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45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若诸沙门、婆罗门见有我者,一切皆于此五受阴见我。诸沙门、婆罗门见色是我,色异我,我在色,色在我;见受、想、行、识是我,识异我,我在识,识在我。愚痴无闻凡夫以无明故,见色是我、异我、相在,言我真实不舍;以不舍故,诸根增长;诸根长已,增诸触;六触入处所触故,愚痴无闻凡夫起苦乐觉,从触入处起。何等为六?谓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

“如是,比丘!有意界、法界、无明界,愚痴无闻凡夫无明触故,起有觉、无觉、有无觉、我胜觉、我等觉、我卑觉、我知我见觉。如是知、如是见觉,皆由六触入故。多闻圣弟子于此六触入处,舍离无明而生,不生有觉、无觉、有无觉、胜觉、等觉、卑觉、我知我见觉。如是知、如是见已,先所起无明触灭,后明触觉起。”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宋、元、明三本无“识”字。

“长”,元、明二本作“增长”。

宋、元、明三本无“觉”字。

[注解]

我在色、色在我:“我”处于色之中,或色处于“我”之中。这两种状况也称为(我、色的)“相在”。

无明:无智;不彻底明白佛法。也是“痴”的异名。

诸根: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六触入处:由“六触”进入身心的管道,常特指六触使人心意动摇、产生贪爱的过程、时空、或情境。六触是“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这里的“触”特指感官、外境、识,三者接触,是十二因缘之一。

苦乐觉:苦受及乐受。这里的“觉”是“受”的异译。

意界、法界、无明界:六根的意根这一类(意界)、六境的法境这一类(法界)、无明这一类。(在卷八会解说,有意根、法界,就有意识,这三者和合生触。这时如果是在无明的状况下,就是无明触。)

无明触:“无明”状况下的“触”;在六根对六境的认识了别中,没有智慧。

有觉、无觉、有无觉、我胜觉、我等觉、我卑觉、我知我见觉:(我)存在、(我)不存在、(我)有存在也有不存在、我比对方殊胜、我与对方相等、我比对方卑劣、我知道我看见等念头。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我是、我是这个、我将是、我将不是、我将是有色的、我将是无色的、我将是有想的、我将是无想的、我将是非有想非无想的(的念头)”。

明:智慧;彻底明白佛法。“无明”的对称。

明触:“明”状况下的“触”;在六根对六境的认识了别中,能够有智慧。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有同学问:“本经中的‘无觉’解为‘我是无’或‘我不存在’,那不是佛法说的‘无我’吗?”

凡夫主张“我不存在”,是睁眼说瞎话而讲“我等于无”,这是断灭见,不是正观因缘生灭而得知无我。卷六第133经的“读经拾得”对此有较详细的说明。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