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目錄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导读(一三六)大品商人求财经第二十(第三念诵)ⓐ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乃往昔时,阎浮洲中诸商人等皆共集会在贾客堂,而作是念:‘我等宁可乘海装船,入大海中取财宝来,以供家用。’复作是念:‘诸贤入海,不可豫知安隐、不安隐,我等宁可各各备办浮海之具,谓羖羊①皮囊、大瓠、簿ⓑ筏②。’彼于后时各各备办浮海之具,羖羊皮囊、大瓠、簿[*]筏,便入大海。彼在海中为摩竭鱼王破坏其船,彼商人等各各自乘浮海之具,羖羊皮囊、大瓠、簿[*]筏,浮向诸方。 “尔时,海东大风卒起③,吹诸商人至海西岸,彼中逢见诸女人辈,极妙端正ⓒ,一切严具以饰其身。彼女见已,便作是语:‘善来,诸贤!快来,诸贤!此间极乐最妙好处,园观浴池、坐卧处所、林木蓊郁④,多有钱财、金银、水精、琉璃ⓓ、摩尼⑤、真珠、碧玉、白珂⑥、砗磲ⓔ、珊瑚、琥ⓕ珀、玛ⓖ瑙ⓗ、玳瑁、赤石、琁ⓘ珠,尽与诸贤,当与我等共相娱乐,莫令阎浮洲商人南行,乃至于梦。’彼商人等皆与妇人共相娱乐。彼商人等因共妇人合会,生男或复生女。彼于后时,阎浮洲有一智慧商人独住静处,而作是念:‘以何等故?此妇人辈制于我等不令南行耶?我宁可伺共居妇人,知彼眠已,安徐而起,当窃南行。’ “彼阎浮洲一智慧商人则于后,伺共ⓙ居妇人,知彼眠已,安徐而起,即窃南行。彼阎浮洲一智慧商人既南行已,遥闻大音高声唤叫ⓚ,众多人声啼哭懊恼,唤父呼母,呼唤妻子及诸爱念亲亲朋友,好阎浮洲安隐快乐,不复得见。彼商人闻已,极大恐怖,身毛皆竖,莫令人及非人触娆我者。于是,阎浮洲一智慧商人自制恐怖,复进南行。彼阎浮洲一智慧商人进行南已,忽见东边有大铁城,见已,遍观不见其门,乃至可容猫子出处。 “彼阎浮洲一智慧商人见铁城北有大丛树,即往至彼大丛树所,安徐缘上,上已,问ⓛ彼大众人曰:‘诸贤!汝等何故,啼哭懊恼,唤父呼母,呼唤妻子及诸爱念亲亲朋友?好阎浮洲安隐快乐,不复得见耶?’时,大众人便答彼曰:‘贤者!我等是阎浮洲诸商人也,皆共集会在贾客堂,而作是念:“我等宁可乘海装船,入大海中取财宝来ⓜ,以供家用。”贤者!我等复作是念:“诸贤!我等入海,不可豫知安隐、不安隐,我等宁可各各备办浮海之具,谓羖羊皮囊、大瓠、簿[*]筏。”贤者!我于后时各各备办浮海之具,谓羖羊皮囊、大瓠、簿[*]筏,便入大海。贤者!我等在海中,为摩竭鱼王破坏其船。贤者!我等商人各各自乘浮海之具,羖羊皮囊、大瓠、簿[*]筏,浮向诸方。尔时,海东大风卒起,吹我等商人至海西岸,彼中逢见诸女人辈,极妙端正[*],一切严具以饰其身。彼女见已,便作是语:“善来,诸贤!快来,诸贤!此间极乐最妙好处,园观浴池、坐卧处所、林木蓊郁,多有钱财、金银、水精、琉璃[*]、摩尼、真珠、碧玉、白珂、砗磲[*]、珊瑚、琥[*]珀、玛[*]瑙[*]、玳瑁[*]、赤石、琁[*]珠,尽与诸贤,当与我等共相娱乐,莫令阎浮洲商人南行,乃至于梦。” “‘贤者!我等与彼妇人共相娱乐。我等因共妇人合会,生男或复生女。贤者!若彼妇人不闻阎浮洲余诸商人在于海中,为摩竭鱼王破坏船者,则与我等共相娱乐。贤者!若彼妇人闻阎浮洲有诸商人在于海中,为摩竭鱼王破坏船者,便食我等,极遭逼迫。若食人时,有余发毛及爪ⓝ齿者,彼妇人等尽取食之。若食人时,有血滴ⓞ地,彼妇人等便以手爪[*]掘地深四寸,取而食之。贤者!当知我等阎浮洲商人本有五百人,于中已啖二百五十,余有二百五十,今皆在此大铁城中。贤者!汝莫信彼妇人语,彼非真人,是罗刹鬼ⓟ耳。’ “于是,阎浮洲一智慧商人于大丛树安徐下已,复道而还彼妇人所本共居处,知彼妇人故眠未觉ⓠ,即于其夜,彼阎浮洲一智慧商人速往至彼阎浮洲诸商人所,便作是语:‘汝等共来!当至静处,汝各独往,勿将儿去,当共在彼,密有所论。’彼阎浮洲诸商人等共至静处,各自独去,不将儿息。 “于是,阎浮洲一智慧商人语曰:‘诸商人!我则独住于安静处,而作是念:“以何等故?此妇人辈制于我等不令南行耶?我宁可伺共居妇人,知彼眠已,安徐而起,当窃南行。”于是,我便伺共居妇人,知彼眠已,我安徐起,即窃南行。我南行已,遥闻大音高声唤叫,众多人声啼哭懊恼,唤父呼母,呼唤妻子及诸爱念亲亲朋友,好阎浮洲安隐快乐,不复得见。我闻是已,极大恐怖,身毛皆竖,莫令人及非人触娆我者。于是,我便自制恐怖,复进南行,进南行已,忽见东边有大铁城,见已,遍观不见其门,乃至可容猫子出处。 “‘我复见于大铁城北有大丛树,即往至彼大丛树所,安徐缘上,上已,问彼大众人曰ⓡ:“诸贤!汝等何故,啼ⓢ哭懊恼,唤父呼母,呼唤妻子及诸爱念亲亲朋友?好阎浮洲安隐快乐,不复得见耶?”彼大众人而答我曰:“贤者!我等是阎浮洲诸商人,皆共集会在贾客堂,而作是念:‘我等宁可乘海装船,入大海中取财宝来以供家用。’贤者!我等复作是念:‘诸贤!我等入海,不可豫知安隐、不安隐,我等宁可各各备办浮海之具,谓羖羊皮囊、大瓠、簿[*]筏。’贤者!我等后时各各备办浮海之具,谓羖羊皮囊、大瓠、簿[*]筏,便入大海。贤者!我等在海中,为摩竭鱼王破坏其船。贤者!