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684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佛与阿罗汉的相同若比丘于色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解脱,是名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受、想、行、识亦如是说。若复比丘于色生厌、离欲、不起、解脱者,是名阿罗汉慧解脱。受、想、行、识亦如是说。诸比丘!如来应等正觉、阿罗汉慧解脱,有何种种别异?”

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佛与阿罗汉的不同如来、应、等正觉者,先未闻法,能自觉知,现法自知,得三菩提,于未来世能说正法,觉诸声闻,所谓四念处、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所未得法能得,未制梵行能制,能善知道、善说道,为众导,然后声闻成就随法随道,乐奉大师教诫、教授,善于正法,是名如来应等正觉、阿罗汉慧解脱种种别异。

“复次,五学力、如来十力。何等为学力?谓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什么是如来十力何等为如来十力?处、非处智力谓如来处、非处如实知,是名如来初力。若成就此力者,如来、应、等正觉得先佛最胜处智,转于梵轮,于大众中能师子吼而吼。

业异熟智力复次,如来于过去、未来、现在业法,受因事报如实知,是名第二如来力。如来、应、等正觉成就此力,得先佛最胜处智,能转梵轮,于大众中作师子吼而吼。

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复次,如来、应、等正觉禅、解脱、三昧、正受,染恶、清净、处净如实知,是名如来第三力。若此力成就,如来、应、等正觉得先佛最胜处智,能转梵轮,于大众中师子吼而吼。

根上下智力复次,如来众生种种诸根差别如实知,是名如来第四力。若成就此力,如来、应、等正觉得先佛最胜处智,能转梵轮,于大众中师子吼而吼。

种种意解智力复次,如来悉知众生种种意解如实知,是名第五如来力。若此力成就,如来、应、等正觉得先佛最胜处智,能转梵轮,于大众中师子吼而吼。

种种界智力复次,如来悉知世间众生种种诸界如实知,是名第六如来力。若于此力成就,如来、应、等正觉得先佛最胜处智,能转梵轮,于大众中师子吼而吼。

遍趣行智力复次,如来于一切至处道如实知,是名第七如来力。若此力成就,如来、应、等正觉得先佛最胜处智,能转梵轮,于大众中师子吼而吼。

宿住随念智力复次,如来于过去宿命种种事忆念:‘从一生至百千生,从一劫至百千劫。我尔时于彼生如是族、如是姓、如是名、如是食、如是苦乐觉、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寿分齐。我于彼处死、此处生,此处死、彼处生,如是行、如是因、如是方。’宿命所更悉如实知,是名第八如来力。若此力成就,如来、应、等正觉得先佛最胜处智,能转梵轮,于大众中师子吼而吼。

死生智力复次,如来以天眼净过于人眼,见众生死时、生时,妙色、恶色、下色、上色,向于恶趣、向于善趣、随业法受悉如实知:‘此众生身恶业成就,口、意恶业成就,谤毁贤圣,受邪见业;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堕恶趣,生地狱中。此众生身善行,口、意善行,不谤贤圣,正见业法受;彼因彼缘,身坏命终,生善趣天上。’悉如实知,是名第九如来力。若此力成就,如来、应、等正觉得先佛最胜处智,能转梵轮,于大众中师子吼而吼。

漏尽智力复次,如来诸漏已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身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是名第十如来力。若此力成就,如来、应、等正觉得先佛最胜处智,能转梵轮,于大众中师子吼而吼。

“如此十力,唯如来成就,是名如来与声闻种种差别。”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自”,大正藏原为“身”,今依据高丽藏改作“自”。

“诫”,宋、元、明三本作“戒”。

“受”,圣本作“爱”。

大正藏无“智”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知”,圣本作“他”。

“此处死、彼处生”,大正藏原为“彼处生、此处死”,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此处死、彼处生”。

[注解]

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佛陀。“阿罗诃”是如来十号中第二个“应供”的音译,“三藐三佛陀”是如来十号中第三个“等正觉”的音译,此处以这二个称号来代表佛陀。

