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454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缘种种界生种种触,缘种种触生种种受,缘种种受生种种想,缘种种想生种种欲,缘种种欲生种种,缘种种觉生种种,缘种种热生种种求。

“云何种种界?谓十八界,眼界,乃至法界。

“云何缘种种界生种种触?乃至缘种种热生种种求?谓缘眼界生眼触,缘眼触生眼受,缘眼受生眼想,缘眼想生眼欲,缘眼欲生眼觉,缘眼觉生眼热,缘眼热生眼求。如是耳、鼻、舌、身、意界缘生意触,缘意触生意受,缘意受生意想,缘意想生意觉,缘意觉生意热,缘意热生意求,是名比丘缘种种界故生种种触,乃至缘种种热生种种求。

“比丘!非缘种种求生种种热,非缘种种热生种种觉,非缘种种觉生种种想,非缘种种想生种种受,非缘种种受生种种触,非缘种种触生种种界,但缘种种界生种种触,乃至缘种种热生种种求。”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注解]

觉:念头,新译为“寻”。相当的南传经文中“觉”的次序在“欲”之前。

热:热忱。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 本经大意:

由于中文的“欲”、“觉”、“热”、“求”在《杂阿含经》中一字多义,要了解本经意义可参照相当的南传经文:“缘种种界生起种种想;缘种种想生起种种意向;缘种种意向生起种种意欲;缘种种意欲生起种种焦热;缘种种焦热生起种种遍求。”

所表达的是在根境识接触后,心中的意念由小而大如滚雪球般增长而执著的现象。

  • 各经对照:

(为方便对照,本文中十八界以色呈现,触以绿色呈现,受阴以色呈现,想阴以色呈现,行阴以色呈现。)

《杂阿含经》卷十一第273经等经记载:“缘,生眼识,三事和合,触俱生。”(CBETA, T02, no. 99, p. 72, c9-10) 在这个例子中,“思”是一种行阴的例子。

这个十八界(根、境、识)因缘和合而产生心理状态的过程,在本卷第452经举例为:

在此例中“爱”是一种行阴的例子。

本卷第454、455经举例为:

此例中的“想”即想阴,“欲、觉、热、求”则都是行阴的例子。

根境识缘起产生的心理状态,不管如何举例,都不出于受阴、想阴、行阴的例子,这也符合经中所说身心乃至一切皆不出于五阴。

卷十七第458经则进一步举例,基于不同的欲、觉、热、求,会表现出更多的身、口、意的造作,则是后续的行阴的例子。

  • 念念不忘:

当六根对六境时不如理作意,念念不忘,心中的执著会如滚雪球般增长。所以《中阿含经》卷二十八〈林品5〉第113经诸法本经说:“一切诸法以欲为本”,以下经文也都有相关的意涵:

  • 《杂阿含经》卷二十八第752经:“欲,谓五欲功德。何等为五?谓眼识明色,可爱、可意、可念,长养欲乐。如是耳、鼻、舌、身识触,可爱、可意、可念,长养欲乐,是名为欲。然彼非欲,于彼贪著者,是名为欲。”(CBETA, T02, no. 99, p. 199, a1-5)
  • 《中阿含经》卷二十八〈林品 5〉第115经蜜丸喻经:“缘眼及色,生眼识,三事共会便有更触,缘更触便有所觉,若所觉便想,若所想便思,若所思便念,若所念便分别。”(CBETA, T01, no. 26, p. 604, b2-5)
  • 南传《长部尼柯耶》卷二十一帝释所问经:“欲以寻为缘,由寻而起,由寻而生,以寻为源,寻有时,欲有,寻灭时,即欲灭。[……]寻以妄想诸支为缘,由妄想诸支而起,由妄想诸支而生,以妄想诸支为源。妄想诸支有时,寻有,妄想诸支灭时,寻灭。”(CBETA, N07, no. 4, p. 262, a12-p. 263, a3 // PTS. D. 2. 277)

[进阶辨正]

杂阿含经卷第十六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