我等商人各各自乘浮海之具,羖羊皮囊、大瓠、簿[*]筏,浮向诸方。尔时,海东大风卒起,吹我等商人至海西岸,彼中逢见诸女人辈,极妙端正[*],一切严具以饰其身,彼女见已,便作是语:‘善来,诸贤!快来,诸贤!此间极乐最妙好处,园观浴池、坐卧处所、林木蓊郁,多有钱财、金银、水精、琉璃[*]、摩尼、真珠、碧玉、白珂、砗磲[*]、珊瑚、琥[*]珀、玛[*]瑙[*]、玳瑁[*]、赤石、琁[*]珠,尽与诸贤,当与我等共相娱乐,莫令阎浮洲商人南行,乃至于梦。’贤者!我等与彼妇人共相娱乐。我等因共妇人合会,生男或复生女。贤者!若彼妇人不闻阎浮洲更有商人在于海中,为摩竭鱼王破坏船者,则与我等共相娱乐。贤者!若彼妇人闻阎浮洲更有商人在于海中,为摩竭鱼王破坏船者,便食我等,极遭逼迫。若食人时,有余发毛及爪[*]齿者,彼妇人等尽取食之。若食人时,有血滴[*]地,彼妇人等便以手爪[*]掘地深四寸,取而食之。贤者!当知我等阎浮洲商人本有五百人,于中已啖二百五十,余有二百五十,今皆在此大铁城中。贤者!汝莫信彼妇人语,彼非真人,是罗刹鬼耳。”’ “于是,阎浮洲诸商人问彼阎浮洲一智慧商人曰:‘贤者!不问彼大众人,诸贤!颇有方便令我等及汝等从此安隐度至阎浮洲耶?’阎浮洲一智慧商人答曰:‘诸贤!我时脱不如是问也。’于是,阎浮洲诸商人语曰:‘贤者!还去至本共居妇人处已,伺彼眠时,安徐而起,更窃南行。’复往至彼大众人所问曰:‘诸贤!颇有方便令我等及汝等从此安隐度至阎浮洲耶?’于是,阎浮洲一智慧商人为诸商人默然而受。 “是时,阎浮洲一智慧商人还至共居妇人处已,伺彼眠时,安徐而起,即窃南行,复往至彼大众人所,问曰:‘诸贤!颇有方便令我等及汝等从此安隐度至阎浮洲耶?’彼大众人答曰:‘贤者!更无方便令我等从此安隐度至阎浮洲。贤者!我作是念:“我等当共破掘此墙,还归本所。”适发心已,此墙转更倍高于常。贤者!是谓方ⓣ令我等不得从此安隐度至阎浮洲。贤者!别有方便可令汝等从此安隐度至阎浮洲,我等永无方便。诸贤!我等闻天于空中唱曰:“阎浮洲诸商人愚痴不定,亦不善解。所以者何?不能令十五日说从解脱时⑦而南行,彼有䭷马王ⓤ,食自然粳米,安隐快乐,充满诸根,再三唱曰:‘谁欲度彼岸,谁欲使我脱,谁欲使我将从此安隐度至阎浮洲耶?’汝等可共诣䭷马王而作是语:‘我等欲得度ⓥ至彼岸,愿脱我等,愿将我等从此安隐度至阎浮洲。’”贤者!是谓方便令汝等从此安隐度至阎浮洲。商人汝来!可往至彼䭷马王所,而作是语:“我等欲得度[*]至彼岸,愿脱我等,愿将我等从此安隐度至阎浮洲。”’ “于是,阎浮洲有一智慧商人语曰:‘诸商人!今ⓦ时往诣䭷马王所,而作是语:“我等欲得度[*]至彼岸,愿脱我等,愿将我等从此安隐度至阎浮洲。”诸商人随诸天意,诸商人若使十五日说从解脱时,䭷马王食自然粳米,安隐快乐,充满诸根,再三唱曰:“谁欲度[*]彼岸,谁欲使ⓧ我脱,谁欲使我将从此安隐度至阎浮洲耶ⓨ?”我等尔时即往彼所,而作是语:“我等欲得度[*]至彼岸,愿脱我等,愿将我等从此安隐度至阎浮洲。”’ “于是,䭷马王后十五日说从解脱时,食自然粳米,安隐快乐,充满诸根,再三唱曰:‘谁欲得度彼岸?我当脱彼,我当将彼从此安隐度至阎浮洲。’时,阎浮洲诸商人闻已,即便往诣䭷马王所而作是语:‘我等欲得度至彼岸,愿脱我等,愿将我等从此安隐度至阎浮洲。’时䭷马王语曰:‘商人!彼妇人等必当抱儿共相将来而作是语:“诸贤!善来还此,此间极乐最妙好处,园观浴池、坐卧处所、林木蓊郁,多有钱财、金银、水精、琉璃[*]、摩尼、真珠、碧玉、白珂、砗磲[*]、珊瑚、琥[*]珀、玛[*]瑙[*]、玳ⓩ瑁[*]、赤石、琁[*]珠,尽与诸贤,当与我等共相娱乐,设不用我者,当怜Ⓐ念儿子。”若彼商人而作是念:“我有男女,我有极乐最妙好处,园观浴池、坐卧处所、林木蓊郁,我多有钱财、金银、水精、琉璃[*]、摩尼、真珠、碧玉、白珂、砗磲[*]、珊瑚、琥[*]珀、玛[*]瑙[*]、玳[*]瑁[*]、赤石、琁[*]珠。”者,彼虽骑我正当背中,彼必颠倒,落堕于水,便当为彼妇人所食,当遭逼迫。若食人时,有余发髦Ⓑ及爪[*]齿者,彼妇Ⓒ便当尽取食之。复次,若食人时,有血滴[*]地,彼妇人等便以手爪Ⓓ掘地深四寸,取而食之。若彼商人不作是念:“我有男女,我有极乐最妙好处,园观浴池、坐卧处所、林木蓊郁,我多有钱财、金银、水精、琉璃[*]、摩尼、真珠、碧玉、白珂、砗磲[*]、珊瑚、琥[*]珀、玛[*]瑙[*]、玳[*]瑁[*]、赤石、琁[*]珠。”者,彼虽持我身上一毛,彼必安隐度至阎浮洲。’” 于是,世尊告诸比丘:“彼妇人等抱儿子来,而作是语:‘诸贤!善来还此,此间极乐最妙好处,园观浴池、坐卧处所、林木蓊郁,多有钱财、金银、水精、琉璃[*]、摩尼、真珠、碧玉、白珂、砗磲[*]、珊瑚、琥[*]珀、玛[*]瑙[*]、玳[*]瑁[*]、赤石、琁[*]珠,尽与诸贤,当与我等共相娱乐。’若彼商人而作是念:‘我有男女,我有极乐最妙好处,园观浴池、坐卧处所、林木蓊郁,我多有钱财、金银、水精、琉璃[*]、摩尼、真珠、碧玉、白珂、砗磲[*]、珊瑚、琥[*]珀、玛[*]瑙[*]、玳[*]瑁[*]、赤石、琁[*]珠。’者,彼虽得骑䭷马王脊正当背中,彼必颠倒,落堕于水,便当为彼妇人所食,当遭逼迫。若食人时,有余发髦[*]及爪[*]齿者,彼妇人等尽取食之。复次,食彼人时,有血渧地,彼妇人等便以手爪[*]掘地深四寸,取而食之。