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067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难陀①是佛姨母子②,好著好衣,染色,𢭏治光泽③,执持好钵,好作嬉戏调笑而行。
时,有众多比丘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尊者难陀是佛姨母子,好著好衣,𢭏治光泽,执持好钵,好作嬉戏调笑而行。”
尔时,世尊告一比丘:“汝往诣难陀比丘所,语言:‘难陀!大师语汝。’”
时,彼比丘受世尊教,往语ⓐ难陀言:“世尊语汝。”
难陀闻已,即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
佛告难陀:“汝实好著好衣,𢭏治光泽,好作嬉戏调笑而行不?”
难陀白佛:“实尔,世尊!”
佛告难陀:“汝佛姨母子,贵姓ⓑ出家,不应着好衣服,𢭏令光泽,执持好钵,好作嬉戏调笑而行。汝应作是念:‘我是佛姨母子,贵姓ⓒ出家,应作阿练若④,乞食,著粪扫衣,常应赞叹著粪扫衣,常ⓓ处山泽,不顾五欲。’”
尔时,难陀受佛教已,修阿兰若行,乞食,著粪扫衣,亦常赞叹著粪扫衣者,乐处山泽,不顾爱欲。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难陀何见汝, 修习阿兰若,
家家行乞食, 身着粪扫衣,
乐处于山泽, 不顾于五欲。”
佛说此经已,尊者难陀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 “言难陀大师语汝时彼比丘受世尊教往语”十七字,圣本作“言难陀大师”,宋、元、明三本作“难陀言世尊”
ⓑ “姓”,圣本作“性”。
ⓒ “姓”,宋、元、明三本作“姓好”。
ⓓ “常”,宋、元、明、圣四本作“当”。
[注解]
① 难陀:比丘名,极为英俊,出家前有位美艳的妻子。初出家时,难忘其妻子,后经佛陀善巧引导,而断除爱欲,证阿罗汉。以“大体端正,与世殊异”第一、“诸根寂静,心不变易”第一闻名。他是佛陀未出家求道前最小的弟弟。
② 佛姨母子:难陀的父亲为佛陀父亲净饭王,母亲为佛陀母亲的姊妹摩诃波阇波提,因此是佛陀同父异母的弟弟,称为姨母子。
③ 𢭏治光泽:搥打衣服,使其色泽如新。
④ 作阿练若:居于离开聚落,寂静而适合修行的地方。是十二头陀行之一。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本经记载难陀刚出家时喜欢衣着光鲜亮丽、嬉戏调笑,经过佛陀告诫后才一改态度,用心修行。《增一阿含经》卷九〈惭愧品18〉第7经也记载,难陀修行一阵子后还是无法忘怀他美艳的妻子,甚至想要还俗,因此佛陀善巧引导,让他上天看天女、下地看油锅,他了解了因果,也就调伏了心念,好好修行。
《杂阿含经》卷十一第275经则记载难陀尊者借由如下的修行,由一爱欲深重的男子汉,成为梵行清白的大丈夫:
- 关闭根门
- 饮食知量
- 精勤修习
- 正念正智
其中的“关闭根门”,经中举例为“若眼见色,不取色相,不取随形好”,眼睛视物但不执著,而不是说永远闭上眼睛。
《增一阿含经》卷七〈火灭品16〉第1经记载难陀尊者证阿罗汉后自然不受魔扰,佛陀称赞他:“端正比丘者,无有胜难陀比丘;诸根澹泊,亦是难陀比丘;无有欲心,亦是难陀比丘;无有瞋恚,亦是难陀比丘;无有愚痴,亦是难陀比丘;成阿罗汉,亦是难陀比丘。所以然者,难陀比丘端正,诸根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