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232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比丘名三弥离提,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所谓世间空,云何名为世间空?”

佛告三弥离提:“眼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空世间。”

佛说此经已,三弥离提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注解]

世间空:由感官及外境交织而构成的世间,是虚幻不实的。

常、恒、不变易法空:世人以为恒常、不变的“我”,也不是实有的。其中“常、恒、不变易法”是古印度婆罗门教所主张“我”的特性。相当的南传经文为“我空”。

此性自尔:性质本来如此。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中国古代曾有一些论师说小乘是“我空、法不空”,而大乘是“我法皆空”。然而佛陀在《阿含经》就已开示了世间空的道理,可见一些论师说《阿含经》是小乘经的判教,恐怕有些误会。

另一方面,有些刚开始读经的初学者,因为南传相当于北传《杂阿含经》卷一“无常、苦、空、非我”的《相应部尼柯耶》经文是说“无常、苦、非我”,而误以为南传《相应部尼柯耶》完全不讲“空”,五阴、六根不“空”。其实,南传《相应部尼柯耶》也有经文清楚载明五阴、六根是“空”,例如本经相对应的南传经文:南传《相应部尼柯耶》〈六处相应35〉第85经空经。

而诸如《杂阿含经》卷五第110经:“此五受阴勤方便观,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CBETA, T02, no. 99, p. 35, b4-5),相对应的南传经文为“如理思惟;五受阴无常、苦、病、痈、刺、痛、病、他、坏、空、无我”,其中“病……坏”可以解为是说明“苦”的,因此南传经文也同义于“无常、苦、空、非我”。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譬喻相应20〉第7经楔子经则记载,佛陀以鼓的朽坏为喻,说明“如来所说甚深、义之甚深、出世间、与空有关的经典”将被比丘们所忽略进而消失,也是佛法的式微。

由本经来看,佛教所说的“空”和“无我、无我所”是一体的二面。

很多的宗派论战,如同佛陀说的“瞎子摸象”比喻,摸到象鼻的,就说摸到象牙的不对,各各共诤。佛子还是要深入经藏,放下偏见,自洲自依、法洲法依,愿解如来真实义。

[进阶辨正]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