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部尼柯耶》神足相应

[导读:神足相应]

“四神足”是基于四种因素产生禅定、成就神通:

  1. 欲定勤行成就神足:依对禅定的、圣果的“意欲”(意愿、欲望)而引发的禅定,勤奋修行,而成就神通。
  2. 精进定勤行成就神足:依“精进”所引发的禅定,勤奋修行,而成就神通。
  3. 心定勤行成就神足:依“心念专注”所引发的禅定,勤奋修行,而成就神通。
  4. 观定勤行成就神足:依“慧观”所引发的禅定,勤奋修行,而成就神通。

“四神足”又译为“四如意足”。修习四神足所成就的神通,包含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等六神通,也就是说包括超乎常人的能力以及解脱的智慧。

“三十七道品”(三十七类成就涅槃的方法)的前三品是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即以四念处收摄身心,勤奋修行,而能得定,进而在修行上所愿皆得。四神足可以说是三十七道品中围绕着修定的道品,“神足相应”的经文教我们如何让自己有更强的动机勤奋修行以修定(SN 51.13),如何利用前后想、上下想、光明心等技巧来稳固定力(SN 51.11、SN 51.20 等经),以及基于稳固的定力勤修能达到什么样的成就,例如发起神通(SN 51.22)乃至证得涅槃。

《杂阿含经》“神足相应”的经文已佚失,因此以南传《相应部尼柯耶》“神足相应”中译补足如下,共八品86小经。从第四品开始的文字内容和前面的相应有许多重复,原文省略到几乎只剩下摄颂,可自行基于先前的相应中同样摄颂的经文来还原。

一、遮波罗品

(SN 51.1 此岸经)

“比丘们!有四神足,当已修习、多修习时,导致从此岸到彼岸。哪四个呢?

“比丘们!这里,比丘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修习精进定勤行成就神足,修习心定勤行成就神足,修习观定勤行成就神足

“比丘们!这是四神足,当已修习、多修习时,导致从此岸到彼岸。”

[注解]

欲定勤行成就神足:依“意欲”所引发的禅定,勤奋修行,而成就神通。其中“欲定”是指由(对禅定的、圣果的)意愿、欲望而引发的禅定,“勤行”是勤奋修行,“神足”即神通的基础。又译为“欲定断行成就如意足”、“欲定心成就断如意足”、“欲定如意足”、“欲定灭行成就修习神足”、“欲定精勤不懈灭行成就以修神足”、“自在三昧行尽神足”、“自在三昧神力”。

精进定勤行成就神足:依“精进”所引发的禅定,勤奋修行,而成就神通。“精进定”又译为“勤定”。

心定勤行成就神足:依“心念专注”所引发的禅定,勤奋修行,而成就神通。“心定”又译为“意定”。

观定勤行成就神足:依“慧观”所引发的禅定,勤奋修行,而成就神通。“观”是以智慧分析事物,洞察事物的本质。“观定”又译为“思惟定”、“诫三昧”。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四神足是基于欲、精进、心、观,勤奋修行,以成就禅定及六神通(包含漏尽通)。

四神足字面上的“勤行”二字,在不同经典有不同的翻译,南传《尼柯耶》一律是作“勤行”,勤奋修行的意思,北传《阿含经》翻译为“断行”、“灭行”、“烧诸行”,主要是断除造作的意思。这有可能是佛世时该词的原文就有这两种意义,而不同的部派取用不同面向的意义。

[进阶辨正]

(SN 51.2 错失了经)

“比丘们!凡任何四神足的错失者,错失了通往彻底灭苦的圣道;比丘们!凡任何四神足的开始者,已开始通往彻底灭苦的圣道。哪四个呢?

“比丘们!这里,比丘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进定……(中略)心定……(中略)修习观定勤行成就神足。

“比丘们!凡任何四神足的错失者,错失了通往彻底灭苦的圣道;比丘们!凡任何四神足的开始者,已开始通往彻底灭苦的圣道。”

 

 

[进阶辨正]

(SN 51.3 贤圣经)

“比丘们!已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是贤圣的、出离的、引导修行者彻底灭尽苦的。哪四个呢?

“比丘们!这里,比丘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进定……(中略)心定……(中略)修习观定勤行成就神足。

“比丘们!已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是贤圣的、出离的、引导修行者彻底灭尽苦的。”

 

 

(SN 51.4 厌离经)

“比丘们!已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导致完全厌离、无欲、灭尽、寂静、证知、正觉、涅槃。哪四个呢?

“比丘们!这里,比丘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进定……(中略)心定……(中略)修习观定勤行成就神足。

“比丘们!已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导致完全厌离、无欲、灭尽、寂静、证知、正觉、涅槃。”

 

 

(SN 51.5 部分神通经)

“比丘们!凡任何过去的沙门婆罗门获得部分神通者,他们都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凡任何未来的沙门或婆罗门将获得部分神通者,他们都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凡任何现在的沙门或婆罗门获得部分神通者,他们都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哪四个呢?

“比丘们!这里,比丘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进定……(中略)心定……(中略)修习观定勤行成就神足。

“比丘们!凡任何过去的沙门或婆罗门获得部分神通者,他们都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凡任何未来的沙门或婆罗门将获得部分神通者,他们都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凡任何现在的沙门或婆罗门获得部分神通者,他们都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

 

 

(SN 51.6 全部经)

“比丘们!凡任何过去的沙门或婆罗门获得全部神通者,他们都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凡任何未来的沙门或婆罗门将获得全部神通者,他们都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凡任何现在的沙门或婆罗门获得全部神通者,他们都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哪四个呢?

“比丘们!这里,比丘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进定……(中略)心定……(中略)修习观定勤行成就神足。

“比丘们!凡任何过去的沙门或婆罗门获得全部神通者,他们都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凡任何未来的沙门或婆罗门将获得全部神通者,他们都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凡任何现在的沙门或婆罗门获得全部神通者,他们都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

 

 

(SN 51.7 比丘经)

“比丘们!凡任何于过去灭尽诸漏而得无漏,在那一生中自知自证,成就安住于心解脱慧解脱的比丘,他们都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凡任何于未来灭尽诸漏而得无漏,在那一生中自知自证,成就安住于心解脱、慧解脱的比丘,他们都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凡任何于现在灭尽诸漏而得无漏,在这一生中自知自证,成就安住于心解脱、慧解脱的比丘,他们都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哪四个呢?

“比丘们!这里,比丘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进定……(中略)心定……(中略)修习观定勤行成就神足。

“比丘们!凡任何于过去灭尽诸漏而得无漏,在那一生中自知自证,成就安住于心解脱、慧解脱的比丘,他们都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凡任何于未来灭尽诸漏而得无漏,在那一生中自知自证,成就安住于心解脱、慧解脱的比丘,他们都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凡任何于现在灭尽诸漏而得无漏,在这一生中自知自证,成就安住于心解脱、慧解脱的比丘,他们都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

[注解]

灭尽诸漏而得无漏:灭除所有烦恼而能没有烦恼。

 

(SN 51.8 佛陀经)

“比丘们!有四神足。哪四个呢?

