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经十念品第二

导读

(一)[0552c09]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去众乱想,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佛。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除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明本无“增壹阿含经”五字。

宋、元二本无“经”字。

“念佛”,巴利本作 Buddhânussati。

“除”,大正藏原为“去”,今依据圣本改作“除”。[*]

“布”,圣本作“演布”。[*]

[注解]

舍卫:古代中印度拘萨罗国的首都,该国的南方有另外一个国家也叫做拘萨罗国,为方便区分,后来就将首都名作为国号,称作舍卫国。在当今印度北部近尼泊尔处。

祇树给孤独园:佛陀的道场之一,由给孤独长者向祇陀太子买下土地,并由祇陀太子布施树林。“给孤独长者”是须达多长者的绰号,因为他乐善好施,常常救济孤独无依的人,因此被称为给孤独长者。

一法:一个作法。

广布:广泛地传播散布。

逮:达到。

沙门果:修行的成果,即初果至四果。又称为“四沙门果”。

涅槃:灭除烦恼、生死。

念佛:忆念佛陀(的智慧或成就)。

[对应经典]

 

[进阶辨正]

(二)[0552c17]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去[*]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法。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除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圣本无“闻如是…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二百四十二字。

“逮”,宋、元、明三本作“获”。[*]

“念法”,巴利本作 Dhammânussati。

“除”,大正藏原为“去”,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除”。[*]

[注解]

念法:忆念佛法。

[对应经典]

 

(三)[0552c25]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去[*]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众。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除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演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逮”,大正藏原为“获”,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逮”。

“念众”,巴利本作 Saṅghânussati。

“沙”,大正藏原为“汝”,今依据前后文改作“沙”。

宋、元、明三本无“演”字。

“尔”,宋、元、明三本作“是”。

[注解]

念众:忆念四双八辈的智慧及成就。

[对应经典]

 

(四)[0553a04]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去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戒。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除众乱相,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去”,大正藏原为“除”,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去”。

“念戒”,巴利本作 Sīlânussati。

“除众乱相”,大正藏原为“除去众想”,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除众乱相”。

“尔时”,大正藏原为“是时”,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尔时”。

[注解]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持戒清净则不会做会让自己后悔的行为,守护六根则能减轻被外境拉着走所带来的疲劳,烦恼减轻自然心生欢喜。

纵使只是短期持戒,例如持一日一夜的八关斋戒,在事后念自己曾清净持戒,也有助于让心念回到清净的状态。

《杂阿含经》卷三十七第1024、1025等经中,佛陀面对遗憾于重病而无法入定的弟子们,也借由询问他们:“汝得无破戒耶?”来让他们肯定自身持戒清净的事实,让心境从遗憾转为欢喜,进而思惟佛法以“心得解脱,欢喜踊悦”或“诸根喜悦”。

(五)[0553a12]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去[*]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施。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除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念施”,巴利本作 Cāgânussati。

“是故”,大正藏原为“如是”,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是故”。

[注解]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念佛、念法、念僧、念(自己的持)戒、念(自己的布)施,在《杂阿含经》卷三十第857经称为“五种欢喜之处”、“五支定”、“三昧念”,因为修习这五种事能让人心生欢喜,也有助于禅定。

不求回报的布施能让人放下贪心和吝啬的心,利人又利己,为善最乐,烦恼减轻自然心生欢喜。

“念施”的方法可参见《杂阿含经》卷三十第857经:“随时忆念:‘我得己利,我于悭垢众生所,当多修习离悭垢住,修解脱施、舍施、常炽然施、乐于舍,平等惠施,常怀施心’”。

如果能行、住、坐、卧,随时都将心放在十念上,则随时都是善心或清净心,甚至有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修得三昧,如同古今中外许多成就念佛三昧的修行人。

五种欢喜之处也可以作为打坐时的工具,例如刚入座时如果五盖较重,可以先念五种欢喜处之一,让自己生起欢喜,只要有一丝的欢喜就能有所助益:这样的欢喜能让心中轻松安稳,有助于安定身心,接下来的打坐就比较容易进入状况了。

常有同学提问:“布施不是要‘三轮体空’吗?可以念自己的布施吗?”

布施的确不应执著,念施也只是单纯地忆念布施的善行,并不执著,才能依此自然心生欢喜。念施时不应计较布施数量是多还是少?这个布施能让自己增加什么光环?接受布施的人该怎么答谢自己?才不会因此而增加贪、瞋、痴、慢、疑等烦恼。

另一方面,念施是修行的一个方法、一个过程,并不是修行的终点。十念都是修行的“筏”,最终是要放下的,但这个筏对于初学者还是非常好用的,可以搭这个筏过一段河,不急着在还没搭过筏之前就把筏放下了。

[进阶辨正]

(六)[0553a20]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天。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念天”,巴利本作 Devânussati。

“去诸乱想”,大正藏原为“除去诸想”,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去诸乱想”。

[注解]

[对应经典]

 

(七)[0553a28]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休息。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诸乱想,得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念休息”,巴利本作 Upasamânussati。

“得”,大正藏原为“获”,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得”。[*]

[注解]

念休息:忆念寂灭、入定。

[对应经典]

 

(八)[0553b07]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安般。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诸乱想,得[*]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念安般”,巴利本作 Anāpānassati。

[注解]

念安般:观呼吸。

[对应经典]

 

(九)[0553b15]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身非常。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众乱想,得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注解]

念身非常:忆念身体、生理的变化无常。

[对应经典]

 

(一〇)[0553b23]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死。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众乱想,得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法.圣众念  戒.施及天念
 休息.安般念  身.死念在后

增壹阿含[*]经卷第一

“‘“于今我首上,  已生衰耗毛;
   天使已来至,  宜当时出家。

“‘“我今已食人中之福,宜当自勉升天之德,剃除须发,著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离于众苦。”

“‘时,长寿王告第一太子善观曰:“卿今知不?吾已首上生白发,意欲剃除须发,著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离于众苦。汝绍吾位,以法治化,勿令有失,违吾言教,造凡夫行。所以然者,若有斯人,违吾言者,为凡夫之行。夫凡夫者,长处三涂、八难之中。”时,王长寿八万四千岁善修梵行,行四等心,慈、悲、喜、护,身逝命终,生梵天上。时,王善观忆父王教,未曾暂舍,以法治化,无有阿曲。’

“迦叶!知不?尔时摩诃提婆,岂异人乎?莫作是观,尔时王者,今释迦文是;时长寿王者,今阿难身是;尔时善观者,今优多罗比丘是;恒受王法未曾舍忘,亦不断绝。时,善观王复兴父王敕,以法治化,不断王教。所以然者,以父王教,难得违故。”

尔时,尊者阿难便说偈曰:

[校勘]

圣本无“当”字。

圣本在“一”字之后有光明皇后愿文。

“于今我首上…尔时,尊者阿难便说偈曰”二百九十九字,大正藏参考宋、元、明三本置于卷末,今依据宋、元、明三本已补于序品第一内。

[注解]

[对应经典]

 

[进阶辨正]

 
agama1/增壹阿含經十念品第二.txt · 上一次變更: 2024/12/24 23:18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479229927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