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179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毘舍离大林精舍

时,有毘梨耶婆罗豆婆遮婆罗门,晨朝买牛,未偿其价,即日失牛,六日不见。

时,婆罗门为觅牛故,至大林精舍,遥见世尊坐一树下,仪容挺特,诸根清净,其心寂默,成就止观,其身金色,光明焰照。见已,即诣其前,而说偈言:

“云何无所求,  空寂在于此,
 独一处空闲,  而得心所乐?”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若失若复得,  于我心不乱。
 婆罗门当知,  莫谓彼如我,
 心计于得失,  其心不自在。”

时,婆罗门复说偈言:

“最胜梵志处,  如比丘所说;
 我今当自说,  真实语谛听。
 沙门今定非,  晨朝失牛者,
 六日求不得,  是故安乐住。
 沙门今定非,  种植胡麻田,
 虑其草荒没,  是故安乐住。
 沙门今定非,  种稻田乏水,
 畏叶枯便死,  是故安乐住。
 沙门今定无,  寡女有七人,
 悉养孤遗子,  是故安乐住。
 沙门今定无,  七不爱念子,
 放逸多负债,  是故安乐住。
 沙门今定无,  债主守其门,
 求索长息财,  是故安乐住。
 沙门今定无,  七领重卧具
 忧勤择诸虫,  是故安乐住。
 沙门今定无,  眼黄发妇
 昼夜闻恶声,  是故安乐住。
 沙门今定无,  空仓群鼠戏
 常忧其羸乏,  是故安乐住。”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我今日定不,  晨朝失其牛,
 六日求不得,  是故安乐住。
 我今日定无,  种植[*]胡麻田,
 常恐其荒没,  是故安乐住。
 我今日定无,  种稻田乏水,
 畏叶[*]便枯死,  是故安乐住。
 我今日定无,  寡女有七人,
 悉养孤遗子,  是故安乐住。
 我今日定无,  七不爱念子,
 放逸多负债,  是故安乐住。
 我今日定无,  债主守其门,
 求索长息财,  是故安乐住。
 我今日定无,  七领重卧具,
 忧勤择诸虫,  是故安乐住。
 我今日定无,  黄头赤眼妇,
 昼夜闻恶声,  是故安乐住。
 我今日定无,  空仓群鼠戏,
 常忧其羸乏,  是故安乐住。
 不舍念不念,  众生安乐住
 断欲离恩爱,  而得安乐住。”

尔时,世尊为精进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如佛常法,次第说法,布施、持戒,乃至于正法中,心得无畏。即从座起,合掌白佛:“我今得于正法、律出家学道,成比丘分,修梵行不?”

佛告婆罗门:“汝今可得于正法、律出家、受具足,修诸梵行,乃至得阿罗汉,心善解脱。”

尔时,精进婆罗豆婆遮婆罗门得阿罗汉,缘自觉知,得解脱乐,而说偈言:

“我今甚欣乐,  大仙法之上,
 得离贪欲乐,  不空见于佛。”

[校勘]

“梨”,宋、元、明三本作“利”。

“植”,大正藏原为“殖”,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植”。[*]

“叶”,宋本作“荒”。[*]

“无”,宋、元、明三本作“非”。

“赤”,宋本作“黄”。

“黄”,宋本作“赤”。

大正藏无“已”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空”,大正藏原为“生”,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空”。

[注解]

毘舍离:古代印度六大都市之一,位于当时的中印度,当今印度东北部,在恒河北岸,是十六大国之一的跋耆国的首都,这个城内主要的种族叫离车,是跋祇族的一部。另译为“毘耶离”、“鞞舍离”、“广严城”。

大林精舍:佛陀的道场之一,在毘舍离城北边一大片天然林中的大讲堂。又译为“重阁讲堂”、“高楼台观”。

未偿其价:还没有付清牛的款项。

梵志:有志修梵行(清净的修行)的人,音译为“婆罗门”。

卧具:坐、卧时的资具用品,如床榻、被褥等。

忧勤择诸虫:烦恼于勤劳地抓各种虫。

赤眼黄发妇:黄脸婆;红着眼、头发枯黄的老婆。(DL:是否修改为“红着眼且头发枯黄的妇人”?不用“黄脸婆”三字避免歧视?2020/11/3)(赞同;“黄脸婆”是指“不修边幅,邋里邋遢的妇人”或“丈夫对妻子的戏称”。黄脸婆常用在自嘲,和此处意思应该有出入。。别译杂阿含中译为“恶妇”。ywliu)

空仓群鼠戏:空着的仓库,只有老鼠在里面玩耍。

羸乏:(物资)不足、缺乏。

不舍念不念,众生安乐住:你没有舍去顾念(友)人们快乐、(仇)人们不快乐(,因此而有烦恼)。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经文作“汝不断爱憎,不得免是苦”。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对应经典]

 

[进阶辨正]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