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y Kao:
《杂阿含经》卷三十七第1036经表示“念自所施法”是“五喜处”之一。
我想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疑惑:布施不是要“三轮体空”吗?可以念自己的布施吗?
能否有人多加说明这“五喜处”的意义?
David Chiou:
修习五喜处,即随时修习念佛、念法、念僧、念(自己的持)戒、念(自己的布)施,修习这五种事能让人心生欢喜。
念佛、念法、念僧能让人心生欢喜,这已耳熟能详。
念自己的持戒,为何能让人心生欢喜?因为持戒清净则不会做会让自己后悔的行为,守护六根则能减轻被外境拉着走所带来的疲劳,烦恼减轻自然心生欢喜。
念自己的布施,为何能让人心生欢喜?因为为善最乐,不求回报的布施能让人放下贪心和吝啬的心,利人又利己,烦恼减轻自然心生欢喜。可参见《杂阿含经》卷三十第857经对念(自己的布)施的说明:“随时忆念:‘我得己利,我于悭垢众生所,当多修习离悭垢住,修解脱施、舍施、常炽然施、乐于舍,平等惠施,常怀施心’”。
这五喜处在《杂阿含经》卷三十第857经称为“五种欢喜之处”、“五支定”、“三昧念”,显示修习五喜处不只能让人心生欢喜,也有助于成就禅定,毕竟“七觉支”当中“喜觉支”有助于“轻安觉支”,“轻安觉支”有助于“定觉支”。
如果能行、住、坐、卧,随时都将心念放在五喜处之一,则随时都是善心或清净心,甚至有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修得三昧,如同古今中外许多成就念佛三昧的修行人。
打坐时也可以利用这五喜处,例如在刚坐下时如果心念散乱、难以摄心,可以先念五喜处之一,让自己生起欢喜,这样的欢喜能让心中轻松安稳,有助于安定身心,接下来的打坐就比较容易进入状况了。
我想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疑惑:布施不是要“三轮体空”吗?可以念自己的布施吗?
布施的确不应执著,念施也只是单纯地忆念布施的善行,并不执著,才能依此自然心生欢喜。念施时不应计较布施数量是多还是少?这个布施能让自己增加什么光环?接受布施的人该怎么答谢自己?才不会因此而增加贪、瞋、痴、慢、疑等烦恼。
另一方面,念施是修行的一个方法、一个过程,并不是修行的终点。六念都是修行的“筏”,最终是要放下的,但这个筏对于初学者还是非常好用的,可以搭这个筏过一段河,不急着在还没搭过筏之前就把筏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