“比丘们!这里,比丘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进定……(中略)心定……(中略)修习观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们!这是四神足。

“比丘们!已妥善修习、多修习这四神足时,如来被叫做‘应供等正觉者’。”

[注解]

应供:应该接受供养,为如来十号之一。音译为“阿罗汉”、“阿罗诃”。

等正觉:完全契于真理、遍于一切的觉悟,为如来十号之一。另译作“正遍知”。

 

(SN 51.9 智经)

“‘这是欲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们!在以前不曾听过的法上,我的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又,应该修习这欲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们!……(中略)‘……已修习。’比丘们!在以前不曾听过的法上,我的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

“‘这是精进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们!在以前不曾听过的法上,我的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又,应该修习这精进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们!……(中略)‘……已修习。’比丘们!在以前不曾听过的法上,我的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

“‘这是心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们!在以前不曾听过的法上,我的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又,应该修习这心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们!……(中略)‘……已修习。’比丘们!在以前不曾听过的法上,我的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

“‘这是观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们!在以前不曾听过的法上,我的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又,应该修习这观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们!……(中略)‘……已修习。’比丘们!在以前不曾听过的法上,我的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

 

 

(SN 51.10 塔庙经)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曾有一时,世尊住在毘舍离大林重阁讲堂。那时,世尊在午前时分穿好衣服,取衣钵,进入毘舍离乞食。在毘舍离乞食后,食毕返回,召唤阿难尊者:

“阿难!请你拿尼师坛,我们去遮波罗塔庙作日间的休息。”

“是的,大德!”阿难尊者回答世尊后,取尼师坛,紧随在世尊之后。

那时,世尊去遮波罗塔庙。抵达后,在设置好的座位坐下。阿难尊者向世尊问讯,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世尊跟阿难尊者这么说:

“阿难!毘舍离是令人愉快的,优陀延塔庙是令人愉快的,瞿昙塔庙是令人愉快的,菴罗塔庙是令人愉快的,多子塔庙是令人愉快的,娑罗塔庙是令人愉快的,遮波罗塔庙是令人愉快的。阿难!凡任何人已修习、多修习四神足,作为车乘、作为基础、已实行、已累积、善精勤,当他愿意时,他能住世一或一劫剩余的时间。阿难!如来已修习、多修习四神足,作为车乘、作为基础、已实行、已累积、善精勤,阿难!当如来愿意时,他能住世一劫或一劫剩余的时间。”

当世尊作了这么明显的征相及暗示时,阿难尊者不能够洞察,没求世尊:“大德!为了众生利益,为了众生安乐,为了怜愍世间,为了天人与人类的利益、安乐,请世尊住世一劫,请善逝住世一劫。”因为他被魔缠缚心。

第二次,世尊……(中略)。 第三次,世尊召唤阿难尊者: “阿难!毘舍离是令人愉快的,优陀延塔庙是令人愉快的,瞿昙塔庙是令人愉快的,菴罗塔庙是令人愉快的,多子塔庙是令人愉快的,娑罗塔庙是令人愉快的,遮波罗塔庙是令人愉快的。阿难!凡任何人已修习、多修习四神足,作为车乘、作为基础、已实行、已累积、善精勤,当他愿意时,他能住世一劫或一劫剩余的时间。阿难!如来已修习、多修习四神足,作为车乘、作为基础、已实行、已累积、善精勤,阿难!当如来愿意时,他能住世一劫或一劫剩余的时间。”

当世尊作了这么明显的征相及暗示时,阿难尊者不能够洞察,没求世尊:“大德!为了众生利益,为了众生安乐,为了怜愍世间,为了天人与人类的利益、安乐,请世尊住世一劫,请善逝住世一劫。”因为他被魔缠缚心。

那时,世尊跟阿难尊者说:“阿难!请你离开吧!现在是适当的时间。”

阿难尊者回答世尊:“是的,大德!”他起座,向世尊作礼,右绕世尊,然后坐到附近一棵树下。

那时,魔波旬在阿难尊者离开不久,来见世尊。抵达后,跟世尊这么说:

“大德!现在,请世尊般涅槃,现在,请善逝般涅槃,大德!现在是世尊般涅槃的时机,世尊说过这些话:‘波旬!我将不般涅槃,除非我的比丘弟子们成为聪明的、已被教导的、无畏的、多闻的、持法的、法次法向的、适切行道的、行为顺法的。跟师长学习后,能解说教导、公开施设、开显分别、解析阐明,善巧如法地折伏异论,折伏后教导不可思议的法。’大德!现在,世尊的比丘弟子们是聪明的、已被教导的、无畏的、多闻的、持法的、法次法向的、适切行道的、行为顺法的。跟师长学习后,能解说教导、公开施设、开显分别、解析阐明,善巧如法地折伏异论,折伏后教导不可思议的法。大德!现在,请世尊般涅槃,现在,请善逝般涅槃,大德!现在是世尊般涅槃的时机。

“大德!又,世尊说过这些话:‘波旬!我将不般涅槃,除非我的比丘尼弟子们成为聪明的、已被教导的、无畏的、多闻的、持法的、法次法向的、适切行道的、行为顺法的。跟师长学习后,能解说教导、公开施设、开显分别、解析阐明,善巧如法地折伏异论,折伏后教导不可思议的法。’大德!现在,世尊的比丘尼弟子们是聪明的、已被教导的、无畏的、多闻的、持法的、法次法向的、适切行道的、行为顺法的。跟师长学习后,能解说教导、公开施设、开显分别、解析阐明,善巧如法地折伏异论,折伏后教导不可思议的法。大德!现在,请世尊般涅槃,现在,请善逝般涅槃,大德!现在是世尊般涅槃的时机。

“大德!又,世尊说过这些话:‘波旬!我将不般涅槃,除非我的优婆塞弟子们成为……(中略)除非我的优婆夷弟子们成为聪明的、已被教导的、无畏的、多闻的、持法的、法次法向的、适切行道的、行为顺法的。跟师长学习后,能解说教导、公开施设、开显分别、解析阐明,善巧如法地折伏异论,折伏后教导不可思议的法。’大德!现在,世尊的优婆夷弟子们是聪明的、已被教导的、无畏的、多闻的、持法的、法次法向的、适切行道的、行为顺法的。跟师长学习后,能解说教导、公开施设、开显分别、解析阐明,善巧如法地折伏异论,折伏后教导不可思议的法。大德!现在,请世尊般涅槃,现在,请善逝般涅槃,大德!现在是世尊般涅槃的时机。

“大德!又,世尊说过这些话:‘波旬!我将不般涅槃,除非我这清净的修行成功、繁荣、散布、在大众中广为流传、被天、人熟知。’大德!现在,世尊清净的修行成功、繁荣、散布、在大众中广为流传、被天、人熟知。大德!现在,请世尊般涅槃,请善逝般涅槃,大德!现在是世尊般涅槃的时机。”

当(魔)这么说后,世尊对魔波旬这么说:“波旬!请你不用操心,如来不久将般涅槃,三个月后如来将般涅槃。”

那时,世尊在遮波罗塔庙具念、正知地舍弃寿行。而当世尊舍弃寿行时,发生大地震,令人恐惧、身毛竖立,并且大作闪电。

那时,世尊知道这个意义后,自说优陀那

“各种可比不可比的存续,
 以及有行牟尼皆已舍弃;
 身内的喜乐与定,
 打破如同铠甲般自我的存在。”

遮波罗品第一的摄颂
 此岸和错失了、贤圣以及厌离
 部分、全部、比丘、佛陀、智和塔庙

[注解]

尼师坛:坐时或卧时垫在身下,以保持衣服干净的长方形布。又译为坐具、敷具。

劫:时间单位,代表极长的时间。

波旬:恶魔的名字,是欲界最高天(他化自在天)的一位天主。

持法:忆持佛经;受持而维持正法。

法次法向:依著一个修行“法”、下一个修行法(“次法”)的实践方“向”顺序修行。

公开施设:为大众解说。“施设”指安立、描述。

折伏异论:破除错误的见解。

优陀那:佛陀不问自说的感性语。又译为“优檀那”。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本经提到若阿难请佛住世,则佛陀有能力住世一劫,但阿难没请佛住世,这事同《长阿含经》所载。

