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家居士的理财观念]出家人以解脱为业,因此不赚钱、不蓄财;在家人则要有居家生活,需要赚钱谋生。 佛陀在《杂阿含经》卷四第91经表示:“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现法安、现法乐。何等为四?谓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CBETA, T02, no. 99, p. 23, a26-28) “方便具足”即努力工作以种种技能谋生,“守护具足”即管好财物以避免不必要的减损,“正命具足”即以正当的方法谋生,该花的钱就花、不该花的钱不花。四个能让在家人此生安乐的方法中,有三个都与理财有关,可见正确理财的重要性。 我们应如何正确地求财?取得财物后该如何分配?如何避免财物不必要的减损?对财物应避免怎样的心态?佛陀都曾向居士们一一开示,整理如下: ◎ 正确的求财方法 在家居士需要营生求财,才能照顾自己及他人,但该怎么求财呢? 《杂阿含经》卷四十八第1283经说“始学功巧业,方便集财物”,《中阿含经》卷三十三〈大品1〉第135经善生经也说:“初当学技术,于后求财物。”(CBETA, T01, no. 26, p. 642, a2) 也就是要先有一技之长,努力工作。 《增支部尼柯耶》集4〈轮品4〉第31经轮经则提到要赚大钱的话,需要具备四个条件:好的地点,依止善人、正确的愿求、过去行善的福德。 最好以怎样的心态求财呢?《中阿含经》卷三十〈大品1〉第126经行欲经这么说:“居士!若有一行欲人,如法以道求索财物,彼如法以道求财物已,自养安隐及父母、妻子、奴婢、作使,亦供养沙门、梵志,令昇上与乐俱而受乐报,生天长寿。得财物已,不染不着,不缚不缴,不缴已染著,见灾患,知出要而用者,此行欲人于诸行欲人为最第一。”(CBETA, T01, no. 26, p. 615, c9-15) 要如法求财、不能违法,得到财物后除了自养外,也要分享及供养,进而不染著于财物,知道财物的无常,而作妥善的运用。 若要追本溯缘,不作贪、瞋、怖、痴的行为,即能多福禄,如《中阿含经》卷三十三〈大品1〉第135经善生经所说:“人因四事故,便得多福。云何为四?不行欲、不行恚、不行怖、不行痴。”(CBETA, T01, no. 26, p. 639, b13-14) 举例而言,不贪而能投资进退有节,不瞋有慈心而和气生财,不怖才能积极进取做事,不痴则智慧清明,自然洞烛机先。经中也常提到清净布施、慈心、斋戒能成就后世的大福报。 ◎ 适当的财物分配 如法获取财物后,该如何作资产配置呢?《中阿含经》卷三十三〈大品1〉第135经、《长阿含经》卷十一第16经善生经、《杂阿含经》卷四十八第1283经中都有记载佛陀为善生童子开示的方向,将个人所得大致分为四份:一份供应生活所需(饮食)、一份要存起来,二份作赚钱的资本(例如一份投入工作所需、一份则可投资或借给他人)。第1283经也有相关的说明。详情可参考之前的讨论串 → http://0rz.tw/ofBe5 (本段待进一步整理。)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亦提供过去久远时某一长者的财物分配法,也可作为参考。
一分财宝,常求息利以赡家业; 两者相较下,可以发觉无论怎么分配,日常生活的费用需保留,发展事业的费用亦需保留,剩下的则是看要存在地上的银行,或是天上的银行(布施),随个人所好。 ◎ 聪明地避免财物减损 获取并配置好财物后,也要减少财物不必要的损失。佛陀告诫我们有六种错误的行为会破财,见《中阿含经》卷三十三〈大品1〉第135经善生经:“居士子!求财物者,当知有六非道。云何为六?一曰种种戏求财物者为非道。二曰非时行求财物者为非道。三曰饮酒放逸求财物者为非道。四曰亲近恶知识求财物者为非道。五曰常喜妓乐求财物者为非道。六曰懒惰求财物者为非道。”(CBETA, T01, no. 26, p. 639, b18-23) 十赌九输,纵使赢了也不安稳。生活不正常,工作不稳且难以建立信用。放逸于灯红酒绿或混迹于狐群狗党,随时就会出事。纵欲或懒惰自然坐吃山空,累积不了财富。 