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97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迦阇尸利沙ⓐ①支提②,与千比丘俱,皆是旧萦发婆罗门③。
尔时,世尊为千比丘作三种示现教化。云何为三?神足变化示现④、他心示现⑤、教诫示现⑥。
神足示现者,世尊随其所应,而示现入禅定正受⑦,陵虚⑧至东方,作四威仪⑨,行、住、坐、卧,入火三昧⑩,出种种火光,青、黄、赤、白、红、颇梨⑪色,水火俱现、或身下出火,身上出水,身上出火,身下出水,周圆四方亦复如是。尔时,世尊作种种神变已,于众中坐,是名神足示现。
他心示现者,如彼心、如彼意、如彼识,彼应作如是念、不应作如是念、彼应作如是舍、彼应作如是身证⑫住,是名他心示现。
教诫示现者,如世尊说:“诸比丘!一切烧然。云何一切烧然?谓眼烧然,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烧然。如是耳、鼻、舌、身、意烧然,若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烧然,以何烧然,贪火烧然、恚火烧然、痴火烧然,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火烧然。”
尔时,千比丘闻佛所说,不起诸漏,心得解脱,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 “迦阇尸利沙”,巴利本作 Gayāsīsa。
[注解]
① 迦阇尸利沙:是音译,又译为“伽耶山”,义译为“象头山”,因山顶似象头而得名。位于当时的中印度摩竭陀国伽耶城附近,现今为印度教的圣地。
② 支提:一种塔状的建筑。义译为“灵庙”。
③ 旧萦发婆罗门:曾是将头发盘绕卷在头上这一派的婆罗门。“旧”表示跟随佛陀出家以前。
④ 神足变化示现:展示神足通。神足通是能依意念飞行、前往不论远近的地方、或转变物质的神通。
⑤ 他心示现:展示他心通。他心通是能知道他人心中在想什么的神通。
⑥ 教诫示现:开示说法教诲弟子。
⑦ 正受:字面的意思是“正确地获得”,指正确地到达定境。又译为“等至”,音译为“三摩钵底”。
⑧ 陵虚:升于空中。
⑨ 四威仪:行、住、坐、卧,各有仪态而不损威德。
⑩ 火三昧:以火为专注对象(所缘)所成就的定境,入这种定时,身体能发出火焰。又译为“火光三昧”。
⑪ 颇梨:玻璃。
⑫ 身证:亲身得证。即“自证”。
[对应经典]
-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六处相应35〉第28经燃烧经。
- 《杂阿含经》梵文残卷 SF 270。
[读经拾得]
本经的南传相当经文没有提到“三种示现教化”,而是直接解说“一切烧然”。但在其它南传经文(例如南传《增支部尼柯耶》3集61经,相当于《中阿含经》卷三十五〈梵志品2〉第143经伤歌逻经)也有讲述三种示现教化,并且表示三种示现教化中,以“教诫示现”为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