若彼商人不作是念:‘我有男女,我有极乐最妙好处,园观浴池、坐卧处所、林木蓊郁,我多有钱财、金银、水精、琉璃[*]、摩尼、真珠、碧玉、白珂、砗磲[*]、珊瑚、琥[*]珀、玛[*]瑙[*]、玳[*]瑁[*]、赤石、琁[*]珠。’者,彼虽持䭷马王一毛者,彼必安隐度至阎浮洲。 “诸比丘!我说此喻,欲令知义,此说是义,我法善说,发露极广,善护无有空缺,如桥筏浮具,遍满流布,乃至天、人。如是我法善说,发露极广,善护无有空缺,如桥筏浮具,遍满流布,乃至天、人。 “若有比丘作如是念:‘眼是我,我有眼,耳、鼻、舌、身、意是我,我有意。’者,彼比丘必被害,犹如商人为罗刹所食。我法善说,发露极广,善护无有空缺,如桥筏浮具,遍满流布,乃至天、人。如是我法善说,发露极广,善护无有空缺,如桥筏浮具,遍满流布,乃至天、人。若有比丘作如是念:‘眼非是我,我无有眼,耳、鼻、舌、身、意非是我,我无有意。’者,彼比丘得安隐去,犹如商人乘[马*毛]马王安隐得度。我法善说,发露极广,善护无有空缺,如桥筏浮具,遍满流布,乃至天、人。如是我法善说,发露极广,善护无有空缺,如桥筏浮具,遍满流布,乃至天、人。 “若有比丘作如是念:‘色是我,我有色,声、香、味、触、法是我,我有法。’者,彼比丘必被害,犹如商人为罗刹所食。我法善说,发露极广,善护无有空缺,如桥筏浮具,遍满流布,乃至天、人。如是我法善说,发露极广,善护无有空缺,如桥筏浮具,遍满流布,乃至天、人。若有比丘作如是念:‘色非是我,我无有色,声、香、味、触、法非是我,我无有法。’者,彼比丘得安隐去,犹如商人乘[马*毛]马王安隐得度。我法善说,发露极广,善护无有空缺,如桥筏浮具,遍满流布,乃至天、人。如是我法善说,发露极广,善护无有空缺,如桥筏浮具,遍满流布,乃至天、人。 “若有比丘作如是念:‘色阴是我,我有色阴,觉、想、行、识阴是我,我有识阴。’者,彼比丘必被害,犹如商人为罗刹所食。我法善说,发露极广,善护无有空缺,如桥筏浮具,遍满流布,乃至天、人。如是我Ⓔ法善说,发露极广,善护无有空缺,如桥筏浮具,遍满流布,乃至天、人。若有比丘作如是念:‘色阴非是我,我无有色阴,觉、想、行、识阴非是我,我无有识阴。’者,彼比丘得安隐去,犹如商人乘䭷马王安隐得度。我法善说,发露极广,善护无有空缺,如桥筏浮具,遍满流布,乃至天、人。如是我法善说,发露极广,善护无有空缺,如桥筏浮具,遍满流布,乃至天、人。 “若有比丘作如是念:‘地是我,我有地,水、火、风、空、识是我,我有识。’者,彼比丘必被害,犹如商人为罗刹所食。我法善说,发露极广,善护无有空缺,如桥筏浮具,遍满流布,乃至天、人。如是我法善说,发露极广,善护无有空缺,如桥筏浮具,遍满流布,乃至天、人。若有比丘作如是念:‘地非是我,我无有地,水、火、风、空、识非是我,我无有识。’者,彼比丘得安隐去,犹如商人乘䭷马王安隐得度。”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若有不信于, 佛说正法律,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商人求财经第二十竟Ⓕ(四千二百七十三字)Ⓖ [校勘]ⓐ 明本无“第三念诵”四字。 ⓑ “簿”,大正藏原为“押”,宋、元、明三本作“簿”,圣本作“[椑-(白-日)”,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簿”。 ⓒ “正”,圣本作“政”。[*] ⓓ “琉璃”,圣本作“流离”。[*] ⓔ “砗磲”,大正藏原为“车𤦲”,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砗磲”。[*] ⓕ “琥”,大正藏原为“虎”,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琥”。[*] ⓖ “玛”,大正藏原为“马”,宋、元二本作“玛”,明本作“码”,今依据宋、元二本改作“玛”。 ⓗ “瑙”,明本作“碯”。[*] ⓘ “琁”,大正藏原为“旋”,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琁”。[*] ⓙ “共”,大正藏原为“其”,今依据高丽藏改作“共”。 ⓚ “叫”,圣本作“嗷”。[*] ⓛ “问”,圣本作“闻”。 ⓜ “来”,大正藏原为“求”,今依据高丽藏改作“来”。 ⓝ “爪”,圣本作“抓”。[*] ⓞ “滴”,大正藏原为“渧”,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滴”。[*] ⓟ “罗刹鬼”,巴利本作 Yakkhinī。 ⓠ “觉”,大正藏原为“寤”,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觉”。 ⓡ “曰”,圣本作“曰语”。 ⓢ 圣本无“啼”字。 ⓣ 大正藏在“方”字之后有一“便”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删去。 ⓤ “䭷马王”,巴利本作 Valāhassarājā。 