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073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阿难独一静处,作是思惟:“有三种香,顺风而熏,不能逆风。何等为三?谓根香、茎香、华香。或复有香,顺风熏,亦逆风熏,亦顺风逆风熏耶?”作是念已,晡时从禅觉,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独一静处,作是思惟:‘有三种香,顺风而熏,不能逆风。何等为三?谓根香、茎香、华香。或复有香,顺风熏、逆风熏,亦顺风逆风熏耶?’”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有三种香,顺风熏,不能逆风,谓根香、茎香、华香。阿难!亦有香,顺风熏、逆风熏、顺风逆风熏。阿难!顺风熏、逆风熏、顺风逆风熏者。阿难!有善男子、善女人,在所城邑、聚落,成就真实法尽形寿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是善男子、善女人,八方上下,崇善士夫,无不称叹言:‘某方某聚落善男子、善女人,持戒清净,成真实法,尽形寿不杀,乃至不饮酒。’阿难!是名有香顺风熏、逆风熏、顺风逆风熏。”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非根茎华香,  能逆风而熏,
 唯有善士女,  持戒清净香,
 逆顺满诸方,  无不普闻知。
 多迦罗栴檀,  优钵罗末利
 如是比诸香,  戒香最为上。
 栴檀等诸香,  所熏少分限,
 唯有戒德香,  流熏上升天。
 斯等净戒香,  不放逸正受
 正智等解脱,  魔道莫能入。
 是名安隐道,  是道则清净,
 正向妙禅定,  断诸魔结缚。”

佛说此经已,尊者阿难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校勘]

“形”,宋、元、明、圣四本无“形”字。

“多迦罗”,巴利本作 Taggara。

“栴檀”,巴利本作 Candana。

[注解]

成就真实法:行为正直善良。其中“真实法”指正法。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是持戒的人、具善法的人”,相当的《佛说戒香经》经文作“持佛净戒,行诸善法”。

尽形寿:终身;一辈子。

取自 Wikipedia: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BA%88%E8%8D%89#

多迦罗:印度缬草,为忍冬科缬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开白色或粉红色花朵,具有浓烈香气,根及根状茎可制香,古代也用以入药治疗失眠或焦虑。又译为“多揭罗”。

优钵罗:青莲花。

末利:茉莉花。又译为“摩利沙华”。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本经中不论顺风、逆风皆可闻的“戒香”,是佛经中著名的譬喻。

特别举出根、茎、花三种香,或许是因为有根才能长出茎,有茎才能开花结果,这三者是次第的关系。而在佛法中,戒是修行的基础,有戒才能生定、发慧,也是次第的关系。根据《杂阿含经》卷二十九第820经,修行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戒的基础,在修“增上戒学”时多着重戒,在修“增上定学”时多着重戒与定,在修“增上慧学”时戒定慧都着重。

经文的前半只提到“五戒”,但偈子中提到了后续:

 斯等净戒香, =戒
 不放逸正受, =定
 正智等解脱, =慧
 魔道莫能入。

 是名安隐道,
 是道则清净,
 正向妙禅定, =因戒生定
 断诸魔结缚。 =因定发慧

另外,香花可以供佛,燃香也可庄严道场。但对于佛陀来说,修行人“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才是最好的供养。因此将“香”和“戒”拿在一起比较,有多重的意义。

至于为什么只提到五戒?可能是因为在家戒和出家戒,都包含了五戒,五戒是个开始。从偈中可看出,本经要表达的不仅限于五戒,而是可延伸至具足戒、定、慧的修行解脱。

香气只能在三界之中,但基于持戒而得到的解脱,则能断诸魔结缚,超出三界,自然远远胜于世间的香了。

[进阶辨正]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