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佛说长阿含第三分露遮经第十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拘萨罗人间游行,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往诣婆罗婆提婆罗门村北尸舍婆林中止宿。

时,有婆罗门,名曰露遮,住[*]婆罗林中,其村丰乐,人民炽盛,波斯匿王即封此村,与婆罗门以为梵分。此婆罗门七世已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异典三部讽诵通利,种种经书尽能分别,又能善于大人相法、瞻侯吉凶、祭祀仪礼。闻沙门瞿昙释种子出家成道,于拘萨罗国人间游行,至尸舍[*]婆林中,有大名称,流闻天下,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于诸天、世人、魔、若魔天、沙门、婆罗门众中自身作证,与他说法,上中下善,义味具足,梵行清净。“如此真人,宜往觐现,我今宁可往共相见。”

时,婆罗门即出彼村,诣尸舍婆林中,至世尊所,问讯已,一面坐。佛为说法,示、教、利、喜,婆罗门闻法已,白佛言:“唯愿世尊及诸大众明受我请。”尔时,世尊默然受请。

彼婆罗门见佛默然,知已许可,即从坐起,遶佛而去。去佛不远,便起恶见言:“诸沙门、婆罗门多知善法,多所证成,不应为他人说,但自知,休与他说为。譬如有人坏故狱已,更造新狱,斯是贪恶不善法耳。”

时,婆罗门还至[*]婆罗林已,即于其夜具办种种肴膳饮食。时到,语剃头师言:“汝持我声,诣尸舍[*]婆林中,白沙门瞿昙:‘日时已到,宜知是时。’”

剃头师受教即行,往到佛所,礼世尊足白:“时已到,宜知是时。”

尔时,世尊即着衣持钵,从诸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诣[*]婆罗林。

剃头师侍从世尊,偏露右臂,长跪叉手,白佛言:“彼露遮婆罗门去佛不远,生恶见言:‘诸有沙门、婆罗门多知善法,多所证者,不应为他人说,但自知,休与他说为。譬如有人坏故狱已,更造新狱,斯是贪恶不善法耳。’唯愿世尊除其恶见。”

佛告剃头师曰:“此是小事,易开化耳。”

尔时,世尊至婆罗门舍,就座而坐。时,婆罗门以种种甘膳,手自斟酌,供佛及僧,食讫去钵,行澡水毕,取一小床于佛前坐。佛告露遮:“汝昨去我不远,生恶见言:‘诸沙门、婆罗门多知善法,多所证者,不应为他人说,乃至贪恶不善法。’实有是言耶?”

露遮言:“尔,实有此事。”

佛告露遮:“汝勿复尔生此恶见。所以者何?世有三师可以自诫。云何为三?一者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于现法中可以除烦恼,又可增益得上人法。而于现法中不除烦恼,不得上人法,己业未成而为弟子说法,其诸弟子不恭敬承事,由复依止与共同住。露遮!彼诸弟子语师言:‘师今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于现法中可得除众烦恼,得上人胜法。而今于现法中不能除烦恼,不得上人胜法。己业未成而为弟子说法,使诸弟子不复恭敬承事供养,但共依止同住而已。’”

佛言:“露遮!犹如有人坏故狱已,更造新狱,斯则名为贪浊恶法。是为一师可以自诫。是为贤圣戒、律戒、仪戒、时戒。”

又告露遮:“第二师者,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于现法中可得除众烦恼,不可增益得上人法,而于现法中不能除众烦恼,虽复少多得上人胜法,己业未成而为弟子说法,其诸弟子不恭敬承事,由复依止与共同住。露遮!彼诸弟子语师言:‘师今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于现法中得除众烦恼,得上人法。而今于现法中不能除众烦恼,虽复少多得上人法,己利未成而为弟子说法,使诸弟子不复恭敬承事供养,但共依止同住而已。’”

佛言:“露遮!犹如有人在他后行,手摩他背,此则名为贪浊恶法。是为二师可以自诫。是为贤圣戒、律戒、[*]仪戒、时戒。”

又告露遮:“第三师者,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于现法中可除烦恼,又可增益得上人法,而于现法中不能除众烦恼,虽复少多得上人法,己利未成而为弟子说法,其诸弟子恭敬承事,依止同住。露遮!彼诸弟子语师言:‘[*]师今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于现法中可得除众烦恼,少多得上人法,而今于现法中不能除众烦恼,虽复少多得上人法,己利未成而为弟子说法,诸弟子恭敬承事,共止同住。’”

佛言:“露遮!犹如有人舍己禾稼,锄他田苗,此则名为贪浊恶法。是为三师可以自诫。是为贤圣戒、律戒、[*]仪戒、时戒。露遮!有一世尊不在世间,不可倾动,云何为一?若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乃至得三明,除灭无明,生智慧明,去诸暗冥,出大法光,所谓漏尽智证。所以者何?斯由精勤,专念不忘,乐独闲居之所得也。露遮!是为第一世尊不在世间,不可倾动。露遮!有四沙门果。何者四?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云何?露遮!有人闻法应得此四沙门果。若有人遮言:‘勿为说法。’设用其言者,彼人闻法得果以不?”

答曰:“不得。”

又问:“若不得果,得生天不?”

答曰:“不得。”

又问:“遮他说法,使不得果,不得生天。为是善心,为不善心耶?”

答曰:“不善。”

又问:“不善心者,为生善趣,为堕恶趣?”

答曰:“生恶趣。”

“露遮!犹如有人语波斯匿王言:‘王所有国土,其中财物王尽自用,勿给余人。’云何?露遮!若用彼人言者,当断余人供不?”

答曰:“当断。”

又问:“断他供者,为是善心,为不善心?”