法根、法眼、法依:佛法的根源、佛法的导引、佛法的皈依。

随法随道:跟随着佛陀所说的法修行,跟随着佛陀所说的道修行。

十力:只有佛才具足的十种智力。

处、非处如实知:完全了知什么是有道理、可能的(“斯有是处”),什么是没道理、不可能的(“无有是处”)。例如了知不杀生造成长寿的果报,这是有道理、可能的;杀生造成长寿的果报,这是没道理、不可能的;持戒清净造成心中安定,这是有道理、可能的;作奸犯科造成心中安定,这是没道理、不可能的;佛陀一向说实话,这是有道理、可能的;佛陀会说谎话,这是没道理、不可能的。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如实了知可能是可能、不可能是不可能”。

得先佛最胜处智:得到过去诸佛所证到的最高的智慧。

梵轮:即“法轮”,指佛法。佛法能摧破众生的烦恼,犹如巨轮能碾压经过的地方,又不停滞于一地,辗转传人,有如车轮,所以比喻为“法轮”,佛法清净广大,因此又称“梵轮”。

师子吼:以百兽之王狮子的吼声,形容圣者说法内容真实且具震撼力。

于过去、未来、现在业法,受因事报如实知:完全了知过去、未来、现在三世的因果业报。例如了知过去世的什么因,造成现在或未来的什么果;过去世做的什么事,造成现在的什么乐果,却在未来造成什么苦果(举例来说,过去世布施资助外道宣扬邪见,布施的业报是现在世有钱,邪见的业报是未来世愚痴);过去世做了很多的什么事,造成现在或未来多还是少的什么果(举例来说,过去世做了很多的布施,却因为布施时心念不净,导致现在或未来得到的善果很少)。

禅、解脱、三昧、正受,染恶、清净、处净如实知:完全了知各种禅定境界,这些定境要怎么入手、有哪些深浅的层次、有哪些因缘能阻碍、成就、或维持这些定境。其中“禅”义译为“静虑”,“解脱”指依禅定而舍去对色与无色的贪欲(例如“八解脱”),“三昧”指心专注而不散乱,“正受”指正确地到达定境,都是“定”的不同名称或面向。

知众生种种诸根差别如实知:完全了知众生的根器好坏。例如了知某人的根器好还是差;某人容易起贪、瞋、还是痴;某人的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如何;某人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好坏,诸如此类能如同根生茎叶般加强影响众生的作用。“根”的更多举例可参见本卷“根相应”的内容。

悉知众生种种意解如实知:完全了知众生的各种意向。例如了知某人目前起贪心、接着会有瞋恚的意向(举例来说,贪爱第一名,第一名却由别人得到,因此会有瞋恚的意向);某人的意向是趋向欲界、色界、还是无色界;某人的意向会让他修成邪定、正定、还是解脱。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如实了知众生的不同倾向之状态”。

悉知世间众生种种诸界如实知:完全了知世间与众生的各种差别、分类。例如了知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四界(地、水、火、风)、十八界(眼、色、眼识等)、涅槃界等等世间的各种差别乃至心的各种状态。“界”的更多举例可参见卷十六、卷十七“界相应”的内容。

于一切至处道如实知:完全了知有什么途径能通往什么结果。例如了知某人还须要多加教导才能证果,因此教导他,让他证果;哪些因缘会造成贪欲的生起,因此要排除或对治;某些情况借由修正身的造作(身行)而能够清净,但修正语、意的造作则帮助不大;某些情况借由修正语的造作(语行)而能够清净,但修正身、意的造作则帮助不大(举例来说,某人要和他的仇人用言语沟通,才能化解仇恨,但若只是打不还手、或只是自己心中有慈心但不沟通,则帮助不大)。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如实了知导向一切处之路”。

寿分齐:寿命的尽头。“分齐”指分际、界限。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本经表明佛陀与阿罗汉都一样解脱于五阴。佛陀与阿罗汉的不同则在于佛陀是在没有佛法的世界中,第一位自行证悟佛法,并说法教导四众弟子的觉者。卷三第75经也有几乎一模一样的分析。

另外,只有佛陀已完全具足“如来十力”这十种有助于广度众生智力。

回到《杂阿含经》