《杂阿含经》卷三十二第914经提到了九个造成财物减损的原因:“王所逼、贼所劫、火所焚、水所漂、藏自消减、抵债不还、怨憎残破、恶子费用、[……]无常。”(CBETA, T02, no. 99, p. 230, c6-9) 《杂阿含经》卷四十八第1283经中佛陀也教我们“不付老子财,不寄边境民,不信奸狡人,及诸悭悋者,亲附成事者,远离不成事”。 佛弟子并不会傻傻地让人将钱财偷走或抢走,而会适切地守护财物。 ◎ 错误的贪着心态 虽然钱财是生活所需,但成为金钱的奴隶或因多财而放逸也会深受其害,如《杂阿含经》卷四十六第1232经中说:“彼诸世人得胜财利,于财放逸,而起贪著,作邪行者,是愚痴人,长夜当得不饶益苦。”(CBETA, T02, no. 99, p. 336, c3-5) 无法节制自己而乱花钱,或是过于吝啬而不肯花钱,都不出贪及痴,《杂阿含经》卷四第91经即说:“若善男子无有钱财而广散用,以此生活,人皆名为优昙钵华,无有种子,愚痴贪欲,不顾其后。或有善男子财物丰多,不能食用,傍人皆言是愚痴人如饿死狗。是故,善男子所有钱财能自称量,等入等出,是名正命具足。”(CBETA, T02, no. 99, p. 23, b16-21) 《杂阿含经》卷四十六第1232经即记载一位长者多财巨富,但是完全不肯花钱而生活得像个穷人,也不帮助他人、施与他人,这就是因为太贪而对自己及他人都吝啬,受不到福报的利益,福报用完即堕三恶道。 了解财物只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正确看待财富的因缘生灭,自然能妥善地运用及累积钱财,而得到现世的安乐。 (一六)佛说长阿含ⓐ第二分善生经第十二佛陀为善生长者子说远离恶行恶友,及敬礼六方的法门 如是我闻: 尔时,世尊时到ⓒ着衣持钵,入城乞食。时,罗阅祇城内有长者子,名曰善生,清旦出城,诣园游观,初沐浴讫,举身皆湿,向诸方礼,东、西、南、北、上、下诸方,皆悉周遍。 尔时,世尊见长者子ⓓ善生诣园游观,初沐浴讫,举身皆湿,向诸方礼。世尊见已,即诣其所,告善生言:“汝以何缘,清旦出城,于园林中,举身皆湿,向诸方礼?” 尔时,善生白佛言:“我父临命终时,遗敕我言:‘汝欲礼者,当先礼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我奉承父教不敢违背,故澡浴讫,先叉手东面,向东方礼;南、西、北方,上、下诸方,皆悉周遍。” 尔时,世尊告善生曰:“长者子!有此方名耳,非为不有;然我贤圣法中,非礼此六方以为恭敬。” 善生白佛言:“唯愿世尊善为我说贤圣法中礼六方法!” 佛告长者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善生对曰:“唯然,愿乐欲闻!” 佛告善生:“若长者、长者子知四结业①不于四处而作恶行,又复能知六损财业,是谓,善生!若ⓕ长者、长者子离四恶行,礼敬六方。今世亦善,后获善报,今世根基②,后世根基,于现法中,智者所称,获世ⓖ一果③,身坏命终,生天、善处。善生!当知四结行者:一者杀生,二者盗窃,三者淫逸ⓗ,四者妄语,是四结行。云何为四处?一者欲,二者恚,三者怖,四者痴。若长者、长者子于此四处而作恶者,则有损耗。”佛说是已,复作颂曰:
“欲瞋及怖痴, 有此四法者; 佛告善生:“若长者、长者子于此四处不为恶者,则有增益。”尔时,世尊重作颂曰:
“于欲恚怖痴, 不为恶行者, 佛告善生:“六损财业者:一者耽湎④于酒,二者博戯⑤,三者放荡⑥,四者迷于伎乐,五者恶友相得⑦,六者懈堕,是为六损财业。善生!若长者、长者子解知四结行,不于四处而为恶行,复知六损财业,是谓ⓘ,善生!于四处得离,供养六方,今善后善,今世根基,后世根基,于现法中,智者所誉,获世[*]一果,身坏命终,生天、善处。善生!当知饮酒有六失: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斗诤,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⑧,六者智慧日损。善生!若彼长者、长者子饮酒不已,其家产业日日损减。善生!博戯有六失,云何为六?一者财产日耗,二者虽胜生怨,三者智者所责,四者人不敬信,五者为人疏外⑨,六者生盗窃心。善生!是为博戯六失。