ⓥ “度”,大正藏原为“渡”,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度”。[*] ⓦ “今”,元本作“令”。 ⓧ “使”,大正藏原为“从”,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使”。 ⓨ 宋、元、明、圣四本无“耶”字。 ⓩ “玳”,宋、元、明、圣四本作“玳”。[*] Ⓐ “怜”,宋、元二本作“怜”。 Ⓑ “髦”,大正藏原为“毛”,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髦”。[*] Ⓒ 大正藏在“妇”字之后有一“人”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删去。 Ⓓ “爪”,宋本作“瓜”,圣本作“抓”。[*] Ⓔ “我”,圣本作“念色阴我”。 Ⓕ 明本无“商人求财经第二十竟”九字。 Ⓖ 宋、元、明、圣四本无“四千二百七十三字”八字。 [注解]① 羖羊:雄山羊。“羖”读音同“股”。 ② 筏:同“筏”。 ③ 卒起:仓猝生起;突然生起。 ④ 蓊郁:草木茂盛的样子。 ⑤ 摩尼:宝珠。 ⑥ 珂:一种次于玉的美石。“珂”读音同“柯”。 ⑦ 十五日说从解脱时:每月第十五天,也是古印度文化中说戒的日子。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本经提到“䭷马王后十五日说从解脱时”能带人飞离罗刹岛,可比喻依佛所教而持戒,然后不贪爱六根六境,才能解脱自由。 (一三七)中阿含ⓐⓑ大品世间经第二十一(第三念诵)ⓒ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来自觉世间,亦为他说,如来知世间。如来自觉世间习ⓓ,亦为他说,如来断世间习。如来自觉世间灭,亦为他说,如来世间灭作证。如来自觉世间道迹,亦为他说,如来修世间道迹。若有一切尽普正,有彼一切如来知见觉得。所以者何?如来从昔夜觉无上正尽之觉,至于ⓔ今日夜,于无余涅槃界,当取灭讫。于其中间,若如来口有所言说,有所应对者,彼一切是真谛,不虚不离于如,亦非颠倒,真谛审实,若说师子者,当知ⓕ说如来。所以者何?如来在众有所讲说,谓师子吼,一切世间,天及魔、梵、沙门、梵志,从人至天,如来是梵有,如来至冷有①,无烦亦无热,有ⓖ谛不虚有。”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知一切世间, 出一切世间,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世间经第二十一竟ⓛ(三百九十六字)ⓜ [校勘]ⓐ “含”,圣本作“鋡”。[*] ⓑ 明本无“中阿含”三字。 ⓒ 明本无“第三念诵”四字。 ⓓ “习”,元、明二本作“集”。 ⓔ “于”,圣本作“乎”。 ⓕ “知”,大正藏原为“如”,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知”。 ⓖ “有”,大正藏原为“真”,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有”。 ⓗ “为”,大正藏原为“亦”,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为”。 ⓘ “智”,圣本作“知”。 ⓙ “上”,宋、元二本作“土”。 ⓚ “常”,大正藏原为“当”,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常”。 ⓛ 明本无“世间经第二十一竟”八字。 ⓜ 宋、元、明、圣四本无“三百九十六字”六字。 [注解]① 至冷有:究竟清凉的存在。参见《中阿含经》卷3〈业相应品2〉第12经惒破经:“彼无明已尽,明已生,生后身觉便知生后身觉,生后命觉便知生后命觉,身坏命终,寿已毕讫,即于现世一切所觉便尽止息,当知至竟冷。” ② 彼亦稽首礼,谓随于死者:(天与人)都被死亡驱赶,而顶礼佛陀。 ③ 无我必失时:如果没有以自己的修行作为灯明,必定会错失(解脱的)机会。 [对应经典]待加上: 参考 《杂阿含经》第894经 http://buddhaspace.org/agama/sub/894.html 增支部4集23经/世间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0605.htm [读经拾得]佛陀十号之一即“世间解”。 《杂阿含经》卷九第230经中,佛陀说六入处因缘是“世间”: “世尊!所谓世间者,云何名世间?” 佛告三弥离提:“谓眼、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耳、鼻、舌、身……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是名世间。所以者何?六入处集则触集,如是乃至纯大苦聚集。” (一三八)中阿含[*]ⓐ大品福经第二十二(第三念诵)ⓑ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莫畏于福,爱乐意所念。