另一方面,《增壹阿含经》卷九〈惭愧品18〉第8经记载:“尔时,大爱道瞿昙弥便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白世尊曰:“愿世尊长化愚冥,恒护生命。” 世尊告曰:“瞿昙弥!不应向如来作是言:‘如来延寿无穷,恒护其命。’”(CBETA, T02, no. 125, p. 592, c11-15) 佛陀在该经中强调精进修行更为重要,不应祈求佛陀长生不死。本经中提到的则是佛陀可以神通住世一劫,而不是长生不死。

[进阶辨正]

二、讲堂震动品

[导读:光明心]

《中阿含经》第卷十七第72经记载阿那律尊者定力增进时,心中生起光明,但过不久光明就退失了,而向佛陀请教。

佛陀说他在未成佛前也曾经历过这样的状况,因此指导阿那律尊者找出光明退失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疑”,因为以前没见过光明,怀疑那光明是真有其事吗?对修法起了疑心而退失光明。

排除了疑心后,光明又起,但不久后又退失了,代表定力的退失。于是一项项地检查、一项项地解决禅定时的各种缺失:无念、身病想、睡眠、太精勤、太懈怠、恐怖、喜悦、高心,生若干想,不观色心患。

因此可以用光明是否退失,作为定力是否退失的征相,每当光明退失了,就要找出禅定在哪里有缺失并加以改善,即可恢复定力及光明。缺失都解决了,就能获得更稳定的定力。

光明心只是修定的副产品,只是想阴的一种呈现,在心念提升到天界层次时有可能发生,终究是不能执著的。但这个现象也可以在入门时当作工具使用,以下经中也利用光明心的技巧来增进定力。

(SN 51.11 以前经)

缘起于舍卫城。

“比丘们!当我正觉以前,还是未成正觉的菩萨时,这么想:‘神足的修习是什么因素、什么助缘呢?’

“比丘们!我这么想:‘这里,比丘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依光明心修四神足像这样,我的欲不过于沉没,也不过于高举;不收缩于内,也不散乱于外。”他住于前后想:“前如同后,后如同前”;上如同下,下如同上;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像这样以开放、没有覆盖的心来修习光明心。

“他修习精进定勤行成就神足:‘像这样,我的精进不过于沉没,也不过于高举;不收缩于内,也不散乱于外。’他住于前后想:‘前如同后,后如同前’;上如同下,下如同上;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像这样以开放、没有覆盖的心来修习光明心。

“他修习心定勤行成就神足:‘像这样,我的心不过于沉没,也不过于高举;不收缩于内,也不散乱于外。’他住于前后想:‘前如同后,后如同前’;上如同下,下如同上;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像这样以开放、没有覆盖的心来修习光明心。

“他修习观定勤行成就神足:‘像这样,我的观不过于沉没,也不过于高举;不收缩于内,也不散乱于外。’他住于前后想:‘前如同后,后如同前’;上如同下,下如同上;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像这样以开放、没有覆盖的心来修习光明心。

“比丘们!这样地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他体验各种神通:神足通一个化成多个,多个化成一个;随意现身、隐身;无阻碍地穿越墙壁、城垒、山岳,犹如在虚空;浮出与潜入土地,犹如在水中;在水上行走不沉没,犹如在平地;盘腿而坐在空中前进,犹如有翅膀的鸟;能以手触摸日月,这么地大神通力、大威力;以身体自在行进直到梵天世界。

“比丘们!这样地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天耳通他以清净、超越常人的天耳界,听见两种声音,不论是天或人,远或近。

“比丘们!这样地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他心通他在用心了知心后,了知其他众生与人的心:有贪的心了知为‘有贪的心’,离贪的心了知为‘离贪的心’;有瞋的心了知为‘有瞋的心’,离瞋的心了知为‘离瞋的心’;有痴的心了知为‘有痴的心’,离痴的心了知为‘离痴的心’;收缩的心了知为‘收缩的心’,散乱的心了知为‘散乱的心’;广大的心了知为‘广大的心’,狭小的心了知为‘狭小的心’;有更上的心了知为‘有更上的心’,无更上的心了知为‘无更上的心’;得定的心了知为‘得定的心’,未得定的心了知为‘未得定的心’;已解脱的心了知为‘已解脱的心’,未解脱的心了知为‘未解脱的心’。

“比丘们!这样地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宿命通他回忆起许多前世: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十万生、许多坏劫、许多成劫、许多劫数成坏:‘在那里是这样的名字、这样的族姓、这样的容貌、这样的饮食、这样的乐苦体验、这样的寿命长短,从那里死后投生于另外一处,而在那里又是这样的名字、这样的族姓、这样的容貌、这样的饮食、这样的乐苦体验、这样的寿命长短,从那里死后投生于这里。’像这样,他回忆起许多前世的样子与境遇。

“比丘们!这样地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天眼通他以清净、超越常人的天眼,看见众生死后投生在下劣、胜妙、美丽、丑陋、幸运、不幸,了知众生随业流转:‘这些众生,具备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非难恶骂圣者,抱持邪见以及因此造业,身坏命终后,投生到苦界、恶趣、堕处、地狱。或者这些众生,具备身善行、语善行、意善行,不非难恶骂圣者,抱持正见以及因此造业,身坏命终后,投生到善趣、天界。’像这样,他以清净、超越常人的天眼,看见众生死后投生在下劣、胜妙、美丽、丑陋、幸运、不幸,了知众生随业流转。

“比丘们!这样地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漏尽通比丘灭尽诸漏而得无漏,在这一生中自知自证,成就安住于心解脱、慧解脱。”

 

[读经拾得]

  • 依光明心修四神足

本经表示可以利用光明心来修四神足,经文当中“不过于沉没”、“不过于高举”……“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等等是指什么?详见以下 SN 51.20 解析经。

《中阿含经》卷二十〈长寿王品 2〉第81经念身经当中也有“念光明想”以修身念处的经文,和以上经文类似:“复次,比丘修习念身:比丘者念光明想,善受善持,善意所念,如前后亦然,如后前亦然,如昼夜亦然,如夜昼亦然,如下上亦然,如上下亦然,如是不颠倒,心无有缠,修光明心,心终不为暗之所覆。如是比丘随其身行,便知上如真。”(CBETA, T01, no. 26, p. 555, c26-p. 556, a2)

  • 心念处与他心通

本经中提到的“用心了知心”,即善加达成四念处中“心念处”的练习:觉知当下的心念是有贪、无贪、有瞋、无瞋、有痴、无痴等等状态。

经中接着写的:“了知其他众生与人的心:有贪的心了知为‘有贪的心’,离贪的心了知为‘离贪的心’;有瞋的心了知为‘有瞋的心’,离瞋的心了知为‘离瞋的心’;有痴的心了知为‘有痴的心’,离痴的心了知为‘离痴的心’……”这些一方面是心念处的观外心(观他人的心),一方面也是他心通的能力。

[进阶辨正]

(SN 51.12 大果经)

“比丘们!已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有大果、大福利。比丘们!如何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有大果、大福利呢?