若长者、长者子博戯不已,其家产业日日损减,放荡有六失:一者不自护身,二者不护财货,三者不护子孙,四者常自惊惧,五者诸苦恶法常ⓙ自缠身,六者喜生虚妄⑩,是为放荡六失。若长者、长者子放荡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 “善生!迷于伎乐复有六失:一者求歌,二者ⓚ求舞,三者求琴瑟⑪,四者波内早⑫ⓛ,五者多罗槃⑬,六者首呵那⑭,是为伎乐六失。若长者、长者子伎乐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恶友相得复有六失:一者方便生欺,二者好喜屏处⑮,三者诱他家人⑯,四者图谋他物,五者财利自向⑰,六者好发他过⑱,是为恶友六失。若长者、长者子习恶友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懈堕有六失:一者富乐不肯作务⑲,二者贫穷不肯勤修,三者寒时不肯勤修,四者热时不肯勤修,五者时早不肯勤修,六者时晚不肯勤修,是为懈堕六失。若长者、长者子懈堕不已,其家财业日日损减。”佛说是已,复作颂曰:
“迷惑于酒者, 还有酒伴党; 四类应当远离的坏朋友佛告善生:“有四怨如亲,汝当觉知。何谓为四?一者畏伏,二者美言,三者敬顺,四者恶友。” 佛告善生:“畏伏㉑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先与后夺㉒,二者与少望多㉓,三者畏故强亲㉔,四者为利故亲㉕,是为畏伏四事。” 佛告善生:“美言㉖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善恶斯顺㉗,二者有难舍离㉘,三者外有善来密遮ⓢ止之㉙,四者见有危事便排挤ⓣ之㉚,是为美言亲四事。敬顺㉛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先诳㉜,二者后诳㉝,三者现诳㉞,四者见有小过便加杖之㉟,是为敬顺亲四事。恶友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饮酒时为友,二者博戯时为友,三者淫逸[*]时为友,四者歌舞时为友,是为恶友亲四事。”世尊说此已,复作颂曰:
“畏伏而强亲, 美言亲亦尔; 四类应当亲近的善友佛告善生:“有四亲可亲㊱,多所饶益,为人救护。云何为四?一者止非㊲,二者慈愍,三者利人,四者同事㊳,是为四亲可亲,多所饶益,为人救护,当亲近之。善生!彼ⓥ止非有四事,多所饶益,为人救护。云何为四?一者见人为恶则能遮止,二者示人正直㊴,三者慈心愍念,四者示人天ⓦ路㊵。是为四止非,多所饶益,为人救护。 “复次,慈愍有四事:一者见利代喜㊶,二者见恶代忧㊷,三者称誉人德㊸,四者见人说恶便能抑制㊹,是为四慈愍,多所饶益,为人救护。利益有四,云何为四?一者护彼不令放逸㊺,二者护彼放逸失财㊻,三者护彼使不恐怖㊼,四者屏相教诫㊽ⓧ,是为四利人,多所饶益,为人救护。同事有四,云何为四?一者为彼不惜身命,二者为彼不惜财宝,三者为彼济其恐怖,四者为彼屏相教诫[*],是为四同事,多所饶益,为人救护。”世尊说是已,复作颂曰:
“制非防恶亲, 慈愍存ⓨ他亲; 佛告善生:“当知六方,云何为六ⓩ?父母为东方,师长为南方,妻妇为西方,亲党㊾为北方,僮仆为下方,沙门、婆罗门、诸高行者为上方。善生!夫为人子,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奉㊿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善生!夫为人子,当以此五事敬顺父母,父母复以五事敬亲Ⓐ其子。云何为五?一者制子不听为恶,二者指授示其善处,三者慈爱入骨彻髓,四者为子求善婚娶,五者随时供给所须。善生!子于父母敬顺恭奉,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善生!弟子敬奉师长复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给侍所须,二者礼敬供养,三者尊重戴仰,四者师有教敕敬顺无违,五者从师闻法善持不忘。善生!夫为弟子当以此五法敬事师长,师长复以五事敬视弟子,云何为五?一者顺法调御⑴,二者诲其未闻,三者随其所问Ⓑ令善义解Ⓒ,四者示其善友,五者尽以Ⓓ所知诲授不悋。