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志”共有 17 个注解 (更新时间 2024年04月04日 20:08:46)
杂阿含经(4) |
杂阿含经卷第十五(三六九) | 有志修梵行(清净的修行)的人,音译为“婆罗门”。原为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的祭司阶级,佛陀则表示婆罗门不应以出生来界定,而要以行为来界定,因此在佛教中指修行人。 (2019年08月18日 09:47:07) |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五四六) | 有志修梵行(清净的修行)的人,音译为“婆罗门”,为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的祭司阶级。 (2019年08月17日 22:42:49) |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一〇四一) | 有志修梵行(清净的修行)的人,音译为“婆罗门”,为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的祭司阶级。 (2019年08月17日 22:45:12) |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四(一一七九) | 有志修梵行(清净的修行)的人,音译为“婆罗门”。 (2019年08月17日 22:57:38) |
增壹阿含经(5) |
增壹阿含经利养品第十三(三) | 有志修梵行(清净的修行)的人,音译为“婆罗门”,为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的祭司阶级。 (2019年08月17日 23:00:18) |
增壹阿含经增上品第三十一(一) | 有志修梵行(清净的修行)的人,音译为“婆罗门”。 (2018年11月10日 14:32:54) |
增壹阿含经增上品第三十一(一一) | 有志修梵行(清净的修行)的人,音译为“婆罗门”,为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的祭司阶级。 (2019年08月17日 23:02:53) |
增壹阿含经六重品第三十七(八) | 有志修梵行(清净的修行)的人,音译为“婆罗门”,为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的祭司阶级。 (2019年08月17日 23:03:25) |
增壹阿含经莫畏品第四十一(二) | 有志修梵行(清净的修行)的人,音译为“婆罗门”。 (2019年08月17日 23:04: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