“比丘们!这里,比丘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像这样,我的欲不过于沉没,也不过于高举;不收缩于内,也不散乱于外。’他住于前后想:‘前如同后,后如同前’;上如同下,下如同上;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像这样以开放、没有覆盖的心来修习光明心。

“精进定……(中略)心定……(中略)修习观定勤行成就神足:‘像这样,我的观不过于沉没,也不过于高举;不收缩于内,也不散乱于外。’他住于前后想:‘前如同后,后如同前’;上如同下,下如同上;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像这样以开放、没有覆盖的心来修习光明心。这样地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有大果、大福利。

“比丘们!这样地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比丘体验各种神通:一个化成多个,多个化成一个……(中略)以身体自在行进直到梵天世界。……(中略)

“比丘们!这样地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比丘灭尽诸漏而得无漏,在这一生中自知自证,成就安住于心解脱、慧解脱。”

 

 

(SN 51.13 欲定经)

“比丘们!如果比丘依靠欲而获得定、获得心一境性,这叫做‘欲定’。他四正勤为了不生起尚未产生的不善法,而生起欲、开始努力精进、致力于心的摄受与策励;为了舍断已产生的不善法,而生起欲、开始努力精进、致力于心的摄受与策励;为了生起尚未产生的善法,而生起欲、开始努力精进、致力于心的摄受与策励;为了已生起善法的稳定延续、不疑惑、增广、完全发展、圆满修习,而生起欲、开始努力精进、致力于心的摄受与策励。这叫做‘勤奋之行’。这样,这是欲,这是欲定,这些是勤奋之行,比丘们!这叫做‘欲定勤行成就神足’。

“比丘们!如果比丘依靠精进而获得定、获得心一境性,这叫做‘精进定’。他为了不生起……(中略)为了已生起善法的稳定延续、不疑惑、增广、完全发展、圆满修习,而生起欲、开始努力精进、致力于心的摄受与策励。这叫做‘勤奋之行’。这样,这是精进,这是精进定,这些是勤奋之行,比丘们!这叫做‘精进定勤行成就神足’。

“比丘们!如果比丘依靠心而获得定、获得心一境性,这叫做‘心定’。他为了不生起……(中略)为了已生起善法的稳定延续、不疑惑、增广、完全发展、圆满修习,而生起欲、开始努力精进、致力于心的摄受与策励。这叫做‘勤奋之行’。这样,这是心,这是心定,这些是勤奋之行,比丘们!这叫做‘心定勤行成就神足’。

“比丘们!如果比丘依靠观而获得定、获得心一境性,这叫做‘观定’。他为了不生起……(中略)为了已生起善法的稳定延续、不疑惑、增广、完全发展、圆满修习,而生起欲、开始努力精进、致力于心的摄受与策励。这叫做‘勤奋之行’。这样,这是观,这是观定,这些是勤奋之行,比丘们!这叫做‘观定勤行成就神足’。”

[注解]

心一境性:心专注于一境而不散乱,是“定”的别名之一。又译为“一心”。

[读经拾得]

  • 以“四正勤”修“四神足”

本经讲述以“四正勤”勤奋地修“四神足”。四正勤是正确地勤奋于四个层面:(1) 已生恶令断灭、(2) 未生恶令不生、(3) 未生善令生起、(4) 已生善令增长。

  • 四神足的意义和举例

本经说明“欲定”是指“依靠欲而获得定、获得心一境性”,例如对佛法非常有兴趣、非常想要体证佛法,因此亲近三宝、听闻佛法、努力修行,而能得定。

“精进定”是指“依靠精进而获得定、获得心一境性”,例如知道修行方法后,努力精进修行,用各种方法让自己更为努力修行,例如经常读诵相关经典,排定修行的功课并每天力行,或是加入共修以和同学们切磋勉励,而能得定。

“心定”是指“依靠心而获得定、获得心一境性”,例如基于对修定的初步心得,更加专注、精益求精,一步一步获得更高的定境。

“观定”是指“依靠观而获得定、获得心一境性”,例如听闻佛法后以智慧分析事物,观察事物的本质,因此放下五盖等等阻碍入定的烦恼,而能得定。

  • 四神足的次第

四神足之间可以有彼此增上的关系,例如“意欲”修佛法因此会“精进”,精进修行“心念专注”而能得定,由定发慧而利于修“慧观”,这是种依序完成四神足的次第。

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四神足中最适合自己的入手,例如对佛法特别有信心、特别有兴趣的人,即是以“欲定”入手;打坐能轻安、修定特别有心得的人,可以“心定”入手。

[进阶辨正]

(SN 51.14 目揵连经)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曾有一时,世尊住在舍卫城东园鹿母讲堂

当时,众多比丘待在鹿母讲堂下,他们是掉举的、高慢的、浮躁的、多嘴的、闲话的、失念的、不正知的、没有定的、心迷失的、不节制诸根的。

那时,世尊召唤大目揵连尊者:“目揵连!同修行者们待在鹿母讲堂下,他们是掉举的、高慢的、浮躁的、多嘴的、闲话的、失念的、不正知的、没有定的、心迷失的、不节制诸根的。目揵连!请你刺激比丘们,使他们惊惧。”

“是的,大德!”目揵连尊者回答世尊后,以脚指头施展神通,让鹿母讲堂震动、大大地颤动、剧烈地震动。

那时,那些比丘惊慌恐惧、汗毛竖立,站到一边去:“确实不可思议啊,朋友!确实稀有啊,朋友!这座地基埋得很深、坚固不动的鹿母讲堂,在无风时震动、大大地颤动、剧烈地震动。”

那时,世尊来见那些比丘。抵达后,对那些比丘这么说:“比丘们!你们为何变得惊慌、汗毛竖立而站在一边呢?”

“不可思议啊,大德!稀有啊,大德!这座地基埋得很深、坚固不动的鹿母讲堂,在无风时震动、大大地颤动、剧烈地震动。”

“比丘们!目揵连比丘以脚指头施展神通,使鹿母讲堂震动、大大地颤动、剧烈地震动,想让你们惊慌恐惧。比丘们!你们怎么想:目揵连比丘已妥善修习、多修习什么法,而有这样的大神通力、大威力呢?”

“大德!我们的法以世尊为根本,以世尊为法眼,以世尊为归依。大德!如果世尊能说明这义理,那就太好了!听闻世尊教说后,比丘们将会记忆受持的。”

“这样的话,比丘们!你们要仔细听!比丘们!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目揵连比丘有这样的大神通力、大威力。哪四个呢?比丘们!这里,目揵连比丘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进定……(中略)心定……(中略)修习观定勤行成就神足:‘像这样,我的观不过于沉没,也不过于高举;不收缩于内,也不散乱于外。’他住于前后想:‘前如同后,后如同前’;上如同下,下如同上;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像这样以开放、没有覆盖的心来修习光明心。

“比丘们!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目揵连比丘有这样的大神通力、大威力。又,比丘们!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目揵连比丘体验各种神通:一个化成多个,多个化成一个……(中略)以身体自在行进直到梵天世界。……(中略)又,比丘们!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目揵连比丘灭尽诸漏而得无漏,在这一生中自知自证,成就安住于心解脱、慧解脱。”

[注解]

东园鹿母讲堂:佛陀的道场之一,是由鹿母出资设立的大讲堂,在舍卫城。

掉举:心浮动不安。又译为“掉”。

[进阶辨正]

(SN 51.15 乌南巴婆罗门经)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曾有一时,阿难尊者住在俱睒弥国的瞿师罗园

那时,乌南巴婆罗门来见阿难尊者。抵达后,与阿难尊者互相致意。欢迎慰劳后,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乌南巴婆罗门跟阿难尊者说:

“阿难先生!为了什么目的跟随沙门乔达摩修清净的修行呢?”

“婆罗门!为了断欲跟随沙门乔达摩修清净的修行。”

“但,阿难先生!对于断欲,有道与道迹吗?”

“婆罗门!对于断欲,有道与道迹。”

“但,阿难先生!对于断欲,有什么道与道迹呢?”

“婆罗门!这里,比丘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进定……(中略)心定……(中略)修习观定勤行成就神足。婆罗门!对于断欲,这是道与道迹。”

“阿难先生!这样是没有尽头的,不是有尽头的。‘以欲断欲’是不可能的。”

“那样的话,婆罗门!我反问你,依你认为适当地回答。婆罗门!你怎么想:你先前有‘我将去园里’的欲,到了园里后,那样的欲止息了吗?” “是的,先生!”

