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345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尊者舍利弗:“如我所说,波罗延那阿逸多所问

“‘若得诸法教,  若复种种学
  具威仪及行,  为我分别说。’

“舍利弗!何等为?何等为法数?”

时,尊者舍利弗默然不答,第二、第三亦复默然。

佛言:“真实,舍利弗!”

舍利弗白佛言:“真实,世尊!世尊!比丘真实者,厌、离欲、灭尽向。食集生,彼比丘以食故,生厌、离欲、灭尽向。彼食灭,是真实灭,觉知已,彼比丘厌、离欲、灭尽向,是名为学。”

“复次,真实,舍利弗!”

舍利弗白佛言:“真实,世尊!世尊!若比丘真实者,厌、离欲、灭尽,不起诸心善解脱。彼从食集生,若真实即是灭尽,觉知此已,比丘于灭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善解脱,是数法。”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比丘于真实生厌、离欲、灭尽,是名法数。”如是说已,世尊即起,入室坐禅。

尔时,尊者舍利弗知世尊去已,不久,语诸比丘:“诸尊!我不能辩世尊初问,是故我默念住。世尊须臾复为作发喜问,我即开解如此之义,正使世尊一日一夜,乃至七夜,异句异味问斯义者,我亦悉能,乃至七夜,以异句异味而解说之。”

时,有异比丘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尊者舍利弗作奇特未曾有说,于大众中,一向师子吼言:‘我于世尊初问,都不能辩,乃至三问默然无答。世尊寻复作发喜问,我即开解,正使世尊一日一夜,乃至七夜,异句异味问斯义者,我亦悉能,乃至七夜,异句异味而解说之。’”

佛告比丘:“彼舍利弗比丘实能于我一日一夜,乃至异句异味,七夜所问义中悉能,乃至七夜,异句异味而解说之。所以者何?舍利弗比丘善入法界故。”

佛说此经已,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那”,大正藏原为“耶”,今依据杨郁文老师建议改作“那”。

“波罗延那阿逸多所问”,巴利本作 Pārāyana, Ajitapañha。

“数”,元、明二本作“故”。

“正”,宋本作“政”。

[注解]

波罗延那阿逸多所问:经名,“波罗延那”是音译,义译为“到彼岸”,是十六位婆罗门学徒与佛陀的问答集。“阿逸多”是十六位婆罗门学徒中第一位发问的。此经相当于南传《小部尼柯耶.经集》〈彼岸道品5〉第56经阿逸多学生婆罗门所问经,此事件也记录于《贤愚经》卷十二〈波婆离品50〉。

得诸法教:证得佛法的教导。这里特指阿罗汉(证得佛法的教导的无学圣者)。相当的南传经文为“凡已体悟法者”,《瑜伽师地论》译为“诸善说法”,《大智度论》译为“诸数法人”。

种种学:即种种“学人”,佛弟子中尚未证阿罗汉的圣者,还有法须修学,因此称为“学人”。相当的南传经文为“凡个个有学”,《瑜伽师地论》译为“及有学异类”,《大智度论》译为“种种诸学人”。

若得诸法教,若复种种学,具威仪及行,为我分别说:请问已证得佛法的教导的人(阿罗汉),或是几种有学,会具有怎样的威仪及行为呢?请为我分别解说。此偈相当于南传《小部尼柯耶.经集》〈彼岸道品5〉第56经阿逸多学生婆罗门所问经第1038颂。

学:即“学人”。

法数:佛法的法则,同义于前文的“法教”。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了知诸法的人”,南传注释书解说为“阿罗汉”。

真实:相当的南传经文为“这是已生者”,相当的《大智度论》译文为“有生不?”。此词巴利文Bhūta一字多义,例如“真实、生物、鬼神、已生者”等等。南传注释书认为这里意指(已生者)五蕴,菩提比丘进一步解释,因为“阿罗汉(得诸法教)”、“有学(种种学)”有多种解释方式,因此等到佛陀提示他以“五蕴”的角度来解释,舍利弗才开始回答。

作发喜问:鼓励而给予提示。

异句异味:不同的词句、不同的文句。

师子吼:以百兽之王狮子的吼声,形容圣者说法内容真实且具震撼力。

法界:正法的境界、范围。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本经中佛陀说“舍利弗比丘善入法界”,以实修证入正法的境界,也是“入法界”的基本定义。

[进阶辨正]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