答曰:“不善心。”

又问:“不善心者,为生善趣,为堕恶道耶?”

答曰:“堕恶道。”

“露遮!彼亦如是,有人闻法,应得四沙门果。若有人言:‘勿为说法。’设用其言者,彼人闻法得果不?”

答曰:“不得。”

又问:“若不得果,得生天不?”

答曰:“不得。”

问:“遮他说法,使不得道果,不得生天。彼为是善心,为不善心耶?”

答曰:“不善。”

又问:“不善心者,当生善趣,为堕恶道耶?”

答曰:“堕恶道。”

“露遮!若有人语汝言:‘彼波罗婆提村封所有财物。露遮!自用勿给人,物当自用,与他何为?’云何?露遮!设用彼言者,当断余人供不?”

答曰:“当断。”

又问:“教人断他供者,为是善心,为不善心耶?”

答曰:“不善。”

又问:“不善心者,为生善趣,为堕恶道耶?”

答曰:“堕恶道。”

“露遮!彼亦如是,有人闻法应得四沙门果,若有人言:‘勿为说法。’设用其言者,彼人闻法得果不?”

答曰:“不得。”

又问:“若不得果,得生天不?”

答曰:“不得。”

又问:“遮他说法,使不得果,不得生天。为是善心,为不善心耶?”

答曰:“不善。”

又问:“不善心者,为生善趣,为堕恶道耶?”

曰:“堕恶道。”

尔时,露遮婆罗门白佛言:“我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愿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

佛说法已,时,露遮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七

[校勘]

〔佛说长阿含〕-【明】

  明本无“佛说长阿含”五字。
  大正藏在“?”字之上/下有“佛说长阿含”五字,今依据明本删去。

~D. 12. Lohiccha-sutta.

  ???

罗+(国)【宋】【元】【明】

  “罗”,宋、元、明三本作“罗国”。
  大正藏无“国”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婆罗婆提=娑罗婆提【宋】【明】*~Sālavatikā.

  “婆罗婆提”,宋、明二本作“娑罗婆提”。[*]
  “娑罗婆提”,大正藏原为“婆罗婆提”,今依据宋、明二本改作“娑罗婆提”。[*]

婆=娑【明】*

  “婆”,明本作“娑”。[*]
  “娑”,大正藏原为“婆”,今依据明本改作“娑”。[*]

~Pasenadi.

  ???

已=以【宋】【元】【明】

  “已”,宋、元、明三本作“以”。
  “以”,大正藏原为“已”,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以”。

瞻=占【元】【明】

  “瞻”,元、明二本作“占”。
  “占”,大正藏原为“瞻”,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占”。

诣=语【宋】【元】【明】

  “诣”,宋、元、明三本作“语”。
  “语”,大正藏原为“诣”,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语”。

时+(时)【宋】【元】【明】

  “时”,宋、元、明三本作“时时”。
  大正藏无“时”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行〕-【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无“行”字。
  大正藏在“?”字之上/下有一“行”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删去。

〔是〕-【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无“是”字。
  大正藏在“?”字之上/下有一“是”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删去。

昨+(夜)【宋】【元】【明】

  “昨”,宋、元、明三本作“昨夜”。
  大正藏无“夜”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以〕-【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无“以”字。
  大正藏在“?”字之上/下有一“以”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删去。

彼=而彼【宋】【元】【明】

  “彼”,宋、元、明三本作“而彼”。
  “而彼”,大正藏原为“彼”,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而彼”。

仪=义【宋】【元】【明】*

  “仪”,宋、元、明三本作“义”。[*]
  “义”,大正藏原为“仪”,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义”。[*]

不=又【宋】【元】【明】

  “不”,宋、元、明三本作“又”。
  “又”,大正藏原为“不”,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又”。

师今=今师【宋】【元】【明】*

  “师今”,宋、元、明三本作“今师”。[*]
  “今师”,大正藏原为“师今”,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今师”。[*]

得=可得【宋】【元】【明】

  “得”,宋、元、明三本作“可得”。
  “可得”,大正藏原为“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可得”。

同=而【宋】【元】【明】

  “同”,宋、元、明三本作“而”。
  “而”,大正藏原为“同”,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而”。

~Sotāpatti.

  ???

~Sakadāgāmin.

  ???

~Anāgāmin.

  ???

~Arahatta.

  ???

问+(露遮)【宋】【元】【明】

  “问”,宋、元、明三本作“问露遮”。
  大正藏无“露遮”二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为+(当)【宋】【元】【明】

  “为”,宋、元、明三本作“为当”。
  大正藏无“当”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波=娑【宋】【元】【明】

  “波”,宋、元、明三本作“娑”。
  “娑”,大正藏原为“波”,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娑”。

村=林【宋】【元】【明】

  “村”,宋、元、明三本作“林”。
  “林”,大正藏原为“村”,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林”。

〔曰〕-【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无“曰”字。
  大正藏在“?”字之上/下有一“曰”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删去。

〔佛说〕-【宋】【元】

  宋、元二本无“佛说”二字。
  大正藏在“?”字之上/下有“佛说”二字,今依据宋、元二本删去。

[注解]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露遮婆罗门认为修行有成的人不应该为人说法,否则是自找麻烦。

佛陀则表示有三种不够格的老师,我们要见不贤而内自省。这三种不适当的老师是:

  • 不自觉、不觉他,
  • 有些超越凡人的解脱或神通但未毕业、不觉他,
  • 有些超越凡人的解脱或神通但未毕业、觉他。

至于自觉觉他的修行者,则是够格的老师,为人说法当然没有问题。

 
agama3/長阿含經第二十九經.txt · 上一次變更: 2023/10/21 19:23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7187404632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