“你先前有‘我将去园里’的精进,到了园里后,那样的精进止息了吗?” “是的,先生!”

“你先前有‘我将去园里’的心,到了园里后,那样的心止息了吗?” “是的,先生!”

“你先前有‘我将去园里’的思惟,到了园里后,那样的思惟止息了吗?” “是的,先生!”

“同样地,婆罗门!凡那诸漏已尽、修行已成、应该作的义务已完成、放下重担、得到自身最大的利益、存在的结缚已灭尽、正智解脱的阿罗汉比丘,他先前有要达到阿罗汉果的欲,在达到阿罗汉时,那样的欲止息了;先前有要达到阿罗汉果的精进,在达到阿罗汉时,那样的精进止息了;先前有要达到阿罗汉果的心,在达到阿罗汉时,那样的心止息了;先前有要达到阿罗汉果的思惟,在达到阿罗汉时,那样的思惟止息了。婆罗门!你怎么想:这样是有尽头的,或是无尽头的呢?”

“确实,阿难先生!这样是有尽头的,不是无尽头的。太伟大了,阿难先生!太伟大了,阿难先生!阿难先生!犹如扶正颠倒的,打开隐藏的,为迷路者开示正途,在黑暗中把持灯火,使有眼者能见诸色。同样地,法被阿难尊师以种种方式解说明白。阿难先生!我归依乔达摩世尊、法、比丘僧团,请阿难尊师接受我为优婆塞,从今天起终身归依。”

[注解]

道迹:途径。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人做事总是要有动机,也就是意愿、欲望,修行也是如此。四神足中“欲定勤行成就神足”就是讲要加强修行的动机,然而修行的目标是没有爱欲、止息一切苦的涅槃。

婆罗门质疑阿难尊者所说“以(修行的)欲断(爱)欲”,不就一直有欲望、没完没了吗?

阿难尊者就打了个比方:要到一个庭园,要有到庭园的欲望,才能成行。当抵达庭园后,到庭园的欲望自然就消失了。

本经的对应经典《杂阿含经》卷二十一第561经中提到,“以修行的欲断爱欲”也是如此,依据四神足的欲、精进、心、观,“依离、依无欲、依出要、依灭、向于舍”修行而可以断除爱欲,爱欲断除、目标达成后,原先想要断除爱欲的欲望自然就消失了,因此可以修行的欲断爱欲。

(SN 51.16 沙门婆罗门经(一))

“比丘们!凡任何过去有大神通力、大威力的沙门或婆罗门获得神通者,他们都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凡任何未来有大神通力、大威力的沙门或婆罗门将获得神通者,他们都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凡任何现在有大神通力、大威力的沙门或婆罗门获得神通者,他们都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哪四个呢?

“比丘们!这里,比丘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进定……(中略)心定……(中略)修习观定勤行成就神足。

“比丘们!凡任何过去有大神通力、大威力的沙门或婆罗门获得神通者,他们都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凡任何未来有大神通力、大威力的沙门或婆罗门将获得神通者,他们都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凡任何现在有大神通力、大威力的沙门或婆罗门获得神通者,他们都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

 

 

(SN 51.17 沙门婆罗门经(二))

“比丘们!凡任何过去的沙门或婆罗门,体验各种神通:一个化成多个,多个化成一个;随意现身、隐身;无阻碍地穿越墙壁、城垒、山岳,犹如在虚空;浮出与潜入土地,犹如在水中;在水上行走不沉没,犹如在平地;盘腿而坐在空中前进,犹如有翅膀的鸟;能以手触摸日月,这么地大神通力、大威力;以身体自在行进直到梵天世界。他们都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

“凡任何未来的沙门或婆罗门,将体验各种神通:一个化成多个,多个化成一个;随意现身、隐身;无阻碍地穿越墙壁、城垒、山岳,犹如在虚空;浮出与潜入土地,犹如在水中;在水上行走不沉没,犹如在平地;盘腿而坐在空中前进,犹如有翅膀的鸟;能以手触摸日月,这么地大神通力、大威力;以身体自在行进直到梵天世界。他们都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

“凡任何现在的沙门或婆罗门,体验各种神通:一个化成多个,多个化成一个;随意现身、隐身;无阻碍地穿越墙壁、城垒、山岳,犹如在虚空;浮出与潜入土地,犹如在水中;在水上行走不沉没,犹如在平地;盘腿而坐在空中前进,犹如有翅膀的鸟;能以手触摸日月,这么地大神通力、大威力;以身体自在行进直到梵天世界。他们都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哪四个呢?

“比丘们!这里,比丘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进定……(中略)心定……(中略)修习观定勤行成就神足。

“比丘们!凡任何过去的沙门或婆罗门,体验各种神通:一个化成多个……(中略)以身体自在行进直到梵天世界。他们都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凡任何未来的沙门或婆罗门,将体验各种神通:一个化成多个……(中略)以身体自在行进直到梵天世界。他们都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凡任何现在的沙门或婆罗门,体验各种神通:一个化成多个……(中略)以身体自在行进直到梵天世界。他们都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

 

 

(SN 51.18 比丘经)

“比丘们!已妥善修习、多修习这四神足的比丘,灭尽诸漏而得无漏,在这一生中自知自证,成就安住于心解脱、慧解脱。哪四个呢?

“比丘们!这里,比丘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进定……(中略)心定……(中略)修习观定勤行成就神足。

“比丘们!已妥善修习、多修习这四神足的比丘,灭尽诸漏而得无漏,在这一生中自知自证,成就安住于心解脱、慧解脱。”

 

 

(SN 51.19 神通等之教导经)

“比丘们!我将教导你们神通、神足、修习神足,以及通往修习神足的途径,你们要仔细听!

“比丘们!什么是神通呢?比丘们!这里,比丘体验各种神通:一个化成多个,多个化成一个……(中略)以身体自在行进直到梵天世界。比丘们!这叫做神通。

“比丘们!什么是神足呢?比丘们!凡导致增益神通、获得神通的道与道迹。比丘们!这叫做神足。

“比丘们!什么是修习神足呢?比丘们!这里,比丘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进定……(中略)心定……(中略)修习观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们!这叫做修习神足。

“比丘们!什么是通往修习神足的途径呢?就是八圣道,即: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比丘们!这叫做通往修习神足的途径。”

 

 

(SN 51.20 解析经)

“比丘们!已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有大果、大福利。比丘们!如何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有大果、大福利呢?

