        所以说, 不论是修何种行, 这个行, 并没有大小之分, 也没
        有了义不了义之分, 因为这只是一种修为, 如果有人说, 因
        为别人修所谓的小乘法, 所以鄙视他, 那这个人, 我们认为
        他并部是懂得佛法的人. 可市如果他能够协助这个人成就,
        并在成就之後再告诉他, 还有更殊胜的, 那才是真的懂佛法的.

        佛法没有大小乘分, 在法华经中, 开宗明义就说, 佛 40 馀
        年的说法其实并无其他分别, 是唯一『佛乘』, 那那来的贬
        呢? 不论贬谁, 到头来还是贬自己, 这种贬大贬小的说法可
        能会 core dump.

        您引用的文章, 其实学佛的人, 不论大小, 都是要修的, 只是
        每个人的根器因缘不同, 所以, 有的人可以直接了解四圣谛等,
        因为和他的环境相当. 可是有的人, 可能是福报深厚, 无法见
        道佛说的各种境界, 所以要直接修菩萨道, 然後起信去修身养
        性。其实终点都是一样的。

        佛制时代, 一位国王信奉佛法, 有一天, 佛说, 爱欲是苦, 他
        听後觉得很奇怪, 就起了疑, 向佛告假後, 在路上遇见外道,
        就问那些婆罗门, 婆罗门告诉他, 沙门(佛)在造谣, 爱欲是乐,
        怎麽会苦? 国王就不信佛教了。

        後来晚上睡觉时王妃问他, 他告诉王妃事情前後经过, 王妃就
        问国王, 如果心爱的女儿公主病了, 国王会如何? 国王说, 他
        会很难过. 王妃问如果王子战死沙场, 国王会如何? 国王说他
        会伤心欲绝. 王妃问如果有一天身为王妃的自己病死, 国王说
        他会痛不欲生. 王妃这时就说, 佛陀说的, 爱欲是苦, 就是这
        个道理.

        国王听後, 赶快向佛精舍所在地方跪拜忏悔, 误听外道所言,
        而不信佛教之过。

        这就是说, 很多人, 福报深厚, 不知疾苦, 非但境界现前, 不
        知要如何作修身养性的功夫。所以才用不同的教化法, 一一引
        入佛门, 促使精进修行, 以登无漏境界。

        那, 有人说, 佛让女众出家, 佛法会早断五百年, 原因是女身
        有漏, 但是, 有那个为证果的人真的能无漏? 如果无漏, 自然
        能够六通具足, 不是每个男身都行啊! 所以我觉得不是这个理
        由。就这样了。
--
Kuo-Feng Tseng (曾国丰) 48062143 □■□■□■□ 国立中兴大学土木工程学系四年级
□  法本法无法 ■  君子之交 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 咫尺千里  □  今付无法时  ■.
■  无法法亦法 □  问余何适 廓尔忘言 华枝春满 天心月圆  ■  法法何曾法  □.
kftseng@bbs.nchu.edu.tw ■□ Dep. of Civil Engineering, NCHU, Taichung, Taiwan
发信人: DavidChiou.bbs@mic.ee.ntu (邱大刚), 信区: religion
标  题: Re: 关於贬小褒大
发信站: 台大电机 Maxwell 站 (Tue Sep 27 17:43:28 1994)
转信站: pivot!ccnews.nchu!news.cc.nctu!nctuccca!netnews.ntu!Maxwell

: >     BTW, 有人查出来,「贬小」是哪一部经典所说的呢? 说不定只是後世的
: > 论师说的喔! 我查过一些常听到的佛学观念,发现原来许多都是後世人所说的,
: > 佛经中并没有记载。
:      DavidChiou 兄,其实我前面的文章中并没有提到所谓的贬小褒大,

    我提到的「贬小褒大」不是针对您的文章啦! 只是顺道一提而已 :-)

: 一,小乘心量较狭,急於脱生死之苦,□知自度,不遑度他;

    这段太不客观了啦!
    现在这个时代,「修道者万万人,无一人得果证」,有能力彻底自度的人都
可说几乎是 没有了呢!
    许多都是在「不净施」,如此的的渡众,有点如同一盲引众盲...

:     特以利他为主。

    其实在般若系列经典之中(《般若》同《阿含》,都是考据学上考据
最有公信力的),并没有太强调「利他为主」,而是要在无作无业、无滞无缚之下
渡众,与现在社会上「为渡众而渡众」的观念有些出入。

: 二,小乘之解脱,为消极的:离现在之苦,证入空寂,以静的涅盘,为终
:     局之目的。大乘之解脱,为积极的:了知烦恼本空,而具常乐我净之
:     胜德,以活动之佛陀,为终局的理想。

    这个我们一般人不配评论,因为我们连「空」是什麽都还没证到。

: 三,小乘偏於多苦的人生观;大乘则从多苦观入手,而出於解脱自在之人
:     生观。

    的确,大乘应该从多苦观入手才对。可惜现在有些讲大乘的人,
把大乘说得天花乱坠,从头到尾都「常乐我净」...
    所以我很钦佩回心大阿罗汉,他们真正是「从多苦观入手,
而出於解脱自在之人生观」

:     ″法华经″中所说的′化城′,就是为了诱导胆小而无自信心的小乘
: 人,而说阿罗汉辟支佛法,让他们先求解脱,然後再告诉他们应该成佛。
: 小乘的解脱等於是长途旅行中的旅馆,让他们休息一下,恢复疲劳,第二
: 天再继续上路,走向前途更远的佛道。
: 可见小乘的说法也是说谎,

    Hmmmm... no... no.... no.....
请重看一次《法华经》【譬喻品】(有的版本叫【三车喻品】)
就可以知道「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都是方便说法,
只是牛车、鹿车、羊车的差别,三者都是为了逃出火宅用的!
而且都可逃出火宅! 三者的目的,都在於使人达到佛智。
    绝非「小乘是骗人的,而大乘就不骗人」。只能说是不同的"方便",不能说是骗人:-)
这样说小心出佛身血...  :Q
    还有,「声闻乘」并不完全等於「小乘」喔!

    「化城」那一品,释迦牟尼佛只是举声闻乘为例而已,事实上三乘各阶都是化城!
□顶忍世、须陀含以至阿罗汉;初地二地乃至十地菩萨,通通都是化城!
唯一的目的就是得佛智,这才是化城的目的。这在《法华经》中一直都在强调。

:    可见佛的小乘法也是说谎,能够因受骗而学佛,也正是教化的方便。

    「奇哉! 奇哉!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释迦牟尼佛悟道第一句话,讲的就是超级大乘呢!   :-)
    这只能说是随顺根性,从不同处悟入而已,例如到台北,有的人要坐飞机、
有的人要坐火车、有的走路。不是说用飞机把他给骗过来、用火车把他给骗过来、
用走路把他骗过来!!
    您总不能向住美国的人说:「请你走路来台北。」吧! :-)
「诸佛语无异,唯一无二乘」,释迦牟尼佛从头到尾,讲的都是「为一佛乘」呢!
例如国中学的牛顿定理,可是大错特错呢! 问题是用在世间可是好用得很。
总不能叫国中生直接去学相对论吧!!

:     从这两段文字来看,我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有贬小褒大的意思,是不
: 是代表这样的说法不符合佛经上的思想呢?如果是的话,那是不是表示说
: 这样话的人并不是真的懂佛法呢?

    是谁写这段话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应 无 所 住 而 生 其 心 ∞

 David Chiou —— Freshman of NTUEE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