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573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菴罗林中。时,有阿耆毘外道是质多罗长者先人亲厚,来诣质多罗长者所,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住。

质多罗长者问阿耆毘外道:“汝出家几时?”

答言:“长者!我出家已来二十余年。”

质多罗长者问言:“汝出家来过二十年,为得过人法,究竟知见,安乐住不?”

答言:“长者!虽出家过二十年,不得过人法,究竟知见,安乐住,唯有裸形拔发、乞食,人间游行,卧于土中。”

质多罗长者言:“此非名称法、律,此是恶知,非出要道,非曰等觉,非赞叹处,不可依止。名出家过二十年,裸形、拔发、乞食,人间游行,卧灰土中。”

阿耆毘问质多罗长者:“汝为沙门瞿昙作弟子,于今几时?”

质多罗长者答言:“我为世尊弟子过二十年。”

复问质多罗长者:“汝为沙门瞿昙弟子过二十年,复得过人法,胜、究竟知见不?”

质多罗长者答言:“汝今当知,质多罗长者要不复经由胞胎而受生,不复增于丘塜,不复起于血气,如世尊所说五下分结,不见一结而不断者,若一结不断,当复还生此世。”

如是说时,阿耆毘迦悲叹涕泪,以衣拭面,谓质多罗长者言:“我今当作何计?”

质多罗长者答言:“汝若能于正法、律出家者,我当给汝衣钵供身之具。”

阿耆毘迦须臾思惟已,语质多罗长者言:“我今随汝,示我所作。”

时,质多罗长者彼阿耆毘迦往诣诸上座所,礼诸上座足,于一面坐。白诸上座比丘言:“尊者!此阿耆毘迦是我先人亲厚,今求出家作比丘,愿诸上座度令出家,我当供给衣钵众具。”

诸上座即令出家,剃除须发,著袈裟衣,出家已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须发,著袈裟衣,出家增进学道,净修梵行,得阿罗汉。

[校勘]

“阿耆毘”,巴利本作 (Ājīva)Acela。

“质多罗”,巴利本作 Citta。

“已”,宋、元、明、圣四本作“以”。

“汝”,圣本作“如”。

圣本无“知”字。

“泪”,宋、元、明、圣四本作“泗”。

“汝”,大正藏原为“喜”,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汝”。

“阿”,元本作“何”。

[注解]

外道:佛教以外的宗教。另译作“异学”。

亲厚:朋友。

裸形:裸体;不穿衣服。

拔发:拔自己的头发,以产生痛苦,作为苦行。

非出要道:不是出离生死的方法。

等觉:真正的觉悟、证悟。又译为“正觉”。

唐:徒然;虚。如在“功不唐捐”一词中的意思。

不复经由胞胎而受生,不复增于丘塜,不复起于血气:不会再投生人间成为胎儿出生,不再多一座坟墓,不再有血肉之躯。

五下分结:身见(执著于有恒常不变的自我)、戒取(执著于无益解脱的禁戒、禁忌)、疑(对于真理的怀疑犹豫;对佛法僧戒的疑惑)、贪欲、瞋恚。断除五下分结,即为第三果圣者,这一世结束后就不再生于欲界,例如下一生生于色界或无色界的天界,并在天界证得涅槃。

将:率领。读音同“匠”。

袈裟:出家人所穿的衣服,须经染色,以别于在家人所穿的白衣。又作“染色衣”。

善男子:信佛的好男人。

[对应经典]

 

[进阶辨正]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