“比丘们!这里,比丘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像这样,我的欲不过于沉没,也不过于高举;不收缩于内,也不散乱于外。’他住于前后想:‘前如同后,后如同前’;上如同下,下如同上;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像这样以开放、没有覆盖的心来修习光明心。精进定……(中略)心定……(中略)修习观定勤行成就神足:‘像这样,我的观不过于沉没,也不过于高举;不收缩于内,也不散乱于外。’他住于前后想:‘前如同后,后如同前’;上如同下,下如同上;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像这样以开放、没有覆盖的心来修习光明心。

“比丘们!什么是过于沉没的欲呢?比丘们!欲与懈怠俱行、与懈怠相应,比丘们!这叫做过于沉没的欲。
“比丘们!什么是过于高举的欲呢?比丘们!欲与掉举俱行、与掉举相应,比丘们!这叫做过于高举的欲。
“比丘们!什么是收缩于内的欲呢?比丘们!欲与昏沉睡眠俱行、与昏沉睡眠相应,比丘们!这叫做收缩于内的欲。
“比丘们!什么是散乱于外的欲呢?比丘们!欲被外在的五欲功德散乱、分散,比丘们!这叫做散乱于外的欲。

“比丘们!比丘如何住于前后想:‘前如同后,后如同前’呢?比丘们!这里,比丘以慧善加掌握、善加作意、善加领会、善加洞察前后想 ,比丘们!比丘这样地住于前后想:前如同后,后如同前。

“比丘们!比丘如何住于上如同下,下如同上呢?比丘们!这里,比丘观察此身:自脚底以上,发梢以下,皮肤所包覆,充满种种不净:‘此身有头发、体毛、指甲、牙齿、皮肤、肌肉、筋腱、骨骼、骨髓、肾脏、心脏、肝脏、肋膜、脾脏、肺脏、肠子、肠间膜、胃、粪便、胆汁、痰、脓、血、汗、脂肪、眼泪、油脂、唾液、鼻涕、关节液、尿。’比丘们!比丘这样地住于上如同下,下如同上。

“比丘们!比丘如何住于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呢?比丘们!这里,比丘白天以那特质、特征、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夜晚也以那(相同的)特质、特征、相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夜晚以那特质、特征、相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白天也以那(相同的)特质、特征、相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们!比丘这样地住于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

“比丘们!比丘如何以开放、没有覆盖的心来修习光明心呢?比丘们!这里,比丘妥善注意光明想,妥善摄持白昼想。比丘们!比丘这样地以开放、没有覆盖的心来修习光明心。

“比丘们!什么是过于沉没的精进呢?比丘们!精进与懈怠俱行、与懈怠相应,比丘们!这叫做过于沉没的精进。
“比丘们!什么是过于高举的精进呢?比丘们!精进与掉举俱行、与掉举相应,比丘们!这叫做过于高举的精进。
“比丘们!什么是收缩于内的精进呢?比丘们!精进与昏沉睡眠俱行、与昏沉睡眠相应,比丘们!这叫做收缩于内的精进。
“比丘们!什么是散乱于外的精进呢?比丘们!精进被外在的五欲功德散乱、分散,比丘们!这叫做散乱于外的精进。
“……(中略)
“比丘们!比丘如何以开放、没有覆盖的心来修习光明心呢?比丘们!这里,比丘妥善注意光明想,妥善摄持白昼想。比丘们!比丘这样地以开放、没有覆盖的心来修习光明心。

“比丘们!什么是过于沉没的心呢?比丘们!心与懈怠俱行、与懈怠相应,比丘们!这叫做过于沉没的心。
“比丘们!什么是过于高举的心呢?比丘们!心与掉举俱行、与掉举相应,比丘们!这叫做过于高举的心。
“比丘们!什么是收缩于内的心呢?比丘们!心与昏沉睡眠俱行、与昏沉睡眠相应,比丘们!这叫做收缩于内的心。
“比丘们!什么是散乱于外的心呢?比丘们!心被外在的五欲功德散乱、分散,比丘们!这叫做散乱于外的心。
“……(中略)
“……比丘们!比丘这样地以开放、没有覆盖的心来修习光明心。

“比丘们!什么是过于沉没的观呢?比丘们!观与懈怠俱行、与懈怠相应,比丘们!这叫做过于沉没的观。
“比丘们!什么是过于高举的观呢?比丘们!观与掉举俱行、与掉举相应,比丘们!这叫做过于高举的观。
“比丘们!什么是收缩于内的观呢?比丘们!观与昏沉睡眠俱行、与昏沉睡眠相应,比丘们!这叫做收缩于内的观。
“比丘们!什么是散乱于外的观呢?比丘们!观被外在的五欲功德散乱、分散,比丘们!这叫做散乱于外的观。
“……(中略)
“……比丘们!比丘这样地以开放、没有覆盖的心来修习光明心。

“比丘们!这样地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有大果、大福利。
“比丘们!这样地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比丘体验各种神通:一个化成多个,多个化成一个……(中略)以身体自在行进直到梵天世界。……(中略)
“比丘们!这样地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比丘灭尽诸漏而得无漏,在这一生中自知自证,成就安住于心解脱、慧解脱。”

讲堂震动品第二的摄颂:
 以前、大果、欲、目揵连和乌南巴
 二经沙门婆罗门、比丘、教导、解析

[注解]

以慧善加掌握、善加作意、善加领会、善加洞察前后想:以智慧好好地观察掌握、好好地警觉注意、好好地细细玩味、好好地洞察看穿之前与之后(共通的特质);在前后动作中(保持)正知。这可以解为以智慧观察行、住、坐、卧,例如改变姿势时觉知正在改变姿势,观察身体从站着变成坐着时,不论站或坐都是无常的;或是修空三昧的人,在行、住、坐、卧当中观察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暂态,所以本质皆空。

相:巴利文 nimitta,依前后文不同,可用于徴相、禅相、特相。“征相”指征兆、相貌,“禅相”、“特相”指专注修定时心中生起的影像,例如有的人定力增进时心中会生起光明的相,参见《中阿含经》卷十七〈长寿王品 2〉第72经长寿王本起经

[读经拾得]

本经解析如何依光明心修四神足,其中共通的解说以表格显示如下:

简述 解说
不过于沉没 不懈怠
不过于高举 不掉举
不收缩于内 不昏沉睡眠
不散乱于外 不分心于五欲
住于前后想:前如同后,后如同前(前后想) 以慧善加掌握、善加作意、善加领会、善加洞察前后想
住于上如同下,下如同上(上下想) 观察此身:自脚底以上,发梢以下,皮肤所包覆,充满种种不净
住于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白昼想) 白天和夜晚都以那相同的特质、特征、相修习
以开放、没有覆盖的心来修习光明心 妥善注意光明想,妥善摄持白昼想


依光明心修四神足的方法,首先可以“前后想”及“上下想”对治心的四个不良状态(过于沉没、过于高举、收缩于内、乱散于外):

  • “前后想”是在前后动作中(保持)正知,以智慧观察行、住、坐、卧。例如改变姿势时觉知正在改变姿势,观察身体从站着变成坐着时,不论站或坐都是无常的。或是修空三昧的人,在行、住、坐、卧当中观察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暂态,所以本质皆空。“前后想”在止观中通常归类为观,可以产生智慧。
  • “上下想”是不净观,观察身体是由皮肤、不同的血肉器官、乃至骨头组成的,都是不净的。“上下想”在止观中通常归类为止,可以修得禅定。

“前后想”及“上下想”有对治的效果:

  • “前后想”积极观察,可以对治懈怠(过于沉没)及昏沉睡眠(收缩于内)。懈怠会让定力无法增进,昏沉睡眠则会让定力丧失。
  • “上下想”观察不净,可以对治掉举(过于高举)及外在五欲干扰(散乱于外)。掉举会让慧力无法增进,五欲干扰则会让慧力丧失。

对治了四个不良状态,减轻了五盖,定力就能增长。有的修行人在定力到一定程度时,心中自然会生起光明,而可以用光明是否退失作为定力是否退失的征相:每当光明退失了,就要找出禅定在哪里有缺失并加以改善,即可恢复定力及光明,参见SN 51.11 “读经拾得”中的说明。禅定的缺失都排除了、定力稳固后,不分日夜心中都能像大白天般:“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

“妥善注意光明想,妥善摄持白昼想”,也就是好好地念住、解决禅定的缺失,心中生起的光明也就能稳定。“这样地以开放、没有覆盖的心来修习光明心”,“开放、没有覆盖”常用来描述正念现前、没有了睡眠盖,因此定力更加稳固,甚至进而依定而发起神通、智慧,完成四神足。

这样的流程,也符合要先修念住、克服五盖后,才能得定的次第。

修四神足时,可以用自己习惯的禅定法门,专注于该法门的所缘(专注的目标)来修定,定力提升时有的修行人心中自然会生起光明,此时只要在光明退失时检查禅定的缺失即可,不必改以光明作为修定的所缘;另外也有的法门是观想光明,以光明为所缘修念住或修定。

三、铁球品

(SN 51.21 道经)

缘起于舍卫城。

“比丘们!当我正觉以前,还是未成正觉的菩萨时,这么想:‘什么是修习神足的道与道迹呢?’

