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078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异比丘,于夜明相出时,出河边,脱衣着岸边,入水洗浴。浴已上岸,被一衣,待身干。

时,有一天子放身光明,普照拓补河侧,语比丘言:“汝少出家,鲜白发黑,年始盛美,应习五欲,庄严璎珞,涂香华鬘,五乐自娱,而于是时,违亲背俗,悲泣别离,剃除须发,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如何舍现前乐,而求非时之利?”

比丘答言:“我不舍现前乐求非时乐,我今乃是舍非时乐得现前乐。”

天问比丘:“云何舍非时乐得现前乐?”

比丘答言:“如世尊说,非时之欲,少味多苦,少利多难。我今于现法中,已离炽然,不待时节,能自通达,现前观察,缘自知觉。如是,天子!是名舍非时乐得现前乐。”

天复问比丘:“云何复是如来所说,非时之欲,少乐多苦?云何复是如来所说,现法利乐,乃至缘自觉知?”

比丘答言:“我年少出家,不能广宣如来所说正法、律仪。世尊近在迦兰陀竹园。汝可往诣如来,问其所疑,如世尊说,随忆受持。”

天子复言:“比丘!于如来所,有诸力天众多围遶,我先无问,未易可诣。比丘!汝若能为先白世尊者,我可随往。”

比丘答言:“当为汝去。”

天白比丘:“唯然,尊者!我随后来。”

时,彼比丘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以向天子往反问答具白世尊:“今者,世尊!彼天子诚实言者须臾应至,不诚实者自当不来。”

时,彼天子遥语比丘:“我已在此,我已在此。”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众生随爱想,  以爱想而住,
 以不知爱故,  则为死方便。”

佛告天子:“汝解此偈者,便可发问。”

天子白佛:“不解,世尊!不解,善逝!”佛复说偈而告天子曰:

若知所爱者,  不于彼生爱,
 彼此无所有,  他人莫能说
。”

佛告天子:“汝解此义者,便可发问。”

天子白佛:“不解,世尊!不解,善逝!”

佛复说偈言:

见等胜劣者,  则有言论生,
 三事不倾动,  则无软中上
。”

佛告天子:“解此义者,则可发问。”

天子白佛:“不解,世尊!不解,善逝!”

佛复说偈言:

“断爱及名色,  除无所
 寂灭息瞋恚,  离结绝悕望
 不见于人天,  此世及他世。”

佛告天子:“解此义者,乃可发问。”

天子白佛:“已解,世尊!已解,善逝!”

佛说此经已,彼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即没不现。

[校勘]

“拓”,宋、圣二本作“㯓”,明本作“榻”。[*]

“忆”,圣本作“意”。

“力”,元、明、圣三本作“方”。

“以”,宋、元、明、圣四本作“已”。

“在此”,大正藏原为“此在”,今依据圣本、高丽藏二本改作“在此”。

[注解]

明相:日出前,东边的天空开始亮起来的景像。

拓补:“温泉”的音译。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温泉”。

璎珞:以玉编缀的饰品,通常挂在脖子上。

华鬘:以花结串而成的饰品。

现前乐:现时的快乐。

非时:非即时。

我今于现法中,已离炽然,不待时节,能自通达,现前观察,缘自知觉:我在这一生中,已远离如火烧般逼迫身心的烦恼。即时、不须等待,趣向涅槃。就在这里当下,亲自能体证。

随忆受持:接受并实践所记忆的内容。

爱想:同“爱着”、“爱执”。

则为死方便:则为自寻死路的方法。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经文作“是名属死径”,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被死神束缚”。

若知所爱者,不于彼生爱,彼此无所有,他人莫能说:如果知道所爱的是什么,就不会于所爱的生爱了;彼此都不是实存的,而没有人能够述说。

见等胜劣者,则有言论生,三事不倾动,则无软中上:有我胜于人、我和人同等、我差于人(我胜、我等、我卑)的想法,就会有诤论;不因这三者而动心,则没有上、中、下的差别想法。

慢:傲慢。

系:系着;心系于事物而执著。

离结绝悕望:远离烦恼的束缚,断绝对世间的渴望。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凡夫的见解是即时行五欲之乐,而圣者的见解是即时行涅槃妙乐。

本经中第一偈:

“众生随爱想,  以爱想而住,
 以不知爱故,  则为死方便。”

说的是“知爱(造成生死轮回)”,但天人没听懂。

第二偈:

“若知所爱者,  不于彼生爱,
 彼此无所有,  他人莫能说。”

说的是“知所爱(虚妄不实)”,但天人也没听懂。

第三偈:

“见等胜劣者,  则有言论生,
 三事不倾动,  则无软中上。”

说的是“我见、我慢(引发执著)”,但天人也没听懂。

最后佛陀算是将答案都讲出来了:

“断爱及名色,  除慢无所系,
 寂灭息瞋恚,  离结绝悕望,
 不见于人天,  此世及他世。”

由于贪爱(第一偈的主题)所爱(第二偈的主题;所爱的事物都只在名色之中),由于有我见、我慢(第三偈的主题),因此有生死轮回。断除了这些,才能不再轮回。

因此本经一开始天人所赞叹的五欲娱乐,在认清爱和所爱后,并不是真乐,涅槃才是真乐。天人在此时终于听懂了。

[进阶辨正]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