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506经
如是我闻:
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一时,佛住三十三天骢色虚软石①上,去波梨耶多罗、拘毘陀罗②香树不远夏安居,为母及三十三天说法。尔时,尊者大目揵连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安居。
时,诸四众③诣尊者大目揵连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尊者大目揵连:“知世尊夏安居处不?”
尊者大目揵连答言:“我闻世尊在三十三天骢色虚软石上,去波梨耶多罗、拘毘陀罗香树不远夏安居,为母及三十三天说法。”
时,诸四众闻尊者大目揵连所说,欢喜随喜,各从座起,作礼而去。
时,诸四众过三月安居已,复诣尊者大目揵连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时,尊者大目揵连为诸四众种种说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默然而住。
时,诸四众从座而起,稽首作礼,白尊者大目揵连:“尊者大目揵连!当知我等不见世尊已久,众甚虚渴欲见世尊。尊者大目揵连!若不惮劳④者,愿为我等往诣三十三天,普为我等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利⑤,安乐住不?’又白世尊:‘阎浮提四众愿见世尊,而无神力昇三十三天礼敬世尊,三十三天自有神力来下人中,唯愿世尊还阎浮提,以哀愍故。’”时,尊者大目犍连默然而许。
时,诸四众知尊者大目犍连默然许已,各从座起,作礼而去。
尔时,尊者大目犍连知四众去已,即入三昧,如其正受⑥,如大力士屈伸臂顷,从舍卫国没,于三十三天骢色虚软石上,去波梨耶多罗、拘毘陀罗香树不远而现。尔时,世尊与三十三天众无量眷属围绕说法。
时,尊者大目犍连遥见世尊,踊跃欢喜,作是念:“今日世尊,诸天大众围绕说法,与阎浮提众会不异。”
尔时,世尊知尊者大目犍连心之所念,语尊者大目犍连言:“大目犍连!非为自力,我欲为诸天说法,彼即来集,欲令其去,彼即还去,彼随心来,随心去也。”
尔时,尊者大目犍连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世尊言:“种种诸天大众云集,彼天众中,有曾从佛世尊闻所说法,得不坏净⑦,身坏命终,来生于此?”
佛告尊者大目犍连:“如是,如是。此中种种诸天来云集者,有从宿命⑧闻法,得佛不坏净,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⑨,身坏命终,来生于此。”
时,天帝释见世尊与尊者大目犍连叹说,诸天众共语已,语尊者大目犍连:“如是,如是。尊者大目犍连!此中种种众会皆是宿命曾闻正法,得于佛不坏净,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身坏命终,来生于此。”
时,有异比丘见世尊与尊者大目犍连及天帝释语言善相述可已,语尊者大目犍连:“如是,如是。尊者大目犍连!是中种种诸天来会此者,皆是宿命曾闻正法,得于佛不坏净,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身坏命终,而来生此。”
时,有一天子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世尊!我亦成就于佛不坏净,故来生此。”
复有天子言:“我得法不坏净。”
有言得僧不坏净,有言圣戒成就,故来生此。如是诸天无量千数,于世尊前各自记说得须陀洹法,悉于佛前即没不现。
时,尊者大目犍连知诸天众去,不久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白佛言:“世尊!阎浮提四众稽首敬礼世尊足,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住不?’四众思慕,愿见世尊。又白世尊:‘我等人间无有神力昇三十三天礼觐世尊,然彼诸天有大德力悉能来下至阎浮提,唯愿世尊还阎浮提,愍四众故。’”
佛告目犍连:“汝可还彼,语阎浮提人:‘却后七日,世尊当从三十三天还阎浮提僧迦舍⑩城,于外ⓐ门外优昙钵⑪树下。’”
尊者大目揵连受世尊教,即入三昧。譬如力士ⓑ屈伸臂顷,从三十三天没,至阎浮提,告诸四众:“诸人当知,世尊却后七日,从三十三天还阎浮提僧迦舍城,于外[*]门外优昙钵树下。”
如期七日,世尊从三十三天下阎浮提僧迦舍城优昙钵树下,天龙鬼神,乃至梵天,悉从来下,即于此时,名此会名天下处。
[校勘]
ⓐ “外”,元、明二本作“水”。[*]
ⓑ 大正藏无“士”字,今依据前后文补上。
[注解]
① 骢色虚软石:传说中天帝释的王座,为马尾色(橘色或浅红色)、座面柔软具弹性。
② 波梨耶多罗、拘毘陀罗:忉利天最高的树名,位于忉利天善见城的东北角。是黑檀的一种,此树的根、茎、枝、叶、花、果实皆有香气,香味遍薰忉利天宫。义译为“昼度”、“圆生”,又译为“波利质多罗”。详见《长阿含经》卷二十。
③ 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④ 惮劳:畏惧辛劳。
⑤ 起居轻利:生活起居轻松便利。
⑥ 如其正受:依着他所入的定。
⑦ 不坏净:坚固不动摇的信心。
⑧ 宿命:过去世。
⑨ 得佛不坏净,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对佛、法、僧、戒有坚固的信心,持戒清净。简称为“四不坏净”,是初果圣人的成就。
⑩ 僧迦舍:古代印度恒河流域的国名及城名,是佛陀于三十三天为母说法后返回人间的地方。另译为“僧迦尸”、“僧迦奢”。
⑪ 优昙钵:聚果榕,为桑科榕属落叶大乔木。果实长在树干上,由没有叶子的小枝簇生,如同无花果般为隐花果,因此人们认为它不开花而结果,印度古代以优昙钵开出花朵(基因突变)引申为极为稀有的意思。
[对应经典]
- 《增壹阿含经》卷二十八〈听法品36〉第5经
- Dhammapāda Aṭṭhakathā III. p.224。
- Cullavagga V.8。
- Jataka No.263。
- 参考南传《相应部尼柯耶》〈目犍连相应40〉第10经帝释(一、二、三、四)经。
- 参考南传《相应部尼柯耶》〈入流相应55〉第18经天之行者经。
[读经拾得]
- 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
本经记载佛陀曾经前往三十三天,以三个月的时间为母亲及天人说法。无论是北传或南传的佛教,都有知名的经论依记载是佛陀在这段期间所说的法,由天界回传至人间,因此可说“天界回传”这佛法回传的途径受到佛教各主要部派的认可,纵然有学者视为怪力乱神而不予承认。另一方面,一些后人的伪作也有可能号称为天界回传而鱼目混珠,因此得谨慎地捡择法义。
三十三天不只大目犍连尊者可到达,经中提到一位异比丘(某位大家较不熟悉的比丘)也在三十三天座间,参与了佛陀、大目犍连尊者、天帝释的谈话。与会的天众中,更包含很多已证初果而往生天界的圣者。
本经提到“我欲为诸天说法,彼即来集,欲令其去,彼即还去”,天人有他心通,知道佛要说法了,会随着自己的心意前来听法,想来的就来、散会自然离去。
- 成就四不坏净之一,即能成就初果
成就初果的条件是断身见、戒禁取见、疑结,其中断疑结与成就四不坏净是一体的两面。
由本经可知,成就四不坏净其中的一项或多项即能成就初果。举例来说,佛陀在鹿野苑教导最初的五比丘时,佛教还没有僧团,不算有“僧不坏净”的条件,但五比丘毕竟证悟了;或者有人不认识佛陀,不算有“佛不坏净”的条件,只是间接地听到佛法、依佛法修行就证得初果,即是依“法不坏净”而成就的例子。经中最常见的,还是同时成就四不坏净的例子,如《杂阿含经》卷三十七第1031经提到,给孤独长者第一次拜见佛陀即得四不坏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