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a: 前几天讨论《杂阿含》1179 经时,恰巧瞄到一个问题。 底下《杂阿含》1179 经第二行的“彼”字要怎么解?
T02n0099_p0318b22║“若失若复得, 于我心不乱。 对应的《别译杂阿含》93 经作:
T02n0100_p0406b08║“我于诸得失, 都无有愁忧, 按文意,这是世尊以偈答复婆罗门,《别译杂阿含》的文字意思很合理(汝=你=婆罗门),而《杂阿含》的“彼”字我就不解了。 目前线上版好读杂阿含没特别对这个“彼”字作注解,不知大家在之前是否讨论过? Heaven Chou: 彼, 我会想成是指 “那个情况” .
若失若复得, 于我心不乱。 婆罗门你要知道, 千万别说在那个 (若失若复得) 的情况下你可以和我一样, 我可以心不乱, 你肯定差远了. 不负责翻译法~~ Kevin Hsu: 这“彼”应是指下句“心计于得失,其心不自在。”所以不像我的“若失若复得,于我心不乱。” maha: 妙解,是指事情,不是指人。受教了。 maha: 假如这“彼”字改作“汝”字,像这样:
“若失若复得, 于我心不乱。 在义理的解释上就更直接明白,也跟《别译杂阿含》93 经更为吻合:
“我于诸得失, 都无有愁忧, 对查高丽藏及碛砂藏都是作“彼”,目前没有修订作“汝”的依据,只能暂依“妙解”来领会了。 Ming-Hong Bai: 这边我感觉“彼”是指第三者。
因为,豆婆遮婆罗门一来就说了一偈: 这一偈的“得心所乐”只是一般人因为没有闲事挂心(得到或失去),所以快乐。可能是指当时有一些不从事世间作务的人。
所以佛陀说: 佛陀意指,我不是因为没有闲事挂心才快乐,我和你偈所说的那些人不一样。那些人心中还是有得失的,只是因为不从事世间作务,所以烦恼暂时不起而已,他们的心仍是不自在的。
所以接下来的偈才会有:
上一句的“不舍念不念,众生安乐住,”呼应的就是“彼”, Ming-Hong Bai: 南传有这么一经( https://goo.gl/gpyXfb ),不过南传的经文中,佛陀对于婆罗门的偈是完全认可的。 没有“婆罗门当知,莫谓彼如我”或“汝莫谓于我,与汝等无异。”的情节。 maha: 南传(就庄春江中译)少了:
“云何无所求, 空寂在于此, 尔时,世尊说偈答[*]曰:
“若失若复得, 于我心不乱。 ……
不舍念不念, 众生安乐住, 少了这些辩证,让这经完全失去教说(令人反思)的意趣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