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est:

请问什么是“五下分结、五上分结”?


舒亦:

以下为搜集各辞典及网友文章而来:

烦恼的种类

烦恼犹如绳结系缚众生,使众生流转于三界而不得出离。在佛教经论里,烦恼有种种的异名,如漏、暴流、轭、结、结使、盖、缚、取、随眠等等,烦恼的法数也有多种。说一切有部的论典将烦恼依三界而分有欲界烦恼,色界烦恼,无色界烦恼,将此三界烦恼再细分为八十八品见惑、思惑八十一品,或九十八品的见思惑(88品见惑、10思惑(欲界贪、嗔、痴、慢、色界和无色界各有贪、痴、慢,共有十使)),而阿含经里提到种种不同烦恼,其中将烦恼分为五下分结和五上分结(此为《舍利弗阿毘昙论》所称的“十结”)。

何谓五下分结?

五下分结,又称五顺下分结,或略称五下结、五下,是将众生结缚于欲界之五种烦恼,即:身见结、戒禁取见结、疑结、欲贪结、瞋恚结等五结(《杂阿含》:“五下分结谓:身见、戒取、疑、贪欲、瞋恚。断此五下分结已,得生般涅槃阿那含,不复还生此世。”(T2. 233a))。之所以称为五“下”分结是因为具备了“四下”。第一、“界”下,贪欲、瞋恚结使只限于欲界,不在上二界;第二、“果”下,由贪瞋戒取只能招感三涂下劣的恶果;第三、“人”下,只有凡夫才有身见戒取与疑等,圣人没有这些结使;第四、“所障”下,身见戒取与疑仅能障碍初果。

◆五下分结: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九 (七九七):
身见、戒取、疑、贪欲、瞋恚。断除五下分结,即为第三果圣者。

杂阿含经卷第十五 (三八七):
身见(执著于有恒常不变的自我)、戒取(执著于无益解脱的禁戒、禁忌)、疑(对于真理的怀疑犹豫;对佛法僧戒的疑惑)、贪欲、瞋恚;断除五下分结,即为第三果圣者。

中阿含经卷第一 (四)中阿含七法品水喻经第四(初一日诵):
身见(我见)、戒禁取(誓守禁戒与禁忌)、疑(对正法的疑惑)、欲贪、瞋恚,为证入第三果的圣者所断除的烦恼。

何谓五上分结?

五上分结,又称五顺上分结,或略称五上结(《长阿含》:“复有五法谓五上结:色爱,无色爱,无明,慢,掉。”(T1.51b))、五上,是将众生结缚于色界、无色界(又称上二界)之五种烦恼,即:色贪结(贪着色界五妙欲之烦恼)、无色贪结(贪著无色界禅定境界之烦恼)、掉举结(心念掉动而退失禅定之烦恼,此为上二界最重之烦恼)、慢结(恃自凌他憍慢之烦恼)、无明结(非指根本无明,乃是痴暗不明义理的烦恼)等五结。之所以称为五“上”分结是因为具备了“三上”。第一、“界”上,无明等五种结使均在色界、无色界上二界;第二、“人”上,无明等五种结使均是学人(有学、学人,仍须要修学人,指四果圣者中前三果仍是有学阶段)所起的烦恼;第三、“所障”上,此五种结使都能障碍无学上果。

断惑与证果
南传佛教声闻乘行者所证的解脱果有四,每一阶位的成就视减弱或断除那些结缚而定。阿含经记载初果(须陀洹)断三缚结烦恼——先断我见、再断疑见与戒禁取见。但欲界贪和瞋烦恼重,所以来回欲界七次。若就论所细分的烦恼,初果是断尽三界见惑88品;二果(斯陀含)断三结,薄贪(虽犹不能即断五欲的贪爱,但能使贪爱转为淡薄,不复转盛)、瞋、痴烦恼,生欲界六天,天上人间一往来已,必得四果漏尽。也就是说二果断欲界九品修惑前六品,尚未断后三品;三果(阿那含、不来)断五下分结烦恼,断尽二果薄地所残余五欲之贪爱,与断除微瞋,更不转生恨、怨、恼等后续心行。此乃欲界九品修惑断净,生色界五净居天,不再来欲界受生,永断诸苦入于涅槃;四果(阿罗汉)永断五上分结,一切烦恼永尽,即断近三界思惑81品。

◆五上分结:

汉译阿含经辞典,庄春江编(1.4版):
色爱、无色爱,掉举、慢、无明,为证得第四果(阿罗汉果)的圣者(解脱者)所断除的烦恼,另译作“五上结”。

佛光电子大辞典:
指顺益上分界之五种结惑。全称五顺上分结。略称五上结、五上。结,系缚、烦恼之义。于三界中之上下二界各有五种结。五上分结即上分界之色界与无色界之五种结惑,系缚众生,令其不得超离其界。五上分结即:(一)色贪,贪着色界五妙欲之烦恼。(二)无色贪,贪著无色界禅定境界之烦恼。(三)掉举,上二界众生心念掉动而退失禅定之烦恼。(四)慢,上二界众生恃自凌他憍慢之烦恼。(五)无明,上二界众生耽著禅定,而于真性无所明了之烦恼。