“比丘们!我这么想:‘这里,比丘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像这样,我的欲不过于沉没,也不过于高举;不收缩于内,也不散乱于外。”他住于前后想:“前如同后,后如同前”;上如同下,下如同上;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像这样以开放、没有覆盖的心来修习光明心。

“修习精进定……(中略)心定……(中略)修习观定勤行成就神足:‘像这样,我的欲不过于沉没,也不过于高举;不收缩于内,也不散乱于外。’他住于前后想:‘前如同后,后如同前’;上如同下,下如同上;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像这样以开放、没有覆盖的心来修习光明心。

“比丘们!这样地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比丘体验各种神通:一个化成多个,多个化成一个……(中略)以身体自在行进直到梵天世界。……(中略)

“比丘们!这样地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比丘灭尽诸漏而得无漏,在这一生中自知自证,成就安住于心解脱、慧解脱。”

六神通智慧都应该要扩展。)

[注解]

六神通智慧:六种超凡的知识或力量,即:神足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眼通、漏尽通。这里的“神通智慧”又译为“证智”。

[读经拾得]

四神足中:

  1. “欲定勤行成就神足”可说是依成就如意足。
  2. “精进定勤行成就神足”可说是依成就如意足。
  3. “心定勤行成就神足”可依例如无量心三昧(慈喜舍四无量心)成就如意足。
  4. “观定勤行成就神足”可说是依成就如意足。

依悲、智、愿、行所引发的禅定而成就神通、解脱,也是四神足。

[进阶辨正]

(SN 51.22 铁球经)

缘起于舍卫城。

那时,阿难尊者来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阿难尊者跟世尊说:

“大德!世尊自证以神通的意生身到梵天世界吗?”
“阿难!我自证以神通的意生身到梵天世界。”
“大德!世尊自证由这四大种身,以神通到梵天世界吗?”
“阿难!我自证由这四大种身,以神通到梵天世界。”

“大德!世尊能以神通的意生身到梵天世界;大德!世尊自证由这四大种身,以神通到梵天世界。大德!这是世尊的不可思议与稀有。”

“阿难!如来不可思议,成就不可思议法,阿难!如来稀有,成就稀有法。

“阿难!当如来发起神足通的方法将身沉浸于心中、将心沉浸于身中,进入并停留于身的乐想与轻想时。阿难!那时,如来的身体成为较轻快、较柔软、较适合作业、较清净。阿难!犹如在炎热白天晒热后的铁球,成为较轻快、较柔软、较适合作业、较清净。同样地,阿难!当如来将身沉浸于心中、将心沉浸于身中,进入并停留于身的乐想与轻想时。阿难!那时,如来的身体成为较轻快、较柔软、较适合作业、较清净。

“阿难!当如来将身沉浸于心中、将心沉浸于身中,进入并停留于身的乐想与轻想时。阿难!那时,如来的身体容易从地面昇到空中,他体验各种神通:一个化成多个,多个化成一个……(中略)以身体自在行进直到梵天世界。阿难!犹如轻盈的木棉花或棉花容易从地面昇到空中,同样地,当如来将身沉浸于心中、将心沉浸于身中,进入并停留于身的乐想与轻想时。阿难!那时,如来的身体容易从地面昇到空中,他体验各种神通:一个化成多个,多个化成一个……(中略)以身体自在行进直到梵天世界。”

[注解]

意生身:意念所化生出的身体。

四大种身:由地、水、火、风四大种所组成的身体;肉身。“四大种”又译为“四大”,是古代印度人认为一切物质及物理现象的四种组成。

[读经拾得]

  • 将身沉浸于心中、将心沉浸于身中

本经记载发起神足通的方法:“当如来将身沉浸于心中、将心沉浸于身中,进入并停留于身的乐想与轻想”,是什么意思?

南传《清净道论》解释说因为身体的活动较缓慢,心理的活动较迅速,禅定可将身心统一,心安住于身中而缓慢,身安住于心中而迅速。另一方面,禅定能渐次舍离粗重的五盖及寻等禅支而达成轻想,生起乐禅支而达成乐想,身体沉浸于轻想及乐想,有如被风吹起的棉絮般轻快,发起神足通。

  • 神足通前往天界

本经表示佛陀不仅可以意念所化生的身体(意生身)前往天界,也可以肉身(四大种身)前往天界。

有神足通的修行人能以意念所化生的身体前往天界,此时肉身呈现不动的状态;佛陀则甚至可以肉身前往天界,例如《杂阿含经》卷十九第506经记载佛陀到忉利天为母说法时,弟子三个月见不到他,就是因为他是以肉身前往忉利天。

[进阶辨正]

(SN 51.23 比丘经)

“比丘们!有四神足。哪四个呢?

“比丘们!这里,比丘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进定……(中略)心定……(中略)修习观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们!这是四神足。

“比丘们!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的比丘,灭尽诸漏而得无漏,在这一生中自知自证,成就安住于心解脱、慧解脱。”

 

 

(SN 51.24 单纯经)

“比丘们!有四神足。哪四个呢?比丘们!这里,比丘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进定……(中略)心定……(中略)修习观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们!这是四神足。”

 

 

(SN 51.25 大果经(一))

“比丘们!有四神足。哪四个呢?

“比丘们!这里,比丘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进定……(中略)心定……(中略)修习观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们!这是四神足。

“比丘们!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可以预期二果其中之一:这一生得到究竟的智慧,或仍有残余存在时,为阿那含。”

 

 

(SN 51.26 大果经(二))

“比丘们!有四神足。哪四个呢?

“比丘们!这里,比丘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进定……(中略)心定……(中略)修习观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们!这是四神足。

“比丘们!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可以预期七果、七福利,哪七果、七福利呢?

“在这一生中即达到究竟的智慧。

“如果在这一生中没达到究竟的智慧,则在死时达到究竟的智慧。

“如果在这一生中没达到究竟的智慧,在死时也没达到究竟的智慧,则以灭尽五下分结,达到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无行般涅槃有行般涅槃上流色究竟

“比丘们!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可以预期七果、七福利。”

 

[读经拾得]

关于本经提到的七种果、七种福利的解说,可参考卷二十六第652经前的“导读:四向四果”或《杂阿含经》卷二十七第736经的“读经拾得”。

(SN 51.27 阿难经(一))

缘起于舍卫城。

那时,阿难尊者来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阿难尊者跟世尊说:

“大德!什么是神通?什么是神足?什么是修习神足?以及什么是通往修习神足的途径呢?”

“阿难!这里,比丘体验各种神通:一个化成多个,多个化成一个……(中略)以身体自在行进直到梵天世界。阿难!这叫做神通。

“阿难!什么是神足呢?阿难!凡导致增益神通、获得神通的道与道迹。阿难!这叫做神足。

“阿难!什么是修习神足呢?阿难!这里,比丘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进定……(中略)心定……(中略)修习观定勤行成就神足。阿难!这叫做修习神足。

“阿难!什么是通往修习神足的途径呢?就是八圣道,即:正见、……(中略)正定。阿难!这叫做通往修习神足的途径。”

 

 

(SN 51.28 阿难经(二))

在一旁坐好后,世尊跟阿难尊者说:

“阿难!什么是神通?什么是神足?什么是修习神足?以及什么是通往修习神足的途径呢?”

