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566经
如是我闻:
时,有质多罗ⓑ③长者诣诸上座比丘,稽首礼足,退坐一面。
时,诸上座[*]比丘为质多罗长者种种说法,示、教、照、喜;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已,默然住。时,质多罗长者稽首礼诸上座[*]比丘足,往诣那伽达多比丘房,稽首礼那伽达多比丘足,退坐一面。
时,那伽达多比丘问质多罗长者,如所说:
“枝青以白覆, 一辐转之车,
离ⓒ结观察来, 断流不复缚ⓓ④。
“长者!此偈有何义?”
质多罗长者言:“尊者那伽达多!世尊说此偈耶?”
答言:“如是。”
质多罗长者语尊者那伽达多言:“尊者!须臾⑤默然,我当思惟此义。”
须臾默然思惟已,语尊者那伽达多言:“青者谓戒也,白覆谓解脱也,一辐者身念也,转者转出也,车者止观也⑥。离结者,有三种结,谓贪、恚、痴,彼阿罗汉⑦诸漏已尽、已灭、已知、已断根本,如截多罗ⓔ树⑧头更不复生,未来世成ⓕ不起法。
“观察者谓见也,来者人也。断流者,爱流于生死,彼阿ⓖ罗汉比丘诸漏已尽、已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不复生,于未来世成不起法。
“不缚者,谓三缚ⓗ:贪欲缚、瞋恚缚、愚痴缚,彼阿罗汉比丘诸漏已尽、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更不复生,于未来世成不起法。是故,尊者那伽达多!世尊说此偈:
“枝青以白覆, 一辐转之车,
离结观察来, 断流不复缚。
“此世尊所说偈,我已分别也。”
尊者那伽达多问质多罗长者言:“此义汝先闻耶?”
答言:“不闻。”
尊者那伽达多言:“长者!汝得善利,于此甚深佛法,贤圣慧眼⑨得入。”
时,质多罗长者闻尊者那伽达多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校勘]
ⓐ “菴罗林”,巴利本作 Ambāṭakavana。
ⓑ “质多罗”,巴利本作 Citta。
ⓒ “离”,宋本作“虽”。
ⓓ “枝青以白覆,一辐转之车,离结观察来,断流不复缚”,巴利本作 Nelango setapacchādo, Ekāro vattatī ratho Auīghaṃ passa āyataṃ, Chinnasotam abandhananti。
ⓔ “多罗”,巴利本作 Tāla。
ⓕ “成”,大正藏原为“灭”,今依据明本改作“成”。
ⓖ 大正藏无“阿”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 “缚”,巴利本作 Bandhana。
[注解]
① 菴罗:芒果。
② 上座:对出家年数较多者的尊称,又译为“长老”。刚出家至出家九年称“下座”,出家十年至十九年称“中座”,二十年至四十九年称“上座”,五十年以上称“耆旧长老”。
③ 质多罗:优婆塞(在家的男性佛教徒)名,佛陀称赞他是在家弟子中“第一智慧”,佛陀的许多在家弟子也以他为榜样。质多罗长者住在舍卫城附近的城市摩师山的芒果林旁,富有且净信佛法,他在芒果林中建立精舍,终身供养僧众。又译为“质多”。
④ 枝青以白覆,一辐转之车,离结观察来,断流不复缚:青色枝条以白色覆盖,由一个辐的轮子转动的车,离开烦恼观察来者,切断水流不再受到束缚。“枝青”在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各部分无缺陷的”。
⑤ 须臾:片刻;短时间。
⑥ 车者止观也:车子是比喻为止观。相当的南传经文解读不同,而为“‘二轮战车’,这是对于这父母生成、米粥积聚、无常削减、磨灭、破坏、分散法之四大身的同义语”。
⑦ 阿罗汉:断尽烦恼、不再轮回的四果圣人。
⑧ 多罗树:扇椰子,为棕榈科乔木,此树的树干截断后即无法再发芽生长。在纸发明前,东南亚国家的人民将佛经刻写于此树的叶子保存,称为贝叶经。又译为“贝多罗树”。
⑨ 慧眼:智慧。智慧能洞察事物,因此称慧眼。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那伽达多尊者请质多罗长者解读一个偈子,有点像是哑谜:
“枝青以白覆,一辐转之车,离结观察来,断流不复缚。”
质多罗长者想了想,就把哑谜解开了。既然是哑谜,就不是有系统的正式说法,也不一定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而需要靠意义的联想或是相似的字音、字形,才能解出。但是这哑谜毕竟是用佛世时的俗语讲的,既不是梵语、也不是巴利语、更非中文,翻译成中文后自然更不容易解,就像中文的哑谜翻成英文后许多就无法解了,因此中文的读者看不懂也不必太在意。
“枝青以白覆”,质多罗长者解为“枝青”代表“戒”,“白覆”代表“解脱”。意义上,没有戒就没有解脱。
从中文看不出来为什么“枝青”解为“戒”,巴利本则不是作“枝青”,而是作“各部分无缺陷的”,比较容易联想,虽然比较难视觉化。
“一辐转之车”,质多罗长者解“一辐”为“身念住”。“辐”是轮子中间衔接轮轴和轮圈的板条,一般的轮子有五、六个甚至更多个辐,时至今日的轿车轮胎上也可见到轮辐。《杂阿含经》卷十六第432经将轮回五道比喻为“五辐车轮”,所谓“轮转五道,暂无休息”地快速轮回,人的起心动念也是随时陷入五道之间而轮回,要在这轮回中收摄心念,就要靠“身念住”,如《杂阿含经》卷四十三第1171经所说的以身念处来立桩、收摄心念。因此从凡夫轮转五道的五辐,收摄为身念住的一辐,就是日常生活间的修行法。
《杂阿含经》卷二十六第711经表示以念觉支为基础,可以渐次完成七觉支,也就是完成止观的修习,因此“车”可解为“止观”。对应的南传经文则是将“一辐”解为“念”、“车”解为“身”,一辐的车即是“念身”,和北传经文整体的意义类似但拆解方法不同。
“离结观察来、断流不复缚”则是讲阿罗汉的状态。“结”是结使、烦恼,把绑着的结解开了,就能解脱、见到了解脱;“流”是贪爱之流、生死之流,断了这流,不被束缚,就是阿罗汉。
四句一起看,第一句讲“戒”和“解脱”,第二句在讲身念住以得到“止、观”或是“定、慧”,第三、四句讲阿罗汉的“解脱”及“解脱知见”,这四句含摄了佛陀及阿罗汉所证的“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也和前一经(第565经)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