所以者何?福者是说乐①。畏于福,不爱乐意所念。所以者何?非福者,是说苦。何以故?我忆往昔长夜作福,长夜受报,爱乐意所念。我往昔时七年行慈②,七反ⓒ成败,不来此世,世败坏时,生晃昱天③ⓓ,世成立时,来下生空梵宫殿ⓔ中④,于彼梵中,作大梵天,余处千反[*]作自在天王,三十六反[*]作天帝释⑤,复无量反[*]作刹利顶生王⑥。 “比丘!我作刹利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大象,被好乘具,众宝校ⓕ饰,白珠珞覆,于ⓖ娑贺象王为首。比丘!我作刹利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马,被好乘具,众宝严饰,金银交ⓗ络ⓘ,䭷马王为首。比丘!我作刹利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车,四种校ⓙ饰,庄以众好,师子、虎豹斑ⓚ文之皮织成杂色,种种校[*]饰,极利疾,名乐声车为首。比丘!我作刹利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大城,极大富乐,多有人民,拘舍和[*]提王城为首。比丘!我作刹利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楼,四种宝楼,金、银、琉璃[*]及水精,正法殿为首。 “比丘!我作刹利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御座,四种宝座,金、银、琉璃[*]及水精,敷以氍氀、毾ⓛ𣰆,覆以锦绮罗縠,有衬ⓜ体被,两头安枕,加陵伽波和[*]罗、波遮悉哆罗那。比丘!我作刹利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双衣,有刍ⓝ摩衣,有锦缯衣,有劫贝衣,有加ⓞ陵伽波和罗衣。比丘!我作刹利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女,身体光泽,皦洁明净,美色过人,小不及天,姿ⓟ容端正,睹者欢悦,众宝璎珞严饰具足,尽刹利种女,余族无量。 “比丘!我作刹利顶生王时,有八万四千种食,昼夜常供,为我故设,欲令我食。比丘!彼八万四千种食中,有一种食,极美净洁,无量种味,是我常所食。比丘!彼八万四千女中,有一刹利女,最端正[*]姝好ⓠ,常奉侍我。比丘!彼八万四千双衣中,有一双衣,或刍[*]摩衣,或锦缯衣,或劫贝衣,或加[*]陵伽波和罗ⓡ衣,是我常所著。比丘!彼八万四千御座中,有一御座,或金或银,或琉璃,或水精,敷以氍氀、毾[*]𣰆,覆以锦绮罗縠,有衬[*]体被,两头安枕,加陵伽波和罗[*]、波遮悉哆罗[*]那,是我常所卧。 “比丘!彼八万四千楼观⑦中,有一楼观,或金或银,或琉璃[*],或水精,名正法殿,是我常所住。比丘!彼八万四千大城中,有一城极大富乐,多有人民,名拘舍和[*]提,是我常所居。比丘!彼八万四千车中而有一车,庄以众好,师子、虎豹斑[*]文之皮织成杂色,种种庄饰,极利疾,名乐声车,是我常所载,至观望园观。比丘!彼八万四千马中而有一马,体绀青色,头像如乌,名䭷马王,是我常所骑,至观望园观。比丘!彼八万四千大象中而有一象,举体极白,七支尽正ⓢ,名于娑贺象王,是我常所乘,至观望园观。 “比丘!我作此念:‘是何业果,为何业报,令我今日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祐,有大威神?’比丘!我复作此念:‘是三业果,为三业报,令我今日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祐,有大威神。一者布施,二者调御⑧,三者守护⑨。’”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观此福之报, 妙善多饶益,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福经第二十二竟ⓨ(一千一百五十四字)ⓩ [校勘]ⓐ 明本无“中阿含”三字。 ⓑ 明本无“第三念诵”四字。 ⓒ “反”,大正藏原为“返”,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反”。[*] ⓓ “晃昱天”,巴利本作 Ābhassara。 ⓔ “空梵宫殿”,巴利本作 Suñña-Brahmavimāna。 ⓕ “校”,大正藏原为“珓”,宋、元、明三本作“校”,圣本作“绞”,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校”。 ⓖ “于”,圣本作“珓”。 ⓗ “银交”,宋、圣二本作“镜珓”。 ⓘ “络”,圣本作“珞”。 ⓙ “校”,大正藏原为“珓”,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校”。[*] ⓚ “斑”,宋本作“班”。[*] ⓛ “毾”,圣本作“𣰅”。[*] ⓜ “衬”,大正藏原为“儭”,宋、元、明三本作“衬”,圣本作“𭣋”,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衬”。 