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经三供养品第二十

导读

(一)[0607a01]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人,世人所应供养。云何为三?如来、至真、等正觉,世人所应供养;如来弟子漏尽阿罗汉,世人所应供养;转轮圣王,世人所应供养。

“有何因缘,如来世人所应供养乎?夫如来者,不伏者伏,不降者降,不度者度,未得解脱者令得解脱,未般涅槃者使成涅槃,无救护者与作救护,盲者与作眼目,病者与作救护。最尊第一,魔若魔天、天及人民,于中最尊福田,可敬可贵,与人作导,令知正路,未知道者与说导教,以此因缘,如来世人所应供养。

“复有何因缘,如来弟子漏尽阿罗汉世人所应供养乎?比丘当知,漏尽阿罗汉以度生死源,更不复受有,[*]以得无上法,[*]淫、怒、痴尽,永不得全,是世福田。以此因缘本末,使漏尽阿罗汉世人所应供养。

“复以何因缘,转轮圣王世人所应供养?比丘当知,转轮圣王以法治化,终不杀生,复教[*]化人使不杀生;自不盗窃,亦复教他人使不偷盗;自不[*]淫泆,复教他人不行[*]淫泆;自不妄语,亦复教人使不妄语;自不两舌,斗乱彼此,亦复教他人使不两舌;自不嫉妒、恚、痴,亦复教他人不习此法;自行正见,复教他人使不邪见。以此因缘,以此本末,使转轮圣王世人所应供养。”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增壹阿含经〕-【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无“增壹阿含经”五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后有“增壹阿含经”五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删去。

含=鋡【圣】*

  “含”,圣本作“鋡”。
  “鋡”,大正藏原为“含”,今依据圣本改作“鋡”。

二=一【圣】

  “二”,圣本作“一”。
  “一”,大正藏原为“二”,今依据圣本改作“一”。

导=道【圣】

  “导”,圣本作“道”。
  “道”,大正藏原为“导”,今依据圣本改作“道”。

导=道【宋】【元】【明】【圣】

  “导”,宋、元、明、圣四本作“道”。
  “道”,大正藏原为“导”,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道”。

源=原【宋】【元】【明】

  “源”,宋、元、明三本作“原”。
  “原”,大正藏原为“源”,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原”。

盗=偷【圣】

  “盗”,圣本作“偷”。
  “偷”,大正藏原为“盗”,今依据圣本改作“偷”。

他=化【宋】

  “他”,宋本作“化”。
  “化”,大正藏原为“他”,今依据宋本改作“化”。

偷盗=盗窃【宋】【元】【明】

  “偷盗”,宋、元、明三本作“盗窃”。
  “盗窃”,大正藏原为“偷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盗窃”。

泆=沃【元】

  “泆”,元本作“沃”。
  “沃”,大正藏原为“泆”,今依据元本改作“沃”。

(他)+人【宋】【元】【明】

  “人”,宋、元、明三本作“他人”。
  大正藏无“他”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嫉妒=妒嫉【宋】【元】【明】

  “嫉妒”,宋、元、明三本作“妒嫉”。
  “妒嫉”,大正藏原为“嫉妒”,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妒嫉”。

[注解]

转轮圣王:以正法统治世界的君主,具三十二相,即位时由善业感召天空中飞来轮宝,四方国家看到轮宝就自行归服,因此称作转轮圣王。又译为“转轮王”。

[对应经典]

 

(二)[0607a28]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阿难:“有三善根,不可穷尽,渐至涅槃界。云何为三?所谓于如来所而种功德,此善根不可穷尽。于正法而种功德,此善根不可穷尽。于圣众而种功德,此善根不可穷尽。是谓,阿难!此三善根不可穷尽,得至涅槃界。是故,阿难!当求方便,获此不可穷尽之福。如是,阿难!当作是学。”

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曰)+有【宋】【元】【明】

  “有”,宋、元、明三本作“曰有”。
  大正藏无“曰”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正法+(中)【宋】【元】【明】

  “正法”,宋、元、明三本作“正法中”。
  大正藏无“中”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圣众+(所)【宋】【元】【明】

  “圣众”,宋、元、明三本作“圣众所”。
  大正藏无“所”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不可穷=三不可【宋】【元】【明】

  “不可穷”,宋、元、明三本作“三不可”。
  “三不可”,大正藏原为“不可穷”,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三不可”。