善生!弟子于师长敬顺恭奉,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善生!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相待以礼,二者威严不媟⑵Ⓔ,三者衣食随时,四者庄严以时⑶,五者委付家内⑷。善生!夫以此五事敬待于妻,妻复以五事恭敬于夫,云何为五?一者先起,二者后坐,三者和言⑸,四者敬顺,五者先意承旨⑹。善生!是为夫Ⓕ之于妻Ⓖ敬待,如是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善生!夫为人者,当以五事亲敬亲族⑺,云何为五?一者给施,二者善言,三者利益,四者同利,五者不欺。善生!是为五事亲敬亲族,亲族亦以五事亲敬于人,云何为五?一者护放逸,二者护放逸失财,三者护恐怖Ⓗ,四者屏相教诫[*],五者常相称叹。善生!如是敬亲Ⓘ亲族,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善生!主于僮使以五事教授,云何为五?一者随能使役⑻,二者饮食随时,三者赐劳随时⑼,四者病与医药,五者纵其休暇⑽Ⓙ。善生!是为五事教授僮使,僮使复以五事奉事其主,云何为五?一者早起,二者为事周密⑾,三者不与不取,四者作务以次⑿,五者称扬主名。是为主待僮使,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善生!檀越当以五事供奉沙门、婆罗门,云何为五?一者身行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时⒀施,五者门不制止⒁。善生!若檀越以此五事供奉沙门、婆罗门,沙门、婆罗门当复以六事而教授之,云何为六?一者防护不令为恶,二者指授善处,三者教怀善心,四者使未闻者闻,五者已闻能使善解⒂,六者开示天路⒃。善生!如是檀越恭奉沙门、婆罗门,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世尊说已,重说偈曰:
“父母为东方, 师长为Ⓚ南方, 尔时,善生白世尊言:“甚善,世尊!实过本望➋,逾Ⓠ我父教,能使覆者得仰➌,闭者得开,迷者得悟,冥室燃灯,有目得视。如来所说,亦复如是,以无数方便,开悟愚冥,现清白法。所以者何?佛为如来、至真、等Ⓡ正觉,故能开示,为世明导。今我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唯愿世尊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日始,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 尔时,善生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一 [校勘]ⓐ 明本无“佛说长阿含”五字。 ⓑ “罗阅”,巴利本作 Rājagaha。 ⓒ “时到”,宋、元、明三本作“到时”。 ⓓ 大正藏无“子”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 “上方下”,宋、元、明三本作“下方上”。 ⓕ 大正藏无“若”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 “世”,宋、元、明三本作“三十”。[*] ⓗ “逸”,元、明二本作“泆”。[*] ⓘ “谓”,大正藏原为“为”,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谓”。 ⓙ “常”,元、明二本作“当”。 ⓚ 宋、元、明三本无“者”字。 ⓛ “早”,宋、元、明三本作“卑”。 ⓜ “聚集”,大正藏原为“集聚”,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聚集”。 ⓝ “则”,大正藏原为“出”,今依据高丽藏、碛砂藏二本改作“则”。 ⓞ “坠”,大正藏原为“隧”,今依据高丽藏、碛砂藏二本改作“坠”。 ⓟ “博”,大正藏原为“恶”,今依据宋、明二本改作“博”。 