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一二)长阿含第二分三聚经第八

将诸法分为善趣恶趣涅槃三类,再从一法渐次归纳到十法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与汝等说微妙法,义味清净,梵行具足,谓三聚法。汝等谛听!思惟念之!当为汝说。”时,诸比丘受教而听。

佛告比丘:“三法聚者,一法趣恶趣。一法趣善趣。一法趣涅槃。云何一法趣于恶趣?谓无仁慈,怀毒害心,是谓一法将向恶趣。云何一法趣于善趣?谓不以恶心加于众生,是为一法将向善趣。云何一法趣于涅槃?谓能精勤,修身念处,是为一法将向涅槃。

“复有二法趣向恶趣,复有二法趣向善趣,复有二法趣向涅槃。云何二法趣向恶趣?一谓毁戒,二谓破见。云何二法趣向善趣?一谓戒具,二谓见具。云何二法趣向涅槃?一谓为止,二谓为观。

“复有三法趣向恶趣,三法向善趣,三法向涅槃。云何三法向恶趣?谓三不善根:贪不善根、恚不善根、痴不善根。云何三法向善趣?谓三善根:无贪善根、无恚善根、无痴善根。云何三法趣向涅槃?谓三三昧: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

“又有四法趣向恶趣,四法向善趣,四法向涅槃。云何四法向恶趣?谓爱语恚语怖语痴语。云何四法向善趣?谓不爱语、不恚语、不怖语、不痴语。云何四法向涅槃?谓四念处:身念处、受念处、意念处、法念处。

“复有五法向恶趣,五法向善趣,五法向涅槃。云何五法向恶趣?谓破五戒:杀、盗、淫逸、妄语、饮酒。云何五法向善趣?谓持五戒: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云何五法趣向涅槃?谓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又有六法向恶趣,六法向善趣,六法向涅槃。云何六法向恶趣?谓六不敬: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不敬戒、不敬定、不敬父母。云何六法向善趣?谓六敬法:敬佛、敬法、敬僧、敬戒、敬定、敬父母。云何六法向涅槃?谓六思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又有七法向恶趣,七法向善趣,七法向涅槃。云何七法向恶趣?谓杀生、不与取、淫逸、妄语、两舌、恶口、绮语。云何七法向善趣?谓不杀生、不盗、不淫、不欺、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云何七法向涅槃?谓七觉意:念觉意、择法觉意、精进觉意、猗觉意、定觉意、喜觉意、舍觉意。

“又有八法向恶趣,八法向善趣,八法向涅槃。云何八法向恶趣?谓八邪行:邪见、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云何八法向善趣?谓世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云何八法向涅槃?谓八贤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又有九法向恶趣,九法向善趣,九法向涅槃。云何九法向恶趣?谓九恼:有人已侵恼我,今侵恼我,当侵恼我;我所爱者,已侵恼,今侵恼,当侵恼;我所憎者,已爱敬,今爱敬,当爱敬。云何九法向善趣?谓九无恼:彼已侵我,我恼何益?已不生恼,今不生恼,当不生恼;我所爱者,彼已侵恼,我恼何益?已不生恼,今不生恼,当不生恼;我所憎者,彼已爱敬,我恼何益?已不生恼,当不生恼,今不生恼。云何九法向涅槃?谓九喜,一喜,二爱,三悦,四乐,五定,六实知,七除舍,八无欲,九解脱。

“又有十法向恶趣,十法向善趣,十法向涅槃。云何十法向恶趣?谓十不善:身杀、盗、淫,口两舌、恶骂、妄言、绮语,意贪取、嫉妒、邪见。云何十法向善趣?谓十善行:身不杀、盗、淫,口不两舌、恶骂、妄言、绮语,意不贪取、嫉妒、邪见。云何十法向涅槃?谓十直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正解脱、正智。诸比丘!如是十法,得至涅槃,是名三聚微妙正法,我为如来、为众弟子所应作者,无不周备,忧念汝等,故演经道;汝等亦宜自忧其身,当处闲居、树下思惟,勿为懈怠,今不勉力,后悔无益。”

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大正藏在此校勘标示“三本俱不分卷于此”,三本指宋、元、明三本。三本并没有如大正藏在此分卷为第十卷,而是连同第十一经、第十二经、第十三经、第十四经四经共为第十卷,查碛砂藏、永乐北藏、万历嘉兴藏、福州藏四藏皆将“(一一)佛说长阿含第二分增一经第七”列在第十卷内。

圣本无“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十四字。

大正藏无“长阿含”三字,今依据宋、元二本补上。

“逸”,元、明二本作“泆”。

“逸”,宋本作“侄”,元、明二本作“泆”。

宋、元、明三本无“择”字。

“志”,宋、元、明三本作“思”。[*]

“喜”,大正藏原为“善”,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喜”。

[注解]

善趣:好的往生处,即天、人等善道。

爱语:使人贪爱的言语。

恚语:使人瞋恨的言语。

怖语:使人怖畏的言语。

痴语:使人愚痴的言语。

不与取:没有经过允许即私自拿取。

世正见:世间正见。

九喜法:九种本于欢喜而生的法:(如理作意、烦恼减轻而)心生欢喜,心生欢喜而喜爱修行,喜爱修行而欣悦轻安,欣悦轻安而安乐,安乐而能得定,得定而能如实知,如实知而能舍离,舍离而无欲,无欲而解脱。又译为“九喜本”。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九个根植于如理作意的法:当如理作意时,则欣悦被生起;对喜悦者,喜被生起;对意喜者,身变得宁静;身已宁静者感受乐;对有乐者,心入定;在心得定时,如实知、见;如实知、见者厌;厌者离染,从离贪被解脱”。

周备:周详完备。

[读经拾得]

本经提到的趣向与法数关系如下表:

趣向
恶趣 无仁慈,怀毒害心 毁戒,破见 贪、恚、痴 爱语、恚语、怖语、痴语 破五戒 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不敬戒、不敬定、不敬父母 杀生、不与取、淫逸、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邪见、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 有人已侵恼我,今侵恼我,当侵恼我;我所爱者,已侵恼,今侵恼,当侵恼;我所憎者,已爱敬,今爱敬,当爱敬 身杀、盗、淫,口两舌、恶骂、妄言、绮语,意贪取、嫉妒、邪见
善趣 不以恶心加于众生 戒具,见具 无贪、无恚、无痴 不爱语、不恚语、不怖语、不痴语 持五戒 敬佛、敬法、敬僧、敬戒、敬定、敬父母 不杀生、不盗、不淫、不欺、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世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彼已侵我,我恼何益?已不生恼,今不生恼,当不生恼;我所爱者,彼已侵恼,我恼何益?已不生恼,今不生恼,当不生恼;我所憎者,彼已爱敬,我恼何益?已不生恼,当不生恼,今不生恼 身不杀、盗、淫,口不两舌、恶骂、妄言、绮语,意不贪取、嫉妒、邪见
涅槃趣 精勤修身念处 止,观 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 身念处、受念处、意念处、法念处 五根 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念觉意、择法觉意、精进觉意、猗觉意、定觉意、喜觉意、舍觉意 八贤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一喜,二爱,三悦,四乐,五定,六实知,七除舍,八无欲,九解脱 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正解脱、正智
 
agama3/長阿含經第十二經.txt · 上一次變更: 2023/04/30 22:03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09004783630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