[注解]

[对应经典]

 

(三)[0607b09]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三。云何为三?所谓乐痛、苦痛、不苦不乐痛。诸比丘当知,彼乐痛者,欲爱使也;彼苦痛者,瞋恚使也;不苦不乐痛者,是痴使也。是故,诸比丘!当学方便,求灭此使。所以然者,当自炽然,当自修行法,得无比法。诸比丘当知,我灭度后,其有比丘念自[*]炽然,修其行法,得无比法,此则是第一声闻

“云何,比丘!当自[*]炽然,当自修行,得修行法,获无比法?于是,比丘!内自观身,外自观身,内外自观身而自游戏;内观痛,外观痛,内外观痛;内观意,外观意,内外观意;内观法,外观法,内外观法而自游戏。如是,比丘!当自[*]炽然,盛修行其法,得无比法。诸比丘行此法者,于声闻中第一弟子。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痴=护【宋】

  “痴”,宋本作“护”。
  “护”,大正藏原为“痴”,今依据宋本改作“护”。

炽然=然炽【宋】【元】【明】*

  “炽然”,宋、元、明三本作“然炽”。
  “然炽”,大正藏原为“炽然”,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然炽”。

(当修行)+法【宋】【元】【明】

  “法”,宋、元、明三本作“当修行法”。
  大正藏无“当修行”三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其行=行其【宋】【元】【明】

  “其行”,宋、元、明三本作“行其”。
  “行其”,大正藏原为“其行”,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行其”。

〔盛〕-【宋】【元】【明】【圣】

  宋、元、明、圣四本无“盛”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后有一“盛”字,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删去。

诸+(有)【宋】【元】【明】

  “诸”,宋、元、明三本作“诸有”。
  大正藏无“有”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注解]

痛:即是“受”的意思。受是无常变易的,因此是苦(痛)的。

炽然:猛烈燃烧的样子,在这里引申指明亮、明白的样子。

声闻:从佛听法而修行的佛弟子。另译为“弟子”。

内自观身,外自观身,内外自观身而自游戏...内外观法而自游戏:专注于四念处而能任意自在,不受身受心法的束缚。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c.f. 《杂阿含经》第468经:“乐受所受时,则不知乐受,贪使之所使,不见出要道。苦受所受时,则不知苦受,瞋恚使所使,不见出要道。不苦不乐受,正觉之所说,不善观察者,终不度彼岸。比丘勤精进,正知不动转,如此一切受,慧者能觉知。觉知诸受者,现法尽诸漏,明智者命终,不堕于众数,众数既已断,永处般涅槃。”

(四)[0607b26]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事,覆则妙,露则不妙。云何为三?一者女人,覆则妙,露则不妙;婆罗门咒术,覆则妙,露则不妙;邪见之业,覆则妙,露则不妙。是谓,比丘!有此三事,覆则妙,露则不妙。

“复有三事,露则妙,覆则不妙。云何为三?日、月,露则妙,覆则不妙;如来法语,露则妙,覆则不妙。是谓,比丘!有此三事,露则妙,覆则不妙。”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女人及咒术,  邪见不善行,
 此是世三法,  覆隐而最妙。
 日月广所照,  如来正法语,
 此是三世法,  露则第一妙。

“是故,诸比丘!当露现如来法,勿使覆隐。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月=日【元】

  “月”,元本作“日”。
  “日”,大正藏原为“月”,今依据元本改作“日”。

[注解]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可能会有人以为本经中说女人“覆则妙,露则不妙”有歧视意味,其实这是对听众的比丘所说,女人跑去比丘僧团暴露的话,会干扰他们修行,因此“覆则妙,露则不妙”。

(五)[0607c13]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此三有为有为相。云何为三?知所从起,知当迁变,知当灭尽。彼云何知所从起?所谓生,长大成五阴形,得诸持、入,是谓所从起。彼云何为灭尽?所谓死,命过不住、无常,诸阴散坏,宗族别离,命根断绝,是谓为灭尽。彼云何变易?齿落、发白、气力竭尽,年遂衰微,身体解散,是谓为变易法。是为,比丘!三有为有为相,当知此三有为相,善分别之。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此)+五【宋】【元】【明】

  “五”,宋、元、明三本作“此五”。
  大正藏无“此”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知)+所【宋】【元】【明】

  “所”,宋、元、明三本作“知所”。
  大正藏无“知”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注解]

