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erson Chang: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翻译时,四神足是要采用北传的译词译为“断行”,还是依南传字面译为“勤行”呢?

其中第四个神足要怎么译呢?若翻成“观”会否太简略而与其他地方的观义混淆?


David Chiou:

翻译南传的神足相应,还是得照南传的解释,也就是“断行”在南传为“勤行”的这种解释,而不提北传翻译中主流的“断行”这个解释。翻译的话还是要忠于原文,而这品的原文是巴利本,纵使原文只是一个宗派的看法,还是得照这宗派的看法。

第四个神足优先考虑古译或注释中曾用的词,古译有北传《阿含经》的“思维定……”以及唐代的用词“观定……”,注释则是“依“慧观”所引发的禅定,断除各种造作,而成就神通。”我个人觉得就“思惟定”或“观定”当中挑一个即可。


Anderson Chang:

把“ vīmaṃsā”字尾去掉查,看到以下几经有,
您所查询的“ vīmaṃ”相关内容: (共有41个经有)
而且通看上下文及经意后,似乎意思更符合“考察、检验”examination

SN.11.22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0268.htm
据论中说是梵天众来检验、测试帝释天的忍辱力。
“瞋恚对治鬼(SA.1107);神妙之鬼(AA)”,南传作“食愤怒之夜叉”(kodhabhakkho yakkho,逐字译为“愤怒+食的-夜叉”),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食愤怒之夜叉”(the anger-eating yakkha)。按:《显扬真义》说,他是一位色界的梵天众,听说天帝释具备忍辱力,听了后为考察而来(vīmaṃsanatthaṃ āgato),而且怀恶意夜叉(avaruddhakayakkhā)不可能进入像这样有守护布置的地方。

SN.12.51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0322.htm
则是思惟的意思,也可说深思、审察。

SN.22.2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0520.htm
回到考察、检验的用法,undisputed.

SN.43.12只是带到四神足,没有解说。

接下来这四经带出一个常用的定型句,个人觉得很有意义,
同时也可能回答了我上次提出的疑问:云何四神足也可以说是所有善法的交集?

taṃ dhammaṃ paññāya pavicinati pavicarati parivīmaṃsamāpajjati
对于(某项)法以智慧
◎收集再仔细分辨gather then discriminate. e.g.yoniso vicine dhammaṁ,从根源区别法
◎来回全面地审思investigate thoroughly
◎直到到达“完全地考察、检验”pari遍

SN.46.3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1313.htm
七觉分前三觉分的修习中, 上述方法是必要的要点。

SN.46.52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1362.htm
佛陀讲述了dhammavicayasambojjhaṅgo择法觉分的定义:
对内身、外身法透过上述方法考察、检验。
ajjhattaṃ身内 dhammesu paññāya pavicinati pavicarati parivīmaṃsamāpajjati tadapi dhammavicayasambojjhaṅgo, yadapi bahiddhā外在 dhammesu paññāya pavicinati pavicarati parivīmaṃsamāpajjati tadapi dhammavicayasambojjhaṅgo. ‘Dhammavicayasambojjhaṅgo’ti iti hidaṃ uddesaṃ gacchati.

另一方面,参看现有辞典以及站上对于择法觉分的注解,似乎简略了点,佛陀在本经给的定义较明确。
法蕴足论固然也将这句翻出来,只是可能过于文言了点,好读读者需要再继续查字典XD
以如实正慧,拣择、极拣择,遍寻思、遍伺察、审谛伺察

SN.54.13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1616.htm
同46.3,前三觉分的修习

SN.54.16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1619.htm
同46.3,前三觉分的修习

其他经就是神足相应里面,不再重复。

小结:若用思惟建议加注解考察、检验之意。
亦可随庄居士用审察,只是较失去检验那一方面的语意。

因为从句中可看出,到达 vīmaṃsa之前需要收集分辨、 全面地来回寻思检验,甚至有点测试的意思。所以亦可以现代语词直译“考察检验定勤行成就神足”?只是这样就四个字了?


Anderson Chang:

后面的论则似乎都用观

《法蕴足论》卷四〈神足品〉云(大正26‧471c)︰“世尊告苾刍众,有四神足。何等为四﹖谓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一;勤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二;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三;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四。”

《大毗婆沙论》

集异门论


David Chiou:

嗯,似乎唐代统一用观?


Anderson Chang:

但之前讨论的点在于

  1. 佛法中的观
  2. 古代(唐代)的观
  3. 现代人认知的观
  4. 被现代南传、20世纪以来观禅禅法影响的观

是否能分辨清?

同时,Vīmaṁsā
, (‹vīmaṁsati),【阴】思量,观察,实验,调查(consideration, examination, test, investigation)。

这个字在相应部中,只有在神足相应中才有出现。

所以这是我想选择思惟,已让它跟其他地方的观不要混淆的原因:)


David Chiou:

要视这边较着重在散心的思惟考察,还是慧观的层面。

就我的印象,略为偏好第四个神足用“观”,这样和第三个禅足用“心”搭配,一止一观,条理似乎较清楚。但我的理解不一定正确。


Anderson Chang:

也是ok的。但就昨天找到的经文看,是否认同四神足的观定,有可能侧重以”考察检验”为出发点入手处修习,直到断行得定?

毕竟若以善法欲(想得神足的欲)为所缘都能得定,没理由考察检验不行?

要视这边较着重在散心的思惟考察,还是慧观的层面。

两经明显属于世间的散心考察:梵众考较天帝忍辱功力;西方智者考察佛陀教法内容。

其他的似乎主要应用在慧观层次,如七觉分的实修细节上。


David Chiou:

会不会跟中文的 观 类似,有深浅不同的用法?日常观察,禅定的观?

从这个角度,翻成 观,读者比较容易知道有深及浅的解释;翻成 思惟,现代通常作日常生活的解释?


Anderson Chang:

好!统一用“观”。

 
agama/研討_四如意足第四個的南傳中譯.txt · 上一次變更: 2020/10/23 12:23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204221248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