此五结以圣者身中之上界修所断之八事为自性,所谓(1.)色贪即色界修所断爱为一事,(2.)无色贪即无色界修所断爱为一事,(3.4.)掉举即二界各修所断掉举为二事,(5.6.)慢即二界各修所断慢为二事,(7.8.)无明即二界各修所断无明为二事,总计八事。又此五上分结唯限于修所断,不通于见所断,因见所断结令人堕下,故不立为顺上分结。

明,一如《三藏法数》字库:
五上分结===﹝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上分结者,即色界、无色界之结惑也。
〔一、色爱结〕,色爱者,即色界思惑也。谓色界众生,虽无欲界麤染贪爱,而于上妙五欲取著无厌,由此爱惑系缚,不能出离,故名结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二、无色爱结〕,无色爱者,即无色界思惑也。谓无色界众生,虽无色质,而于受、想等法,未能舍离,取著四空禅定欲乐境界,由此爱惑系缚,不能出离,故名结也。(四空者,即无色界天中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也。)
〔三、掉结〕,掉者动也。谓上二界众生,心念散动,退失禅定;由此掉心系缚,不能出离,故名结也。(上二界者,色界、无色界也。)
〔四、慢结〕,慢者,自恃轻他也。谓上二界众生,爱染未断,慢心不息;由此慢心系缚,不能出离,故名结也。
〔五、无明结〕,无明者,无所明了也。谓上二界众生耽著禅定,而于真性无所明了;由此无明系缚,不能出离,故名结也。

如何断五下分结

◎ 八正道的修习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清凉,云何为清凉”?舍利弗言:“清凉者,五下分结尽,谓身见、戒取、疑、贪欲、瞋恚”。复问:“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断此五下分结得清凉耶”?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诸比丘!有五种下分结(五种上分结)。以何为五耶?有身见、疑惑、戒禁取、欲贪、瞋恚是(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是)。诸比丘!以此为五种下分结〈五种上分结〉也。诸比丘为证知……偏知……偏尽……断此五种下分结(五种上分结)……乃至……应修习此八支圣道。(杂阿含经第490经:http://buddhaspace.org/agama/sub/490.html)

何为八支圣道耶?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迥向于舍以修习正定。 诸比丘!为证知……偏知……偏尽……断此五种上分结,应修习此八支圣道。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调伏究尽欲贪,调伏究尽瞋恚,调伏究尽愚痴……究竟不死、趣向不死、究尽不死……以趣向涅槃、倾向涅槃、临入涅槃以修习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诸比丘!为证知……偏知……偏尽……断此五种上分结,应修习此八支圣道。(《相应尼柯耶》〈道相应〉第17册)

如何断五上分结

诸比丘!有五上分结。以何为五耶?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是。诸比丘!此为五上分结。

◎ 修习七觉支

诸比丘!为证知……偏知……偏尽……断此五上分结,应修习七觉支。以何为七耶?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调伏究尽欲贪、调伏究尽瞋恚、调伏究尽愚痴……趣向不死、倾向不死、临入不死……趣向涅槃、倾向涅槃、临入涅槃以修习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
诸比丘!为证知……偏知……偏尽……断此五上分结,应修习此七觉支。

◎ 修习四念处

诸比丘!为为证知……偏知……偏尽……断灭此五上分结,应修习四念处。以何为四耶?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观受……;于心……;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
诸比丘!为为证知……偏知……偏尽……断灭此五上分结,应修习此四念处。

◎ 修习四正勤

诸比丘!对此五上分结,为证知……偏知……偏尽……予断,应修习四正勤。何为四正勤耶?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对未生之……乃至……对已生之善法令住,不忘失、倍修习、广修习、圆满,起志欲、精进、发勤,策心而持。
诸比丘!对此五上分结,为证知……偏知……偏尽……予断,应修习此四正勤。

◎ 修习四神足

诸比丘!对此五上分结,为证知……偏知……偏尽……予断,应修习四神足。何为四神足耶?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修习欲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修习勤三摩地……、心三摩地……观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
诸比丘!对此五上分结,为证知……偏知……偏尽……予断,应修习此四神足。

◎ 修习四静虑(禅那)

诸比丘!为对此五上分结证知……偏知……偏尽……予断,应修习四静虑。何为四静虑耶?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离诸欲、离诸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与乐具足初静虑……第二静虑……第三静虑……第四静虑而住。

◎ 修习五根、五力

诸比丘!为对此五上分结证知……偏知……偏尽、予断,应修习五根(五力)。以何为五根(五力)耶?
(1)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修习回向于舍之信根(力);依远离…修习精进根(力);……念根(力);……定根(力);……慧根(力)。
(2)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为究尽贪欲调伏、为究尽瞋恚调伏、为究尽愚痴调伏,修习信根(力);为究尽贪欲调伏…修习精进根(力);……念根(力);……定根(力);……慧根〈力〉。
诸比丘!为对此五上分结证知……偏知……偏尽……予断,应修习此五根(力)。

 
agama/什麼是_五下分結_五上分結.txt · 上一次變更: 2020/10/23 12:23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1534309387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