有为:有造作的;因缘而生的。“为”是“造作”的意思。

[对应经典]

 

(六)[0607c24]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愚人有三相三法,不可恃怙。云何为三?于是,愚者不可思惟而思惟之;不可论说而论说之;不可行者而修习之。

“云何愚者不可思惟而思念之?于是,愚者意三行便思忆之。云何为三?于是,愚者起嫉心,于他财物及于女色,心念恶言悉兴嫉心:‘彼之所有,愿是我许。’如是,愚者不可思惟而思惟之。

“云何愚者不可论说而论说之?于是,愚者造口四过。云何为四?于是,愚者恒喜妄言、绮语、恶口、斗乱彼此。如是,愚者造口四过。

“云何愚者造于恶行?于是,愚者造身恶行,常念杀生、窃盗、[*]淫泆。如是,愚者造于恶行。如是,比丘!愚者有此三行,愚痴之人习此三事。

“复次,比丘!智者有三事,当念修行。云何为三?于是,智者应思惟者,便思惟之;应论说者,便论说之;应行善者,便修行善。

“彼云何智者应思惟事,便思惟之?于是,智者思惟意三行。云何为三?于是,智者不嫉妒、恚、痴,常行正见,见他财货,不生想念。如是,智者应思惟者,便思惟之。

“云何智者应论说之?于是,智者成就口四行。云何为四?于是,智者不行妄语,亦不教人妄语,见人妄语者意不喜乐,是谓智者而护其口。复次,智者不行绮语、恶口、斗乱彼此,亦不教人使行绮语、恶口、斗乱。如是,智者成就口四行。

“云何智者成就身三行?于是,智者思惟身行,无所触犯。然复智者自不杀生,亦不教人杀生,见人杀者心不喜乐。自不偷窃,不教人盗,见人盗者心不喜乐。亦不淫泆,见他女人色,心不起想,亦不教人使行[*]淫泆。设见老母,视之如己亲,中者如姊,小者如妹,意无高下。如是,智者身成就三行,是谓智者所行。如是,比丘!有此三有为之相。是故,诸比丘!愚者三相常当舍离,此三智者所行,不斯须。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A. III. 2-9.

  ???

恶=要【宋】

  “恶”,宋本作“要”。
  “要”,大正藏原为“恶”,今依据宋本改作“要”。

(说者便论)+说之【宋】【元】【明】【圣】

  “说之”,宋、元、明、圣四本作“说者便论说之”。
  大正藏无“说者便论”四字,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补上。

窃=盗【圣】

  “窃”,圣本作“盗”。
  “盗”,大正藏原为“窃”,今依据圣本改作“盗”。

〔人〕-【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无“人”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后有一“人”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删去。

〔有为之〕-【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无“有为之”三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后有“有为之”三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删去。

发=废【宋】【元】【明】

  “发”,宋、元、明三本作“废”。
  “废”,大正藏原为“发”,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废”。

[注解]

恃怙:依靠、凭借。

愚者意三行:愚者意念起贪、瞋、痴这三种造作。

斯须:片刻、短暂的时间。

[对应经典]

 

(七)[0608b04]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三法,不可觉知,不见、不闻,经历生死,未曾瞻睹,我及尔等曾不见闻。云何为三?所谓贤圣戒,不可觉知,不见、不闻,经历生死,[*]未曾瞻睹,我及尔等[*]曾不见闻。贤圣三昧、贤圣智慧,不可觉知,不见、不闻,如今我身并及汝等,皆悉觉知贤圣禁戒、贤圣三昧、贤圣智慧,皆悉成就,不复受有,已断生死根原。是故,诸比丘!当念修行此三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未=末【元】*

  “未”,元本作“末”。
  “末”,大正藏原为“未”,今依据元本改作“末”。

曾不=不曾【宋】*【元】*【明】*

  “曾不”,宋、元、明三本作“不曾”。
  “不曾”,大正藏原为“曾不”,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不曾”。

汝=尔【宋】【元】【明】

  “汝”,宋、元、明三本作“尔”。
  “尔”,大正藏原为“汝”,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尔”。

[注解]

不可觉知:(学习佛法以前)不曾觉知。

[对应经典]

 

(八)[0608b16]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法甚可敬爱,世人所贪。云何为三?所谓少壮,甚可爱敬,世人所贪。无病,甚可爱敬,世人所贪。寿命,甚可爱敬,世人所贪。是谓,比丘!有此三法,甚可爱敬,世人所贪。