“大德!我们的法以世尊为根本,……(中略)。”

“阿难!这里,比丘体验各种神通:一个化成多个,多个化成一个……(中略)以身体自在行进直到梵天世界。阿难!这叫做神通。

“阿难!什么是神足呢?阿难!凡导致增益神通、获得神通的道与道迹。阿难!这叫做神足。

“阿难!什么是修习神足呢?阿难!这里,比丘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进定……(中略)心定……(中略)修习观定勤行成就神足。阿难!这叫做修习神足。

“阿难!什么是通往修习神足的途径呢?就是八圣道,即:正见、……(中略)正定。阿难!这叫做通往修习神足的途径。”

 

 

(SN 51.29 比丘经(一))

那时,众多比丘来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那些比丘跟世尊说:

“大德!什么是神通?什么是神足?什么是修习神足?以及什么是通往修习神足的途径呢?”

“比丘们!这里,比丘体验各种神通:一个化成多个,多个化成一个……(中略)以身体自在行进直到梵天世界。比丘们!这叫做神通。

“比丘们!什么是神足呢?比丘们!凡导致增益神通、获得神通的道与道迹。比丘们!这叫做神足。

“比丘们!什么是修习神足呢?比丘们!这里,比丘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进定……(中略)心定……(中略)修习观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们!这叫做修习神足。

“比丘们!什么是通往修习神足的途径呢?就是八圣道,即:正见、……(中略)正定。比丘们!这叫做通往修习神足的途径。”

 

 

(SN 51.30 比丘经(二))

那时,众多比丘来见世尊。……(中略)在一旁坐好后,世尊跟那些比丘说:

“比丘们!什么是神通?什么是神足?什么是修习神足?以及什么是通往修习神足的途径呢?”

“大德!我们的法以世尊为根本,……(中略)。”

“比丘们!什么是神通呢?比丘们!这里,比丘体验各种神通:一个化成多个,多个化成一个……(中略)以身体自在行进直到梵天世界。比丘们!这叫做神通。

“比丘们!什么是神足呢?比丘们!凡导致增益神通、获得神通的道与道迹。比丘们!这叫做神足。

“比丘们!什么是修习神足呢?比丘们!这里,比丘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进定……(中略)心定……(中略)修习观定勤行成就神足。比丘们!这叫做修习神足。

“比丘们!什么是通往修习神足的途径呢?就是八圣道,即:正见、……(中略)正定。比丘们!这叫做通往修习神足的途径。”

 

 

(SN 51.31 目揵连经)

在那里,世尊召唤比丘们:

“比丘们!你们怎么想:目揵连比丘已妥善修习、多修习什么法,而有这样的大神通力、大威力呢?”

“大德!我们的法以世尊为根本,……(中略)。”

“比丘们!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目揵连比丘有这样的大神通力、大威力。哪四个呢?比丘们!这里,目揵连比丘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像这样,我的欲不过于沉没,也不过于高举;不收缩于内,也不散乱于外。’他住于前后想:‘前如同后,后如同前’;上如同下,下如同上;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像这样以开放、没有覆盖的心来修习光明心。

“精进定……(中略)心定……(中略)修习观定勤行成就神足:‘像这样,我的观不过于沉没,也不过于高举;不收缩于内,也不散乱于外。’他住于前后想:‘前如同后,后如同前’;上如同下,下如同上;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像这样以开放、没有覆盖的心来修习光明心。比丘们!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目揵连比丘有这样的大神通力、大威力。

“又,比丘们!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目揵连比丘体验各种神通:一个化成多个,多个化成一个……(中略)以身体自在行进直到梵天世界。……(中略)

“又,比丘们!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目揵连比丘灭尽诸漏而得无漏,在这一生中自知自证,成就安住于心解脱、慧解脱。”

 

(SN 51.32 如来经)

在那里,世尊召唤比丘们:

“比丘们!你们怎么想:如来已妥善修习、多修习什么法,而有这样的大神通力、大威力呢?”

“大德!我们的法以世尊为根本,……(中略)。”

“比丘们!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如来有这样的大神通力、大威力。哪四个呢?比丘们!这里,如来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像这样,我的欲不过于沉没,也不过于高举;不收缩于内,也不散乱于外。’他住于前后想:‘前如同后,后如同前’;上如同下,下如同上;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像这样以开放、没有覆盖的心来修习光明心。

“精进定……(中略)心定……(中略)修习观定勤行成就神足:‘像这样,我的观不过于沉没,也不过于高举;不收缩于内,也不散乱于外。’他住于前后想:‘前如同后,后如同前’;上如同下,下如同上;白天如同夜晚,夜晚如同白天。像这样以开放、没有覆盖的心来修习光明心。比丘们!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如来有这样的大神通力、大威力。

“又,比丘们!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如来体验各种神通:一个化成多个,多个化成一个……(中略)以身体自在行进直到梵天世界。……(中略)

“又,比丘们!已妥善修习、多修习四神足时,如来灭尽诸漏而得无漏,在这一生中自知自证,成就安住于心解脱、慧解脱。”

(六神通智慧都应该要扩展。)

铁球品第三的摄颂:
 道、铁球、比丘、单纯和果二经
 阿难二经、比丘二经、目揵连、如来

 

 

四、恒河中略品

(SN 51.33~44 恒河等十二经)

“比丘们!就像恒河向东倾注、向东汇流、向东导向。同样地,比丘们!修习、多修习四神足的比丘,向涅槃倾注、向涅槃汇流、向涅槃导向。

“比丘们!修习、多修习四神足的比丘,如何向涅槃倾注、向涅槃汇流、向涅槃导向呢?

“比丘们!这里,比丘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进定……(中略)心定……(中略)修习观定勤行成就神足。

“比丘们!这样地修习、多修习四神足的比丘,向涅槃倾注、向涅槃汇流、向涅槃导向。”

恒河中略品第四的摄颂:
 向东倾注有六经  向海倾注有六经
 六加六成十二经  依此背诵成本品

五、不放逸品

(SN 51.45~54如来等十经)

不放逸品应该要扩展,彼摄颂:
 如来足迹屋顶树心茉莉花
 月亮太阳衣服是第十位

[进阶辨正]

六、须要力量品

(SN 51.55~66力量等十二经)

须要力量品应该要扩展,彼摄颂:
 力量、种子和龙、树木、瓶子、芒
 虚空和二雨云经、船、旅馆、河

七、寻求品

(SN 51.67~76寻求等十经)

寻求品应该要扩展,彼摄颂:
 寻求、慢、漏、有以及苦的三种
 碍和垢、恼乱、受、渴爱和渴望

 

 

八、瀑流品

(SN 51.77~86 瀑流等十经)

“比丘们!有五上分结,哪五个呢?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比丘们!这些是五上分结。

“比丘们!应该修习四神足,为了证知、遍知、灭尽、舍断五上分结。比丘们!哪四个呢?

“比丘们!这里,比丘修习欲定勤行成就神足,精进定……(中略)心定……(中略)修习观定勤行成就神足。

“比丘们!应该修习四神足,为了证知、遍知、灭尽、舍断五上分结。”

(应该要如“道相应”那样扩展。)

瀑流品第八的摄颂:
 瀑流、轭、取、系缚和随眠
 种欲、盖、蕴、以及下上分

 

 

神足相应第七

[注解]

神足相应第七:“神足相应”是南传《相应部尼柯耶》第51相应,也是南传《相应部尼柯耶》五篇当中“大篇”的第七个相应。

 
agama/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四-4.txt · 上一次變更: 2021/03/08 23:05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2393808364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