ⓠ “恶”,大正藏原为“要”,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恶”。 ⓡ “返”,宋、元、明三本作“反”。 ⓢ 大正藏无“遮”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 “挤”,大正藏原为“济”,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挤”。 ⓤ “当”,元、明二本作“常”。 ⓥ 元、明二本无“彼”字。 ⓦ “天”,元、明二本作“大”。 ⓧ “诫”,宋、元、明三本作“戒”。[*] ⓨ “存”,大正藏原为“在”,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存”。 ⓩ 大正藏在“六”字之后有一“方”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删去。 Ⓐ “视”,大正藏原为“亲”,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视”。 Ⓑ “问”,宋、元、明三本作“闻”。 Ⓒ “义解”,大正藏原为“解义”,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义解”。 Ⓓ “以”,宋、元、明三本作“已”。 Ⓔ “媟”,宋、元、明三本作“阙”。 Ⓕ “夫”,宋、元、明三本作“妻”。 Ⓖ “妻”,宋、元、明三本作“夫”。 Ⓗ 大正藏在“怖”字之后有一“者”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删去。 Ⓘ “亲”,大正藏原为“视”,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亲”。 Ⓙ “暇”,大正藏原为“假”,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暇”。 Ⓚ “为”,大正藏原为“名”,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为”。 Ⓛ “使”,大正藏原为“仆”,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使”。 Ⓜ “选”,大正藏原为“撰”,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选”。[*] Ⓝ “技”,大正藏原为“伎”,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技”。 Ⓞ “抵”,大正藏原为“抵”,宋本作“低”,元、明二本作“抵”,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抵”。 Ⓟ “择”,大正藏原为“泽”,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择”。 Ⓠ “逾”,明本作“喻”。 Ⓡ 宋、元、明三本无“等”字。 Ⓢ “优”,大正藏原为“忧”,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优”。 Ⓣ 宋、元二本无“佛说”二字。 [注解]① 四结业:四种造成烦恼的行为。“结”即结使、烦恼。相当的《中阿含经》经文作“四种业”,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四种污染业”。 ② 根基:(培植)修道的基础。 ③ 世一果:?? ④ 耽湎:沉溺、沉迷。 ⑤ 博戯:古代一种赌博游戏,玩法是依照所掷骰子的点数,决定双方下棋的权力,后泛指一般的赌博游戏。“戯”是“戏”的异体字。 ⑥ 放荡:行为不加检束。相当的《中阿含经》经文作“非时行”,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致力不适合时间之街道行”。 ⑦ 相得:契合、投机。 ⑧ 恚怒暴生:突然瞋恨暴怒。 ⑨ 为人疏外:被众人疏远。 ⑩ 喜生虚妄:喜好搬弄虚妄不实的事情。?? ⑪ 求琴瑟:追求音乐演奏。