ⓝ “刍”,大正藏原为“初”,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刍”。[*] ⓞ “加”,圣本作“伽”。[*] ⓟ “姿”,大正藏原为“恣”,今依据宋、明二本改作“姿”。 ⓠ “好”,大正藏原为“妙”,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好”。 ⓡ “罗”,大正藏原为“逻”,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罗”。[*] ⓢ “正”,宋、圣二本作“政”。 ⓣ “三”,明本作“二”。 ⓤ “如”,大正藏原为“加”,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如”。 ⓥ “抂”,明本作“枉”,圣本作“狂”。 ⓦ “钱财”,圣本作“财钱”。 ⓧ “满足”,大正藏原为“足满”,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满足”。 ⓨ 明本无“福经第二十二竟”七字。 ⓩ 宋、元、明、圣四本无“一千一百五十四字”八字。 [注解]① 莫畏于福,爱乐意所念。所以者何?福者是说乐:不须要害怕福德,福德是意念所爱乐的。为什么?福德相当于安乐。 ② 七年行慈:修行慈心七年。 ③ 晃昱天:即“光音天”,色界第二禅天中的最高一层。光音天人不用口语沟通,而以光互通心意,所以称为“光音”。 ④ 世成立时,来下生空梵宫殿中:这个世界刚生成时,来出生在还没有众生的梵天天界中。按:大梵天是第一位在梵天出生的天众,因此被后来往生梵天的天众尊为天主。 ⑤ 天帝释:欲界六天当中,忉利天(又称三十三天)的天主。 ⑥ 顶生王:远古以前的一位转轮圣王,极有福报,财宝无数,统一人间四大洲后拜访忉利天,天帝释分一半的座位给他坐,以示尊重。然而顶生王还不满足,起了篡天帝释位的念头,此时却坠落回人间,重病而死。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之一。详见卷十一〈王相应品 6〉第60经四洲经、《增壹阿含经》卷八〈安般品 17〉第7经。 ⑦ 楼观:泛指楼殿之类的高大建筑物。 ⑧ 调御:调整驾御。这边指对心的掌控,即修定。 ⑨ 守护:守卫保护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在应对外境时不贪著,即持戒。 [对应经典]待加上:
[读经拾得]佛陀曾修行慈心七年不间断,因此获得殊胜的福报。本经后段则表示这些福报是布施、调御(修定)、守护(持戒)三者的果报。 有同学提问:“那到底这些殊胜的福报是由于修行慈心七年,还是由于布施、修定、持戒三者?” 是基于慈心,布施以给众生安乐;基于慈心,修定成就慈无量心三昧;基于慈心,持戒以不恼害众生。身口意都贯彻慈心,因此而能获得殊胜的福报。 要能往生到色界天,必须具备有相对应的禅定能力,佛陀前世能往生到光音天,生前必须具备最少第二禅的定力。可见佛陀所修行的慈心不只是一般人偶尔发起的慈心,而应是心量无边无际的慈无量心三昧。 《中阿含经》卷十一〈王相应品 6〉第61经牛粪喻经则表示佛陀前世修行七年慈心这么巨大、持续那么久的福德,因为无常,最终还是一丁点都不剩,可见无常的厉害。 * * * * 待整合佛陀表示比丘不需畏福的经:“读经拾得”。印度有苦行的风气,或许因此某些修行人有畏福的想法。 对于有正见的佛弟子,福报能协助修行 c.f. 增壹阿含10品7经:“快哉福报,所愿者得,速至灭尽,到无为处。” (一三九)中阿含[*]ⓐ大品息止道经第二十三(第三念诵)ⓑ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年少比丘始成就戒,当以数数诣息止道①观相,骨相、青相②、腐相、食相、骨锁③相。彼善受善持此相已,还至住处,澡洗手足,敷尼师坛ⓒ,在于床上结跏ⓓ趺坐,即念此相,骨相、青相、腐相、食相、骨锁相。所以者何?若彼比丘修习此相,速除心中欲恚之病。”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若年少比丘, 学ⓕ未得止ⓖ意,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息止道经第二十三竟ⓚ(三百七十二字)ⓛ [校勘]ⓐ 明本无“中阿含”三字。 ⓑ 明本无“第三念诵”四字。 ⓒ “坛”,大正藏原为“檀”,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坛”。 ⓓ “跏”,大正藏原为“加”,今依据宋、明、圣三本改作“跏”。 ⓔ 圣本无“曰”字。 ⓕ “学”,大正藏原为“觉”,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学”。 ⓖ “止”,大正藏原为“上”,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止”。 