“复次,比丘!虽有此三法,甚可爱敬,世人所贪,然更有三法,不可爱敬,世人所不贪。云何为三?虽有少壮,然必当老,不可爱敬,世人所不贪。比丘当知,虽有无病,然必当病,不可爱敬,世人所不贪。比丘当知,虽有寿命,然必当死,不可爱敬,世人所不贪。是故,诸比丘!设有少壮,当求不老,至涅槃界;虽有无病,当求方便,使不有病;虽有寿命,当求方便,使不命终。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A. III. 39. Madā.

  ???

敬爱=爱敬【宋】【元】【明】

  “敬爱”,宋、元、明三本作“爱敬”。
  “爱敬”,大正藏原为“敬爱”,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爱敬”。

〔诸〕-【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无“诸”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后有一“诸”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删去。

设=虽【宋】【元】【明】

  “设”,宋、元、明三本作“虽”。
  “虽”,大正藏原为“设”,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虽”。

[注解]

[对应经典]

 

(九)[0608c03]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犹如春时天雨大雹,设如来不出世,众生入地狱,亦复如是。是时,女人入地狱多于男子。所以然者,比丘当知,以三事故,众生之类,身坏命终,入三恶趣。云何为三?所谓贪欲、睡眠、调戏,有此三事缠着心意,身坏命终,入三恶趣。

“女人竟日习玩三法而自娱乐。云何为三?晨朝以嫉妒心而自缠缚,若至日中,复以睡眠结而自缠裹,向暮以贪欲心而自[*]缠缚。以此因缘,使彼女人身坏命终,生三恶趣。是故,诸比丘!当念离此三法。”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嫉妒睡眠调,  贪欲是恶法,
 牵人至地狱,  至竟无解脱。
 是以当舍离,  嫉妒及睡调,
 亦当舍于欲,  莫造彼恶行。

“是故,诸比丘!当念去离嫉妒,无悭悋心,常行惠施,不着睡眠,当行不染,不着贪欲。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世+(时)【宋】【元】【明】

  “世”,宋、元、明三本作“世时”。
  大正藏无“时”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缠缚=缠络【宋】*【元】*【明】*,=缠裹【圣】*

  ????

缠裹=缠络【宋】【元】【明】

  “缠裹”,宋、元、明三本作“缠络”。
  “缠络”,大正藏原为“缠裹”,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缠络”。

调=掉【元】【明】

  “调”,元、明二本作“掉”。
  “掉”,大正藏原为“调”,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掉”。

以=故【圣】

  “以”,圣本作“故”。
  “故”,大正藏原为“以”,今依据圣本改作“故”。

染=净观【宋】【元】【明】,=净【圣】

  ????

[注解]

调戏:即“掉举”,心浮动不安。

娱乐:沉迷的意思。

[对应经典]

 

(一〇)[0608c24]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三法,习之、玩之,不知厌足,亦复不能至休息处。云何为三?所谓贪欲。若有人习此法,无厌足。若复有人习饮酒者,初无厌足。若复有人修习睡眠,初无厌足。是谓,比丘!若有人习此三法者,初无厌足,亦复不能至灭尽之处。是故,诸比丘!常当舍离此三法,不亲近之。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供养.三善根  三痛.三覆露
 相.法.三不觉  爱敬.春.无足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

[校勘]

有人=人有【宋】【元】【明】

  “有人”,宋、元、明三本作“人有”。
  “人有”,大正藏原为“有人”,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人有”。

〔之〕-【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无“之”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后有一“之”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删去。

觉=学【宋】【元】【明】

  “觉”,宋、元、明三本作“学”。
  “学”,大正藏原为“觉”,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学”。

春无=无厌【宋】【元】【明】【圣】

  “春无”,宋、元、明、圣四本作“无厌”。
  “无厌”,大正藏原为“春无”,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无厌”。

二=一【圣】

  “二”,圣本作“一”。
  “一”,大正藏原为“二”,今依据圣本改作“一”。

+(光明皇后愿文)【圣】

  圣本在“??”字之后有光明皇后愿文。
  大正藏无“光明皇后愿文”六字,今依据圣本补上。

[注解]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agama1/增壹阿含經三供養品第二十二.txt · 上一次變更: 2024/08/30 14:16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613790988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