其中“瑟”是一种弹拨弦乐器,形状似琴。相当的《中阿含经》经文作“喜往作乐”,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何处有奏乐?” ⑫ 波内早:一种以手摇铃的音乐。相当的《中阿含经》经文作“喜见弄铃”,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何处有手铃乐?” ⑬ 多罗槃:敲锣打鼓。相当的《中阿含经》经文作“喜拍两手”,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何处有鼓乐?” ⑭ 首呵那:说唱的故事,例如西方吟游诗人的表演,或是中国的说书、讲古。相当的《中阿含经》经文作“喜大聚会”,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何处有讲古?” ⑮ 屏处:隐密的地方;人们看不到的地方。人们通常会在隐密处行不可告人之事。 ⑯ 诱他家人:引诱他人妻子。??陷害友人家人,以此为条件从中得利? ⑰ 财利自向:??与对方来往只为自身利益。 ⑱ 好发他过:喜欢检讨他人的过失。 ⑲ 作务:经营事业;劳动。 ⑳ 夜觉多悕望:??白天睡大觉,夜晚每每立下明日大愿但从不实现? ㉑ 畏伏:让人畏惧而结交的朋友,例如以黑社会大哥为友。??相当的《中阿含经》经文作“知事非亲似如亲”,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无论什么东西都取走的人应该被看作非朋友的假朋友”。 ㉒ 先与后夺:??先给予小小的利益,得到对方信任后即予以掠夺。例如赌场会故意让赌客赢点小钱,然后再让客人输大钱。 ㉓ 与少望多:贡献少而希求多。 ㉔ 畏故强亲:因为畏惧而勉强亲近。 ㉕ 为利故亲:因为利益而亲近。 ㉖ 美言:浮华的言词。 ㉗ 善恶斯顺:没有原则,对朋友善良、邪恶的行为都一概赞成。?? ㉘ 有难舍离:不能同甘共苦,一有急难困难就离开。 ㉙ 外有善来密遮止之:有作善事的机会,暗地里障碍破坏。 ㉚ 见有危事便排挤之:??一遇到危难就将朋友推出去,使自己免祸。 ㉛ 敬顺:恭敬顺服。这里引申为逢迎欺骗的坏朋友。 ㉜ 先诳:以过去的事情逢迎欺骗。 ㉝ 后诳:以未来的事情逢迎欺骗。 ㉞ 现诳:以现在的事情逢迎欺骗。 ㉟ 见有小过便加杖之:以棍杖责罚小过错,这里是指苛刻不宽容。 ㊱ 四亲可亲:四类可亲近的好朋友。 ㊲ 止非:遮止错误。 ㊳ 同事:与他人一起做事。又译为“等利”、“同利”。这里指同甘共苦的朋友。 ㊴ 正直:正确的方向。 ㊵ 示人天路:告知朋友通往(投生于)天界的道路。 ㊶ 见利代喜:见到幸福时替朋友欢喜。 ㊷ 见恶代忧:见到不幸时替朋友担忧。 ㊸ 称誉人德:称扬赞誉朋友的德行。 ㊹ 见人说恶便能抑制:见到人说朋友坏话时能制止。 ㊺ 护彼不令放逸:守护朋友不使放逸。 ㊻ 护彼放逸失财:守护放逸朋友的财产。 ㊼ 护彼使不恐怖:保护朋友免受恐惧。 ㊽ 屏相教诫:在私底下规劝告诫。“屏处”指隐密的地方、人们看不到的地方。 ㊾ 党:亲族、姻戚。如:“父党”、“母党”。 ㊿ 供奉:供养、侍奉。 ⑴ 顺法调御:依循正法教化弟子。 ⑵ 媟:轻侮、不尊重。如:“媟慢”。 ⑶ 庄严以时:在适当的时机让妻子打扮装饰。 ⑷ 委付家内:托付家务。 ⑸ 和言:温顺、安详的言辞。 ⑹ 先意承旨:不等丈夫表明意愿,就能事先顺应他的心意去做。 ⑺ 亲族:指家属及同宗族的人。 ⑻ 随能使役:依照能力分配任务。 ⑼ 赐劳随时:随时慰问。这里的“劳”是“慰劳”的意思。 ⑽ 纵其休暇:让僮仆有休息、闲暇的时间。 ⑾ 周密:周全细密。 ⑿ 作务以次:有顺序地执行任务。 ⒀ 以时:适当的时机。 ⒁ 门不制止:不阻挡沙门、婆罗门来拜访(或乞食)。 ⒂ 善解:妥善的理解。 ⒃ 开示天路:开示通往生天的道路。 ⒄ 软言:柔和温暖,使人欢喜的言语。通“软语”。 ⒅ 床座:古印度的床兼具座椅功能,可卧可坐故称床座。 ⒆ 遗:舍弃。 ⒇ 抵突:触犯;冲突。 ➊ 宁乞未举与:?? ➋ 实过本望:超过本来的期望。 ➌ 覆者得仰:翻覆颠倒者得以回正。 [对应经典][读经拾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