ⓗ “乌”,大正藏原为“鸟”,宋、元、明三本作“乌”,圣本作“身”,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乌”。 ⓘ “淫”,圣本作“淫”。 ⓙ “苦”,明本作“若”。 ⓚ 明本无“息止道经第二十三竟”九字。 ⓛ 宋、元、明、圣四本无“三百七十二字”六字。 [注解]① 息止道:墓地。另译为“息道”。??【这注释是依庄居士的对读结果而标注,得查其它佐证。】 ② 青相:尸体青瘀的景象。 ③ 骨锁:尸体腐朽后所遗留的白骨。 ④ 分卫食:乞食。比丘托钵后,在半途或回宿处,可将乞得的食物分给别的比丘(如病比丘)或上座,以保卫他们身体,并维护其修行,因此乞食又称分卫食。 ⑤ 清净欲相应:身体看似干净美丽,因此挑起欲望。 ⑥ 得苦边:到达苦的尽头。 [对应经典][读经拾得]不净观不只是在墓地看作𫫇的尸体;不净相是为了内摄诸根,修身念处,观身不净,进而破除对美色的误解,以及对治贪欲的执著。 偈诵中似乎是指以下修行次第:不净观→空观→除无明 (一四〇)中阿含[*]ⓐ大品至边经第二十四(第三念诵)ⓑ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生活中下极至边,谓行乞食。世间大讳,谓为秃头手擎①钵行,彼族姓子为义故受ⓒ。所以者何?以厌患生老病死、愁戚啼哭、忧苦懊恼,或得此淳具足大苦阴边,汝等非如是心出家学道耶?” 时,诸比丘白曰:“如是。” 世尊复告诸比丘曰:“彼愚痴人以如是心出家学道,而行伺欲染著至重②,浊缠心中,憎嫉无信,懈ⓓ怠失正念,无正定,恶慧心狂,掉ⓔ乱诸根,持戒极宽,不修沙门,不增广行。犹人以墨ⓕ浣③墨[*]所污,以血除血,以垢除垢,以浊除浊,以厕除厕,但增其秽。从冥入冥,从暗入暗,我说彼愚痴人持沙门戒ⓖ亦复如是。谓彼人行ⓗ伺欲染著至重,浊缠心中,憎嫉无信,懈怠失正念,无正定,恶慧心狂,掉[*]乱诸根,持戒极宽,不修沙门,不增广行。犹无事处烧人残木,彼火烬者,非无事所用,亦非村邑所用④,我说彼愚痴人持沙门戒[*]亦复如是。谓彼人行伺欲染著至重,浊缠心中,憎嫉无信,懈怠失正念,无正定,恶慧心狂,掉[*]乱诸根,持戒极宽,不修沙门,不增广行。”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愚痴失欲乐, 复失沙门义,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至边经第二十四竟ⓘ(四百二十二字)ⓙ [校勘]ⓐ 明本无“中阿含”三字。 ⓑ 明本无“第三念诵”四字。 ⓒ “受”,宋本作“爱”。 ⓓ “懈”,圣本作“懈”。 ⓔ “掉”,大正藏原为“调”,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掉”。[*] ⓕ “墨”,圣本作“默”。[*] ⓖ 宋、元、明、圣四本无“戒”字。[*] ⓗ 大正藏无“行”字,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补上。 ⓘ 明本无“至边经第二十四竟”八字。 ⓙ 宋、元、明、圣四本无“四百二十二字”六字。 [注解]① 擎:持;拿。 ② 行伺欲染著至重:贪求、有强烈的贪欲。相当的《杂阿含经》经文作“起贪欲极生染著”,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贪婪的、在欲上重贪欲的”。 ③ 浣:洗涤。读音同“缓”。 ④ 无事处烧人残木,彼火烬者,非无事所用,亦非村邑所用:郊外已烧过的木头,剩下的余烬,在郊外也不能用来当柴,在村落也不能用来当柴。 ⑤ 愚痴失欲乐,复失沙门义,俱忘失二边,犹烧残火烬:愚痴的人出家,失去了在家生活的欲乐,却不除强烈的贪欲而丧失出家修行的目标,在家出家两边都落空,犹如烧剩的灰烬在哪儿都无法当柴。 [对应经典]待新增:
[读经拾得]了解出家(修行)的目的以及乞食的意涵。 (一四一)中阿含[*]ⓐ大品喻经第二十五(第三念诵)ⓑ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无量善法可得,彼一切以不放逸为本,不放逸为习,因不放逸生,不放逸为首;不放逸者,于诸善法为最第一。犹作田业,彼一切因地、依地、立地,得作田业。如是若有无量善法可得,彼一切以不放逸为本,不放逸为习,因不放逸生,不放逸为首;不放逸者,于诸善法为最第一。犹种子,村及与鬼村①,百谷药木得生长养,彼一切因地、依地、立地,得生长养。 “如是,若有无量善法可得,彼一切以不放逸为本,不放逸为习,因不放逸生,不放逸为首;不放逸者,于诸善法为最第一。犹诸根香,沈香为第一。犹诸树香,赤栴檀为第一。犹诸水华,青莲华为第一。犹诸陆华,须摩那华为第一。犹诸兽ⓒ迹,彼一切悉入象迹中,象迹尽摄,彼象迹者为最第一,谓广大ⓓ故。如是,若有无量善法可得,彼一切以不放逸为本,不放逸为习,因不放逸生,不放逸为首;不放逸者,于诸善法为最第一。犹诸兽ⓔ中,彼师子王为最第一。犹如列阵共斗战时,唯要誓②为第一。犹楼观③椽,彼一切皆依承ⓕ椽梁④立,承椽梁、承椽梁皆摄持之,承椽梁者为最第一,谓尽摄故。 “如是,若有无量善法可得,彼一切以不放逸为本,不放逸为习,因不放逸生,不放逸为首;不放逸者,于诸善法为最第一。犹如诸山,须弥山王为第一。犹如诸泉,大海ⓖ摄水,大海为第一。犹诸大身,阿须罗王为第一。犹诸瞻侍ⓗ,魔王为第一⑤。犹诸行欲⑥,顶生王为第一。犹如诸小王,转轮王⑦为第一。犹如虚空诸星宿,月殿⑧为第一。犹诸彩ⓘ衣,白练为第一。犹诸光明,慧光明为第一。犹如诸众ⓙ,如来弟子众为ⓚ第一。犹如诸法,有为及无为,爱尽、无欲、灭尽、涅槃为第一。犹诸众生,无足、二足、四足、多足,色、无色、有想、无想,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如来于彼为极第一,为大为上,为最为胜,为尊为妙。犹如因牛有乳,因乳有酪,因酪有生酥ⓛ,因生酥[*]有熟酥[*],因熟酥[*]有酥[*]精,酥[*]精为第一,为大为上,为最为胜,为尊为妙。如是若有诸众生,无足、二足、四足、多足,色、无色、有想、无想,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如来于彼为极第一,为大为上,为最为胜,为尊为妙。”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若有求财物, 极好转增多,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喻经第二十五竟ⓜ(七百七十一字)ⓝ 中阿含经大品第一竟ⓞⓟ(五万三百六十九字)ⓠⓡⓢ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四(第三念诵)ⓤ(七千三百八十八字)ⓥ [校勘]ⓐ 明本无“中阿含”三字。 ⓑ 明本无“第三念诵”四字。 ⓒ “兽”,圣本作“狩”。 ⓓ “大”,大正藏原为“人”,今依据高丽藏、圣二本改作“大”。 ⓔ “兽”,宋、圣二本作“狩”。 ⓕ “承”,宋本作“子”。 ⓖ “海”,大正藏原为“泉”,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海”。 ⓗ “侍”,圣本作“待”。 ⓘ “彩”,圣本作“采”。 ⓙ “众”,圣本作“众生”。 ⓚ 大正藏无“为”字,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补上。 ⓛ “酥”,圣本作“苏”。[*] ⓜ “喻经第二十五竟”,明本无“喻经第二十五竟”七字,圣本作“喻经第五竟”。 ⓝ 宋、元、明、圣四本无“七百七十一字”六字。 ⓞ “竟”,圣本作“竟第三念诵”。 ⓟ “中阿含经大品第一竟”,宋、元二本无此“中阿含经大品第一竟”九字,明本作“大品第一竟”。 ⓠ 大正藏原将“中阿含经大品第一竟(五万三百六十九字)”十七字置于“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四(第三念诵)(七千三百八十八字)”后行,今依据明、圣二本改置于“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四(第三念诵)(七千三百八十八字)”前行。 ⓡ 宋、元、明、圣四本无“五万三百六十九字”八字。 ⓢ 圣本在“字”字之后有“药王佛寂上天王佛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二十四字及光明皇后愿文。 ⓣ “含”,宋、元二本作“含大品”。 ⓤ 大正藏无“第三念诵”四字,今依据宋、元二本补上。 ⓥ 宋、元、明、圣四本无“七千三百八十八字”八字。 [注解]① 鬼村:鬼类依止而居住的草木,参见《长阿含经》卷二十〈忉利天品8〉:“一切树木极小如车轴者,皆有鬼神依止,无有空者”。又译为“鬼神村”。 ② 要誓:约法;律令。按:这段是指军令如山,是军队的命脉。 ③ 楼观:泛指楼殿之类的高大建筑物。 ④ 承椽梁:屋顶承受椽条的横梁,“椽”是架在屋梁上用以承接瓦片和屋面的木条,读音同“船”。 ⑤ 犹诸瞻侍,魔王为第一:犹如佛陀说法时在一旁随侍的诸天众中,魔王是最高级的天众。瞻侍即照顾和随侍,对长者或病人的随护,也指佛说法时在一旁的诸天。魔王是欲界或色界最高天的天主之一,习性上不想让众生脱离其国土,而被称为魔天。 ⑥ 行欲:享受感官快乐,在这里指享受感官快乐的人。相当的《杂阿含经》经文作“受五欲者”。 ⑦ 转轮王:以正法统治世界的君主,具三十二相,即位时由善业感召天空中飞来轮宝,四方国家看到轮宝就自行归服,因此称作转轮王。又译为“转轮圣王”。 ⑧ 月殿:月亮。 ⑨ 事无事慧说:犹如做事(要努力才会愈来愈有钱),巧妙地来看,修行无为法也要这样。 ⑩ 必取二俱义:一定能兼得两方面的利益(此世、后世都能有收获)。 [对应经典][读经拾得]有什么不放逸的具体方法? 经中有提到的方法为“念死”(死随念),忆想人命呼吸间,一口气吸不了就没命了,纵使仍活着,也是离死亡更近一口气,因此而能厘清生命的重点,加紧修行。 另外也可以透过固定时间作功课、共修例如读经班、打禅七等方法,藉用团体的力量来让自己不放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